Workflow
造梦次元
icon
搜索文档
想法流CEO沈洽金:AI驱动的下一代互动内容应该怎么做?|「锦秋会」分享
锦秋集· 2025-11-04 19:01
AI内容行业发展趋势 - AI内容产业正从效率革命转向情感革命,从"可生成"到"可共情",从"自动化创作"到"个性化互动"[4] - AI内容竞争的核心不是模型参数规模,而是共情力与创造力[9] - AI内容的两大核心能力是互动性与想象力,互动创造参与感和情感连接,想象力让内容超越现实[13] 公司产品战略与定位 - 公司不追求让AI更像工具,而是让AI更像"存在",打造具备互动性、想象力与陪伴感的"内容人格"[4][6] - 公司从AI互动故事起家,正在搭建AI共创的内容宇宙,用户从观看者转变为与AI共同创造角色、世界与故事的人[6] - 公司打造AI原生IP生态,已有300多个AI IP角色,由用户共创与社群互动不断演化[13] 技术架构与模型应用 - 公司持续追随模型演化,从文字到图像、音频,再到视频与多模态创作,每次模型迭代都带来新内容形态[13][20] - 公司开发Studio/Workflow系统,将语言、图像、视频、音频模型串联起来,让创作者用可视化流程创作[13] - 创作Agent能基于用户意图自动选择最合适Workflow,并补全Prompt与参数,系统内置Prompt最佳实践库让模型参考人类经验生成内容[13][33] 内容形态演进路径 - 早期基于character模型做带章节结构的互动故事,随后逐步拓展图像玩法、AI音乐音频内容、故事性视频和社交型内容[22] - 视频生成模型出现两大突破:角色一致性和故事性视频生成能力,这使得AI生成内容从特效类转向具备可消费性的剧情片段[43][44] - 公司探索复杂内容类型如海龟汤和规则怪谈类玩法,利用模型更大上下文窗口和更强推理能力实现模板化[60] 创作者生态与用户互动 - AI不会取代创作者,而是辅助和激发创作者,放大他们的创造力与社群连接力[13][76] - 平台提供低门槛模板,即使是初中生用户也能在手机上完成AI创作,不需要懂模型或精通提示词[13][36] - 创作者通过积极与用户互动,接受用户"许愿",不断丰满作品世界观和角色,形成完整故事宇宙[76] 具体功能与商业化实践 - 换装玩法利用新图像生成模型实现角色风格一致性,无需额外训练LoRA模型,万圣节活动用户参与度远超预期[49][50] - 故事线功能基于用户与AI互动上下文自动生成剧情节点与互动成就,并可打包交付给用户,最新版本能扩写成完整小说[66] - 线索卡功能模型自动生成五个新故事线索并配插图,用户逐步解锁,单个作品消费深度显著提升[69]
Jinqiu Spotlight | 用户破1000万,造梦次元沈洽金:AI应用创业是踏浪而行,必须站上大模型的每一波浪潮
锦秋集· 2025-07-23 23:39
公司概况 - 深圳想法流科技有限公司(造梦次元)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AI互动内容平台开发,核心产品"造梦次元"于2024年2月上线 [2] - 截至2025年6月,平台累计用户超1000万,日均活跃互动时间超100分钟,用户粘性居行业前列 [2] - 平台日均tokens消耗量突破千亿,峰值达1600-1800亿,成为大模型厂商的重要测试场景 [2][3] 技术驱动与产品定位 - 大模型技术突破使互动内容平台成为可能,解决传统UGC内容门槛高、供给不足的问题 [6] - 平台定位为AI原生应用,不自主研发模型,而是与字节、阿里等头部厂商合作共创角色模型、记忆方案等 [16] - 模型推理能力和多模态进化是核心驱动力,推动AI从Assistant向Agent甚至Multi-Agent转变 [7][16] 产品特点与增长策略 - 提供互动故事、剧本杀、换装游戏等多元玩法,聚合图文/音频/视频内容,形成差异化体验 [9] - 用户裂变效应显著,相关UGC内容在快手累计播放量达6.3亿次 [12] - 创作者生态活跃,拥有23万创作者,日均新增3000作品,通过"IdeaFlow Studio"降低创作门槛 [13] 商业化与IP运营 - 主要变现方式包括虚拟道具、付费短剧、角色打赏,如热门道具"读心术"可解锁角色内心OS [15] - 强调IP长期价值,创作者通过运营粉丝群体和商业化玩法获得激励,未来计划拓展虚拟装扮、联名等IP衍生形态 [15][16] - 创作Agent即将上线,可自动完成意图识别、任务规划及多模态内容生成,提升效率50%以上 [13][19]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2025年重点布局多模态和Agent:多模态模型生成速度提升(如Veo 3模型10秒生成高质量视频),实时性增强将催化AI直播类内容 [17] - Agent能力突破支持复杂场景交互(如自动调用定位/时间服务)和智能化创作辅助(自动关联意象、生成动态分镜) [18][19] - 内容形态边界模糊,交互体验重要性超越格式,用户行为兼具消费与创作属性 [7][8] 企业文化与愿景 - 以"真实有效,坚韧极致"为文化内核,强调执行力与技术创新转化能力 [21][22] - 目标从单一内容类型进化为真正的AI Native平台,持续占据技术转化先发优势 [3][22]
ZPedia|Musical.ly之父阳陆育押注AI陪伴下半场:虚拟女友向左,Museland的“剧本杀”向右
Z Finance· 2025-03-21 15:11
生成式AI应用竞争格局 - Character.ai被谷歌收购后仍以19893万月活位居CAI应用榜首 环比下降1% Janitor AI以9537万月活排名第二 环比增长8% [3] - 国内Minimax旗下星野以731万月活居首 环比增长216% 字节旗下猫箱以719万月活次之 环比增长442% 与海外存在差距 [3] - 行业呈现虚拟陪伴与互动内容双路径分化 Museland通过"剧情引擎"实现差异化 创下单日14万下载峰值 [1][9] 虚拟陪伴赛道特征 - 主要产品包括Character.ai/Replika/星野/筑梦岛等 用户群体与二次元/追星族/游戏玩家高度重合 [4] - 商业模式以角色订阅为主 通过让虚拟角色"活起来"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4] - 内容同质化严重 用户需持续主动互动才能获得满意反馈 [5][11] 互动内容创新路径 - Museland首创NPC式情景引导 用户单句输入即可触发持续叙事 降低互动门槛 [5][11] - 采用预设剧情场景设计 如"久别重逢"等情境 故事性互动占比达6374K次 远超传统角色对话 [10][11] - 引入多模态创作 通过艺术图片/自由选项/对话参考增强沉浸感 类似剧本杀体验 [12] 技术功能突破 - 开发情景关键词触发功能 自动推进情节发展 避免对话中断 [12] - 用户身份设定与Pin记忆功能有效解决AI记忆混乱问题 防止角色OOC(脱离设定)[13] - 支持零代码角色创建 提供百万级素材库与语音模板 可自定义形象/声音/性格 [14][15] 创始人创业轨迹 - 阳陆育为Musical.ly联合创始人 该应用2017年被字节以10亿美元收购后整合为TikTok [16] - 在字节负责教育硬件期间推出大力台灯 因政策调整导致业务受挫 [17] - 2024年二次创业推出Museland 延续其在社交产品领域的创新基因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