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2号
icon
搜索文档
139笔过亿融资,超600亿真金白银,砸向这些AI公司
36氪· 2025-11-10 14:59
整体融资概况 - 2025年1月至10月,中国AI领域共发生139笔超亿元融资,总额突破600亿元人民币 [1] - 融资流向呈现显著变化,具身智能领域融资额超越大模型 [1][6] 大模型融资 - 大模型领域头部效应明显,共完成29笔超1亿元融资,累计融资142亿元,单笔均值近5亿元 [3] - 通用大模型领域,月之暗面、智谱和MiniMax三家公司融资额均超过20亿元人民币 [3] - 多模态大模型成为投资重点,视频模型领域的生数科技、爱诗科技和SandAI,以及3D模型领域的影眸科技和VAST均获得超亿元融资 [4] - 多模态模型商业路径清晰,爱诗科技全球用户破1亿,年度收入超4000万美元;生数科技上线8个月年化收入突破2000万美元 [5] 具身智能融资 - 具身智能成为融资最热门板块,73家企业获得超过257亿元融资,笔数和总额均超过大模型 [6] - 头部公司产业化进程加速,智元机器人2025年前三季度中标金额最高,获至少1.7亿元订单涉及400台以上人形机器人 [7] - 量产能力成为核心标尺,自变量机器人预计在12月进入小规模量产,乐聚机器人已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并启动IPO辅导 [8] AI基础设施融资 - AI芯片投资多元化,曦智科技融资15亿人民币,爱芯元智融资10亿人民币,赛道告别“唯制程论”转向技术路线多元化 [9] - 算力服务投资提速,清程极智获数亿元A+轮融资,比特智路获5亿元Pre-A融资估值25亿元 [10] - 计算基础设施头部项目获高溢价,硅基流动8个月内连获两轮亿元融资,基流科技获数亿元融资代表算力从云端走向边缘趋势 [11] AI垂直应用融资 - 医疗是AI应用最热门赛道,在15笔亿元级AI应用融资中占6笔,占比40% [14] - 联影智能获得超10亿人民币融资,其AI辅助筛查产品覆盖XR、CT等场景 [14] - AI零售和AI工业是热门应用领域,聚焦于商品图生成、门店运营、矿山无人化、设备故障检测等具体痛点 [15] - 部分垂直应用公司表现突出,未来智能AI会议耳机上市半年销量破10万台,帷幄Whale零售门店AI运营系统服务5万家门店 [16]
机器人公司融资疯了:各地国资大手笔打钱,有一家刚融资就停摆了?
36氪· 2025-10-22 20:05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机器人赛道融资活动显著加速,共发生243笔投资事件,同比增长102% [1] - 同期总融资额达到19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 [1] - 融资额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15家获得了国资背景机构的投资,占比高达75% [1] 头部融资事件分析 - 众擎机器人、星迈创新、自变量机器人在2025年第三季度各自获得约10亿元人民币融资 [3] - 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海图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A4、A5轮融资 [3] - 在融资额最高的20家公司中,有26家机器人创业公司获得了数亿元以上融资,这些公司占据了该季度一级市场融资总额的63% [1] 国资投资策略 - 国资机构投资机器人公司主要出于两个目的:支持本地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通过股权投资吸引外地成熟公司落地 [1] - 国资投资高度集中于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AI+机器人等核心技术领域 [15] - 以北京国管、深创投、合肥滨湖金投为代表的国资机构活跃于该赛道,带动了区域投资 [15] 细分赛道热度 - 融资额前20的企业中,近半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概念 [16] - 除梅卡曼德机器人外,多数具身智能公司成立于2023年至2025年间,技术成熟度不高,商业化落地规模有限 [16] - 以出海市场为导向的消费级机器人赛道,如泳池清洁、庭院维护等,并非国资重点布局方向 [15] 具体公司融资用途 - 众擎机器人近10亿元融资将用于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产品矩阵拓展及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5] - 星迈创新10亿元融资将用于新一代产品研发、全球销售渠道拓展及人才吸纳 [7] - 自变量机器人近10亿元A+轮融资将全部投入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训练及“量子2号”硬件产品迭代 [9] 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头部机器人独角兽如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梅卡曼德等估值普遍在10亿至30亿美元之间 [18] - 美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在2025年9月完成C轮10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为中国同赛道企业估值的数十倍 [19] - 美国风险投资估值逻辑更侧重于赛道认可和全球市场预期,而中国资本更关注商业化落地和数据化估值 [19][20]
机器人公司融资疯了:各地国资大手笔打钱;有一家刚融资就停摆了?
搜狐财经· 2025-10-22 19:54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机器人赛道融资事件达243笔,同比增长102% [1] - 同期估算总融资额为19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 [1] - 有26家机器人公司在Q3获得数亿元以上融资,其融资总额占整个赛道一级市场融资总额的63% [1] - 融资额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投资方名单中出现国资机构,占比达到75% [1] 国资投资布局 - 各地方国资重金布局机器人产业,例如雄安基金投资梅卡曼德机器人、合肥滨湖金投投资众擎机器人和零次方机器人、北京国管投资松延动力Noetix和云深处科技、苏州基金投资一星机器人 [1] - 国资投资主要出于两个目的:支持本地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通过股权投资吸引外地成熟公司落地,实现招商引资 [1] - 国资参与投资的企业多集中于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AI+机器人等核心技术领域,避开了以出海市场为导向的纯消费级机器人赛道 [17] 头部融资企业案例 - 众擎机器人、星迈创新、自变量机器人三家公司在Q3各自获得约10亿元人民币融资 [4] - 它石智航、星海图均宣布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 [4] - 众擎机器人在2025年7月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合计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星航资本、京东、溥泉资本等 [5] - 星迈创新于2025年9月完成10亿元新一轮融资,由美团龙珠独家领投,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渠道拓展和人才吸纳 [9] - 自变量机器人于2025年9月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由阿里云、国科投资联合领投,融资将用于基础模型训练和硬件产品迭代 [12] - 它石智航于2025年7月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融资用于产品研发与模型训练 [13] - 星海图在2025年7月完成A4、A5轮融资,总额超1亿美元,由美团龙珠与今日资本领投 [16] 细分赛道热度 - 融资额TOP20企业中,具身智能概念的机器人企业占比近半 [18] - 除梅卡曼德机器人外,多数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23-2025年,技术成熟度不高,商业化落地规模有限 [18] - 存在对具身智能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例如客户群体可能局限于高校、竞争对手或央企展示用途 [19] 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头部机器人独角兽如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梅卡曼德、云深处等估值普遍在10-30亿美元之间 [20] - 美国机器人独角兽Figure AI在2025年9月完成C轮10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是国内同赛道企业估值的数十倍 [20] - 美国风险投资估值逻辑更侧重于赛道认可和创始人团队背景,即使没有产品原型也可能获得极高估值 [22] 企业动态与风险案例 - 一星机器人于2025年5月成立,在半年内官宣两次数亿元融资,但据2025年10月报道公司已解散,业务可能回归吉利汽车集团,技术团队或重新创业 [17]
首程控股被投企业自变量机器人获近10亿元A+轮融资,并开源端到端具身智能基础大模型WALL-OSS
格隆汇· 2025-09-08 10:24
融资情况 - 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 由阿里云和国科投资领投 国开金融和红杉中国跟投 老股东美团战投超额跟投 [1] - 首程控股旗下基金曾于2025年初投资Pre-A++轮 此次融资印证其在前沿科技领域精准布局能力 [1] 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WALL-A大模型具备零样本泛化能力 并开源基础模型Wall-OSS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1] - 发布全自研轮式双臂机器人"量子2号" 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突破 [1] 商业进展 - 已与头部服务业和工业客户达成场景落地合作 [1] - 融资资金将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 为首程控股带来协同价值 [1] 行业地位 - 自变量机器人是国内最早实现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公司 [1] - 首程控股通过早期切入具身智能赛道强化科技投资领域战略卡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