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

搜索文档
无烟餐厅,是一门好生意吗?
虎嗅· 2025-08-13 18:11
公共场所控烟现状 - 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普遍 餐厅等场所禁烟标识形同虚设 消费者面临二手烟困扰[1][2] - 英国博主在上海餐厅劝阻吸烟时遭物理攻击 施暴者以"This is China"为由拒绝遵守禁烟规定[2][3] 无烟餐厅运营实践 - 北京老娄锅烙餐厅实施全面禁烟措施 店内张贴超过20张禁烟标识 设置禁烟劝导员 要求顾客室外吸烟[6][13][17][24][25] - 浙江月见餐厅采取强硬禁烟立场 宁愿拒绝吸烟顾客也不妥协 店内设置多语言禁烟提示[28][30][32] - Second Bar酒吧针对女性客群推行无烟环境 通过小程序举报功能加强监管 吸烟事件降至每两个月一次[34][35][38] 无烟政策经济效益 - 爱尔兰2004年实施全面无烟法律后 酒吧行业经济影响可忽略不计 部分转向餐饮模式的酒吧获得收益增长[45] - 墨西哥城2008年无烟法律实施后 餐馆酒吧收入与就业水平实现小幅上涨[45] - 中国吸烟导致的直接医疗花费和生产力损失约2.43万亿元 超过烟草行业1.52万亿元财政收益的1.6倍[57] 消费者需求变化 -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老娄锅烙餐厅"店内禁止吸烟"标签获得151条提及 位列热门标签首位[9] - 消费者将禁烟作为餐厅选择重要标准 出现"无烟必吃榜"等自发评选机制[41][46] - 禁烟餐厅获得消费者积极反馈 有顾客专程驱车40分钟前往禁烟餐厅 并表示"永远追随"[41] 政策监管环境 - 北京规定商家未制止吸烟面临2000元起步罚款 执法部门定期巡查禁烟情况[52] -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2024年5月发起"无烟示范承诺餐厅"倡议 门头沟区四家餐厅获得挂牌认证[53] - 全国254个出台控烟法规的城市中 仅约10%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全面无烟标准[56] 行业转型趋势 - 禁烟措施带来客群结构变化 广州某音乐酒吧禁烟两年后女性顾客比例上升 空气质量改善[44] - 部分餐厅通过禁烟实现差异化定位 但经营者期望无烟环境成为行业普遍标准而非特殊卖点[50] - 商家主动承担无烟环境建设责任 认为规矩立住后顾客配合度反而提升[39]
五星酒店摆地摊自救:日赚6万元,“我们不觉得掉价,被动永远等不来惊喜”
搜狐财经· 2025-07-11 10:38
公司经营策略 - 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推出"摆摊菜价",包子2元/个、麻辣鸭头6元/个、小龙虾38元/斤、辣子鸡28元/份,以应对会议和餐饮消费收入减少的经营压力 [1][3] - 开业第三天日营业额突破万元,很快达到3万元左右,近期已达6万元 [4][7][9] - 酒店总经理雷玉明表示摆地摊是微利生意,需精细成本测算,但计划长期坚持 [4][14] - 团队60%-70%员工参与地摊业务,包括服务部、人力部、财务部等部门,并聘请兼职学生 [15] - 酒店在摆摊同时推出优惠套餐、夜市大排档、酒馆模式等转型方向 [5][25] 市场反应与消费者反馈 - 市民反馈品质好且定价亲民是重复购买的核心原因,部分热门菜品如拿破仑甜品一两分钟售罄 [9][10] - 有消费者排队一小时仍未能买到热门菜品,酒店持续增加供应量并拓宽种类 [9][10] - 部分市民质疑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掉价",但酒店认为"面子不值钱",生存更重要 [4][10]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19年底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为845家,2024年三季度减至736家 [11] - 全国多地五星级酒店跟进地摊模式,如天津丽思卡尔顿推出58元和牛汉堡,上海静安瑞吉推出8元锅贴等 [18] - 行业面临会议和餐饮消费收入减少的压力,地摊模式可增加营收渠道并提升品牌力 [11][17] 未来规划与挑战 - 酒店计划通过地摊业务引流顾客进店消费,并重新上线优惠套餐消除顾客顾虑 [20][21] - 通过直播和朋友圈推广扩大传播范围,吸引本地及外地客源 [22][23] - 地摊业务对内部消费的拉动效果仍需时间验证,目前断言为时尚早 [24]
年轻人转身拥抱市井小店
消费日报网· 2025-07-08 10:41
餐饮消费趋势 - 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覆盖144座城市3091家餐厅,其中超2400家为市井小店,占比达77% [1] - 餐饮消费呈现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趋势,市井小店成为城市味觉记忆载体 [1] - 93.1%受访者将地方美食体验作为旅游主要因素,政策推动特色餐饮发展 [7] 市井小店经营特征 - 沣元春饼馆等老店通过量大价优、免费赠品(棒碴粥)积累口碑,外地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1][7] - 广东美食·潮汕味道等地方特色店以地道风味吸引同乡客群,形成跨区域消费 [8][9] - 玉香宫河州牛肉拉面等十年老店精简菜单(仅3个菜品),专注单品质量提升复购率 [12]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游客主动寻找胡同小店如沣元春饼馆,认为其代表"城市味道",部分人抵京后直接携行李就餐 [7] - 在京外地务工人员定期光顾家乡风味店(如山西面馆、潮汕生腌),满足情感需求 [9][10] - 社区熟客偏好固定小店消费,如赵先生每日选择小区门口拉面店解压 [12] 行业数据与政策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5万亿元,占社零总额超11%,经营主体超1000万家 [13] - 政策明确支持特色餐饮发展,包括打造"美食名村/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 [7][13]
新店开业不足半月营业额翻6倍,小吃店一天翻台十几次 五一南京餐饮生意“猛火爆炒”红红火火
扬子晚报网· 2025-05-06 08:08
南京五一假期餐饮消费市场表现 - 南京消费市场在五一假期表现火爆 餐饮行业贡献显著 [1] - 作为新晋米其林美食之都 南京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本地特色美食 [1] 堂屋老南京菜馆经营情况 - 堂屋老南京菜馆新店(老门东店)五一假期营业额较开业初期增长5-6倍 从每日几千元提升至3-4万元 [3] - 堂屋河西首店经营两年多 五一假期日均销售额超7万元 点评网站口碑良好 [3] - 公司客单价约80元 定位为实惠型本地菜 通过标注"南京菜有点甜"优化顾客体验 [3][5] - 河西高端酒店增多带动周边餐饮消费 外地游客倾向于在酒店附近用餐 [3] 南京特色小吃市场特征 - 米其林必比登榜单包含多家网红小吃店 价格亲民 如芳婆糕团店(7元乌饭包油条) 徐建萍汤包店(16元招牌汤包) 李记清真馆(12元锅贴+14元牛杂汤) [5] - 小吃店翻台率高 李记清真馆五一假期每日翻台十几次 排队效率较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