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
icon
搜索文档
险资借道ETF布局权益市场:人工智能、红利、宽基等主题受青睐
环球网· 2025-07-27 09:31
险资机构权益类投资布局动向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第二大持有人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持有份额达6000.13万份[1] - 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包含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热门消费股[1] 险资机构主题赛道布局 - 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有三家险资机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持有3500万份,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传统险持有3000万份,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持有1000万份[3] - 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第二大持有人为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份额超1000万份[3] - 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第五大持有人为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持有份额800.16万份[3] 险资机构宽基ETF配置 - 国联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第一大持有人为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持有份额2000万份[3] - 国联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第二大持有人为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持有份额500万份[3] 险资权益投资趋势 - 险资机构在权益资产领域的布局品类和规模稳步上升[4] - 险资增配权益资产有望释放万亿级长期资金,提升市场机构占比与稳定性[4] - 险资配置强化价值投资与指数化趋势,降低市场波动,助力优质企业融资[4]
突破4万亿后,多家大型公募“试水”ETF,后来者能否居上?
搜狐财经· 2025-07-09 15:44
ETF市场增长与基金公司布局 - 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率超过70%,为近五年之最,规模突破4万亿元[1] - 长城基金时隔近三年后首次发行ETF产品(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兴证全球基金通过采购ETF业务系统准备入局[3] - 兴证全球基金采购赢时胜估值和PCF系统,采购价格为187万元,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6] 基金公司战略调整与竞争优势 - 兴证全球基金此前专注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累计回报达539.71%,年化回报率16.07%[7] - ETF市场呈现"头部游戏"特征,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三大巨头占据超2万亿元规模,30家公募股票ETF规模不足100亿元[8] - 头部公募凭借设备投入、渠道资源和规模效应占据优势,"券商系"基金公司如兴证全球可能借助券商销售网络提升布局效率[8] ETF市场竞争格局与差异化策略 - 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分别采取"大而全"、"低费率"和"大单品"策略应对同质化竞争[10] - 美国被动产品占股票市值16%,中国仅3%-4%,显示长期增长空间[10] - ETF业务盈利门槛高:整体规模需超1000亿元,单品类需达10亿元级别[10] 行业数据与公司表现 - 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华泰柏瑞股票ETF规模分别为6361.72亿元、5605.60亿元、4627.02亿元,形成第一梯队[9] - 南方、广发、富国等公司股票ETF规模在1230亿-2562亿元区间,属于第二梯队[9] - 行业竞争加剧,新入局者需依赖品牌口碑和差异化策略突围[9]
中小公募持续布局ETF,入局时间≠竞争优势,三大因素成考量
券商中国· 2025-05-31 14:58
ETF市场新入局者 - 长城基金成为近三年来首家新入局ETF领域的基金公司 发行首只ETF产品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 并提前结束募集 [1][2] - 全市场已有54家机构布局ETF产品 总规模达4.08万亿元 其中12家头部公募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 合计占比85% [3] - ETF市场长期由华夏 易方达等头部公募主导 2019年以来虽有民生加银等中小公募加入 但多数止步于2023年ETF大发展前夕 [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入局时间早不等于竞争优势 交银施罗德等大中型公募早年布局ETF后长期停滞 建信基金时隔多年才重新发行新产品 [4] - 部分中小公募如国投瑞银 金鹰基金等虽早期发行过ETF 但后续未再跟进 南华基金仅保留首只湾区主题ETF [5] - 融通基金 东财基金等中小公募在2022年后持续跟进 东财基金10只ETF中有9只为2022年后成立 包括主流宽基产品 [6] 后发者布局策略 - 新入局者需重点考虑三方面:差异化指数选择 专业运营团队建设 以及产品费率与盈利模式的平衡 [1][8] - ETF业务存在较高门槛 系统成本超千万元 需配套投研和营销团队 同质化竞争下持续营销投入是关键 [8] - 部分公司如中欧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选择非ETF指数路线 中欧29只指数基金均为非ETF产品 兴证全球13只亦然 [7][8] 产品发展动态 - 长城基金旗下11只开放式指数基金中9只为2017年后成立 但此前从未发行ETF [2] - 民生加银三只ETF规模从成立时的2-5亿元萎缩至不足5000万元 反映中小公募ETF持续运营挑战 [6] - 当前宽基ETF管理费普遍降至0.15% 行业主题类维持0.5% 费率选择影响公司盈利 [8]
今年新基金发行份额超4000亿
中国证券报· 2025-05-30 05:31
基金发行规模与结构 - 截至5月28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512只,合计发行份额达4060.84亿份 [1] - 股票型基金317只,发行份额1648.46亿份,占比40.59%,显著高于2023年全年的21.14% [1][3] - 债券型基金93只,发行份额1885.90亿份,占比46.44%,较2023年全年70.19%显著下降 [1][3] - 混合型基金68只,发行份额222.46亿份,QDII、REITs和FOF等其他类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304.03亿份 [1] 单只基金发行表现 - 发行规模前十的基金中9只为债券型产品,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A与汇安裕宏利率债A均以60亿份并列第一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以48.92亿份成为首发规模最大的权益类基金,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以43.62亿份次之 [2] 权益类基金发展趋势 - 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产品占绝对主导,245只被动指数产品和62只增强指数产品合计占比96.85%,普通股票型基金仅10只 [3] - 当前正在发行的88只基金中,24只为被动指数产品,11只为增强指数产品 [3] - 6月拟发行的38只新基金中,14只为被动指数产品,显示行业持续扩容指数工具 [3] 浮动费率产品动态 - 5月下旬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升温,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占主导地位 [3] - 证监会新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首批16只于5月27日集中开售,多家基金公司同步自购 [4] - 剩余获批产品计划在端午节后或7月发行,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布局重点 [5] - 新型浮动费率设计将管理费与持有期限及业绩挂钩,推动公募费率改革实质性进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