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不让中国先登月,美国有这个本事吗?
观察者网· 2025-09-14 09:16
美国登月计划技术路径 - 依赖SLS超重型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 配合星舰改造登月器 需多次在轨加注 任务链条冗长复杂 [4][7][8] - 阿尔忒弥斯计划时间表为2026年实施载人绕月(阿尔忒弥斯2号) 2027年首次重返月球表面(阿尔忒弥斯3号) [10] - SLS单次发射成本超过40亿美元 星舰登月器尚未完成入轨回收验证 在轨加注技术未成熟 存在显著工程风险 [8][10] 中国登月计划技术路径 - 采用两发长征十号火箭分别发射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登月舱 在月球轨道对接后直接登月 路径简洁无需在轨加注 [4][7] - 计划2030年前完成首次载人登月 长征十号已完成7机并联地面试车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版2020年飞行成功 [11][12] - 任务架构风险可控 成本较低 具备批量执行潜力 后续将同步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 [12][14][16] 历史登月方案对比 - 阿波罗计划采用土星5号火箭一次性送入整套系统 技术直接但成本极高 仅执行6次登月 [6][8] - 中国双箭合体方案避免建造超重型火箭 通过两发中型火箭分担任务 性价比显著 [7][8] - 美国新方案政治与商业力量交织 技术体系未完全成熟 不确定性高于中国方案 [8][10] 可持续性与战略目标 - 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需建设月球门户空间站 但面临预算和合作伙伴承诺不足的挑战 [16] - 中国通过嫦娥七号、八号任务构建月球科研站雏形 从"能否抵达"转向"能否驻留"的战略转型 [16] - 登月竞争核心在于以更低成本形成常态化深空活动能力 而非短期政治表演 [14][16]
“火箭的力量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观察者网· 2025-08-16 10:01
长征十号火箭技术进展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完成首次7机静态点火试验,验证启动和关机流程,为后续低空飞行试验奠定基础 [1] - 火箭采用7台YF-100K系列发动机,总推力892.2吨,其中3台为可摇摆YF-100K,4台为固定YF-100L [3] - 重复使用型号长征十号A采用YF-100N/YF-100P发动机组合,推力相同但具备重复使用能力 [3] - 采用"模拟箭"点火方案,通过加固结构实现发射台兼作试验台,验证7机并联启动特性 [11] 地面试验技术特点 - 地面试验可设置密集传感器获取全箭数据,但无法完全模拟飞行环境(如失重、气动加热等) [4][5] - 国内曾用500吨全箭试车台支持长征五号等火箭测试,但长征十号推力超出现有平台承载极限 [8][10] - 采用"牵制释放"技术替代传统试车台,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已成功应用该方案 [10] 文昌发射场建设 - 载人登月工位塔架高130米,配备双登船臂以适应92.5米登月构型和67.4米近地构型火箭 [13] - 发射场扩建4个推进剂储罐(3个直径20米+1个15米)及超大规模航天器厂房 [13] - 取消回转平台设计,提升火箭加工精度和发射效率,抗风能力显著增强 [16][17] - 导流槽为国内最大单体结构(40×140×10米),浇筑量达4-5万吨 [20] 配套项目进展 - "梦舟"飞船完成零高度逃逸试验,"揽月"着陆器通过怀来起飞试验 [21] - 登月宇航服、深空通信卫星等配套系统同步推进,目标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21] 历史试验背景 - 国内火箭地面试验始于1970年代风暴一号,2014年长征五号完成合练箭点火 [7][8] - 2024年长征十号在101所完成三机点火试验,验证模块化测试能力 [8]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首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网· 2025-08-15 15:32
新华社快讯: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首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文昌航天发射场载人 月球探测配套设施设备建设进展顺利。 ...
新华社快讯: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首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文昌航天发射场载人月球探测配套设施设备建设进展顺利。
新华社· 2025-08-15 15:21
新华社快讯: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首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文昌航天发射场载人 月球探测配套设施设备建设进展顺利。 ...
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成功,我国向2030年前中国人登月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环球网资讯· 2025-06-18 07:04
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中国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取得重要突破[1] - 这是继1998年神舟飞船试验后,27年来中国再次进行此类试验[1] - 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逃逸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推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2] 梦舟飞船技术特点 - 梦舟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7] - 飞船系统承担逃逸抓总职能,全面负责逃逸与救生两项任务[2] - 采用"大气层内逃逸塔逃逸+大气层外整船逃逸"方案,实现返回舱一体控制[8] - 需兼顾月球探测和空间站任务,对逃逸系统兼容能力提出新挑战[8] 试验验证内容 - 验证了逃救生分系统及相关大系统的综合性能[2] - 获取了逃逸时序、分离、弹道闭环控制等设计参数[2] - 主要验证飞船在发射台静止状态下的逃逸能力[7] - 后续将进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等多种工况考验[7] 工程后续计划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研制工作稳步推进[7] - 今年将组织最大动压逃逸飞行试验[8] - 将研制并择机发射空间站扩展舱段,提升空间站能力[9] 行业意义 - 为载人登月任务奠定重要技术基础[3] - 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2030年登月目标迈出坚实一步[3] - 逃逸系统需通过全面试验验证才能具备执行任务条件[7]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7日(周二)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6-17 21:31
中哈合作 - 推进发展战略对接 巩固贸易 投资 能源等传统合作优势 [3] -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推进跨境铁路项目建设和口岸基础设施改造 [3] - 拓展高新技术合作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3] 航天工程进展 - 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成功 为载人月球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5][6]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研制工作稳步推进 [6] - 逃逸发动机点火后船塔组合体腾空 返回舱安全着陆 [4] 链博会筹备 - 第三届链博会7月16日举行 65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 [7] -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超65% [7] - 首设创新链专区 预计超100项新品首发首展 [7] 国际军事动态 - 以军称打死伊朗最高军事指挥官 伊朗发起导弹无人机打击 [8] - 俄军打击乌军训练中心 基辅遭大规模袭击 [8]
神二十“中国航天日”出征太空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10:01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1] -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 - 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等任务 [2]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2]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2] 空间科学实验 - 本次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3] - 斑马鱼实验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3] - 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3] - 链霉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 [3]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还将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3] 载人登月任务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4] - 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4] - 前期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4] 航天员训练 - 目前第四批航天员的训练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 [5]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5]
神舟二十号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航天员确定!涡虫首上太空,乘组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09:54
神舟二十号任务发射安排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 [2] 航天员乘组构成 - 飞行乘组由陈冬(指令长)、陈中瑞、王杰组成 [6] - 陈冬曾执行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任务 [8] - 陈中瑞与王杰为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0] - 陈中瑞入选前为空军飞行员 王杰为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14] 任务周期与目标 - 计划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于4月29日返回 [1] - 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 [15] -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出舱活动、货物进出舱及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 [15] 神舟十九号任务成果 - 在轨驻留175天 进行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 [16] - 创造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世界纪录 [16] - 蔡旭哲执行5次出舱活动成为出舱次数最多中国航天员 [16] - 宋令东为首名90后出舱航天员 王浩泽为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16] 生命科学实验内容 - 以斑马鱼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 [18] - 国内首次开展涡虫空间再生实验研究再生机制 [18] - 利用链霉菌研究微生物活性物质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 [18] 航天员队伍建设进展 - 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后按计划开展训练 [17]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任务 [17] 载人登月项目进展 - 长征十号火箭、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月球车开展初样研制试验 [19] - 已完成火箭电气系统匹配试验、飞船高空空投试验、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19] - 将陆续实施飞船逃逸、着陆器起飞验证、火箭系留点火等关键试验 [19]
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快讯· 2025-04-23 09:38
金十数据4月23日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4月23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 开。发言人介绍,随着初样研制工作的深入,各系统主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前期, 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 陆器整器热试验。后续将陆续在酒泉发射场、文昌发射场等地,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 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系留点火、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及梦舟飞船最大动压 逃逸等试验,全面验证飞行产品关键功能性能。 (央视新闻) 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
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Wind万得· 2025-03-16 06:27
文章核心观点 人类火星探索和中国航天发展有新进展,马斯克称人类最早2029年可能登陆火星,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且商业航天加速前行 [1][5] 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 - 马斯克表示星舰明年年底前前往火星并携带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若着陆顺利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2031年可能性更大 [1] - 3月6日SpaceX“星舰”第八次试飞受挫,二级飞船“快速意外解体”,但马斯克称是小挫折,下艘飞船4至6周内就绪,此次失败让公司学到宝贵经验 [1] “祝融号”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 -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截至8月15日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3] - 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按高效探测模式运行,各科学载荷获取不同数据用于相关研究 [3]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 -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称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标,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全面推进,相关产品按计划开展生产和试验,地面系统正开展研制建设 [5] - 中国已成功实施多次嫦娥系列探月工程,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样品 [6][7] 中国商业航天跑步前进 - 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执行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发射任务,采用“一箭十八星”方式,代表中国商业星座与商业发射场协同运作首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 [9] - 2024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技术取得多方面实质性突破,如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10] - 分析师王兴认为商业航天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25年有望成为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关键年,卫星发射数量或大幅增长,商用卫星“出海”进程将持续推进 [10] - 赛迪智库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转型升级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国际合作将持续拓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