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SoC
icon
搜索文档
88天!国产GPU龙头,IPO火速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50
摩尔线程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 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 历时88天火速过会[1][2] - 公司拟募资80亿元 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 图形芯片 AI SoC芯片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越2024年全年营收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71亿元 累计未弥补亏损14.87亿元[2] 公司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 核心团队具备英伟达任职经历[2] - 以全功能GPU为核心 填补国内GPU领域多项空白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 - AI智算产品 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不足1%[3] - 汽车智能座舱芯片"长江"SoC性能对标高通骁龙8295 预计2026年导入量产[3] 国产GPU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1.34万亿元 2025-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3.7%[4] - 沐曦股份已获科创板IPO受理 燧原科技 壁仞科技等头部厂商正接受IPO辅导[5] - 行业从性能竞赛升级为产业链韧性 生态协同能力的系统比拼[6] - 有望凭借应用场景反哺实现技术迭代 走出一条类似华为在5G领域的突破路径[7] 科创板政策支持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8] - 2025年6月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等领域[9][10] - 已有20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上市 包括16家创新药企 3家疫苗企业和1家医疗器械企业[8] - 上交所召开政策保荐机构座谈会 加快典型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8]
国产GPU“全能选手”冲刺科创板 摩尔线程的技术长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2:07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36119.74亿元,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到13635.78亿元,全球占比从2024年的30.8%提升至37.8%[1]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367.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7%,GPU市场份额预计从69.9%上升至77.3%[8] - AI大模型、数字孪生、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推动GPU成为下一代算力基建的核心引擎[8] 公司技术路线与产品矩阵 - 公司选择"全功能GPU"技术路线,同时实现图形图像处理、AI张量计算、物理仿真和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多种任务协同处理能力[3] - 自研MUSA架构是国内首个单芯片支持AI智算、图形加速、物理仿真的全功能GPU架构,已迭代至第四代[4][6] - 消费级产品MTT S80性能与英伟达RTX 3060相当,AI智算产品MTT S5000构建的千卡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4] - 智能终端产品"长江"SoC实现全功能GPU统一内存架构突破,边缘计算产品E300性能超越英伟达同代系[5][6]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4584万元增至2024年的4.3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8%[8] - AI智算业务占比77.6%,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回升至2024年的72.32%[9] - 应收账款周转率9.34远超行业平均1.88,账上货币资金近49亿元[9]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2024年研发投入13.59亿元,研发费用率309.88%,研发人员占比近八成[6] - 截至2024年底获得450项专利授权,包括442项境内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和3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6] 团队背景与战略定位 - 创始团队来自英伟达、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6] - 构建"芯片+板卡+一体机+算力集群"全线产品矩阵,形成"自研+生态+市场"闭环能力[8][10] - 科创板IPO符合"硬科技"标准:三年研发投入超38亿元,可产业化发明专利超400项[10] 政策与产业环境 - 科创板深化改革为具备核心技术但未盈利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上市便利[10] - 国产GPU面临"缺芯"矛盾,全功能GPU路径顺应自主可控趋势[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