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能GPU

搜索文档
国产GPU“全能选手”冲刺科创板 摩尔线程的技术长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2:07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36119.74亿元,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到13635.78亿元,全球占比从2024年的30.8%提升至37.8%[1]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367.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7%,GPU市场份额预计从69.9%上升至77.3%[8] - AI大模型、数字孪生、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推动GPU成为下一代算力基建的核心引擎[8] 公司技术路线与产品矩阵 - 公司选择"全功能GPU"技术路线,同时实现图形图像处理、AI张量计算、物理仿真和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多种任务协同处理能力[3] - 自研MUSA架构是国内首个单芯片支持AI智算、图形加速、物理仿真的全功能GPU架构,已迭代至第四代[4][6] - 消费级产品MTT S80性能与英伟达RTX 3060相当,AI智算产品MTT S5000构建的千卡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4] - 智能终端产品"长江"SoC实现全功能GPU统一内存架构突破,边缘计算产品E300性能超越英伟达同代系[5][6]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4584万元增至2024年的4.3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8%[8] - AI智算业务占比77.6%,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回升至2024年的72.32%[9] - 应收账款周转率9.34远超行业平均1.88,账上货币资金近49亿元[9]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2024年研发投入13.59亿元,研发费用率309.88%,研发人员占比近八成[6] - 截至2024年底获得450项专利授权,包括442项境内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和3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6] 团队背景与战略定位 - 创始团队来自英伟达、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6] - 构建"芯片+板卡+一体机+算力集群"全线产品矩阵,形成"自研+生态+市场"闭环能力[8][10] - 科创板IPO符合"硬科技"标准:三年研发投入超38亿元,可产业化发明专利超400项[10] 政策与产业环境 - 科创板深化改革为具备核心技术但未盈利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上市便利[10] - 国产GPU面临"缺芯"矛盾,全功能GPU路径顺应自主可控趋势[8][11]
190亿,“中国英特尔”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06 11:01
公司概况 - 兆芯集成是一家主打国产CPU的上海明星独角兽企业,已申请科创板上市 [4] - 公司完全掌握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自主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 [4] - 产品支持国内商用和开源操作系统,兼容x86指令集及Windows等国际主流系统 [4] - 目前估值达到190亿元 [6] 发展历程 - 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委旗下联和投资与威盛公司合资成立,重点发展x86 CPU [9] - 2014年牵头"核高基"项目子课题,投入费用约30亿元 [9] - 2017年发布国内首款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的国产通用CPU [11] - 已成功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CPU产品,覆盖桌面PC、服务器等多个领域 [11] 财务与研发 - 2022-2024年三年累计收入超17亿元(3.4亿→5.55亿→8.89亿) [18] - 同期研发投入超27亿元 [14] - 2024年净亏损9.51亿元 [18] - 计划通过IPO募集超41亿元用于多个处理器研发项目 [18] 产品与技术 - 拥有已授权专利1434项、14项软件著作权和5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17] - "开先"系列CPU面向桌面PC,"开胜"系列面向服务器 [17] - 与300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超20万个软硬件适配项目 [17] - 产品已应用于政务、金融、教育、能源等领域 [17] 行业背景 - 国产CPU/GPU企业迎来上市潮,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 [20][21] - 摩尔线程估值310亿元,燧原科技205亿元,壁仞科技160亿元 [23] - 科创板政策调整有望加速半导体企业IPO进程 [23] - 半导体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23]
摩尔线程赴科创板,寒武纪对手来了
36氪· 2025-07-04 15:49
公司概况与IPO信息 - 摩尔线程正式提交科创板IPO招股说明书,拟发行不低于4,444.7580万股普通股,发行后公开发行股数占比不低于10% [1] - 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40,002.8217万股 [1] - 消息公布后,寒武纪股价两日内从601.5元跌至545.1元 [1] 技术实力与产品表现 - 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全功能GPU芯片研发设计,2024年营收超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2] - MTT S80显卡FP32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MTT S5000千卡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训练集群 [2] - 基于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的突破 [2] - 产品兼容DirectX/OpenGL/Vulkan等主流图形技术,支持X86/ARM/LoongArch等CPU架构及多操作系统 [3] 业务结构与市场表现 - 收入主要来自AI智算(2024年增长显著)、专业图形加速(2023年快速增长)和桌面级图形加速(收入下降) [5] - 产品矩阵覆盖云计算/边缘计算/终端设备市场,适配政务/企业/个人消费等多层次需求 [3]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38亿元,研发人员占比78.69%,拥有450项专利(境内442项) [6] 行业格局与市场前景 - 全球GPU市场2024年达5,315.03亿元,预计2029年达36,119.74亿元 [6] - 中国GPU市场规模从2020年384.77亿元增至2024年1,638.17亿元,预计2029年达13,635.78亿元 [7] - 国际由英伟达/AMD主导,国内形成寒武纪/摩尔线程/海光信息/景嘉微等竞争格局 [7]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16.73亿/-14.9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12亿/-16.91亿/-15.07亿元 [8] - 营收从2022年0.46亿元增至2024年4.38亿元,复合增长率208.44% [8] - 截至2024年末累计未弥补亏损12.07亿元,上市后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 [8] - 2023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采购受限 [8]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今日开启
北京青年报· 2025-07-02 02:21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概况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启幕 主题为"建设数字友好城市" 涵盖技术 发展 市民 生态等八个维度 [6] - 大会设置"1+6+N"活动框架 包括1场开幕式 6场主论坛和46场专题论坛 新增数字医疗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专题 [7] - 外宾规模创历届之最 16个外宾团组 300余位国际嘉宾参会 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等智库机构 [7]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成果 -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形成领先优势 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占全国50% 建设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23家市级AI实验室 [7] - 北京市发布1.6T高质量中文语料库 建成"大模型生态服务站" 推动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占全国1/3) 73款AI产品完成登记 [7] - 北京IPv6部署取得进展 基础电信网络全面支持IPv6 新建千兆光网和5G网络均完成IPv6部署 大型商业网站全部支持IPv6访问 [7] 企业技术展示与合作 - 北京银行展示"数据易贷""数据慧贷"等特色数字金融产品 协同推进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等协同发展 [8] - 国产数据库"海扬数据库"客户数连续四年增长超100% 开源400万行代码 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合作 开源集群部署数突破6万 [8] - 摩尔线程展示从端到边缘到云的全栈算力产品 包括夸娥万卡智算集群 全功能GPUOAM模组等 [8] 数字技术应用体验 -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汇聚50余家科技企业与10余个沉浸式展区 提供AI科学艺术馆 数字文旅精灵等体验项目 [8] - 数字"潮"市—AI火花市集汇聚全球最新AI消费产品与服务 包括智能穿戴设备 数字文创品 AI潮玩等 [8] - 观众可在1:1还原的C919模拟舱中体验飞行操作 配合风洞测试等科学实验装置 实现"理论-虚拟-实物"三维研学模式 [8]
摩尔线程叩响科创板大门:国产GPU“独角兽”的破局与突围
经济观察网· 2025-07-01 17:53
公司概况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拟募资80亿元投向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研发项目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核心团队来自英伟达、AMD、微软等国际巨头 研发人员平均行业经验达15年 [2]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桌面级MTT S系列和数据中心级MTT T系列 信创市场占有率突破60% [2] 技术发展 - 采用"全栈突破"战略 自研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 [2] - 2022年推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国产显卡MTT S80 2023年发布夸娥千卡智算集群 [2] - 2024年夸娥智算集群升级至万卡规模 GPU利用率提升40% 故障恢复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0.46亿元增长至4.3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08.44% [3] - 同期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3]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3.59亿元 占营收比重309.88% [3] 资本运作 - 成立至今完成6轮融资 累计募资超65亿元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腾讯、字节跳动等 [3] - IPO前公司投前估值达246.2亿元 位列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1位 [3] 行业机遇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国产算力占比达40% 预计2025年突破50% [5]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将GPU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 [5] - 英伟达H20等特供版芯片出口受限 催生巨大替代空间 [5] 发展战略 - 采用"兼容+开源"双轨战略 MUSA架构已适配超千款应用 开源社区吸引超10万开发者 [4] - 19.8亿元募资将投向AI SoC芯片研发 "长江"系列芯片已获多家车企智能座舱订单 [6] - 以"技术全栈化、生态开源化、应用场景化"为战略方向 向全球GPU格局发起挑战 [6]
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相继完成上市辅导 很快将冲刺A股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34
公司上市进展 - 沐曦集成电路完成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 [2] - 摩尔线程已完成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3] - 两家公司即将递交A股招股书 [4] 摩尔线程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全功能GPU芯片研发 支持AI计算加速/3D渲染/视频编解码/科学计算等多元负载 [4] - 构建芯片-显卡-集群产品线 服务大模型训练/推理/AIGC/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场景 [4] - 创始人张建中持股44.07% 强调未来算力需求将随AI应用场景扩展持续增长 [4] 沐曦集成业务与技术 - 提供异构计算全栈GPU解决方案 覆盖智算/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 [5] - 产品矩阵包括:曦思N系列(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通用计算)、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 [5] - 2020年9月成立后快速扩张 在7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4][5] 融资与研发里程碑 - 沐曦获多轮融资:2021年Pre-A轮(红杉/真格)、Pre-A+轮(经纬/光速)、A轮(国调/中网投)、2022年Pre-B轮(混沌/央视) [5] - 关键技术突破:2022年1月曦思N100完成流片交付 [5] 行业前景 - GPU芯片被视为AI技术发展基石 具有极高战略价值 [6] - 全功能GPU的多元计算能力将支撑大模型/科学计算/元宇宙等前沿应用 [4][5]
英伟达中国一把手造国产GPU,冲刺IPO了
量子位· 2025-06-19 17:07
公司上市进展 - 摩尔线程IPO辅导状态变更为"辅导验收",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1][2] - 公司于2020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3.3亿元,实控人张建中持股44.07%[7][8] - 2023年11月启动上市时估值达255亿元,累计完成6轮融资超45亿元[3][4] 创始团队与技术背景 - 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团队具备近20年GPU行业经验[3][8] - 公司成立19个月即交付国产全功能GPU"苏堤",采用MUSA架构集成四大计算引擎[9] - 当前产品线覆盖芯片/显卡/集群,提供AI加速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9] 产品布局与技术突破 B端产品 - 推出大模型智算加速卡MTT S4000、训推一体机MCCV D800等AI基础设施[10] - 2024年3月通过中国信通院大模型适配认证,支持DeepSeek开源项目[11] - 专业显卡MTT X300在数字孪生/GIS领域性能提升,5月完成渲染优化[13] C端产品 - 2022年推出支持DirectX 12的消费级显卡MTT S80,配备PCIe Gen5接口[13] - 2024年5月显卡驱动升级使3DMark测试成绩提升35%[13] 资本市场表现 -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腾讯、字节跳动、小马智行等头部机构[5] - 2024年2月获高粱基金战略投资,概念股和而泰盘中涨幅超8%[4][6] 行业竞争格局 - 同期启动IPO的GPU企业包括燧原科技(融资近70亿元)和壁仞科技[14] - 燧原专注AI芯片,腾讯持股20.49%;壁仞2024年获上海国投领投融资[14]
摩尔线程正式启动A股IPO,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早前均已完成辅导备案
IPO早知道· 2024-11-13 09:57
公司IPO进程 - 摩尔线程于2024年11月6日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 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3] - 公司成为短期内第三家与券商签署辅导协议的AI芯片独角兽 前两家为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 [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以全功能GPU为核心 提供加速计算基础设施和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全功能GPU芯片支持AI计算加速 3D图形渲染 超高清视频编解码 物理仿真与科学计算等多种工作负载 [3] - 构建了从芯片到显卡到集群的智算产品线 满足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 [4] - 推动大模型 AIGC 科学计算 数字孪生 物理仿真 元宇宙等应用落地 [4] 公司技术突破 - 2023年末推出首个全国产千卡千亿模型训练平台 实现国产全功能GPU大规模算力集群落地 [4] - 2024年7月AI旗舰产品夸娥智算集群解决方案从千卡扩展至万卡规模 [4] 公司融资情况 - 获得红杉中国 五源资本 深创投 纪源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4] - 获得字节跳动 腾讯等大厂投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