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SoC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88天!国产GPU龙头,IPO火速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50
摩尔线程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 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 历时88天火速过会[1][2] - 公司拟募资80亿元 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 图形芯片 AI SoC芯片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越2024年全年营收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71亿元 累计未弥补亏损14.87亿元[2] 公司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 核心团队具备英伟达任职经历[2] - 以全功能GPU为核心 填补国内GPU领域多项空白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 - AI智算产品 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不足1%[3] - 汽车智能座舱芯片"长江"SoC性能对标高通骁龙8295 预计2026年导入量产[3] 国产GPU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1.34万亿元 2025-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3.7%[4] - 沐曦股份已获科创板IPO受理 燧原科技 壁仞科技等头部厂商正接受IPO辅导[5] - 行业从性能竞赛升级为产业链韧性 生态协同能力的系统比拼[6] - 有望凭借应用场景反哺实现技术迭代 走出一条类似华为在5G领域的突破路径[7] 科创板政策支持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8] - 2025年6月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等领域[9][10] - 已有20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上市 包括16家创新药企 3家疫苗企业和1家医疗器械企业[8] - 上交所召开政策保荐机构座谈会 加快典型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8]
“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IPO过会,募资80亿投新一代AI芯片
观察者网· 2025-09-27 07:32
据介绍,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注册资本约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张建中,他曾担任英伟达全 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在GPU行业拥有近二十年的积累和丰富经验。 摩尔线程多位核心高管也均有英伟达公司的工作经历。据招股书,该公司联合创始人、现公司董事周 苑,2004年至2020年曾在英伟达任市场生态高级总监。摩尔线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张钰勃, 2013年至2017年在英伟达任GPU架构师。摩尔线程副总经理杨上山,也曾有8年英伟达GPU架构师的工 作经历。张钰勃、杨上山均为摩尔线程核心技术人员。摩尔线程副总经理王东则在2007年至2019年在英 伟达任销售总监。 (文/方周 编辑/吕栋) 9月27日傍晚,上交所公告称,上交所上市委在举行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审议结果显示,摩尔线程 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下称摩尔线程):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摩尔线程自今年6月30日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到9月27日成功过会,用时仅88天,该 公司也是今年科创板IPO新过会的企业中,从受理到过会用时最短的。 在证监会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满100天的背景下,此 ...
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88天!国产芯片龙头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通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00:17
9月26日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 程")处获悉,该公司的IPO申请已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离科创板IPO又近了一步。值得 注意的是,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仅耗时88天。在证监会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满100天 的背景下,此事也被市场视为科创板提升审核质效、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鲜明信号。 据悉,此次IPO,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人工智能)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 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等。根据摩尔线程在招股 书中的说法,公司预计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国产GPU第一股"来了? 9月26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产GPU(图形处理器)明星公司摩尔线程处获悉,该公司首 发上市申请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本次发行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竞天公诚、 安永华明分别提供法律及审计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有"国产GPU第一股"之称,专注于全功能GPU产品的研发、设 计与销售,是国内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 ...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顺利过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7:41
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9月26日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 计划募资80亿元人民币[1]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25.10亿元)、图形芯片研发项目(25.02亿元)、AI SoC芯片研发项目(19.82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0.06亿元)[8]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已推出四代GPU架构 产品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领域[1] - 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 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能力[2] - 主要产品包括S4000、S3000、S50板卡 S4000、S3000、S2000一体机以及集群产品 其中S3000板卡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接近200%[2] - 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MTT S80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 MTT S5000构建的千卡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集群[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1.24亿元 2024年4.38亿元 2025年上半年7.02亿元[3][4] - 净利润持续亏损但收窄:2023年亏损16.73亿元 2024年亏损14.9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71亿元[3][5] - 研发投入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57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79.33%[3][5] - 资产规模扩大: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0.22亿元 负债总额26.97亿元 资产负债率38.42%[5] 发展前景 - 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5] - 2025年AI智算和专业图形加速业务毛利率预测均达77% 2027年预计分别稳定在69%和71%[5] - AIPC及智能模组已于2025年上半年对外销售 SoC芯片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 预计2026年导入量产[5]
摩尔线程IPO豪赌:实控人“英伟达往事”与百亿亏损的生存悖论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30
瞭望塔财经此前曾两次深入分析摩尔线程IPO案例,但均因"内容问题"被投诉删除。本次分析将严格依据2025年9月5日报送的招股说明书及问询函回复材 料,聚焦潜在风险点,透过数据表象探寻业务实质。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9月2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审议摩尔线程的首发申请。这家由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张建中创立的GPU公司,正冲刺"国产 GPU第一股" 的光环。 | 公司全称 |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受理日期 | 2025-06-30 | | --- | --- | --- | --- | | 公司简称 | 摩尔线程 | 融资金额(亿元) | 80.00 | | 审核状态 | 已问询 | 更新日期 | 2025-09-19 | 瞭望塔财经通过招股书了解到,公司计划募集80亿元资金,支撑其尚未盈利的业务。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但同期仍亏损 2.71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14.78亿元。 1、股权分散与控制权集中,创始人的"双面架构" 但这种架构的稳定性存在隐患。张建中与南京神傲、杭州华傲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期限至"任何一方不再持有发行人股权之日",若未来 ...
2025上半年营收超三年之和 摩尔线程多元化产品矩阵持续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三年营收总和[1] - 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营收从2022年4608.83万元增长至2024年4.83亿元[2] - 净亏损持续收窄 从2022年18.40亿元缩减至2025年上半年2.71亿元[3] - 毛利率显著提升 从2022年-70.08%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69.14%[3] - 每股收益从2022年-10.45元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0.68元[3] 业务发展态势 - 产品矩阵覆盖高性能计算 图形渲染 虚拟化 智能媒体及个人娱乐领域[2] - 智算集群产品可扩展至万卡规模 应用于大型计算中心[2] - 专业图形显卡服务工业设计和数字孪生行业[2] - 桌面级显卡进入游戏和办公市场[2] - 智能SoC产品在边缘计算等新兴场景落地[2] 行业环境与前景 -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和算力需求持续增长提供发展机遇[3] - 在政务 科研 能源 交通等重点领域应用潜力不断提升[3] - 国家层面对自主可控芯片产业提供政策支持[3] - 公司产品持续迭代和应用领域拓展推动成长空间[4]
国产GPU摩尔线程披露2025中期业绩:营收破 7 亿,毛利率约69%,亏损持续收窄
格隆汇· 2025-09-06 09: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176.19万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各年全年营收水平[1] - 营业收入从2022年4608.83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70176.19万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2] - 净亏损从2022年183955.22万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27094.23万元 亏损规模呈现明显缩减趋势[3] - 每股收益从2022年-10.45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0.68元[3]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从2022年-70.08%大幅提升至2024年70.71%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69.14%高位水平[3] - 费用率随收入规模扩大逐步下降 规模效应开始显现[3] 产品与业务布局 - 产品覆盖高性能计算 图形渲染 虚拟化 智能媒体及个人娱乐等多个领域[2] - 智算集群产品可扩展至万卡规模 应用于大型计算中心[2] - 专业图形显卡服务于工业设计和数字孪生行业[2] - 桌面级显卡进入游戏和办公市场[2] - 智能SoC产品在边缘计算等新兴场景落地[2] 市场与客户结构 - 客户群体横跨政企 科研机构及消费市场[2] - 在政务 科研 能源 交通等重点领域应用潜力持续提升[3] - 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和算力需求持续增长[3] 行业环境与发展前景 - 国家层面对自主可控芯片产业提供政策支持[3] - 产品持续迭代和应用领域拓展带来未来成长空间[4] - 公司凭借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在国产GPU赛道崭露头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