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晶纳米晶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AI电源行业专家交流
2025-10-21 23:00
行业与公司 * SST(固态变压器)行业,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新能源并网、园区微网、直流充电桩等场景 [1] * 涉及公司包括海外企业伊顿、台达、维谛、施耐德、ABB、西门子等,以及国内企业金盘、阳光电源、西电、特变、中恒电气、科华数据、伊戈尔、良信、正泰等 [12][16][18][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SST系统成本构成与当前价格 * SST系统成本构成中,整流模块占比最高达40%-50%,高频变压器占比约25%,控制配电、储能和结构散热分别占比15%、11%和8% [1][2] * 当前处于样机阶段,单瓦成本约5元人民币,一套2.4兆瓦系统总成本高达800万-1,000万人民币 [1][3] * 对于2.4兆瓦IT负载的数据中心,通常需配置两台SST设备以实现2N冗余设计 [7] 未来价格趋势与规模化应用时间 * 预计到2028年大规模应用时,SST系统成本有望降至每瓦1元以下,整套系统约200万元 [1][3] * 真正规模化应用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 [1][4] * 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因供应链、关税及竞争格局,到2027-2028年单瓦价格仍维持在4-5元,降幅仅20%-30% [5]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预计2030年单瓦价格可能降至1元以下 [1][5] 国内外市场与技术路线差异 * 北美市场倾向采用更高输入电压(35千伏或20千伏)的技术路线,提升了新能源并网效率但增加了成本,国内标准通常为10千伏 [5][6][8] * 北美常用3.5兆瓦作为SST标准,而国内常用2.4兆瓦,导致技术路线和元器件成本不同 [8] * 北美企业在系统集成和应用阶段有先发优势,并与英伟达共同形成相关标准,国内企业整体集成能力及产品定义能力相对较弱 [15][17] * 国内企业可通过出口高频变压器、整流模块等元器件进入SST供应链,抓住增量机会 [1][9] 关键技术环节与竞争格局 * 高频变压器价格昂贵,因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核心材料需采用成本较高的非晶纳米晶材料,且工艺难度大 [10][11] * 在HVDC整流模块技术,尤其是新型功率器件(如碳化硅、氮化镓)应用方面,国内企业稍弱于海外企业 [3][18][20] * 对于800伏及以上HVDC整流模块,需使用碳化硅或氮化镓功率器件,但成本较高,目前国内样机多使用IGBT [3][20] * 海外企业中,伊顿在中压高频变压器领域进展最快,已商业化应用;台达和维谛在HVDC领域表现良好;施耐德已开始布局更大容量产品 [12][20] * 英伟达通过发布800伏白皮书和显卡路线图,在SST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3][17] * 国内企业中,金盘和阳光电源因具备全面系统集成能力,更有机会进入主流供应链 [3][16][22] 其他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SMT交直流混联系统在园区微网及直连充电桩项目上的起量速度预计快于数据中心,因其对电能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成本敏感度更高 [24] * 在微网应用中,IGBT功率器件足以支撑,更多挑战在于系统集成,整体售价比数据中心便宜至少30% [25] * 碳化硅更适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等中压应用,其生产工艺涉及约2500度高温处理,资本支出高,产能和良品率可能影响供需及价格 [26][27] 其他重要内容 国内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 国内机架功率上升速度不如北美紧急,因国内顶级显卡供应不足,更多关注腾讯和阿里等需求,但这不影响国内企业进行研发和开拓海外市场 [9] * 国内企业在固态开关技术上有重要机会,良信、正泰等公司已有前期研究 [21] * 国内SST产品价格低与市场成熟度及需求量有关,例如高压变频器国内售价约20万人民币,海外主流价格在80万-100万之间,相差4-5倍 [23] * 伊顿、施耐德等海外公司在技术成熟后,可能通过贴牌和分包方式与国内企业在代工环节合作 [13] 产业链利润分布 * 国内市场利润主要集中在产品端(如变压器、配电开关等),头部企业掌握核心利润约占40%-50%,集成商和设计院利润较低 [25] * 北美市场系统集成商议价能力强,供应商可通过全流程服务(从元器件到运维)提高溢价空间 [25]
安泰科技(000969) - 000969安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9
2025-06-19 17:36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接待时间为2025年6月19日,地点在公司总部102会议室及线上 [1]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浙商证券、上海亥鼎、长城财富等多家机构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陈哲、证券事务代表赵晨、证券事务经理李媛 [1] 公司产业构成与发展规划 产业构成 - 以一系列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为“根技术”,形成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高速工具钢、节能环保及装备材料四大业务板块 [1] - 2024年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板块营业收入28.03亿元,占比37.01%;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板块营业收入29.62亿元,占比39.10%;高品质特钢及焊接材料板块营业收入16.51亿元,占比21.80% [2] 2025年发展规划 - 各子公司巩固优势、拓展市场,如安泰天龙巩固高端医疗装备领先地位,安泰磁材深耕新能源汽车等市场 [3] - 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培育特种粉末、可控核聚变配套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可控核聚变领域 核心业务与进展 - 可控核聚变主要技术路线分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托卡马克磁约束是最可能实现聚变发电的路线 [3] - 安泰中科是国际上第一家批量生产钨铜偏滤器的公司,生产钨铜偏滤器、钨串型限制器及钨铜包层零部件等 [5] 优势与技术要求 - 依托中国钢研研发力量,产品矩阵完善,实现从基础型号到定制化产品多元拓展 [5] - 偏滤器和包层第一壁是聚变堆核心部件,在复合材料制备、异种材料焊接、高精度检测等方面要求高 [5] 参股合肥钢研情况 - 公司与钢研总院共同出资300万元增资认购合肥钢研注册资本,公司出资50万元,持股占比10% [6] - 合肥钢研从事稀土永磁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等,公司参股后可获科研成果优先转化权,推动稀土永磁产业技术进步 [6][7] 非晶电机市场情况 - 非晶电机是非晶材料应用大方向,但行业未制定整体标准,需公司与其他企业、机构合作开发,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