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并网
搜索文档
电力板块探底回升,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一度涨近2%,上海电力、中国西电、国网英大涨停
搜狐财经· 2025-10-29 11:40
指数及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上涨1.80% [3] - 指数成分股上海电力上涨10.00%,中国西电上涨9.99%,国网英大上涨9.95%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上涨1.69%,最新价报1.26元,近1周累计上涨2.31%,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1/3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盘中换手率为9.7%,成交金额为460.61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额为613.19万元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最新规模达4698.13万元,最新份额达3793.40万份,均创近1月新高 [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能源局强调全力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电力市场规则制度体系,推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3] - 国家能源局加大电力市场监管和地方不当干预行为整治力度,确保省级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基本全覆盖 [3] - 福建省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自2026年1月1日起,集中式与分布式风电、光伏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4] 行业分析与展望 - 天风证券分析指出,全球电网资本开支正处于"新能源并网 + 数字化升级"的共振周期,电力设备板块在景气上行期的超额收益显著优于其他周期性行业 [4] - 中银证券指出,"十五五"规划明确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叠加甘肃等地独立储能项目收益率超9%,预计2026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需求将达12GWh,同比增长60% [4] 指数构成与产品信息 -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72% [5]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的场外联接基金代码为A类021922和C类021923 [5]
AI电源行业专家交流
2025-10-21 23:00
行业与公司 * SST(固态变压器)行业,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新能源并网、园区微网、直流充电桩等场景 [1] * 涉及公司包括海外企业伊顿、台达、维谛、施耐德、ABB、西门子等,以及国内企业金盘、阳光电源、西电、特变、中恒电气、科华数据、伊戈尔、良信、正泰等 [12][16][18][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SST系统成本构成与当前价格 * SST系统成本构成中,整流模块占比最高达40%-50%,高频变压器占比约25%,控制配电、储能和结构散热分别占比15%、11%和8% [1][2] * 当前处于样机阶段,单瓦成本约5元人民币,一套2.4兆瓦系统总成本高达800万-1,000万人民币 [1][3] * 对于2.4兆瓦IT负载的数据中心,通常需配置两台SST设备以实现2N冗余设计 [7] 未来价格趋势与规模化应用时间 * 预计到2028年大规模应用时,SST系统成本有望降至每瓦1元以下,整套系统约200万元 [1][3] * 真正规模化应用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 [1][4] * 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因供应链、关税及竞争格局,到2027-2028年单瓦价格仍维持在4-5元,降幅仅20%-30% [5]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预计2030年单瓦价格可能降至1元以下 [1][5] 国内外市场与技术路线差异 * 北美市场倾向采用更高输入电压(35千伏或20千伏)的技术路线,提升了新能源并网效率但增加了成本,国内标准通常为10千伏 [5][6][8] * 北美常用3.5兆瓦作为SST标准,而国内常用2.4兆瓦,导致技术路线和元器件成本不同 [8] * 北美企业在系统集成和应用阶段有先发优势,并与英伟达共同形成相关标准,国内企业整体集成能力及产品定义能力相对较弱 [15][17] * 国内企业可通过出口高频变压器、整流模块等元器件进入SST供应链,抓住增量机会 [1][9] 关键技术环节与竞争格局 * 高频变压器价格昂贵,因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核心材料需采用成本较高的非晶纳米晶材料,且工艺难度大 [10][11] * 在HVDC整流模块技术,尤其是新型功率器件(如碳化硅、氮化镓)应用方面,国内企业稍弱于海外企业 [3][18][20] * 对于800伏及以上HVDC整流模块,需使用碳化硅或氮化镓功率器件,但成本较高,目前国内样机多使用IGBT [3][20] * 海外企业中,伊顿在中压高频变压器领域进展最快,已商业化应用;台达和维谛在HVDC领域表现良好;施耐德已开始布局更大容量产品 [12][20] * 英伟达通过发布800伏白皮书和显卡路线图,在SST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3][17] * 国内企业中,金盘和阳光电源因具备全面系统集成能力,更有机会进入主流供应链 [3][16][22] 其他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SMT交直流混联系统在园区微网及直连充电桩项目上的起量速度预计快于数据中心,因其对电能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成本敏感度更高 [24] * 在微网应用中,IGBT功率器件足以支撑,更多挑战在于系统集成,整体售价比数据中心便宜至少30% [25] * 碳化硅更适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等中压应用,其生产工艺涉及约2500度高温处理,资本支出高,产能和良品率可能影响供需及价格 [26][27] 其他重要内容 国内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 国内机架功率上升速度不如北美紧急,因国内顶级显卡供应不足,更多关注腾讯和阿里等需求,但这不影响国内企业进行研发和开拓海外市场 [9] * 国内企业在固态开关技术上有重要机会,良信、正泰等公司已有前期研究 [21] * 国内SST产品价格低与市场成熟度及需求量有关,例如高压变频器国内售价约20万人民币,海外主流价格在80万-100万之间,相差4-5倍 [23] * 伊顿、施耐德等海外公司在技术成熟后,可能通过贴牌和分包方式与国内企业在代工环节合作 [13] 产业链利润分布 * 国内市场利润主要集中在产品端(如变压器、配电开关等),头部企业掌握核心利润约占40%-50%,集成商和设计院利润较低 [25] * 北美市场系统集成商议价能力强,供应商可通过全流程服务(从元器件到运维)提高溢价空间 [25]
盐城新能源并网规模超2000万千瓦
中国化工报· 2025-09-30 14:45
盐城新能源并网规模 - 江苏盐城新能源并网规模达到2034万千瓦,成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并网容量超2000万千瓦的城市 [1] - 在2034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容量中,风电占比48%,光伏发电占比51% [1] - 今年1至8月,盐城新能源发电量达245.5亿千瓦时 [1] 具体项目进展与区域输电能力 - 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第二批次机组并网 [1] - 江苏已建成交直流共计8个过江输电通道,总输电能力近2500万千瓦 [1] - 2025年夏季单日最大'绿电'南送量预计突破3.5亿千瓦时 [1]
恒华科技:公司将持续深耕特高压领域技术研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6 18:07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在特高压领域构建从前期设计 中期基建到后期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1] - 深度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电力工程 包括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张北柔直特高压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1] 核心技术产品 - 自主研发三维线路设计软件成功应用于多项特高压国家重点工程[1] - 智慧工地产品累计服务百余项特高压 超高压等各类电压等级的建设项目[1] - 智慧运维平台与"无人机+AI"自动巡检系统有效提升电网线路巡检效率[1]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耕特高压领域技术研发 聚焦新能源并网与电网智能化升级需求[1] - 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为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持[1]
第十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ICPRE 2025)在杭州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9-22 20:54
2025年9月19日至22日,第十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Renewable Energy,ICPRE 2025)在浙江杭州隆重 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IEEE及IEEE IAS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 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协办。 大会吸引了来自 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卡塔尔、西班牙、俄罗斯、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青年研究 者参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共同探讨电力生成、传输、存储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前沿议题,聚焦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王志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李虹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指出,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电 力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正经历从技术创新到系统重构的深刻变革。接下来,浙江大学盛况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欢迎致辞,他提到,作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 台,ICPRE 今年迎来第十届举办,标志着大会在汇聚全球智慧、 ...
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并网容量超2000万千瓦城市诞生
新华网· 2025-09-11 17:41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风、光资源富足,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在2034万千瓦新能源并 网容量中,风电占48%,光伏发电占51%。今年1至8月,盐城新能源发电量达245.5亿千瓦时。 2005年,盐城第一批新能源发电并网。与此同时,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盐城全面加强电网投 资建设,持续推进电网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区域电网互联互通水平。2024年1月,盐城市人民政府与国 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新能源发电优先接入零碳产业 园区,促进"绿电"就近就地消纳。 大量的清洁能源不仅激活了盐城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生产绿色化、培育了低碳生活方式,同时也为 江苏省南部城市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为保证绿色新能源"送得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运了江苏电网500千伏沿海二通道、高荣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500千伏沿海二通道北延工程等一批重大新能源电网项目。这些工程显著增强了长 江以北地区新能源南送能力,实现了能源南北共济。 新华社南京9月11日电(记者陆华东)记者11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随着国信大丰85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第二批次机组并网,江苏盐城 ...
英国新能源并网积压问题治理及启示
中国电力报· 2025-07-02 15:14
英国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问题 - 英国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严重,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远超当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 [1] - 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6年,其中30%的装机需等待10年以上 [1] - 并网积压导致英国能源转型步伐放缓,过去3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增幅降至4.45%,低于中长期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年均增长率20%以上) [1] 问题核心原因 - 并网机制僵化,采用"先到先得"原则导致投机性、重复性申报接入,大量"僵尸项目"长期占位 [3] - 电网投资规划滞后,现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分布式、间歇性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 [4] - 英国输配电价监管框架(RIIO)鼓励电网企业压减投资规模,部分投资领域平均下调16%~24% [4] 改革措施TMO4+ - 设立"先准备好先连接"机制取代"先到先得"规则,设置"可行性"与"战略匹配"双重筛选标准 [6] - 预计清理约68%的"僵尸项目",系统性释放被低效项目挤占的资源 [6] - 实施动态队列优化,对存量项目实行"进程淘汰制",引入"弹性替补"规则和"区域容量再平衡" [7] - 简化并网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审批平台,试点"预先核准制" [7] 电网升级计划 -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宣布2026年至2031年期间投资350亿英镑升级输电系统 [9] - 其中110亿英镑用于现有输电网络维护与升级,240亿英镑用于推进加速战略输电投资(ASTI)项目 [9] - 计划升级约3500千米的架空线路,使电力传输能力提高近一倍 [9] 对中国的启示 - 强化"电网超前投资"原则,加大对特高压、智能配电网、柔性输电技术的投资 [11] - 发挥"全国统筹+区域细化"模式优势,统一调度资源,加强规划刚性约束 [12] - 优化项目接入管理,基于"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形成项目优先级动态评分 [13]
电力“高速路”建设“加速跑”,支撑稳!梳理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新变化↓
央视网· 2025-06-17 14:55
电力供需与迎峰度夏准备 - 湖南电网预计2025年最大负荷达5000万千瓦,6月底前投运12项重点工程提升供电能力500万千瓦以上,电煤库存603万吨,水电火电机组运行良好[1][3] - 河北南部地区外电入冀规模增至1954万千瓦(占供应能力40%),空调负荷增长至1000万千瓦,夏播灌溉需求200万千瓦[4][6] - 国家电网经营区2025年最大负荷预计超12亿千瓦,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下水供应超1亿吨,黄骅港6月煤炭下水量预计1835万吨[6] 新能源并网与消纳 - 内蒙古445兆瓦风电项目年发电11.62亿千瓦时可满足77万户需求,贵州110兆瓦光伏电站年上网电量1.28亿千瓦时[9][11] - 2025年广东新能源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单月新增446万千瓦),全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合计15.3亿千瓦占比44%,发电量占比25%[13][14][16] - 新能源并网高峰期面临波动性挑战,但通过提升消纳能力可支撑夏季保供,专家预计2025年保供无虞[17][18] 电网工程建设与区域互济 - 陕西750千伏工程投运后年增送电170亿千瓦时,替代原煤700万吨,新疆塔城新能源装机达1056万千瓦[20][21] - 四川攀西工程破解清洁能源外送瓶颈,年底装机将超5000万千瓦,46条500千伏线路九成位于山地[21][22] - 国家电网140项度夏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将提升跨区电力调配能力[22]
配电网数智化是破解新能源并网难的关键
中国能源网· 2025-06-03 15:53
数字孪生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 施耐德电气展示数字孪生技术全程监控母线设计到运维环节 包括温度 漏水点等传感器监测 [1] - AI技术加速产业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进程 需构建技术研发 场景应用 价值转化的正向循环 [1] 新能源发展与电网挑战 - 中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 "十五五"时期预计持续增长 加大系统消纳压力 [1]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对配电网架构带来巨大挑战 需技术升级和架构转型 [2] 配电网转型四大方向 - 提高供电可靠性 需高安全性智能设备支撑 [2] - 深化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配电网的场景化融合 [2] - 构建适应新能源高渗透率的柔性解决方案 [2] - "双碳"目标驱动配电网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需求 [2] 政策目标与技术要求 - 2025年目标:配电网网架结构强化 供配电能力充裕 数字化全面推进 [3] - 2030年目标:完成柔性化 智能化转型 实现主配微网协同 分布式电网与大电网融合 [3] - 配电网建设需升级中压开关 环网柜 气体绝缘开关柜等设备 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 [3] 新能源消纳与系统灵活性 - 配电网需增强灵活性以应对新能源多能互补 光储充多元互动 [5] - 新型电力系统要求配电设备具备更高可靠性 柔性能力和绿色化能力 [5] - 提升数智化能力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关键 [5]
5月2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0 21:56
宏观经济政策与内需 - 今年以来我国多项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内需空间不断拓展 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2] - 1至4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2.99亿吨 同比增长3.6% [12] - 4月我国跨境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入 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73亿美元 其中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649亿美元 外资连续3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 [14] 城市更新与基建 - 我国将出台多项举措支持城市更新行动 [1] -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联合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涉及财政、自然资源、金融监管等多领域协同 [8] 农业与粮食安全 - 冬小麦从南向北进入收获期 预计新季夏粮收购量达2000亿斤 [10] - 小麦主产区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西南麦区已开镰 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麦区陆续收获 [11] 能源与电网技术 - 国家电网发布全球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大电网运控系统 可应对单日3.6亿千瓦新能源功率波动 [18] 国际贸易与物流 - 2025年首列天津港直达塔什干中亚班列发车 装载韩国海运抵津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货物 [18] - 英国与欧盟达成渔业和贸易协议 英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或增16% 但脱欧后对欧盟出口下降21% 进口下降7% [25] 金融与利率 - 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0个基点 1年期降至3% 5年期以上降至3.5% [14] - 穆迪下调美主权信用评级致美债遭抛售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 10年期超4.5% [20] 区域经济合作 - 粤港澳大湾区计量发展合作平台启动 推动跨境物资检测互认 [18] - 国际标准化组织港口码头分委会成立 系全球首个港口码头标准化技术机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