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韶音骨传导耳机
icon
搜索文档
当宇树王兴兴、数美万物任利锋他们来到锦秋小饭桌……
锦秋集· 2025-08-12 22:09
锦秋小饭桌活动概览 - 锦秋基金每周五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举办AI创业者闭门社交活动,已连续举办25场,聚焦多模态技术、AI计算架构、具身智能及AI硬件等前沿话题 [3] - 活动形式为创业者、技术专家和产品创新者围绕实景案例分享干货,避免商业互吹,强调真诚交流与创业经验 [3] - 未来活动预告包括8月15日北京Agent专场、8月22日上海运动AI专场、8月29日北京产品力专场及9月5日上海AI应用吐槽大会 [4][5][6][7] 具身智能发展 - 数据分为三层:低精度人类数据、高精度人类数据和真机遥操作数据,其采集成本和质量直接影响模型价值 [16] - 灵巧手产品成熟度低,高自由度设计未满足实际需求,低自由度产品功能近似夹爪,实用性受限 [16] - 触觉传感器需优先关注线性度和量程,绝对精度和切向力感知非核心因素,人类切向力感知依赖推断而非直接传感 [16] - 生成式世界模型需大量数据和算力,适合大厂主导探索,人形机器人需满足家庭基础要求如防跌倒、防燃烧及自主充电 [16] AI硬件创新 - 产品差异化依赖细节设计,例如Lovot机器人通过挠痒反馈和眼神交互提升情绪调动能力 [23] - 端侧算力需求增长,因视觉模态涉及隐私问题,云端处理存在存储和计算成本压力 [24] - 可穿戴硬件受限于小体积元器件,电池技术影响美观与体验,记忆解决方案需平衡成本与体验 [25] - 记忆系统需结合主观与客观数据,纯客观数据无意义,需理解用户mindset实现个性化 [26] - 细分市场策略有效,如高驰手表专注越野跑人群从Garmin抢占市场,美国航模市场依托高客单价和club文化 [27][28] - 创业者应选择非小米覆盖市场,避免中间路线摇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明确二选一 [22][29] AI计算架构与算力需求 - 算力需求分生产力视角和消费视角:前者替代脑力劳动者所需算力有限,后者因每人调用多个AI Agent处理琐事可能创造无限算力消耗 [35] - 头部公司内部高端AI卡(如英伟达)争夺激烈,算力资源远未饱和 [36] - 模型训练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可用数据耗尽,需超越人类先验知识探索新解决方案 [38] - 强化学习成为下一代核心范式,奖励机制设计需平衡避免Reward Hacking或学习停滞 [39] - 下一代GB300集群采用液冷技术,但大规模运维经验不足,华为披露集群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24小时 [41] - 服务型AI(情商模型)侧重沟通能力,几十B参数即够,科研/生成式AI(智商模型)需高算力支持实时交互式生成 [42] - HBM5/6技术路线集成PIM功能,未来HBM堆栈可能新增HBF层存储模型权重,Transformer数据访问模式不规律挑战PIM架构 [43] 多模态技术落地 - 视频生成面临UGC痛点:生成速度慢和成本高,闭源方案即梦速度最快,实时生成需推理速度突破 [52] - 多模态交互升级方向包括视频生成与理解一体化,基于用户视频生成定制内容如衍生剧情和角色互动 [53] - 内容社区依赖评论区和高频互动提升活跃度,新平台采用"PGC起步-UGC引入-AI定义价值"模式 [54] - 用户行为呈现性别差异:女性偏好幻想和情感陪伴,男性倾向对抗性互动,平台需降低创作门槛并增强多样性 [54] - AI商业壁垒体现在数据、标注和场景深度,头部团队投入资金进行高质量标注训练模型 [55] AI应用场景与数据 - 手机AI调用中10%为口算计算器场景,大模型chatbot主要应用OCR,视觉模态落地监控和学习机拍照搜题 [30][31] - 数据标注质量对多模态模型至关重要,需对图片进行详尽多维标注 [51]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虎嗅· 2025-05-06 20:45
行业趋势 - 越野跑已成为中产阶层新兴身份象征,具有高度圈层化和组织化特征,参与者需通过UTMB积分等认证门槛建立履历 [12][15] - 赛事数量近年暴涨,UTMB中国分站、TNF 100等赛事名额开放五分钟即售罄,形成稀缺性消费现象 [21][22] - 行业呈现"苦难美学"倾向,参与者将职场压力转化为可量化的山地挑战,完赛数据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16][19][23] 消费行为 - 装备消费呈现三阶段进阶:模仿期(凯乐石/迪卡侬基础款)→功能觉醒期(分场景配置)→自定义期(按赛道做PPT式装备方案) [28][31][36] - 2023年人均装备开销达1.6万元,专业越野鞋寿命仅400公里形成高频更换需求,手表(Garmin/高驰)和鞋(Hoka/La Sportiva)构成核心消费项 [38] - 装备鄙视链显著:鞋类从迪卡侬MH到La Sportiva分五级,手表按佳明/高驰/COROS划分派系,背包选择涉及Salomon/Nathan/小鹰等品牌忠诚度 [33][35] 用户画像 - 核心用户为30-45岁都市中产,80后占比高,具有"体育补课"心理补偿特征,通过完赛奖牌实现自我价值确认 [10][46][47] - 典型行为模式包括:夜间训练数据追踪(Garmin手表记录海拔爬升)、社交媒体装备展示(Hoka鞋+Black Diamond头灯组合)、赛事中补给策略优化(盐丸/能量胶配比) [20][35][42] - 心理诉求呈现双重性:既追求"野外权限回收"的掌控感(脱离钉钉会议),又维持职场化行为模式(数据复盘/策略制定) [16][19][48] 市场机会 - 装备市场存在功能细分空间:需开发场景化产品如夏冬款越野鞋、蓄力/恢复型压缩裤、防风/透气可转换外套等 [32][36] - 赛事服务可延伸至履历管理领域,建立UTMB积分之外的二级认证体系,强化圈层归属感 [15][22] - 内容平台涌现装备测评需求,现有小红书/知乎种草模式存在信息过载痛点,需专业化整合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