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雷
icon
搜索文档
气象服务系统“风和”有多智能?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 2025-10-29 18:26
系统发布与意义 - 中国气象局在京发布人工智能气象服务系统“风和” 该系统通过自主设计集中攻关显著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 [1] - “风和”具备数据融合复用 人机实时交互 工具智能调用等功能 其发布代表中国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1] 核心功能与服务场景 - 用户可通过小程序或网页版输入天气相关问题自动获取答案 服务范围涵盖科普问答 天气查询 风险预警建议等 [3] - 系统可提供与天气密切关联的交通 旅游 健康 物流 能源等多个场景的基于智能分析的个性化建议 [3] - 例如在自驾游场景中 “风和”可为从上海自驾前往白洋淀的家庭自动推送雷暴时段避开高速积水路段及备选室内景点的组合建议 [3] 系统架构与核心能力 - “风和”拥有气象知识中心 模型广场 气象AI工具箱 智能体工厂 评估实验室等五大模块 [4] - 系统具备气象服务需求理解 气象服务内容生成 气象推理与决策 气象工具调用等四大核心能力 [4] 技术框架与创新 - 系统独创“1+1+N”技术框架 包括1个深度融合通用模型与专业气象知识的基座模型 [5] - 基座模型通过5500亿tokens的气象领域增量预训练实现对气象标准灾害机理的准确理解 [5] - 框架包括1个智能体开发平台 可实时调用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和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等气象数据 [5] - 框架包含N个智能体服务场景 针对公众 行业等服务场景开发出具备专项推理能力的场景应用智能体 [5]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建立千亿级大规模气象服务语料库 利用基于LoRA的气象服务知识增训和场景微调技术 基于人类反馈机制强化学习的深度推理技术 以及面向气象服务场景的多智能体协同技术 [5] - 这些技术使系统得以提升需求理解能力和场景适应能力 可完成对复杂气象服务任务的自主规划与执行 [5]
国内首个!千亿级!会让天气预报更准吗?
环球网资讯· 2025-10-29 12:41
模型概述与技术特点 - 模型为国内首个千亿级参数气象服务垂域模型,基于通用大语言模型自主研发,通过深度融合气象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传统气象服务模式[1] - 模型是专门用于气象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以千亿级参数的强大模型为核心,具备极强的学习和表达能力,能够捕捉细微复杂的大气现象[2] - 通过多模态融合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可提供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的智能气象服务[2] 模型定位与差异化优势 - 与面向气象系统内部的预报系统(如"风清"、"风雷"、"风顺")不同,该模型是面向公众及行业的气象服务大模型[3] - 模型能够解决现有通用大模型对气象服务需求理解不够精准、生成内容不够专业、应用场景不够深入等问题,实现通用大模型所无法达到的专业性、精准度、安全性和成本效益[3] - 前端短、中、长期预报和空间天气预报为模型提供支撑,使其能提供可靠、可用、可信的气象决策信息[3] 应用场景与服务能力 - 未来基于模型研发的智能体可有效支持灾害预警、交通运输、旅游出行、卫生健康、商贸物流、能源电力等场景的交互式服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4] - 对公众出行将发挥革命性作用,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准化、精细化、场景化的出行决策支持,例如对山区、湖泊等微气候复杂区域进行超高分辨率模拟[5] - 服务实现从"区域预报"到"点对点预报"、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智能干预"的转变,未来可与各类客户端和智能设备深度结合,主动提供最优出行决策建议[6]
中国推“妈祖”气象AI 助力多国抗灾升级
金投网· 2025-07-31 14:23
系统概述 - 中国推出"妈祖"人工智能气象预警系统 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自然灾害 [1] - 系统专为全球覆盖设计 中国气象局正与其他国家建立预警伙伴关系网络 [2] - 系统集成多种灾害预警于单一平台 设计理念强调简洁易用和共同协作 [3] 技术特性 - 系统包含三款AI模型:"风雷"针对10分钟预警、"风晴"针对短期预警、"风顺"针对3个月中长期预警 [3] - 采用开源工具包形式 计划开源模型以促进全球合作 [3] - 提供即用型城市级灾害预警平台Mazu-Urban 通过聊天界面实现风险评估、实时监测和自动报告 [3] 国际合作 - 中国风云卫星已为133个国家提供服务 [2] -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吉布提和蒙古捐赠Mazu-Urban平台 [3] - 试点版本自今年1月起已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35个国家上线运行 [3] 行业背景 - 美国国家气象局拥有世界最密集雷达网络和超级计算能力 擅长飓风预报 [2] - 日本气象厅运营全球领先的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 [2] - 欧盟哥白尼计划利用哨兵卫星进行高分辨率全球环境监测 [2] - 西方解决方案主要依赖本地超级计算机 优先服务本国特定灾害类型 [2]
新华视点|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AI应用新场景
新华社· 2025-07-28 19:12
气象AI应用 - 上海推出"雨师"和"扶摇"两款气象模型,"雨师"可将强对流天气预警时效提前15至45分钟,"扶摇"将气象预报更新频次从小时级提升至10分钟级并细化至街镇级别 [3] - 中国气象局AI气象预报"风"系列模型可在3分钟内生成未来15天、25公里分辨率的全球气象预报产品 [3] - 中国气象局发布"妈祖(MAZU)"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已在亚洲、非洲及大洋洲35个国家和地区试用 [3][4] 工业AI赋能 - 西门子工业智能体系统实现自主决策和行动,全球200多家企业、超15万名工作人员使用,预计年内在中国落地 [7][8] - 腾讯"奇妙数字人"提升商家素材生成效率50%、直播带货成本最高降低90%,应用于电商、教育、金融行业 [8] - 科大讯飞"智医助理"覆盖全国超7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临床辅助决策支持 [8] AI驱动科学发现(AI4S) - 大模型可快速提供蛋白质改造方案,结合实验验证优化结果,突破传统科研范式 [11][13]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十项科学智能成果,覆盖量子计算、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例如60毫秒完成2024个量子比特无缺陷排布 [13] - AI在癌症治疗、超导材料预测、太空碎片追踪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科学发现向规模化创新迈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