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
搜索文档
织就“地空天”一体化观测网 广东亮出十五运气象保障“科技王牌”
科技日报· 2025-11-08 21:00
赛事气象保障核心理念 - 以“观测即服务”为核心理念,通过“地空天”协同观测网为赛事精准护航[1] - 构建“三维、秒级、多要素”的精细化预报体系,实现“看见风、量化风、用好风”[4] - 推动气象服务从“凭经验”迈向“靠数据”的精准时代[5] 赛期选择的气象科学依据 - 基于对45年气象资料的系统分析,确定11月为广东举办大型赛事的最佳窗口[3] - 在全局气候变化背景下,复盘近10年气候数据,系统梳理11月的气候条件与潜在风险[3] - 11月广州降水显著减少,灾害性天气基本落幕,气温适中、风速宜人,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和观众观赛[3] 尖端观测与预报技术应用 - 启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和激光测风雷达组成垂直观测阵列,实现对0-1公里近地层的秒级扫描[1][4] - 创新引入“场馆气象监测预警信息三维展示”技术,通过预先构建3D实景叠加10米级风场模拟,清晰呈现微气象特征[4] - 在场馆顶部增设5个气象站,配合激光测风雷达抓取0-300米低空风资料,实现实况与三维预报同屏展示[4] 场馆专项安全保障技术 - 针对开幕式场馆首次引入雷击仿真模拟技术,精准分析设备间磁场特征及场地跨步电压特征,预测地面电位分布[5] - 通过仿真技术锁定跨步电压高风险区,为防雷设计和应急疏散提供精细直观的参考[5] - 完成开闭幕式场馆L4级高精度实景建模,叠加晴雨与昼夜仿真,将实况监测与逐时预报数据无缝嵌入三维模型[5]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与力量”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05 15:51
研修班基本情况 - 中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修班在京举办,由商务部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 [1] -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3个国家的26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为期7天 [1] 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中国推动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投资,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国家战略 [3] - 唐山从采煤塌陷区转变为南湖公园的生态修复案例,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中国气象科技实力 - 中国气象局展示风云气象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模型,华云集团展示自主研发的精密可靠气象探测设备 [6] - 吉尔吉斯斯坦代表指出其国家有134个气象观测站点,但技术升级是迫切需求,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空间 [7] 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 - 中方分享“妈祖(MAZU)”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及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 [3] - 学员认为中国经验值得推广,希望巩固伙伴关系,对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抱有坚定信念 [12]
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杜建苹接受审查调查
新浪财经· 2025-10-27 17:0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杜建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1] - 杜建苹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山东省济宁市监委监察调查 [1]
准确率超99%!我国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全面迈进“北斗时代”
齐鲁晚报· 2025-10-18 16:25
业务系统升级 - 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实现从L波段探空向北斗探空的全面升级 [1] - 系统整体观测数据准确率超过99% [1] - 可稳定获取地面至3万米大气垂直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廓线等数据 [4] 行业地位与应用 - 标志着我国在高空气象观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1] - 系统已在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等领域实现应用 [1] - 我国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4] 全球影响力 - 我国131个北斗探空站占全球探空站总量的12% [6] - 其中88个为全球资料交换站,提交的共享资料占全球总量约11% [6] - 为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6]
准确率超99% 我国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全面迈进“北斗时代”
央视新闻· 2025-10-18 14:59
行业技术升级 - 中国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完成从L波段探空向北斗探空的全面升级,标志着行业在高空气象观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1] - 升级后的北斗探空系统为行业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气象探空系统 [3] - 国际先进的北斗探空观测站网已建成 [2] 系统性能与应用 - 北斗探空系统整体观测数据准确率超过99%,已在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等领域实现应用 [1] - 系统可稳定获取更加准确的地面至3万米大气垂直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廓线等数据 [3] - 行业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3] 全球影响力与数据贡献 - 中国的131个北斗探空站占全球探空站总量的12%,其中88个为全球资料交换站 [5] - 行业提交的共享资料占全球总量约11%,为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5] - 北斗探空为行业深度参与全球气象观测、预报、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 [5]
数据共享破解商业气象发展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14:12
公司业务发布 - 中科天机发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 提供全球12公里和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15天逐小时输出的气象全要素模式数据 涵盖温度风场降水等160余项要素 [1] - 数据源自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天气数值模拟系统 依托超级动力SD3算法引擎与中科曙光AI超集群算力 [1] - 系统解决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灰区问题和模拟时效性两大行业难题 [1] 技术能力支撑 - 曙光AI超集群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 具有超高性能、超高效率、超高可靠、全面开放特性 [1] - 拥有百万卡集群扩展性能 可为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推理、多模态大模型开发打造高效算力底座 [1] 行业应用价值 - 新能源领域:通过逐小时风速辐照度等要素的46天中长期模拟 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提供气象数据支撑 助力发电效率提升与资产增值 [2] - 低空经济领域:依托区域精细化模拟与3公里以下垂直加密分层气象数据 提供低空风温度及降水模拟 助力低空商业应用并提升作业效率 [2] - 轨道交通领域:基于强降水大风高温等高影响天气模拟 辅助公路铁路及港口物流优化运输路径与运营支撑 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 [2] 行业专家评价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肯定共享数据的科学意义 认为其数据处理计算及模型构建工作能为科学与业务服务提供贡献 [2] - 协会会长希望更多企业认识到数据广泛应用的价值 [2]
中国与阿联酋、约旦、埃及多项气象科技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新华社· 2025-08-29 06:38
中阿气象合作项目启动 -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正式启动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建设 围绕数据共享框架搭建 遥感应用技术路径规划 人才联合培养展开合作 [1] -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1] - 双方于今年4月签署气象卫星合作纪要 为本次合作奠定基础 [1] 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 中国气象局与约旦等国联合开展"妈祖(MAZU)"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研发适配当地的定制化预警解决方案 [1] - 系统采用风云气象卫星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AI气象模型和AI早期预警算法等技术 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多场景部署应用 [1] - 项目启动仪式于8月28日举行 标志着跨国技术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1] 人工智能气象技术合作 - 中国气象局与埃及气象局联合开展AI驱动气象模型研发应用 重点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1] - 合作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气象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 [1] 国际合作战略框架 - 中国气象部门以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两大支柱 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2] - 合作领域覆盖天气预报 气象卫星应用 灾害监测预警 防灾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 [2] - 国际合作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体现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战略协同 [2]
长江投资:2025年上半年亏损960.4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9: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48.4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4.6%(上年同期35277.44万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0.4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36.3%(上年同期-1506.50万元)[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6.62万元,亏损同比收窄27.1%(上年同期-1449.56万元)[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7.28万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2253.13万元)[1][26] 盈利能力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1%,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25] - 投入资本回报率为-0.85%,较上年同期上升2.41个百分点[25] - 毛利率为5.66%,低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水平[19] - 净利率为-10.7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9] 估值水平 - 市盈率(TTM)为-49.18倍,因公司持续亏损而无实际估值意义[1][54] - 市净率(LF)为27.47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水平[1][9] - 市销率(TTM)约为14倍,反映市场对营收能力给予较高溢价[1] 资产结构变化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增加3.63%,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47个百分点[39]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28.66%,占总资产比重下降4.08个百分点[39] - 存货较上年末增加15.91%至5155.7万元,占净资产比例达41.47%[39][45] - 存货跌价准备为629.92万元,计提比例为10.89%[45] 负债结构变化 - 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大幅增加42.36%,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24个百分点[42]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30.01%,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66个百分点[42] - 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末减少38.95%,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42] 营运能力指标 - 总资产周转率为0.17次,低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35] - 固定资产周转率为3.08次,接近行业平均水平[36]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26次,低于行业基准值[36]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97.28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533.19万元[2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53.6万元,同比改善924.98万元[26] - 自由现金流为-0.83亿元,延续负值状态[31] - 营收现金比为1.12,显示营收质量有所改善[33] 股权结构 - 第一大股东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5.834%,持股比例保持不变[52] - 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29%,持股比例维持不变[52] - 于滨滨、陈瑞钦、林雅莉、施志刚持股比例有所上升,聂鹏举、许海培持股比例下降[5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分为现代物流、气象科技和其他产业投资[11] - 2025年上半年物流及仓储服务收入469万元,产品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16] - 2024年物流及仓储服务收入401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40万元[18]
中国推“妈祖”气象AI 助力多国抗灾升级
金投网· 2025-07-31 14:23
系统概述 - 中国推出"妈祖"人工智能气象预警系统 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自然灾害 [1] - 系统专为全球覆盖设计 中国气象局正与其他国家建立预警伙伴关系网络 [2] - 系统集成多种灾害预警于单一平台 设计理念强调简洁易用和共同协作 [3] 技术特性 - 系统包含三款AI模型:"风雷"针对10分钟预警、"风晴"针对短期预警、"风顺"针对3个月中长期预警 [3] - 采用开源工具包形式 计划开源模型以促进全球合作 [3] - 提供即用型城市级灾害预警平台Mazu-Urban 通过聊天界面实现风险评估、实时监测和自动报告 [3] 国际合作 - 中国风云卫星已为133个国家提供服务 [2] -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吉布提和蒙古捐赠Mazu-Urban平台 [3] - 试点版本自今年1月起已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35个国家上线运行 [3] 行业背景 - 美国国家气象局拥有世界最密集雷达网络和超级计算能力 擅长飓风预报 [2] - 日本气象厅运营全球领先的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 [2] - 欧盟哥白尼计划利用哨兵卫星进行高分辨率全球环境监测 [2] - 西方解决方案主要依赖本地超级计算机 优先服务本国特定灾害类型 [2]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合肥启幕,三大亮点赋能“气象+”产业
新京报· 2025-07-18 22:12
气象经济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合肥开幕 标志着气象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与经济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1] - 博览会系统性呈现气象经济全貌 构建"大气象赋能大经济"认知体系 涵盖政策理念、产业应用、科技成果和市场化场景 [3] - 展会突出"气象+"新业态 成为传统产业"倍增器"和新领域"新引擎" 覆盖新能源、AI、低空经济等20多个行业 [1][4] 博览会三大核心亮点 - 气象科技全产业链首秀 集结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场景落地等环节 展示数十项创新技术 含多个全球/国内首发项目 [3] - 首创一站式交易平台 整合产业链、资本链与创新链 通过投融资引入、产业对接实现精准链接 拓宽"气象+"产业边界 [3] - 设立高校科技交流专区 联合多所科研院所搭建转化桥梁 引入投融资机构支持前沿项目 推动技术资本高效融合 [4][5] 产业协同与活动安排 - 形成"气象+"共荣格局 深度嵌入交通旅游、健康农业、金融保险等行业 打造行业发展风向标 [4] - 配套20余场专题研讨 覆盖人工影响天气、商业航天气象等热门方向 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开展技术交流 [5] - 同步进行产品路演、企业走访等活动 构建全链条实效性交流平台 加速气象经济规模化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