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气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陈振林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2 08:47
陈振林 1945年,人民气象事业在陕西延安凤凰山下启航。回顾波澜壮阔的80年,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气象事业摆到 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 循。80年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气 象事业发展之路,人民气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实践证明,气象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人民气象事业的兴业之路,是坚持不懈的中 心任务。新征程上,我们将进一步聚力攻坚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加强有组织科技攻关,建立气象科技任 务统筹部署、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机制,加快推动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立项实施,持续提高数值预 报"气象芯片"水平,推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基础 业务能力,坚持共谋共建共享共治,依托重大工程提升气象设施建设水平,研发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 天气雷达及各类新型气象观测设备,加快推进基于气象的地球系统数据平台建设,努力开发更多的自主 可控数据产品,组织实 ...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1945年,人民气象事业在陕西延安凤凰山下启航。回顾波澜壮阔的80年,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 院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气象事业摆到更加 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80年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气象事 业发展之路,人民气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人民气象事业的80年,是坚守初心使命的80年 实践证明,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是人民气象事业传承发展的精神支撑。新征程上, 我们将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养分,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锤炼品格,发扬"忠诚为民、精准及 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优良传统,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和"有为才有位、有位更 须有为"的事业观,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视野开阔、作风优良的气象队伍,积极参与全 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坚决扛起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时代使命。 抚今追昔,气象万千;继往开来,万象更新。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 ...
雪域高原架起“空中金桥”
科技日报· 2025-07-25 09:45
西藏民航发展历程 - 1965年3月2日西藏正式通航,初期拉萨机场仅有简易"调度室"和单一塔台,区域航路指挥依赖成都代管 [1] - 经过60年发展,西藏民航形成"1干7支"机场布局,成为连接西藏与区外的"空中金桥" [1] - 2023年9月20日投用国内最大最高(55.6米)的高高原机场塔台,集成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尖端技术 [1] 空管技术升级 - 1995年前空管基础设施简陋,采用摩尔斯电码/高音喇叭/高频设备,处于"看不到、听不清"的程序管制水平 [2] - 当前塔台配备自动化设备实现飞机监控跟踪/灯光引导,减少通话频次并提升安全裕度 [3] - 广播式自动监视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实现飞机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的实时精准掌握 [3] 气象技术突破 - 通航初期气象依赖人工观测,运行仅限于上午,飞机落地不过夜 [4] - 1979年建成气象台站实现塔台通报机组,1993年配套观测设备实现数据自动获取 [4] - 现代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雷达构建数据采集/纠错/预报/预警体系,半年航班量突破2万架次 [4]
世界最大气象观测网炼成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9 06:42
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包括8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546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0% [7] - 北斗探空系统实现技术突破,测风误差由几米/秒提升至零点几米/秒,2023年起对全国120个高空站探空系统更新换代 [6] - 气象部门建成全国温室气体观测网,包含9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66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产出"瓦里关曲线" [7] 气象预报与防灾减灾 - 北斗探空数据使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94千米降至38千米,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62公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7][9] - 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3%,强对流预警提前量43分钟,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 [9] - 重庆"31620"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实现灾害天气前3天至0小时的精准预警,成功转移避险6981人 [8] 行业应用与经济效益 - 全国乡镇实现自动气象站全覆盖,2024年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服务助力减灾增收30亿斤 [11] - 气象服务覆盖70多个行业,341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0%,风电光伏预报产品应用于1300多个新能源场站 [12] - 河南正阳花生种植户采用气象科技小院指导后收益提高10% [11] 国际合作与全球服务 - 风云气象卫星服务13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用户满意度82%,"云+端"预警系统在巴基斯坦等国应用 [13] - 世界气象组织肯定中国早期预警机制,认为其经验值得全球推广 [13] - 气象早期预警中国实践纳入中非合作论坛行动方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