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
搜索文档
鄂尔多斯乌审旗:马头琴弦连南北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7:06
乐团核心活动与成就 - 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是全国唯一以马头琴为主弦乐器的民族交响乐团,在2025年开展“北疆文化神州行”系列演出,足迹遍布西安、广州等12个省市,完成演出近百场 [1][6] - 乐团成立于2010年,获得从蒙古国国际艺术节金奖到12项国际巡演奖项,并曾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亮相 [4] - 乐团在新媒体平台拥有几万粉丝,并通过累计1000余场次基层演出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马头琴课程覆盖1万余名学生 [4][5] 艺术创新与文化融合 - 乐团在艺术上探索“马头琴+”的无限可能,作品包括《贝尔加湖·往事》的抒情诗篇以及《云宫迅音》+《哪吒》的国潮实验 [4] - 2025年新创作品将乌审旗走马文化、蒙古族长调与现代弦乐结合,创作了《牧歌》《四季绿色走马》等作品 [5] - 演出曲目兼具经典重构与都市温情,例如《黄河》《我的祖国》以及《安和桥》,并在广州演出中实现《天边》的苍茫琴音与《康康舞曲》的即兴应和 [2][6] 文化传播与地域合作 - 乐团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音乐厅上演“琴韵草原·智汇乌审”音乐会,实现马头琴与陕北民歌的创新融合,曲目包括《漠中萨拉乌苏》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 - 乐团通过“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次,深入苏木镇、社区、矿区、旅游区等地,将马头琴艺术送到百姓身边 [6] - 乐团正以加入西部院线联盟为契机,推动小型组合走进南方院线,并策划《印象内蒙古》主题音乐会,分场次呈现走马文化、环保理念等特色主题 [7] 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乌审旗坚持“百业+文旅”“文旅+百业”策略,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和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旨在提升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吸引力 [1][7] - 地方加强北疆文化理论研究、提升创作水平与传播质效,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自驾等优选地 [7] - 地方致力于打响“来乌审看走马”“马头琴交响乐”等区域性文旅品牌,确保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7]
兔儿爷、木版年画、扬州绒花 “长城脚下见非遗”活动启幕
新京报· 2025-09-24 10:46
活动概况 - 活动由三家机构联合主办,于9月23日在古北水镇启幕[1] - 活动主题为“长城脚下见非遗”,将景区化为“可触摸的非遗博览园”[1] 活动内容与规模 - 现场展示兔儿爷、鲁班枕等五十余项非遗技艺[1] - 设置百场分散式节点演艺与集中型展演[2] - 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位非遗传承人参与[2] - 非遗传承人通过演出、教学、展销等多种形式让非遗融入景区[2] 特色演艺与亮点 - 夜幕下有火不思与马头琴演奏、陕北秧歌、鱼龙灯巡游、杨氏太极拳等非遗演出[1] - 日月岛广场作为“长城非遗剧场”,有浙江长兴百叶龙表演[1] - 压轴节目为400架无人机大秀,以司马台长城为天幕呈现非遗元素[1]
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 | 在非遗里触摸“文化脉动”
央广网· 2025-07-29 19:21
非遗文化展示与传承 - 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展示丰富文创产品和非遗技艺 包括马头琴演奏 民族服饰秀和蒙药香包制作 [1][3] - 中心还原兴安盟六个旗县市特色建筑场景 集中展示销售全盟非遗 文创和手工艺品 [3][7] 蒙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专注马头琴制作与非遗技艺传承 员工从2人增至20人 其中80%为当地农牧民 [2] - 通过马头琴制作带动20人就业 每人月增收3000至5000元 并向村民捐赠乐器并提供免费演奏培训 [2] 非遗技艺产业化案例 - 非遗古法制香传承人闫海杰将蒙药与首饰制作结合 开发兼具疗效和美观的蒙药首饰产品 [3] - 内蒙古首个非遗主题体验馆自2022年10月开放 成为北疆文化宣教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7]
HAYA(哈雅)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我相信马头琴会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环球时报· 2025-05-28 06:55
公司概况 -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致力于融合各民族音乐优秀元素[2] - 乐团成员构成多元: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为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为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为哈萨克族,贝司手Eric Lattanzio为法国人[2] - 音乐作品包括《狼图腾》《寂静的天空》《迁徙》等专辑,参与《我是歌手第四季》《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等节目[2] 音乐风格与创新 - 以蒙古音乐为核心标识,融合低沉的呼麦与高亢的长调,体现草原文化的孤独感与对天地的敬畏[3] - 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电子音乐、爵士乐、古典音乐)及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节奏律动有机结合[3] - 改良马头琴外形、功能及演奏法,通过"听音乐"赋予木头独特音色[3]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演出覆盖日本、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曾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4] - 2004年全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转播[4] - 欧洲巡演时因观众热情加演至6首曲目,美国观众赠送薰衣草表达喜爱[4][5] 行业观点 - 民族音乐需在保留特色基础上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5] - 欧美音乐主导全球文化,第三世界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需结合时代创新以展现多元性[5] - AI作曲难以精准表达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更显珍贵[5] 未来愿景 - 通过多元表达推动民族音乐从边缘走向主流,使马头琴成为像小提琴、吉他一样的全人类乐器[6] - 民族音乐教育需发掘天赋儿童,鼓励个性培养,通过采风与互联网挖掘潜力[6] - 乐团名称"HAYA"(蒙古语"边缘")寓意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地位,目标是从边缘走向更广阔舞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