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作曲
icon
搜索文档
“神曲印钞机”轰鸣:从一首赚200万到一首赔2万
虎嗅APP· 2025-11-19 18:11
行业格局与平台战略 - 腾讯音乐通过投资与超过250家音乐公司形成联盟,构建“财富共同体”,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长20.6%至84.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飙升27%,实现连续8个季度双位数高增长 [6][16] - 短视频崛起推动音乐行业洗牌,在线音乐平台市场份额扩大,传统唱片公司开启自救,行业进入市场化时代 [8] - 网易云音乐推出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索尼音乐在华设立热歌项目部门,平台采用数据和AI打造爆款歌曲 [17] 热歌生产模式与市场效应 - 音乐公司通过专业化流水线生产“情绪爆款”热歌,一首热歌推广期播放量可破亿,为公司带来200万元利润 [12][14][15] - 热歌制作瞄准短视频平台,歌曲发布24小时内通过剪辑不同版本进行投放测试,并根据数据反馈将推广预算从3万提升至10万甚至更多 [12][13][14] - 中国音乐平台每日新增歌曲约10万首,2020至2024年间音乐人数量翻倍,曲库规模暴涨3倍,但内容供给过剩导致多数新歌无人问津 [33][34] 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 - 独立音乐人面临收入困境,国内平台每千次播放收益平均约1元,远低于国外平台的20至50元,且平台抽成机制不透明 [39] - 音乐创作门槛降低,音乐人可在卧室写歌,花两三百元找歌手代唱出demo,一旦售出收益可达数千元,导致从业者数量激增 [30] - 行业同质化与低质化加剧,音乐公司为降本压低买歌价格,音乐人收入下滑影响创作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29][30][43]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行业存在“两个华语乐坛”的分化:一边是算法分发、批量生产的网络神曲,另一边是遵循传统流程的高质量音乐,听众对老歌的偏好超过四成 [34][37] - 产业“断链”问题突出,独立音乐人缺乏专业幕后人员支持,如经纪人和定位策划,导致“自嗨”式创作难以触达受众 [53] - 部分音乐厂牌开始尝试改变,通过培训音乐经纪人和与艺人共成长的模式,推动产业完善,改善商业繁荣但质量薄弱的现状 [54][56]
AI作曲兴起,如何展现人类创造优势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10:25
AI对音乐行业的影响 - AI正以惊人速度改变音乐生产方式,能谱曲、配器、混音甚至模仿特定作曲家风格[1] - AI能生成"像"的音乐但无法回答创作的根本动机"为什么此刻要这样写"[1] - AI可以模仿风格但模仿不了人类情绪的复杂性[2] 激发人类创造力的策略 - 建立人机共创实验室,使AI成为合作者而非单纯工具,例如音乐家利用AI提供素材草图再根据个人情绪文化背景重组形成个性作品[2] - 推广创作轨迹记录制度,通过数字日志记录作曲过程关键决策素材修改与情感反应,使作品呈现人思考的痕迹[2] - 鼓励文化记忆编码实践,将创作者独特文化语境如方言音调民族乐器呼吸地方戏曲韵律数字化嵌入AI系统以保留文化多样性[3] 音乐教育革新方向 - 未来音乐教育应更像艺术孵化器而非技能训练营,例如开设即兴与跨界合作课程让作曲学生与舞蹈美术科技专业学生共同完成跨感官创作[3] - 开设算法批评课程,让学生分析AI训练数据中的文化偏见学习与机器对话,能显著提高学生原创性与合作思维[3] - 改革作曲理论课程如和声学探索微分音频谱和声多重节奏等AI难以套公式的领域,视唱练耳加入跨感官训练色彩音高空间节拍触觉音色[3] 产业制度与演出创新 - 音乐产业需构建透明共创机制,如规定含AI生成部分歌曲标明AI参与比例并公开训练数据来源[4] - 在产业方面尝试将作品分成人类创意层算法生成层演绎层并按比例分配收益,发行作品附上生成日志便于评审维权[5] - 在演出方面尝试实时投影创作者决策路径,保留换气指尖摩擦等脆弱声音,让观众心跳呼吸数据实时参与音乐生成使每场演出独一无二[5] 人类创造力的核心价值 - 真正创造力源于作曲者与世界的独特关系,来自个人生命体验文化记忆独特感知的作品只能由人类创造[5] - 人工智能不会终结人的音乐,反而提醒什么才是真正创造,未来音乐世界区分标准是有没有灵魂而非人或机的作品[5]
东北证券:首予腾讯音乐-SW“买入”评级 付费渗透驱动盈利修复
智通财经· 2025-10-23 15:04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起步于2003年,2016年整合成立集团,2018年美股上市,2022年完成港股二次上市,依托腾讯生态在版权、用户和流量端形成优势 [1] - 2024年公司营收达284.01亿元,同比增长2.34%,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35.04%,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 [1] - 毛利率回升至42.34%,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为3.57/3.47/3.96元,ROE有望在2025年升至14.0% [1] - 截至2023年,在线音乐付费用户突破1亿,股权结构集中,Min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52.96%,Spotify持股9.13% [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3.8亿元扩张至2023年的239.8亿元,整体用户规模稳定在7亿左右,行业步入存量竞争 [2] - 行业中游形成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双寡头格局,上游版权内容持续扩容,新技术加速应用,下游消费习惯碎片化 [2] - 腾讯音乐凭借曲库体量、社交娱乐服务与生态协同,稳居行业龙头 [2]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业务,占比超过七成,公司通过深度绑定音乐人、扶持原创作品扩展内容 [3] - 依托全民K歌、直播及社交娱乐增强用户粘性与商业化能力,TME live和虚拟演唱会拓展线上演出模式 [3] - 海外合作方面,Spotify与环球音乐等资源为其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3] 投资看点 - 付费渗透率提升,版权资源与原创生态强化,核心业务保持增长 [4] - 社交娱乐协同作用凸显,直播与K歌业务构筑护城河 [4] - 财务结构稳健,净利率和ROE持续改善,盈利弹性充足,国际合作深化,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4]
东北证券:首予腾讯音乐-SW(01698)“买入”评级 付费渗透驱动盈利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5:02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起步于2003年,2016年整合成立集团,2018年美股上市,2022年完成港股二次上市 [1] - 2024年公司营收达284.01亿元,同比增长2.34%,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35.04% [1] - 毛利率回升至42.34%,ROE有望在2025年升至14.0%,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1] - 股权结构集中,Min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52.96%,Spotify持股9.13%,腾讯控股持股0.60% [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3.8亿元扩张至2023年的239.8亿元,用户规模稳定在7亿左右 [2]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付费渗透率持续提升,年轻群体是核心驱动力 [2] - 行业呈现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双寡头竞争格局 [2] - 上游版权内容持续扩容,AI作曲、版权确权等新技术加速应用 [2]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七成 [3] - 公司通过深度绑定音乐人、扶持原创作品扩展长音频与泛娱乐内容 [3] - 依托全民K歌、直播及社交娱乐增强用户粘性与商业化能力 [3] - TME live和虚拟演唱会拓展线上演出模式,探索增量空间 [3] 核心投资亮点 - 付费渗透率提升,版权资源与原创生态强化,核心业务保持增长 [4] - 社交娱乐协同作用凸显,直播与K歌业务构筑护城河 [4] - 财务结构稳健,净利率和ROE持续改善,盈利弹性充足 [4] - 与Spotify、环球音乐等国际合作深化,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4]
2025情绪价值系列报告之音乐:版权拓展有望驱动音乐行业从付费增长转向流量、付费双增
东方证券· 2025-07-28 1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流媒体音乐长期抗宏观逆风韧性强,增速显著高于 GDP 和社零增速,2021 - 2024 中国流媒体音乐行业收入 CAGR 22% [9] - 流量侧,内容池拓展有望驱动音乐市场从存量博弈转向流量增长,如字节系靠导流弯道超车、网易云音乐靠孵化独立音乐人及补充 Kpop 版权稳定流量、腾讯音乐靠收购整合有望扭转流量趋势 [9] - 付费侧,内容池与权益扩容驱动音乐平台付费提升,付费墙内比例提升驱动付费率增长,SVIP 版权和权益池扩容驱动 ARPPU 提升 [9] - 成本侧,头部版权经营杠杆持续优化驱动毛利率增长,AI 有望驱动供给去中心化 [9] - 行业催化在于各音乐平台补充版权资源,高价值版权新增对平台流量、付费有驱动作用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情绪价值驱动在线音乐平台收入高增长 - 中国在线音乐平台增速多年维持高增长,2024 年收入达 271 亿,同比增长 25%,2021 - 2024 年 CAGR 22% [18] - 10 元在线音乐月费提供巨大情绪价值,音乐行业抗宏观逆风韧性凸显,在不同经济增速的发达国家,流媒体音乐收入增速跑赢 GDP 和社零增速 [20] 流量:版权拓展有望驱动流量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长 - 中国音乐行业非去重 DAU 此前整体稳定,腾讯系 DAU 此前持续回落,网易云音乐 DAU 较为稳定略微下滑,字节系 DAU 份额持续提升 [22][24][26] - 用户肖像分化,番茄畅听主打中老年,汽水吸收男性用户,网易云学生党占比最高 [30][32] - 腾讯音乐通过收购强化 Kpop 和长音频用户心智,网易云音乐 2024 年补充 Kpop 版权库抵御分流,腾讯音乐 2025 年收购韩国 SM、拟收购喜马拉雅有望驱动流量趋势反转 [36][38][43] 付费:权益扩容驱动音乐平台付费提升 - 小额娱乐消费抗通缩能力强,中国音乐平台付费率有较大提升空间,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付费率持续增长 [46] - 付费率方面,付费墙内比例持续提升驱动付费率增长,网易云音乐在付费墙设置层面有更大提升空间 [48] - ARPPU 方面,腾讯音乐收购整合有望驱动 SVIP 占比跳涨,网易云音乐当前 ARPPU 提升受阻但未来潜在消费能力最强 [51][55] 成本:经营杠杆持续提升,AI 有望驱动供给去中心化 - 头部版权经营杠杆持续优化驱动毛利率增长,AI 音乐功能逐渐完善驱动供给增长,AI 驱动音乐生产平权有望使毛利率持续优化 [61][63][66] 投资建议 - 有声内容扩容和粉丝经济业务精细化运营有望驱动音乐平台流量从存量博弈转变为用户增长,建议关注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 [4][13][68] - 腾讯音乐收购韩国 SM、拟收购喜马拉雅,流量侧有望回拉 Kpop 用户、引入长音频用户,付费侧有望驱动 SVIP 增长加速 [4][13][69] - 网易云音乐 2024 年补充 Kpop 版权,流量稳定,付费率因 88VIP 导入和付费墙比率提升等因素有望快速拉升 [4][13][69]
HAYA(哈雅)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我相信马头琴会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环球时报· 2025-05-28 06:55
公司概况 -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致力于融合各民族音乐优秀元素[2] - 乐团成员构成多元: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为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为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为哈萨克族,贝司手Eric Lattanzio为法国人[2] - 音乐作品包括《狼图腾》《寂静的天空》《迁徙》等专辑,参与《我是歌手第四季》《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等节目[2] 音乐风格与创新 - 以蒙古音乐为核心标识,融合低沉的呼麦与高亢的长调,体现草原文化的孤独感与对天地的敬畏[3] - 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电子音乐、爵士乐、古典音乐)及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节奏律动有机结合[3] - 改良马头琴外形、功能及演奏法,通过"听音乐"赋予木头独特音色[3]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演出覆盖日本、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曾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4] - 2004年全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转播[4] - 欧洲巡演时因观众热情加演至6首曲目,美国观众赠送薰衣草表达喜爱[4][5] 行业观点 - 民族音乐需在保留特色基础上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5] - 欧美音乐主导全球文化,第三世界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需结合时代创新以展现多元性[5] - AI作曲难以精准表达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更显珍贵[5] 未来愿景 - 通过多元表达推动民族音乐从边缘走向主流,使马头琴成为像小提琴、吉他一样的全人类乐器[6] - 民族音乐教育需发掘天赋儿童,鼓励个性培养,通过采风与互联网挖掘潜力[6] - 乐团名称"HAYA"(蒙古语"边缘")寓意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地位,目标是从边缘走向更广阔舞台[6]
付费用户破1.2亿,月活连跌14季,腾讯音乐的“甜蜜”与“焦虑”
36氪· 2025-05-14 18:42
腾讯音乐2025年一季度财报表现 - 公司一季度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0% 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2]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15.9% 订阅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16.6% [2] - 付费用户数达1.229亿同比增长8.3% ARPPU提升至11.4元 [2] - 在线音乐收入占比接近80% 但月活跃用户连续14个季度流失 一季度环比减少100万至5.55亿 [1][2] 市场竞争格局 - 汽水音乐月活跃用户接近1亿 活跃渗透率11.48%跻身90后TOP10应用 [3] - 网易云音乐吸引77.4万独立音乐人 累计上传440万首原创作品 [5] - 汽水音乐"看见音乐计划"助力1.6万首歌曲走红 50余首年播放量破亿 [6] - 社交娱乐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1.9%至15.5亿元 受抖音等平台冲击明显 [6] 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音乐曲目总量超2.6亿首 独立音乐人达58万名 [5] - 与索尼音乐、英皇娱乐、滚石唱片等完成续约 深化韩国YG娱乐等合作 [5] - 《盗墓笔记》有声剧创最快破千万播放纪录 展现长音频潜力 [9] - 网易云音乐车载版覆盖90%以上车型 喜马拉雅合作80家车企覆盖98%网联车型 [7] 战略发展方向 - 可能收购喜马拉雅强化车载音频市场竞争力 补足内容短板 [7][8] - 行业竞争从版权转向生态闭环 从付费订阅转向场景渗透 [1] - 需平衡"存量榨取"与"增量创造" 应对车载场景、AI技术等新战场 [9] - 48.6%用户仅偶尔付费 25.7%有长期付费习惯 付费模式尚未成熟 [3]
付费用户破1.2亿,月活连跌14季,腾讯音乐的“甜蜜”与“焦虑”
美股研究社· 2025-05-14 18:28
腾讯音乐20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 - 公司一季度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 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3]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0亿元占比近80% 订阅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16.6% [3] - 付费用户达1.229亿同比增长8.3% ARPPU提升至11.4元 [3] 用户增长与竞争格局 - 月活跃用户连续14季度下滑至5.55亿 环比流失100万 [3] - 汽水音乐月活接近1亿 活跃渗透率11.48%跻身90后TOP10 [4] - 网易云音乐吸引77.4万独立音乐人 原创作品达440万首 [8] 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音乐曲库超2.6亿首 独立音乐人达58万 [7] - 与索尼/英皇/滚石续约 深化韩日音乐合作 [7] - 有声剧《盗墓笔记》创千万播放纪录 [12] 业务结构变化 - 社交娱乐业务营收下滑11.9%至15.5亿元 [8] - 抖音等平台分流加剧 业务收缩趋势延续 [8] - 48.6%用户仅偶尔付费 付费模式尚未成熟 [4][5] 战略布局方向 - 谋划收购喜马拉雅强化车载音频市场 [11] - 网易云车载版覆盖90%车企 喜马拉雅合作80家车企 [11] - AI技术与场景化运营成未来竞争关键 [10][12] 行业竞争态势 - 竞争焦点转向生态闭环与场景渗透 [1] - 短视频即时满足/车载碎片消费/AI精准投喂成新武器 [1] - 版权壁垒消融 需平衡存量榨取与增量创造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