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导铜合金

搜索文档
斯瑞新材20250624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斯瑞新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板块与产品** - 公司产品分五大板块,包括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属铬粉、医疗影像零组件、新产业方向产品[3] - 各板块具体产品有铜合金铸锭等高强高导铜合金,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系列电触头等中高压电接触材料,高纯低氧金属铬粉等高性能金属铬粉,铜镍合金管壳组件等医疗影像零组件,光通讯产品等新产业方向产品[4][6] 2. **市场表现** - 高强高导铜合金 2024 年营收占比 47.49%,毛利率较稳定,毛利复合增长率 15.42%,应用于轨道交通和消费电子行业实现国产替代[7] -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营收占比 26.9%,毛利占比 31.73%,2020 - 2024 年营收和毛利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3.37%和 12.29%[7] - 高性能金属铬粉营收占比 17.37%,毛利占比约 20%,2020 - 2024 年营收从 2200 万元增至 4200 万元,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 17.73%,替代法国进口产品并销往知名企业[2][7] - CT 和 DR 球管业务 2020 - 2024 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41.34%,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51.17%,产品毛利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9.97%,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11.57%提升至 2025 年的 30.4%,未来仍有提升空间[2][11] 3. **历史业绩** - 2020 - 2025 年 Q1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速,归母净利润从 2020 年的 5200 万增长到 2024 年的 1.14 亿元,年均增速超 20%[2] 4. **未来发展预期** - 商业航天领域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产品预计有显著增速,公司持续关注下游需求变化以实现持续稳步发展[9]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保持 40%左右增速,给予 2025 年 71 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约 16.17 元每股,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3][26] 5. **各领域成就与优势** - 航天航空新材料领域,锆铜合金应用于多款火箭发动机,是国内唯一能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企业[2][15] - 电接触材料领域,铜铬触头材料占据国内市场 60%以上份额及全球 50%以上份额,是全球细分行业第一,进入知名企业供应链,通过创新工艺满足电网建设需求[3][16][25] - 高性能粉末领域,铬粉表现出色,建立领先生产线,替代进口产品并销往知名企业,国内高温合金供需缺口扩大,进口依存度接近 50%[17] - 医疗影像组件领域,生产 CT 和 DR 球管,计划 2025 年建成 3 万套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增速,国内仅有公司能生产这类金属材料,国产替代有显著优势[18][19] - 光模块基座业务,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市场也快速增长,全球少数公司能生产高壁垒产品,下游需求决定未来发展空间[20] 6. **管理层贡献** - 实施股权激励方案,2023 年以来授予员工 1680 万份股票期权,占总人数 7.42%,2024 年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募集资金不超过 6 亿用于产业化项目建设[21] 7. **材料研发进展** - 投入约 2.3 亿元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研发,建设科技产业园,一期年产 3 万套医疗影像装备,2020 - 2025 年 Q1 研发费用率从 3.27%增长到 5.3%[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预计成长为 2 万亿美元级别,2013 - 2023 年产业总收入从 2318 亿美元提升至 2850 亿美元,2019 - 2024 年卫星发射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1.53%,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仅次于美国[13][14] 2. 电接触材料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和使用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导体可提升性能,公司创新制备工艺提高铜铬触头材料质量[16] 3. 中国 CT 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 2030 年 CT 球管市场容量达 6 万套,DR 球管市场容量达 4 万套,售后服务带来的球管需求将远超新增设备需求[18][19] 4. 公司董事长王文斌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5 年创立公司,提出以服务国家需求驱动创新的战略,公司逐步实现目标[23][24] 5. 2007 年公司高性能真空开关铜基触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单项冠军[25]
斯瑞新材:年报及一季报点评报告商业航天持续发力,下游多业务持续推进-20250514
浙商证券· 2025-05-13 21: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年总营业收入13.30亿元,同比+12.7%;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16.2%,扣非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26.9%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19.8%,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31.6%,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27.6%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达1.55亿、2.01亿、2.51亿,分别同比+36.0%、+29.2%、+25.1% 未来几年业务多点开花,主业铜基合金凭借技术领先不断夯实护城河,新兴板块产能逐步建设释放,盈利有望加速释放 [6] 各业务板块情况 商业航天及新兴业务 - 高强高导铜合金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10.6%,毛利率20.3%,较上年增加2% 出口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商业航天需求增加致营收增长,出口收入占比增加且产品结构优化使毛利率提高 [2] - 2024年完成年产150台(套)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外壁成品加工产能的打造,助力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和九州云箭完成试验 [2] - 产品已成功应用“可控核聚变”领域,开发并成功配套新奥科技等国内关键下游客户 [2] 中高压接触材料业务 -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收入3.3亿,同比+19.2%,毛利率28.5%,较上年增加4.9% [3] - 受“双碳”目标驱动,全球电力投资持续增长,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毛利率变动因公司积极推进研发创新、工艺改进,促进经营提质增效 [3] - 配合国内外客户进行多种新触头材料的研发,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3] 医疗影像零组件业务 - 医疗影像零组件收入6022万,同比+24.6% ,毛利率30.4%,较上年增加7.16 % [4] - 收入增长原因一是CT和DR球管零组件部分产品通过客户验证,逐步实现批量供应;二是半导体业务快速增长 毛利率变动因CT和DR球管零组件产品逐步实现批量供应,单位成本降低,以及半导体业务增长贡献效益增加 [4] - 持续推进核磁共振、医疗加速器、半导体设备关键零组件市场的拓展和销售 [4] 光模块业务 - 发挥钨铜合金低膨胀高导热的优异特性,推动光模块基座产品稳步进入增长阶段,实现向菲尼萨、天孚通信等产业链下游主要客户的批量供货 [5] - 开发的先进铜合金材料用于光模块壳体,已通过业内知名客户验证,逐步进入小批量供应阶段 [5] 财务预测数据 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30|1561|1952|2424| |营业收入(+/- %) |12.73%|17.42%|24.99%|24.2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4|155|201|251| |归母净利润(+/- %) |16.17%|36.01%|29.24%|25.09%| |每股收益(元)|0.16|0.21|0.28|0.35| |P/E|75.89|55.80|43.17|34.51| [12]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 - 2027年的多项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流动资产、现金、营业成本等 [13]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等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获利能力上,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等指标有提升趋势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净负债比率等指标有一定变化 营运能力上,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有变动 [13] - 每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每股净资产等有相应预测 估值比率如P/E、P/B、EV/EBITDA等也有预测数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