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池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五矿新能股价跌5.01%,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068.49万股浮亏损失416.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0:30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0日股价下跌5.01%至7.40元/股,成交额2.28亿元,换手率1.56%,总市值142.76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成立于2002年6月18日,于2021年8月11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入构成为正极材料占比97.76%,原材料销售占比1.63%,其他业务占比0.61% [1] 主要流通股东情况 - 南方基金旗下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在第二季度新进成为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068.4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55% [2] - 因公司股价下跌,该基金当日估算浮亏约416.71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最新规模为649.53亿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9.81%,近一年收益率为34.98%,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4.88% [2] - 该基金基金经理为崔蕾,累计任职时间6年339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949.76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率为164.18%,最差基金回报率为-15.93% [3]
五矿新能10月9日获融资买入6688.06万元,融资余额4.8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09:31
融资方面,五矿新能当日融资买入6688.06万元。当前融资余额4.8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25%,融资余 额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融券方面,五矿新能10月9日融券偿还4.70万股,融券卖出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00 元;融券余量15.24万股,融券余额118.75万元,超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资料显示,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成立日期2002年 6月18日,上市日期2021年8月1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 收入构成为:正极材料97.76%,原材料销售1.63%,其他0.61%。 10月9日,五矿新能涨0.13%,成交额6.18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五矿新能获融资买入额6688.06万 元,融资偿还4741.60万元,融资净买入1946.46万元。截至10月9日,五矿新能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90亿 元。 截至9月30日,五矿新能股东户数4.85万,较上期增加9.34%;人均流通股39745股,较上期减少8.55%。 2025年1月-6月,五矿新能实现营业收入29.04亿元, ...
五矿新能股价涨5.01%,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068.49万股浮盈赚取384.6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1:01
股价表现 - 9月29日股价上涨5.01%至7.54元/股 成交额2.76亿元 换手率1.94% 总市值145.46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 [1] - 成立于2002年6月18日 于2021年8月11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正极材料97.76% 原材料销售1.63% 其他业务0.61%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1068.49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55% [2] - 该持仓单日浮盈约384.66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南方中证1000ETF最新规模649.53亿元 成立日期2016年9月29日 [2] - 今年以来收益25.56% 近一年收益53.35% 成立以来收益11.11% [2] - 基金经理崔蕾累计任职6年328天 管理规模949.7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45.53% 最差回报-15.93% [3]
五矿新能: 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8:0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04亿元,同比增长15.85%,主要因磷酸铁锂产品销售规模增长 [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2.65万元,亏损同比收窄59.31% [2][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9568万元,上年同期为-9.84亿元,因现金结算货款减少 [2][19] - 研发投入1.1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0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2][14] 业务运营 - 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双轮驱动"战略成效显著,磷酸铁锂产品销量快速提升 [5][6] -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保持市场前列,中镍新产品完成多家动力电池客户认证并配套国际主流PHEV车型 [4][5] - 超高镍系列产品实现电动工具及低空飞行器细分市场批量应用,在低空经济市场取得进展 [6] - 与丰田汽车等合资成立电池梯次利用公司,持股15%,布局资源循环业务 [8]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技术水平达行业先进,实现小批量出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满足当前技术需求 [6][13] - 新申请11项发明专利,累计拥有119项有效发明专利和45项实用新型专利 [14] - 研发人员303人,占总人数14.46%,人均薪酬9.22万元 [14] - 承担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括低成本短流程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等 [7][14] 行业环境 - 2025年1-6月全球锂电池产量986.5GWh,同比增长48.3%,其中动力电池684GWh(+49%),储能电池258GWh(+106%) [4] -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 [4]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缓慢、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技术路线迭代等挑战 [15][16] 核心竞争力 - 具备三元前驱体与正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全面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 [11] - 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头部电池制造商核心供应商,认证周期长形成强合作粘性 [12] - 背靠中国五矿集团,享有矿产资源开发-正极材料制造-电池回收再生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