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袋半

搜索文档
从麦田到餐桌,今麦郎如何用“一根麦穗”撬动国民好人缘?
格隆汇· 2025-07-11 02:58
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凌晨三点的河北邢台,露水浸湿了王国云的裤脚。 手电光束扫过沉甸甸的麦穗,这位52岁的庄稼汉面色凝重:"天气预报说后天有大暴雨,得抢在下雨前收完。"他身后的500亩金色麦浪,是全家生计的依 托。 "收割机马上到!"他冲着地头吆喝,回应他的只有此起彼伏的喘息声。这几位在地里抢收的农民,最年轻的也已60岁,花白的脑袋在麦浪间时隐时现。 "我这个岁数,在这里算年轻人了"王国云唏嘘,但也理解孩子们的选择。即便机械化减轻了负担,麦收仍是场苦战:收割机紧缺,暴雨逼近,他们既要手工 割麦,又要紧盯调度,收割后的人工晾晒更需与天赛跑。可眼下的困境,也实实在在:人手奇缺,时间紧迫。而他的队伍,也早已疲惫不堪。 转机在第二天降临。扎根邢台31年的今麦郎行动了——大量员工涌入田间,与农户们并肩抢收,一车车餐食、矿泉水同步抵达,托住后勤。王国云终于松了 一口气。 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源自企业与土地、与农户之间长久的血脉相连。正是依托这种共生关系,今麦郎才得以在寒冬中逆势而上。 理性消费下的好人缘 回顾2024年的中国消费市场,白热化竞争叠加消费者理性回归,价格与品质的平衡成为消费者考虑的核心要 ...
方便面“命名通胀”:一袋“多半”面,折射出了行业的焦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0:07
白象食品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就"多半"商标造成消费者误解致歉,解释该商标产品为面饼大份量版本(110-120克 vs 原70克,"多一半"为100克 vs 原60克),承诺调整包装[1] - 消费者投诉"多半"仅为注册商标非实际份量描述,质疑公司玩文字游戏[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公司"汤好喝"系列产品份量普遍达100克/袋以上,与"多半"系列宣称的增量并无明显差异[3] - 公司称注册"多半"商标初衷是为与常规份量产品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2] 方便面行业命名现象分析 - 行业存在"命名通胀"现象,包括今麦郎"1桶半"、康师傅"一倍半"等份量营销话术,反映品牌在激烈竞争下的焦虑情绪[2][5] - 专家指出此类命名策略短期吸引消费者但损害品牌形象,维护老顾客成本高于误导新顾客,不可持续[5][8] - 今麦郎"1桶半1袋半"产品自2015年累计销量超100亿份,显示性价比命名策略的市场接受度[8] 方便面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受外卖冲击、健康意识提升等因素影响,销量从2016年385.2亿包低谷回升至约430亿份/年[7] - 市场竞争白热化:康师傅布局高端产品"满汉大餐",今麦郎强化性价比产品,新锐品牌如拉面说持续创新[7] - 公司主打2-5元中低端"汤好喝"系列,主要面向价格敏感型用户,通过命名营造增量感刺激购买[7] 行业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行业需通过实质性创新摆脱"不健康"标签,而非依赖命名修饰[5][8] - 产品创新是突破生存困境的最佳路径,市场将通过洗牌淘汰特色不足的小品牌[8] - 在保持价格优势基础上改变固有形象是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1][8]
“1袋半”方便面商标遭质疑!今麦郎客服回应:量确有一袋半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2:37
今麦郎"1袋半"商标争议 - 今麦郎客服回应"1袋半"系列产品确实包含一袋半的量(120克面饼),旨在解决消费者"一袋不够两袋太多"的痛点[1] - 产品包装突出"1袋半"蓝色大字体并标注TM标识(商标受理中),对比旗下"汤真好"系列面饼仅88克[1] - 2015年起多次申请"1袋半"商标均被驳回,仅2024年9月申请件显示"等待实质审查",2023年5月申请件处于"驳回复审中"[1] 白象"多半"商标事件后续 - 白象公司致歉声明称"多半"产品为110-120克大分量面饼(原产品70克),注册商标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产品线[2] - 承认包装设计引发消费者误解,承诺尽快调整"多半"系列产品包装[2] 行业产品策略观察 - 两家公司均采用"增量营销"策略:今麦郎"1袋半"与白象"多半"均通过加大面饼克重(120克vs原70-88克)吸引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1][2] - 商标争议集中在量词描述:企业将"1袋半""多半"等定量表述注册为商标,引发公众对"文字游戏"的质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