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80Ah储能电芯
icon
搜索文档
超400MWh!阳光电源、三晶电气等4企工商储迎新进展
行家说储能· 2025-08-18 17:46
工商业储能领域新进展 - 阳光电源与巴西Roca集团子公司签署协议,未来三年将在巴西部署400MWh电池储能系统,总投资约5亿雷亚尔(约6.63亿元人民币),主要针对工商业领域,提供电力套利、电价优化、供电弹性等解决方案 [2][3][5] - 三晶电气CM2智慧储能户外柜在比利时完成全球首装,构建光储协同、峰谷套利、电网调频、虚拟电厂聚合四位一体体系,光伏自发自用比例提升至60%以上,预计4年收回投资 [6][8] - 象屿新能源自主研发的首批构网型液冷储能柜发运至巴基斯坦,总容量20.7MW/22.7MWh,将为当地最大水泥企业打造最大构网型液冷工商业储能项目 [9][11] - 德赛电池湖南3.7MW/8.6MWh项目并网,采用自研280Ah储能电芯和主动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可预警安全风险并动态优化收益 [12][14] 企业具体项目详情 - 阳光电源巴西项目覆盖中型和大型企业需求,包括电力套利、电价结构优化、供电弹性提升、备用电源和质量支持等功能 [5] - 三晶电气CM2系统通过AI saving 2.0实现谷充峰放策略,精准捕捉套利机会,显著降低用电成本 [8] - 象屿新能源项目是巴基斯坦当地规模最大的构网型液冷工商业储能项目 [11] - 德赛电池项目采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保障安全稳定运行与经济效益 [14]
德赛电池打造新储能项目
起点锂电· 2025-08-17 18:43
行业活动 -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暨第三届钠电正负极材料峰会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主题为“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 GWH级出货‘真’元年”,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4] - 活动由起点钠电和起点研究院主办,金钠科技总冠名,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隐功科技、华钠芯能、维科技术等20余家产业链企业 [4] - 同期预告2025年将举办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11月8日广州)及户储电池技术论坛(9月26日深圳) [6][9] 储能项目进展 - 湖南立方新能源3.7MW/8.6MWh储能项目于8月15日成功并网,采用德赛电池提供的280Ah储能电芯及核心系统集成方案 [4][5] - 项目特点包括:匹配厂区电网适配需求、采用主动安全电池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风险预警和收益动态优化 [5] - 德赛电池通过该项目验证了“研-产-投-建-运”全链条协同机制对储能技术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6] 技术与企业动态 - 德赛电池自研280Ah电芯具备高安全、长循环(未披露具体数据)、高能效特性,可降低运营成本并延长系统寿命 [5] - 立方新能源项目由领航投资负责可行性分析与进度管控,凸显专业第三方在储能项目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5] - 往期活动回顾显示锂电行业热点集中在两轮车市场(四大企业竞争)、百亿级采购合作(楚能新能源)等领域 [6] 行业资源 - 提供中国锂电行业通讯录和起点锂电交流群的二维码入口,聚焦行业资源整合 [7][8] - 起点研究院旗下覆盖锂电、钠电、固态电池等多领域研究,2025年将重点布局户储及便携式电池技术 [9]
宁德时代再出"大"招,电芯容量争夺白热化|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6-12 09:26
储能行业容量革命 - 行业正经历大容量电芯技术竞赛,头部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天合储能、远景动力等相继推出314Ah、587Ah、628Ah、710Ah等产品,数字持续刷新纪录 [2] - 大容量电芯发展源于极致降本需求,类似风机叶片和光伏硅片的历史路径,行业竞争分化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和电芯制造商(如宁德时代)两大阵营 [3] 技术发展历程 - 2020年宁德时代推出280Ah电芯开启大容量时代,逐步替代50Ah-100Ah产品成为主流,2021-2022年国内厂商普遍跟进280Ah规格 [3] - 2022年成为技术转折点,厂商在280Ah基础上推出300Ah-320Ah产品,314Ah因匹配20尺5MWh电池柜成为行业共识 [4] - 2023年竞争聚焦300Ah+产品,宁德时代314Ah、瑞浦兰钧320Ah、鹏辉能源314Ah等集中涌现 [4] - 2024年容量继续突破,亿纬锂能推出560Ah/628Ah、蜂巢能源710Ah、瑞浦兰钧564Ah,提升能量密度并降低单位成本 [4] - 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远景动力下线500+Ah电芯、蜂巢能源计划量产770Ah、宁德时代587Ah电芯投产并交付 [5] 大容量电芯优势 - 提升储能集装箱能量密度,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优化系统布局并降低基建成本 [5] - 减少电池串并联数量,降低单体差异导致的系统性能衰减风险,提升循环寿命和可靠性 [5] - 电芯成本占系统成本60%,314Ah电芯相比280Ah可减少32%产品数量、15%电芯数量、3.5%使用成本,100M/200MWh电站节约300万元 [5] - 宁德时代587Ah电芯使储能系统零部件从3万降至1.8万(降幅40%),系统成本下降15% [6] 技术挑战与风险 - 参数虚标现象普遍,宣称循环寿命1万-1.5万次,实际运行仅3-5年,年循环次数不足设计值一半,缺乏统一检测标准增加投资风险 [7] - 安全风险高发,2025年5月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事故,大容量电芯能量集中导致单颗缺陷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7] - 部分企业简单扩容传统电芯导致设计缺陷,项目故障频发损害行业信誉 [7] 政策与市场驱动 - 2025年2月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企业更关注全生命周期成本 [8] - 大容量电芯因降本、集成度和能量密度优势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8] 技术解决方案 - 宁德时代聚焦化学体系创新,通过磷酸铁锂正极密堆积设计、高致密包覆和快离子通道构筑,能量密度达434Wh/L(提升10%),避免可靠性问题 [9] - 工艺路线分化:阳光电源684Ah/亿纬锂能628Ah采用叠片技术,宁德时代587Ah采用卷绕技术 [9] - 宁德时代587Ah卷绕技术减少90倍物理切断位,自放电故障率降低一个数量级,系统在线率提升20% [10] - 构建三维防御体系(安全电解液、不扩散阳极、耐热隔离膜)解决大电芯安全隐患 [10] 行业竞争本质 - 竞争从参数比拼转向全生命周期较量,核心评判标准为度电成本 [11] - 技术路线选择(叠片vs卷绕)和产品定位(容量vs性能均衡)将接受市场真金白银检验 [11]
第三代储能电芯“争锋”,为何宁德时代定调587Ah?
高工锂电· 2025-04-19 17:38
大容量储能电芯行业趋势 - 大容量储能电芯已成为行业重要趋势,但盲目追求大容量带来安全隐患[1][2] - 电芯容量增大导致能量提高,热失控时产热和产气量增加,对安全设计提出挑战[4] - 行业共识是电芯并非越大越好,需在技术边界、能量密度与系统集成间寻找平衡[11] 宁德时代587Ah电芯技术优势 - 能量密度达行业最高430Wh/L,安全性能优于小电芯,通过多项安全测试[4][9] - 循环寿命较上一代提升20%,确保全生命周期内电子和离子通路稳定[5] - 单体缺陷率从PPM降至PPB水平,实现高效稳定生产[6] - 采用安全电解液技术、高耐热膜技术等核心科技,通过GB/T 36276和GB 44240测试[9] 电芯标准化推动 - 公司呼吁行业结束容量混乱,推动587Ah作为新一代壳体统一标准[14] - 标准化将迈出储能标准化第一步,在壳体标准不变基础上进行化学体系和场景匹配创新[9][24] - 标准化有助于解决集成商和售后市场问题,促进行业高效发展[14] 宁德时代储能电芯发展历程 - 连续多年出货量最多,2019年起大规模出海,海外市占率超60%[16] - 第一代280Ah电芯从商用车磷酸铁锂改造而来,第二代314Ah瞄准5MWh集装箱匹配性[18] - 第三代587Ah基于整站配置和集装箱空间设计,与源网侧整站配置高度契合[19][20] 储能行业未来展望 - 2025年后储能将走向调用,公司提议建立新型储能安全保障机制[23][24] - 储能电站是10-20年基建化产品,壳体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第一步[25] - 公司研发节奏为"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587Ah是当前最优解[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