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消费类电池

搜索文档
欣旺达,拟赴港上市!
DT新材料· 2025-07-01 22:39
欣旺达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相关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1] - 此次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2] 欣旺达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1.23%[3] - 2024年全年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扣非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99%,年度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57.28%[4]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电动汽车类电池营收151.39亿元(同比+40.24%),消费类电池营收304.05亿元(同比+6.52%),其他业务营收85.88亿元(同比+15.83%)[5]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7年,从锂电池模组代工起家,现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军企业[6] - 2024年位列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第37位,年营收突破500亿元[6] - 业务覆盖3C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等六大产业群[6] - 在中国、印度、越南、匈牙利等地布局15个生产基地[6] 行业技术动态 固态电池技术 - 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9] - 人工智能辅助电池自动化设计[9] - 高性能固态电化学二次电池开发[9] - 单壁碳纳米管在固态/半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优势[9] - 硅碳负极材料开发及应用进展[9] - 全固态电池结构与界面的多尺度研究[9] - 固态电池在低容经济领域应用研究[10] - 卤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10] - 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研究进展[10]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湿法研磨制备工艺[10] 硅基负极技术 - 硅基负极材料痛点及解决思路[12] - 硅碳负极材料一步法制备技术[12] - 硅基负极技术及产业链发展[12] - 碳纳米管与硅碳负极的导电粘结强化与快充性能提升机制[12] - 纯硅固态电池开发与应用[12] - 硅基负极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13] - 硅碳负极材料结构设计与应用开发[13] - MXene规模化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应用[13] - 单壁碳纳米管量产制备技术[13]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
第一财经· 2025-04-30 13:58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或荣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高维度。"在4月25日召开的2025企 业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表示,企业若想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必 须将ESG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 眼下,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未来市场的入场券。为满足欧盟电池法规及客户要求,ESG 管理成为电池企业的重点任务。产业数字化、生态绿色化、经营智能化、资源循环化、业务全球化也 成为中国锂电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努力方向。 欣旺达以"深刻理解政策趋势,全面满足客户要求,卓越履行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在行业内率先行 动,通过搭建并实施了一套全面的可持续战略体系,各项评级均稳步提升。2024年,公司被Wind ESG评为AA级,CDP评级为B级,MSCI ESG评级为BBB级。首次荣登《财富》ESG影响力排行榜, 连续2年入选福布斯中国2024年度ESG启发案例,荣登南方周末202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TOP3。 确立LEAP可持续发展战略 欣旺达专注锂电产业28年,在新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席位。梁锐介绍,当前公司公司已发展成为3C 消费类电池领域的隐形冠军;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跻身全球前十 ...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
第一财经· 2025-04-29 19:54
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 -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高维度,需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 [1] -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未来市场的入场券,ESG管理成为电池企业重点任务 [3] - 行业监管趋严及客户ESG要求促使公司制定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战略 [6] 欣旺达ESG实践与成果 - 公司以"深刻理解政策趋势,全面满足客户要求,卓越履行社会责任"为原则,搭建全面可持续战略体系 [3] - 2024年Wind ESG评级AA级,CDP评级B级,MSCI ESG评级BBB级,首次荣登《财富》ESG影响力排行榜 [3] - 连续2年入选福布斯中国ESG启发案例,南方周末202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TOP3 [3] - 2023年将"双碳"办公室升级为ESG管理部,2024年建立四级可持续管理架构 [8] LEAP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确立LEAP战略,以"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为愿景,聚焦生命周期、友好环境、责任商业、共赢伙伴四大目标 [4][6] - 分解出12项实施路径,包括运营碳减排、循环经济、负责任商业行为等 [6] - 零碳园区通过"光伏+储能+智能电网"实现100%绿电覆盖,兰溪园区获PAS 2060碳中和认证 [8] 业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 锂电产业28年经验,3C消费类电池领域隐形冠军,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前十 [5] - 混合动力电池累计出货150万套,储能系统装机量同比增长107% [5] - 中国企业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前十,行业经历深度调整期 [5][6] 供应链与电池护照 - 电池产品碳足迹中上游供应商占比超50%,公司采用"RECD"策略改造供应链 [10] - 启动"供应链低碳发展"项目,推动供应商准入、评估及绩效流程减排 [10] - 完成2项产品碳足迹认证,10款产品获ISO 14067认证,4款获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 [10] - 加入全球电池联盟(GBA),两款电池护照项目入选GBA十大试点 [10] - 电池护照涵盖15大类数据体系和78个指标,应对欧盟2027年严苛要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