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元焦糖鹅肝
搜索文档
广东人快把寿司郎吃成粤菜了
36氪· 2025-10-22 21:36
以下文章来源于源Sight ,作者源Sight 源Sight . 源Sight,关注互联网前沿生态和新兴商业。 预制菜也能卖得好。 文 | 王言 来源| 源Sight(ID:gh_95838c8306c1)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在餐饮品牌集体求生之时,不到10块钱一盘的寿司,让寿司郎的门外挤满了年轻人。 过去几个月,社交平台上不时有消费者发帖称,日本寿司品牌寿司郎门店排队过于"离谱"。比如在广州,丽影广场、花城汇、美林天地等多家寿司郎门店的 排队等候桌数在150-600桌之间,甚至在用餐高峰时间段,其门店全都暂停了线上排队取号。 截图来源于小红书 广州之外,其他地区的寿司郎门店同样火爆。有北京的消费者表示,其从下午5点半开始排队,一直等到8点还没进店用餐。此外,也有成都的消费者在近日 表示,自己排了一个多小时队,还没有吃到寿司郎。甚至有消费者称,寿司郎是"史上最难排位"的店。 寿司郎愈发火爆的情况下,排队需求自然催生出了黄牛的生意,在一些平台上,有卖家推出寿司郎"代排队""免排队"的生意,售价为数十元。 截图来源于闲鱼 寿司郎之所以受到欢迎,则与其在餐饮行业消费分级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主打性价比的策 ...
黄牛号炒至80元、日排队上千桌 8元寿司为何遭年轻人疯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0:13
公司市场表现 - 寿司郎在中国内地开设65家门店 覆盖13个城市 其中广州18家 深圳11家 北京10家 天津和杭州各4家 [6] - 母公司FOOD & LIFE Companies市值突破1万亿日元 成为日本第二家万亿市值餐饮企业 近一年股价涨幅达204% [4] - 2025财年前9个月母公司营收3131.5亿日元同比增长18.3% 运营利润增长68.4%至292亿日元 国际业务营收增41.2% 分部利润暴增118.9% [4] 消费者热度 - 北京西单首店单日排号量近2000桌 午市后预计等待时间超10小时 [1] - 珠海新店出现排队10小时现象 9月26日至10月21日北京西单店用餐时段全部约满 [1] - 黄牛倒卖线下排队号 价格达10-80元/号 [1] 产品策略 - 寿司定价区间10-28元 月推8元限时爆款 如8元焦糖鹅肝和15元生三文鱼 [1][8] - 人均消费百元内实现"寿司自由" 显著低于行业50-100元主流价格带 [9] 运营创新 - 采用带芯片餐盘系统 寿司传送超350米自动报废 将报废率从2.5%压降至1% [10] - 每消费满60元触发随机游戏 点满5盘可抽奖 联名《崩坏:星穹铁道》等IP强化二次元属性 [9] 营销成效 - 官方小红书账号粉丝超120万 超过麦当劳 [12] - 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2.5亿次 "叠盘子挑战"形成病毒式传播 [12] 扩张挑战 - 母公司2026年海外310家店目标仅完成174家 2024年连续关闭成都 东莞和广州三家门店 [16] - 竞争对手滨寿司门店数达其近两倍 元气寿司推出6元系列 平价寿司赛道价格战加剧 [17] 行业环境 - 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持续影响日料消费信心 [19] - 广州店曾发生顾客用餐后身体不适事件 食品安全问题存在潜在风险 [19]
日本“穷鬼寿司”,争夺北上广
创业邦· 2025-06-16 17:35
行业趋势 - 一线城市平价寿司品牌快速扩张 北京市场寿司郎和滨寿司两大头部品牌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分别开出9家和7家门店 [20][24] - 平价寿司品牌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 寿司郎8元生三文鱼、10元蓝鳍金枪鱼大腩等爆款产品形成"郎的诱惑"效应 [13]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高端日料保持稳定客群 平价品牌通过标准化流程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快速扩张 [32][36] 公司策略 - 寿司郎采取差异化定位 单店投资较高 设有包间 客单价较滨寿司高30% 更注重投资回报率 [22] - 滨寿司母公司泉膳控股采取快速复制策略 五年内净增约120家新店 追求高强度门店扩张 [21] - 两家品牌均选择核心商圈布局 寿司郎入驻西单大悦城等标杆商场 滨寿司进入蓝色港湾等购物中心 [20][24] 运营模式 - 寿司郎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 包括Digiro数字回转寿司系统和芯片追踪技术 实现精准运营 [36] - 通过优化人力成本控制支出 兼职员工占比70% 人工成本降低约30% [37] - 供应链本地化程度高 部分食材来自中国本土 如山东鹅肝和顺德鳗鱼 [37] 市场竞争 - 本土寿司品牌陷入价格战 人均消费压至35元以下 但同质化严重导致经营困难 [29][31] - 中高端日料店尝试降级自救 通过更换食材产地和推出优惠套餐维持运营 [35] - 头部品牌通过创新营销吸引年轻客群 如寿司郎设置游戏进度条增加互动性 [38]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 通过"穷鬼三件套"等策略实现人均百元消费 [5][16] - 消费者对品质敏感度提高 会对比不同时段同一产品的质量差异 [15] - 社交平台成为重要引流渠道 消费者通过小红书等分享就餐攻略和优惠信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