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寿司餐饮
icon
搜索文档
亏损超8000万,日本寿司巨头宣布退出内地市场
36氪· 2025-07-08 21:30
KURA寿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 亚洲藏寿司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逐步结束KURA寿司上海所有门店营运 上海龙之梦店将于6月30日终止营业 [4] - 终止营业后 KURA寿司在中国大陆仅剩上海美罗城店和金桥店两家门店 [7] - 公司进军大陆市场两年间累计亏损约8190万元 [9] KURA寿司经营失败原因 - 公司归因于"在同行业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 未能提升知名度" [11] - 消费者反馈产品存在"味道差""品类少""食材不新鲜"等问题 三文鱼有腥味 菜单单薄 乌冬面发苦 [11] - 定价策略失误 上海首店每盘售价240日元(约12元)是日本售价(115日元)的两倍多 后续降价至8元/盘仍未能挽救经营 [11] 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对比 - 寿司郎在中国内地等海外市场净销售额达58807亿日元(同比增长415%) 利润达6371亿日元(同比增长987%) 计划2025财年大中华区门店增至157-161家 [13] - 滨寿司中国内地门店从2023年62家增至2024年87家 北京首店首月销售额达400万元 [17] - 成功品牌特点:人均消费百元以内 菜品超200种 增加热食种类迎合中国消费者 通过社交平台优惠活动提升性价比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部分品牌加速扩张而部分品牌退出 [12][13][17] - 本土化策略成为关键成功因素 包括产品定价 菜品丰富度和热食供应等方面 [17]
亏损超8000万,日本寿司巨头宣布退出内地市场
36氪· 2025-07-01 15:49
KURA寿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 日本寿司巨头KURA寿司宣布逐步关闭上海所有门店并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首店上海龙之梦店于6月30日终止营业 [1][4] - 当前KURA寿司在中国大陆仅剩上海美罗城店和金桥店两家门店 [4] - 公司曾计划10年内在华开设百家门店 但实际仅开出3家后停止扩张 [5] 经营亏损与失败原因 - 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两年间累计亏损约8190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将失败归因于"未能提升知名度" 但消费者反馈显示存在产品品质问题 包括食材新鲜度差 品类少 口味不佳等负面评价 [7] - 定价策略存在问题 初始价格是日本本土售价的两倍多(240日元vs115日元/盘) 虽后续降价至8-10元/盘仍未能改善经营 [7] 竞争对手表现对比 - 日本寿司品牌寿司郎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海外市场净销售额达58807亿日元(同比增长415%) 利润6371亿日元(同比增长987%) 计划2025财年将大中华区门店扩至157-161家 [8] - 滨寿司在中国内地门店从2023年62家增至2024年87家 北京首店首月销售额达400万元 [12] - 成功品牌特点:人均消费控制在百元以内 菜品数量超200种 增加热食种类以本土化 通过高性价比和产品创新吸引消费者 [12] 行业动态与未来展望 - 当前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快速扩张 而未能适应本土需求的品牌面临退出风险 [8][12] - KURA寿司社长表示希望未来能重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13]
苍井寿司 2025 新征程:华中西南 4 个区域开放加入
中国食品网· 2025-06-27 13:08
品牌发展现状 - 公司在全国已开设400多家门店,在两广地区深耕11年并建立强势品牌地位 [3] - 2023年6月在广西市场新增15家门店,成功提升当地品牌知名度并巩固两广区域优势 [3] 区域扩张战略 - 新增开放湖南、江西、四川(绵阳除外)、重庆四大合作区域,瞄准当地美食文化多元及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 [5] - 四川地区人口基数大,公司计划填补质价比寿司市场空白以快速抢占份额 [5] - 两广地区开店名额逐渐减少,凸显新开放区域的稀缺性 [5] 加盟扶持政策 - 推出限时优惠:符合条件店铺可享合作费减免10,000元及保证金减免5,000元 [6] - 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选址评估、人员培训、营销策划,加速新店市场渗透 [6] - 强调名额有限机制,推动潜在合作伙伴快速决策 [6] 长期愿景 - 提出"2025红利新征程"概念,号召合作者共同开拓华中西南市场并共享品牌发展红利 [1][6]
KURA寿司退出中国大陆,上海3家店将陆续停业
日经中文网· 2025-06-27 11:17
KURA寿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 KURA寿司决定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上海现有3家门店将陆续停业 [1]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收缩 显示其国际化战略调整 [1] 餐饮行业竞争格局 - 日式回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需应对本土化挑战 [1] - 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需根据当地消费习惯调整 [1]
日本「穷鬼寿司」,争夺北上广
36氪· 2025-06-18 21:42
行业趋势 - 平价寿司品牌在一线城市快速扩张,寿司郎和滨寿司两大头部品牌在北京已分别开设9家和7家门店 [12][21][22] - 日料品类经历萎靡后重新受到商场青睐,滨寿司北京首店首月销售额达400万元 [21]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端日料保持稳定客群,平价品牌通过性价比吸引年轻消费者 [34] 公司战略 - 滨寿司母公司泉膳控股采取高强度复制策略,旗下食其家品牌5年净增120家新店,2025财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增长42.7% [22] - 寿司郎母公司FOOD & LIFE Companies专注投资回报率,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海外业务净销售额588.07亿日元(同比增长41.5%),利润63.71亿日元(同比增长98.7%) [22] - 寿司郎单店投资高于滨寿司约30%,设有包间等差异化设施 [23] 运营模式 - 寿司郎采用数字化系统(Digiro),实现精准点餐和库存管理,寿司盘内置芯片分析消费偏好 [34][35] - 标准化流程实现高效出品,如3秒完成焦糖鹅肝制作,1秒成型6个饭团 [35] - 人力成本控制严格,兼职占比70%,时薪24元节省30%人工成本 [35] 产品策略 - 主打高性价比单品,如8元生三文鱼、10元蓝鳍金枪鱼大腩等爆款 [13] - 菜品数量超200种,通过限定促销(如8元两粒鹅肝寿司)刺激消费 [9][13] - 本土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如山东产鹅肝、顺德鳗鱼工厂专供 [35] 渠道布局 - 优先抢占核心商圈,寿司郎已覆盖北京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等地标商场 [23] - 滨寿司采取"应开尽开"策略,计划在北京扩张至30家门店 [25] - 国贸等高端商圈出现市场空白,平禄寿司以"120+款菜品每盘10元起"切入 [12] 营销创新 - 社交平台联动促销,如小红书减免5元、大众点评赠品引流 [16] - 设置游戏化消费体验,每消费60元可参与抽奖提升客单价 [37] - 打造"穷鬼三件套"等网红概念,鼓励用户DIY创新吃法 [16] 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陷入价格战,人均压至35元以下,53.7%寿司店属此区间 [30] - 中式创新寿司涌现,如酥皮脑花寿司等产品,但同质化严重 [31][33] - 中高端日料尝试降级自救,食材成本从900元降至500元 [34]
日本“穷鬼寿司”,争夺北上广
创业邦· 2025-06-16 17:35
行业趋势 - 一线城市平价寿司品牌快速扩张 北京市场寿司郎和滨寿司两大头部品牌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分别开出9家和7家门店 [20][24] - 平价寿司品牌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 寿司郎8元生三文鱼、10元蓝鳍金枪鱼大腩等爆款产品形成"郎的诱惑"效应 [13]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高端日料保持稳定客群 平价品牌通过标准化流程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快速扩张 [32][36] 公司策略 - 寿司郎采取差异化定位 单店投资较高 设有包间 客单价较滨寿司高30% 更注重投资回报率 [22] - 滨寿司母公司泉膳控股采取快速复制策略 五年内净增约120家新店 追求高强度门店扩张 [21] - 两家品牌均选择核心商圈布局 寿司郎入驻西单大悦城等标杆商场 滨寿司进入蓝色港湾等购物中心 [20][24] 运营模式 - 寿司郎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 包括Digiro数字回转寿司系统和芯片追踪技术 实现精准运营 [36] - 通过优化人力成本控制支出 兼职员工占比70% 人工成本降低约30% [37] - 供应链本地化程度高 部分食材来自中国本土 如山东鹅肝和顺德鳗鱼 [37] 市场竞争 - 本土寿司品牌陷入价格战 人均消费压至35元以下 但同质化严重导致经营困难 [29][31] - 中高端日料店尝试降级自救 通过更换食材产地和推出优惠套餐维持运营 [35] - 头部品牌通过创新营销吸引年轻客群 如寿司郎设置游戏进度条增加互动性 [38]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 通过"穷鬼三件套"等策略实现人均百元消费 [5][16] - 消费者对品质敏感度提高 会对比不同时段同一产品的质量差异 [15] - 社交平台成为重要引流渠道 消费者通过小红书等分享就餐攻略和优惠信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