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财务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电商越忙越亏,谁在真赚钱?
36氪· 2025-10-30 20:01
这意味着,平台经济正式步入"数据透明化"时代。每一笔交易、每一笔分润、每一个账号,都开始被系统记录、被监管可见。 监管趋严、利润微薄、账目透明,税务合规性成为商家绕不开的门槛,而电商行业也第一次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谁,真的在赚钱?" 过去十年,中国电商跑得太快了。快到可以容忍混乱、牺牲利润去换增长;但现在,平台经济开始被要求"讲真账"。 而讲真账的时代,才是最考验一家平台底牌的时代。 01 真账时代,电商底盘重塑 "真账时代"到来,对电商而言,不只是税务合规的调整,更是一次底盘重塑。 一年一度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 各大平台补贴加码、直播间轮番开火,算法精准投放、履约速度竞速,流量再次被推向高潮。 最近,一则"电商税"通告为电商行业泼了一盆冷水。10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披露:全国已有超过6500家互联网平台完成涉税信息报送。 在流量狂奔十余年后,平台与商家正在从"跑得快"转向"跑得稳"。 过去的电商逻辑是谁掌握流量,谁就掌握生意。而现在,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与数据链条的贯通,流量优势正在让位于经营效率与财务透明度。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电商相关企业已超过378万家,其中注册在2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 ...
AI重构财务,我们离“无需报销”还有多远?丨ToB产业观察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10-17 10:41
AI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浪潮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企业财务领域步入变革周期,但早期未实现大规模应用,近一年因成本下降才开始真正落地[2] - 财务领域以严谨性和确定性为核心诉求,大模型的幻觉和可解释性问题仍是主要挑战,德勤AI报告引用虚构文献事件引发关注[2] - 当前阶段代表AI在财务领域应用走深,处于真正智能决策的前夜[3] 成本下降驱动应用落地 - DeepSeek问世成为关键转折点,将AI审核单张小票成本从9-10元大幅降低至6-7毛钱,远低于人工审核的1-2元成本[4] - 成本下降使AI小票识别真正具备性价比优势,推动AI+财务应用落地[4] - 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获取高性能AI能力,且在合法合规情况下使用,为AI+财务实现提供支持[5] 具体应用场景与能力提升 - AI已实现多场景赋能,包括票据审核、小语种小票识别等,支持全语言小票识别能力[7][8] - 国内费控厂商基本处于L3-L4阶段,L4向L5迈进的关键是AI能力植入[8] - AI实现三大赋能:意图识别实现从人工填表到自然交互的跨越,动态决策基于多维度数据生成最优方案,人机协同重构工作流程[8][9] 组织变革与岗位重构 - AI推动财务岗位从单一技能操作者转变为决策者,重复性工作被AI接管,人员只需查看AI生成的红绿灯结果[9] - 催生财务产品经理等新岗位,不再执行流程而是定义财务价值,设计费用管控策略[10] - 组织进化中不需要全员成为技术专家,但需具备AI协同能力,懂业务比懂AI更重要[11]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幻觉问题是最大挑战,主要来自数据不及时、网络信息不真实、数据分布不均衡三方面[11][12][13] - 解决方案包括确保训练数据与业务数据时效性、构建可信知识库、通过badcase迭代处理小概率偏差[12][13] - AI识别票据准确率达96%,但仍面临认知信任问题,需要通过白皮书和案例分享提升接受度[14] 组织阻力与变革要求 - 组织架构固化是主要阻力,必须重构组织分工才能让AI发挥价值[14] - 财务共享中心的总经理制是有效模式,让共享中心成为独立核算单元,有权决定AI应用方式[15] - 智能费控本质已从提升效率工具转变为辅助决策伙伴[15]
观察| 我们买了最贵的AI,却输给了“人性”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AI落地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因素,特别是既得利益者、基层员工和决策者这三个层面的阻力[4][5][14] - 成功的AI转型需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利益重构、生存保障和老板挂帅三大策略来克服阻力[21][22][32] AI落地阻力分析 第一层阻力:信息差既得利益者 - 区域采购经理通过操纵数据破坏智能选品系统,导致水果大面积滞销[6][7][8] - 既得利益者遍布企业各个层级,包括市场部主管、财务部门老会计和供应链总监,他们依靠信息不对称维持权力和利益[9] - AI带来的流程简化和信息透明会打破这些人的信息壁垒,使他们从不可替代变成可有可无[10] 第二层阻力:基层员工生存焦虑 - 物流公司分拣员因担心被AI取代而集体消极怠工,有五年工龄的分拣员明确表达对失业的恐惧[12] - 企业设计的AI系统只是替代机械重复劳动,腾出的人力可培训成机器人调度员和智能仓储管理员,薪资能上涨30%[12] - 基层员工的抵触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生存焦虑,形成"员工怕被替代而抵触AI,最终因抵触AI而被替代"的恶性循环[13] 第三层阻力:决策者甩锅心态 - 约90%的企业AI转型失败源于不是一号位亲自抓[14] - 智能家居上市公司老板将AI转型任务交给新成立的创新部,导致采购的AI工具与现有业务不兼容,员工难以掌握[15] - AI转型是涉及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利益分配的全面变革,需要老板亲自挂帅才能推动[16][17] AI落地破局策略 利益重构策略 - 股份制银行将风控经理转为AI模型优化顾问,绩效与模型准确率和坏账率挂钩,优秀经理收入直接上涨50%[23][24] - 通过利益捆绑让既得利益者从AI转型中获得比原来更多的好处,打破利益壁垒[25] 生存保障措施 - 头部物流公司提前半年对分拣员进行机器人操作和仓储管理培训,转型后所有分拣员顺利转岗,薪资平均上涨[26][27] - 企业应公开承诺不因AI转型裁员,制定详细转岗培训计划,并出台薪资兜底政策[26] 老板挂帅机制 - 成立AI转型指挥部,老板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专家[28][29] - 腾讯马化腾亲自担任微信支付AI升级项目总指挥,每周召开协调会,遇到问题当场拍板解决[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