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智能体

搜索文档
特斯联成为预在港上市的最大AI企业,强劲业绩吸引资本加持
搜狐财经· 2025-06-26 17:34
香港资本市场正迎来科技企业上市的新热潮,AIoT企业特斯联成为此轮赴港IPO浪潮中的焦点。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4月,已有19家企业成功登陆 港股,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募集资金总额达213亿港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三倍。截至5月20日,共有24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募集资金突破 600亿港元。目前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数量已攀升至约150家,其中,特斯联是2025年预在港上市的最大AI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联强劲的业务表现,也持续吸引着更多资本的加持。2025年初,特斯联成功完成D++轮融资,引入青岛汇铸、青岛得厚等国有资 本及诺哲瑞英、上海瑞力等产业基金,为IPO征程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目前,特斯联围绕"空间智能"核心,确立了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三大战略方向。其技术体系已在实际落地项目中获得充分验 证,展现出将前沿AI能力转化为产业价值的实力。截至2024年末,特斯联在手订单金额已达23亿元,其AI产业数智化业务收入同比飙升162.9%,达 16.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高达89%。 在此次港股上市热潮之中,特斯联凭借行业领先的增速、聚焦的业务战略及已验证的技术路径,不仅成 ...
特斯联完成战略升级:三项核心业务聚焦空间智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5-22 16:23
战略升级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更新版招股书,首次披露全新升级的三大战略板块: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AIoT智能体,聚焦空间智能 [1] - 战略转型升级源于大模型浪潮驱动下,科技企业在GPU裸机上层搭建框架普遍需要额外投入,而公司具备软硬结合的基因,使贯通顶层模型、应用及底层基础设施的业务纵深向延展成为独特优势 [1] - 基础模型能力的不断跃迁,使得作为第三代AI核心方向的"空间智能"加速进入行业视野 [1] 业务架构 - 公司是中国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产品已获全球逾160座城市的800多个客户部署,覆盖阿联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 [2] - AIoT领域模型是公司空间智能的分析引擎,采用"多模态"及"模型+系统+应用"的商业化策略,打造专注于空间内各垂直场景的系列领域模型及智能应用 [2] - AIoT基础设施及其全栈智算产品套件是公司空间智能生态的基础,以高效能绿色智算体为核心产品 [2] - AIoT智能体作为公司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统筹交互界面,以机器人与智能穿戴设备为核心载体,作用于企业级用户级终端消费者 [3] 技术能力 - 公司推出全新升级版绿色智算体,全面支持华为昇腾、昆仑芯、寒武纪、燧源、沐曦、壁仞等信创芯片,并适配DeepSeek-R1/V3系列、Qwen系列等前沿大模型的推理和训练任务,构建具备"芯、网、云、智"能力的全链路工具包 [3] - 针对异构算力的纳管需求推出X-Stack智算云平台,提供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资源池化、网络安全等服务,计算资源利用率最高可达97% [3] - 在类人思考方向,模型开创性地引入端到端强化学习方法,使用高质量数据微调训练出HALI基础模型,通过奖励函数引导模型在与工具/设备/环境的交互中不断优化策略 [4] - 在长期记忆方向,采用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压缩存储和检索技术,使模型能够既保持超长的记忆,又能快速从历史数据中恢复记忆 [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年度收入为18.43亿元,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83.2%,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7.38亿元、10.06亿元及18.43亿元,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8.0% [5] - 2024年三费费用率由2023年的76.9%下降至45.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38天、23年的180天进一步缩短至104天 [5] - 2024年AI产业数智化业务收入自2023年的6.24亿元大幅提升162.9%至16.4亿元,贡献了2024年业务收入的最大涨幅 [6] - 年度总客户数量由2023年的330个提升至342个,其中255个来自产业数智化业务,约占总客户数量的74.5%,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手订单达23亿 [6] 资本动态 - 2025年1月起始,公司D++轮投资获得所得款项6.55亿元,新入股股东包含青岛汇铸、诺哲瑞英、青岛得厚、九江鄱湖、长沙经开、上海瑞力等 [6]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空间计算市场规模约为1495.9亿美元,并预计将在2034年突破1066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7%,其中亚太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2.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7]
特斯联2024年营收超18亿元,三大业务板块升级释放增长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3:0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公司构建了AIoT全栈式技术产品体系,核心技术支撑包括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 [1] - 公司产品已被全球160个城市的800多个客户部署,覆盖中国、阿联酋、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市场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为18.43亿元,同比增长83.2%,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58.0% [1][2] - 2022年、2023年收入分别为7.38亿、10.06亿 [1][2] - 三费费用率由2023年的76.9%下降至2024年的45.0%,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3] - 2025年新增投资6.5亿元,D++轮投资方包括国有资本和产业基金 [3] 行业地位 - 公司收入增速领跑AIoT行业,2024年收入增速高于商汤科技(10.8%)、地平线(53.6%)、优必选(23.6%)和第四范式(25.1%) [3]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金额达23亿,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224个增长至2024年的342个 [4] 业务发展 - 公司设立AIoT Infra、AIoT LM和AIoT Agent团队,应对生成式AI发展需求 [3] - 聚焦三大战略方向: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AIoT智能体 [6] - 基础设施层实现全周期自主可控,领域模型基于国产大模型深度优化,智能体产品在多场景落地 [7] 行业趋势 - 全球AIoT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1.7% [2] - 中国AIoT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21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930亿元,CAGR为11.1%,预计2028年公域市场规模达7440亿元 [2] - AI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CAGR为44.8% [6] -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支出达148亿美元,占全球支出的10% [7]
特斯联更新招股书:年营收超18亿、大涨83.2%,瞄准空间智能
36氪· 2025-04-30 23:32
行业趋势 - 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预计突破300亿,AIoT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的超级连接器,正重塑产业格局 [1] - 5G、生成式AI、空间计算等技术交叉融合,推动AIoT迅猛发展 [1] - 中国AIoT企业展现出端侧AI算力突破、行业大模型沉淀、生态协同能力三大优势 [1] 公司业绩 - 公司2024年收入达18.43亿元,同比增长83.2%,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58.0% [1] - AI产业数智化业务收入从2023年6.24亿大幅提升至2024年16.4亿,涨幅达162.9%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订单金额已达23亿 [6] 业务布局 - 公司构建了覆盖AI产业数智化、AI城市、AI人居、AI能源等领域的AIoT场景矩阵 [3] - 形成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AIoT智能体三大产品架构 [3] - AIoT领域模型基于DeepSeek融合基座,采用多模态技术路径,实现跨场景联动控制 [5] - AIoT基础设施以高效能绿色智算体为核心,适配DeepSeek系列模型 [5] - AIoT智能体依托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穿戴设备,提升B、C端用户体验 [5] 市场拓展 - 产品覆盖全球160个城市,超800家客户端部署,拥有生态伙伴约1300个 [6] - 客户数量从2022年224个增长至2024年342个,客户结构优化 [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238天降至2024年104天 [6] - 围绕"一带一路"加速全球业务扩张,拓展海外版图 [6] 技术验证 - 在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公司泰坦系列机器人完成8.4万小时服务,对话超65万次,行程超32.2万公里,服务1250万名访客,无重大故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