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自主移动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中金快讯 | 中金公司助力全球仓储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极智嘉」完成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09 20:42
公司上市情况 - 极智嘉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590HK [2] - 绿鞋前发行规模约345亿美元,绿鞋后发行规模约397亿美元(假设绿鞋全额行使)[2] - 本次项目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港股IPO项目,也是2025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股上市公司发行H股"的科技企业IPO [2] 保荐机构表现 - 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联席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2] - 中金公司全面统筹项目执行,精准把握关键节点,协助极智嘉高效完成上市准备工作 [2] - 中金公司发动全球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推介,开簿前锁定大量境内外高质量意向订单,机构订单覆盖达数十倍 [2] 公司业务概况 - 极智嘉是全球领先的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赋能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场景 [3] - 公司通过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效率 [3] - 截至2024年末,极智嘉已为全球约800家终端客户提供服务,成为拥有全球最大客户基础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 [3] 战略意义 - 本项目是中金公司支持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出海,助力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案例 [3] - 中金公司未来将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优质资本市场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全球竞争力 [3]
清华学霸干出200亿IPO!CFO是厦大硕士,履历优秀
搜狐财经· 2025-07-09 18:47
港交所名场面来了。 7月9日,港股再度上演热闹一幕——蓝思科技、极智嘉、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5家企业集体鸣锣。 其中,备受瞩目的机器人独角兽极智嘉,登顶港股机器人IPO规模之最,市值22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来自北京的极智嘉,创始人郑勇是学霸出身,他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也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硕士,后来曾加入了新天域资本。早年郑勇在考察亚马逊仓 库物流项目时被震撼到,于是他与几位好友在2015年创办极智嘉,专注于仓储机器人行业。 经过10年发展,极智嘉已经处于行业领导地位。2024年收入24亿元,是按收入计的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去 年底,极智嘉已向40多国家或地区交付5.6万台AMR。 仓储履约AMR是一种在仓库进行自动搬运的移动机器人,相比传统仓库工人需跑腿找货、搬货,使用机器人使得仓库运转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创立不久,极智嘉就开始向海外拓展。去年收入的70%来自海外。 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已服务全球超800家终端客户。其中,美国服饰巨头S&S Activewear三年内五次复购,美国3PL巨头UPS相继在美国东西部两个仓库 成功部署超千台A ...
机器人赛道掀起港股上市潮!12家公司年内递交申请,多数仍陷亏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09 17:44
7月9日,移动机器人厂商极智嘉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日收盘17.7港元/股,涨5.36%。这是机器人公司 港股上市的最新一例。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年内还有12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机器 人领域掀起了港股上市潮。 上市潮背后,有港交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持续松绑的因素,云迹科技、仙工智能、斯坦德机器人、翼菲 智能这4家企业都根据相关的18C章程上市规则递交上市申请书。石头科技、兆威机电、广和通、埃斯 顿4家企业则寻求"A+H"上市。 不过,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机器人企业还有不少陷于亏损,财务也面临压力。有机器人业内人士向记者 分析,这波上市潮形成的原因既包括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希望上市拓展融资渠道,同时,港股已有 越疆机器人等范本可供参考,这也是寻求港股上市的驱动力。 机器人公司掀起港股上市潮 据记者梳理,包括年内递交了上市申请的公司和已上市的极智嘉,这波港股上市潮中共有13家机器人公 司。其中,有6家公司在今年6月递交了上市申请。 以移动机器人为例,极智嘉的主要业务是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该公司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 14.52亿元、21.43亿元、24.09亿元,收入逐步增长,亏损有所 ...
清华学霸,干出200亿IPO,这家机构大赚20亿
创业邦· 2025-07-09 11:05
仓储履约 AMR 是一种在仓库进行自动搬运的移动机器人,相比传统仓库工人需跑腿找货、搬货,使 用机器人使得仓库运转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创立不久,极智嘉就开始向海外拓展。去年收入的 70% 来自海外。 极智嘉创始人郑勇 从投资人到创业者 郑勇从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就进入 ABB Ltd 担任运营经理,提 供机器人、机械及工厂自动化方面的解决方案。 「IPO全观察」 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 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雎 图源 丨极智嘉 7 月 9 日,物流机器人 极智嘉 迎来港股 IPO 。极智嘉发行价为 16.8 港元, 募资近 23.58 亿港 元。 发行市值超 218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200 亿元 )。 极智嘉 由 清华大学校友 郑勇 联合 李洪波、刘凯和陈曦,于 2015 年共同创立。 经过 10 年发展,极智嘉已经处于行业领导地位。 2024 年收入 24 亿元,是按收入计的全球最大仓 储履约 AMR (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去年底,极智嘉已向 ...
清华系迎来一IPO,为港股收入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36氪· 2025-07-09 09:48
创业第10年,郑勇终于带着极智嘉在港交所上市了,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此次IPO,极智嘉定价16.8港币/每股,募集资金净额22.06亿港币。总市值超218亿港币。与极智嘉同一天敲钟的还有5家,它们也赶上了港股IPO大年。今 年上半年,港股迎来44只新股,募资超1000亿港币。 极智嘉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33.62倍,国际配售获30.17倍认购,是今年港股最高倍数的国际配售Top 3,更创下港股科技板块最高国际配售倍数纪录。 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踊跃认购。极智嘉(02590.HK)开盘后股价冲高0.95%至16.96港元/股,市值达220港元。 本次IPO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也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2014年,对郑勇来说是重要的转折年。当时,他还在新天域资本担任高级投资经理。在一次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考察中,郑勇被正全面推广的机器人震 撼。考察完他便开始在中国寻找类似创业团队,但最终没找到。 于是在2015年,郑勇亲自下场创业物流机器人。促使郑勇创业的原因与其经历密切相关: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机器人" ...
极智嘉开启招股,将在港交所上市,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
搜狐财经· 2025-07-01 00:44
来源|贝多财经 本次上市,极智嘉的募资总额预计约为23.52亿港元,募资净额约为22.06亿港元。据贝多财经了解,极 智嘉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包括雄安机器人、Arc Avenue、Eastspring Investments、亿格,合计认购该公 司约9130万美元(约7.17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2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11.59亿元,法定代表人 为郑勇,主要股东包括VERTEX GROWTH FUND PTE.LTD.、NHTV Swarm Company(Hong Kong) Limited等。 6月30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智嘉",HK:02590)披露发售公告,于6月30日至7月 4日招股,拟全球发售约1.40亿股H股,发行价为16.8港元/股,预计将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智嘉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5.6万台AMR。据灼识咨询的资料, 2024年,极智嘉在整个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占据9.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仓储自动化解决 方案市场占据约1%的市场份额。 业绩方面,2 ...
极智嘉通过港股上市聆讯: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亏损大幅收窄
搜狐财经· 2025-06-25 23:52
上市计划与背景 - 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披露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上市而非原计划的A股科创板[1] - 终止与中金公司的A股上市辅导,转向港股是为拓展全球化业务并获取外资平台[3] - 计划将募资用于研发及产品迭代、销售网络扩张、供应链发展等[3] - 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资本约11.59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郑勇[3] 股东与高管结构 - 主要股东包括VERTEX GROWTH FUND PTE.LTD.、NHTV Swarm Company等机构投资者[4] - 高管团队包括执行董事兼CEO郑勇、CTO李洪波、副总裁刘凯、陈曦等[4]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提供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场景的AMR解决方案[5] - 2024年成为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达9%[5] - 全球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约1%[5] - 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约5.6万台AMR[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52亿元、21.43亿元、24.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7%[5] - 同期毛利分别为2.57亿元、6.59亿元、8.37亿元,毛利率从17.7%提升至34.8%[6] - 净亏损从15.67亿元收窄至8.32亿元[5] - 非国际准则下经调整净亏损从8.21亿元大幅收窄至9223.7万元[7] 成本结构 - 研发开支占比从30.1%降至11.7%,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从31.4%降至18.5%[6] - 行政开支占比从15.2%降至9.1%[6] - 经营亏损率从55.5%显著改善至5.2%[6] 业务结构 - AMR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85.9%提升至99.7%,2024年达24.02亿元[8] - 大陆以外市场收入占比稳定在70%以上,2024年达17.37亿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