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阿洛酮糖
icon
搜索文档
让粮食供应链更有韧性更安全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中粮集团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 - 公司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供应链体系,旨在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 - 公司在广州南沙港设计并运营华南最大粮食港口物流设施,凭借专利技术实现单个浅圆仓每小时出仓能力达2000吨,泊位每小时接卸量高达8000吨,年中转能力近1600万吨[1] - 公司研发的无损多点卸粮装置、自清式低破损提升机等设备降低粮食运输损耗,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港口卸船作业效率提高20%,并与铁路、公路货运信息实时联动[1] 多式联运与粮库技术升级 - 公司统筹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发挥铁路和水运低碳优势,通过高效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 - 公司在广州黄埔区设计建造的新型楼房仓项目采用新一代管链机技术,解决了传统设备功能单一、产量低、输送距离短、物料损耗大等难题,填补国内大运量循环式管链机技术空白[2] - 新一代管链机技术使粮食出仓效率从每小时50吨提升到300吨,并能灵活布设,实现多场景多仓型应用,提升末端节点周转效率,打通粮运"最后一公里"[2] 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公司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在仓储环节研发六面主动控温、智能立体仓储等技术实现绿色精准储粮[3] - 在加工环节,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磨粉机,突破自动轧距调节、传感与在线数据监测等行业"卡脖子"难题[3] - 公司前瞻布局新增长赛道,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健康代糖D—阿洛酮糖已获批上市,并在合成生物技术领域展开前沿探索[3]
中粮集团发展多式联运、智能仓储 让粮食供应链更有韧性更安全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13
中粮集团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 - 公司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供应链体系以提升韧性和安全水平 [1] - 华南最大粮食港口码头实现单个浅圆仓每小时出仓能力2000吨和泊位每小时接卸量8000吨 [1] - 港口年中转能力近1600万吨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卸船作业效率提高20% [1] - 多式联运体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粮库节点技术创新与应用 - 新型楼房仓项目采用新一代管链机技术填补国内大运量循环式管链机技术空白 [2] - 新一代管链机使粮食出仓效率从每小时50吨提升到300吨并实现多场景应用 [2] - 技术突破将传统粮库从静态节点转变为高效精准的流通枢纽 [2] - 粮食出库后可无缝对接下一程运输实现高效清洁连贯的闭环 [2] 产业转型升级与前沿技术布局 - 公司推动仓储环节向绿色精准储粮转型并研发智能立体仓储等技术 [3] - 加工环节突破自动轧距调节和在线数据监测等"卡脖子"难题 [3] - 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健康代糖D—阿洛酮糖已获批上市 [3] - 在合成生物等未来科技领域展开前沿探索为健康产业储备技术 [3]
直击产品入市痛点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立法10月起施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52
立法背景与核心内容 - 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共32条 自2025年10月1日施行 系首次采用"小切口"产业促进类立法形式 [1] - 立法聚焦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成果转化、加速产品入市、优化产业服务及强化保障支持 [1] - 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深圳 2014-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11.3% [1][7] 审评审批机制创新 - 针对化妆品新原料与"三新食品"领域审评审批周期长、成本高问题 探索央地协同培育技术审评机构新模式 [1][4][5] - 推动技术机构接受国家委托参与保健品新原料、农业转基因生物检测分析工作 [5] - 国家药监局2024年1月发布新规完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分类管理 卫健委2024年7月批准阿洛酮糖成为首个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 [4] 产业支持体系构建 - 建立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 涵盖空间、资金、人才、知识产权及通关便利化 [7][8] - 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优先保障工业化量产企业产业空间需求 [7] - 鼓励政府基金与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8] 市场需求推动措施 - 工信部门与科技创新部门将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及推介目录 [5] - 财政部门推进相关产品便利化采购 通过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增加市场需求 [5] 全国产业发展态势 - 麦肯锡研究显示未来10-20年全球生物经济规模达2-4万亿美元 生物改造贡献率将达30%-70% [7] - 北京、上海相继发布合成生物产业行动计划 湖南常德出台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地方法规 [8][9] - 常德市2024年1-7月35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产值达76.89亿元 产业链产值增速23.5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