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医药ETF

搜索文档
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持续落地,港A创新药板块再度爆发
格隆汇· 2025-07-03 11:33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康方生物、亚盛医药、信达生物分别涨10 99%、8 83%和6 49% [1]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6月13日起回调超10%后反弹 最新PE(TTM)为27 44倍 位于近十年9 09%历史分位 [1] - 创新药板块上半年整体涨幅超50% 赚钱效应提高市场关注度 [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5方面16条举措 [1] - 政策内容包括研发支持、医保准入、临床应用、支付能力提升等 全产业链支持创新药发展 [1] 行业展望 - 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将迎来拐点 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1] - 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机会 [1] 相关ETF产品 - 恒生医药ETF(159892)上涨2 47% 年初至今涨54% 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含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 [1] - 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上涨1 69% 覆盖创新药及器械领域 含联影医疗、百济神州等细分龙头 [1]
大转变!海量资金最新动作曝光
格隆汇· 2025-07-01 17:51
全球股市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股市剧烈震荡,韩国股市以28%涨幅领跑,德国DAX和恒指分别上涨20%,纳指和标普500上涨近5%,上证指数上涨2%,沪深300微涨0.03% [1] - 港股一季度领涨全球,但受"4.2对等关税"冲击,恒指曾单日暴跌13%,随后全球股市反弹,美股再创历史新高 [1] - 黄金在上半年表现突出,成为避险首选 [1] 港A股四大变化 - **科技创新引发中国资产重估**:算力、机器人、创新药和军工板块迎来"DeepSeek时刻",恒生医药ETF(159892)涨幅达50.83% [4][5] - **消费赛道重塑**:悦己新消费崛起,老铺黄金股价翻三倍,泡泡玛特股价翻近两倍 [6] - **美元信用体系动摇**: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推动黄金成为避险资产,黄金股ETF(159562)和黄金ETF华夏(518850)分别上涨38%和23%,稳定币指数以76%涨幅成为A股最热门指数 [9] - **低利率时代红利策略盛行**:银行股屡创新高,超百亿资金涌入红利策略ETF,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10)上涨10% [13] 资金流向与布局 - ETF市场规模达4.3万亿历史高点,上半年净流入3023亿元,成为资金布局枢纽 [14] - 南下资金上半年净买入港股7311.87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8078.66亿港元),是2023年的两倍多 [14] - 南向资金偏好"互联网巨头+银行股+新消费+科技创新",阿里巴巴-W(9988.HK)净买入832.59亿元,美团-W(3690.HK)净买入388.69亿元 [17][18][19] - "国家队"通过ETF稳市,4月单月爆买超2000亿元,沪深300ETF华夏(510330)上半年净流入303.17亿元 [21] - 保险资金举牌潮持续,上半年举牌19次,其中9次为银行股 [21] 机构下半年展望 - 主流机构建议采用"科技+红利+消费"杠铃策略,聚焦分红、科技、出海和新消费 [26][27] - 港股汇聚优质资产,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上半年净流入16.58亿元,覆盖腾讯、阿里等科技龙头 [29][31] - A股资金青睐科技和金融领域,科创50ETF(588000)6月净流入16.36亿元,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受益于稳定币概念 [33][34][35] - 人形机器人成为产业风口,机器人ETF(562500)上半年净流入104亿元 [37] 市场生态变化 - 被动投资基金持有A股市值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ETF市场爆发式增长 [27][28] - 低利率环境下,货币基金收益率逼近1%,权益投资成为获取收益的关键 [37]
落袋为安,70亿“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15:00
股票ETF市场资金流向 - 6月27日股票ETF市场资金净流出70.14亿元,总规模达3.58万亿元,总份额减少34.36亿份 [2] - 宽基ETF净流出金额居前,达67.32亿元,其中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单日净流出37.23亿元 [2] - 港股市场ETF和银行ETF逆势吸金,分别净流入18.51亿元和13.39亿元 [5] 细分品类表现 - 资金净流出排行前五的ETF:H 300ETF(-12.04亿元)、中证A500ETF富国(-8.75亿元)、沪深300ETF易方达(-8.23亿元)、中证500ETF(-6.35亿元)、中证1000ETF(-6.34亿元) [4] - 资金净流入排行前五的ETF:中证A500ETF基金(32.64亿元)、银行ETF(10.17亿元)、A500ETF嘉实(9.76亿元)、香港证券ETF(5.18亿元)、中证A500ETF龙头(4.58亿元) [7] - 华泰柏瑞旗下中证A500ETF基金单日净流入32.64亿元,华宝基金旗下银行ETF单日吸金10.17亿元 [5] 市场动态与机构观点 - 外部风险缓和叠加稳增长政策发力,市场迎来反弹行情,沪指突破3400点,周中站上3462点的年内新高 [2] - 富国基金认为短期市场或维持震荡整理格局,中长期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改 [2] - 易方达基金判断A股呈现"震荡蓄势"特征,结构性机会仍大于系统性风险 [2] - 华夏基金预计下半年主题板块轮动为主要行情特征,基本面因子有望正贡献 [3] 行业板块资金动向 - 上周五流入前五板块:银行类ETF(15.2亿元)、中证A500指数ETF(9.1亿元)、港股医药类ETF(7.8亿元)、港股金融类ETF(5.9亿元)、港股互联网类ETF(4.2亿元) [5] - 华夏基金旗下信用债ETF和恒生医药ETF分别净流入2.02亿元和1.43亿元 [6] - 易方达基金旗下香港证券ETF、医药ETF、恒生创新药ETF分别净流入5.1亿元、1.0亿元、0.4亿元 [5]
ETF资金榜 | 港股通红利ETF(513530)资金加速流入,债券型ETF受关注-20250619
搜狐财经· 2025-06-20 12:33
ETF资金流向概况 - 2025年6月19日共267只ETF基金获资金净流入 337只ETF基金净流出 [1] - 净流入金额超1亿元的有42只 净流出金额超1亿元的有10只 [1][3] 显著净流入ETF - 短融ETF(511360 SH)净流入12 48亿元 位列榜首 [1][3] - 信用债ETF基金(511200 SH)净流入10 82亿元 [1][3] - 公司债ETF(511030 SH)净流入7 93亿元 [1][3]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SH)净流入7 45亿元 [1][3] - 政金债券ETF(511520 SH)净流入7 20亿元 [1][3] 显著净流出ETF - 沪深300ETF(510300 SH)净流出4 64亿元 [3][5] - 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 SH)净流出3 27亿元 [3][5] - A500ETF基金(512050 SH)净流出3 19亿元 [3][5] - 中证500ETF(510500 SH)净流出2 38亿元 [3][5] - 中证A500ETF富国(563220 SH)净流出2 16亿元 [3][5] 连续资金流向 - 港股通红利ETF连续37天净流入 累计8 63亿元 规模增至25 07亿元 [5] - 信用债ETF大成连续31天净流入 累计50 00亿元 [5] - 上证公司债ETF连续24天净流入 累计80 45亿元 [5] - 恒生消费ETF连续32天净流出 累计3 83亿元 规模降至16 54亿元 [6] - 创新药ETF连续27天净流出 累计10 02亿元 [6] 短期资金动向 - 近5天信用债ETF基金净流入68 42亿元 规模增至182 54亿元 [6] - 近5天银华日利ETF净流出21 93亿元 规模降至760 53亿元 [6] - 近5天30年国债ETF净流出11 01亿元 [6]
行情见顶还是倒车接人?港股积极因素正在积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5:46
港股市场展望 - 宏观环境边际改善、成长板块成为市场焦点、中美贸易谈判稳步推进、流动性充裕叠加估值优势等多重背景下,港股或仍有望延续向上突破之势 [1] - 基本面修复与资金面改善的双重力量有望共振,推动港股再上层楼 [1] -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具备稀缺性资产优势的港股估值中枢或将抬升 [1] 外资与南向资金配置 - 外资一季度流入速度滞后于市场涨幅,形成被动"欠配" [1] - 若外资配置比例回归至去年末水平,或带来约相当于港股自由流通市值1%的流入 [1] - 若能回归至2019年末,增配空间或达千亿美元量级 [1] - 南向配置港股的合理比例约为26%,现存公募基金增配潜力或达5000亿港元 [1] - 若按此比例完全配置,理论增配空间高达万亿港元 [1] 行业配置策略 - 三季度市场波动性或仍较高,高股息板块与必需消费可作为防御性底仓 [2] - 全年视角看,若港股扩容与增配趋势确立,则三季度波动反提供布局良机 [2] - 可逢低增配科技板块,紧扣科技升级主线,关注硬科技、互联网及AI [2] - 增配消费板块,挖掘地产周期下半场蕴含的消费潜力修复机遇,如互联网消费、医药,以及大众消费领域(个护、乳品、农林牧渔等) [2] 相关ETF推荐 - 互联网AI——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3] - 创新药出海——恒生医药ETF(159892) [3] - 消费新范式——港股消费ETF(513230) [3]
上半年港股走强解密:中资重估、南向活水、估值洼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4:38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港股在政策与AI驱动下展现强大吸引力,主要指数年初至今表现优于美、日等关键市场,资金回流态势显著 [1] 驱动因素 AI与中资重估 - DeepSeek掀起的AI叙事浪潮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港股一度引领全球 [1] - 未来AI模型迭代(如DeepSeek R2)或应用突破(如小米AI眼镜)可能成为板块上行催化剂 [1] 南向资金流入 - 截至6月12日,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6811.38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净买入额(8078.69亿港元)的84.3% [1] - 中金公司指出港股在分红、新消费、AI科技、创新药等领域更具优势,吸引资金流入 [1] - 境内流动性过剩与优质资产稀缺矛盾持续驱动南向资金涌入 [1] 估值优势 - 港股长期处于估值低位,恒生科技指数PE(TTM)仅20.18倍,处于近5年9.02%分位点(即低于90%以上时间) [2] - 国内经济复苏、AI业绩催化及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可能推动下半年估值提升 [2] 相关ETF - 互联网AI: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2] - 创新药出海:恒生医药ETF(159892) [2] - 科技全产业链: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2]
ETF资金榜 | 信用债ETF广发(159397)资金加速流入,信用债板块“吸金”能力显著-20250618
搜狐财经· 2025-06-19 11:05
ETF资金流向概况 - 2025年6月18日共214只ETF基金获资金净流入,370只ETF基金净流出 [1] - 净流入金额超1亿元的有30只,净流出金额超1亿元的有15只 [1][3] 单日净流入显著ETF - 信用债ETF基金(511200.SH)净流入29.22亿元(华夏基金) [1][3] - 信用债ETF广发(159397.SZ)净流入13.96亿元(广发基金) [1][3] - 信用债ETF(511190.SH)净流入5.61亿元(海富通基金) [1][3] - 政金债券ETF(511520.SH)净流入5.59亿元(富国基金) [1][3] - 十年国债ETF(511260.SH)净流入5.12亿元(国泰基金) [1][3] 单日净流出显著ETF - 银华日利ETF(511880.SH)净流出10.77亿元(银华基金) [3][5] - 中证A500ETF龙头(563800.SH)净流出5.18亿元(广发基金) [3][5] - A500ETF易方达(159361.SZ)净流出2.57亿元(易方达基金) [3][5] - 货币ETF建信添益(511660.SH)净流出2.56亿元(建信基金) [3][5] - 短融ETF(511360.SH)净流出2.34亿元(海富通基金) [3][5] 连续净流入ETF - 港股通红利ETF连续36天净流入,累计7.80亿元(华泰柏瑞基金) [5][7] - 信用债ETF大成连续30天净流入,累计46.97亿元(大成基金) [5][7] - 恒生红利低波ETF连续25天净流入,累计6.88亿元(易方达基金) [5][7] - 上证公司债ETF连续23天净流入,累计79.23亿元(南方基金) [5][7] - 信用债ETF广发连续21天净流入,累计66.72亿元,规模增至109.62亿元(广发基金) [5][7] 连续净流出ETF - 恒生消费ETF连续31天净流出,累计3.73亿元 [7] - 恒生消费ETF连续28天净流出,累计1.51亿元,规模降至17.16亿元 [7] - 恒生医药ETF连续26天净流出,累计8.72亿元 [7] - 创新药ETF连续26天净流出,累计9.98亿元 [7] - 港股通医药ETF连续24天净流出,累计11.74亿元 [7] 近5天资金动态 - 信用债ETF基金近5天累计净流入59.46亿元,规模增至171.65亿元 [8] - 信用债ETF广发近5天累计净流入25.20亿元 [8] - 科创50ETF近5天累计净流入25.17亿元 [8] - 银华日利ETF近5天累计净流出20.21亿元,规模降至760.78亿元 [8] - 短融ETF近5天累计净流出18.44亿元 [8]
继续爆发!最强霸榜板块
格隆汇APP· 2025-06-12 17:05
行业表现 - 创新药成为今年最强主线,恒生医药ETF(159892)年内涨幅达60%,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近10个交易日涨超10 9% [1][3][27] - 港股创新药板块跑赢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医药ETF(159892)单日涨幅达4 18% [3][6] - 行业经历4年寒冬后强势回归,受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提升及商业化兑现驱动 [3] 驱动因素 宏观与政策 - 美国5月CPI低于预期,市场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利好创新药估值修复 [4] - 中办国办发文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工信部推动生物制药中试平台建设,政策持续加码 [5] - 港元汇率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累计注资1166 14亿港元,显示流动性充裕 [22][23] 基本面拐点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为27 64倍,处于近十年9 6%分位,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11] - 5月2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11款创新药上市,行业管线加速放量 [11] - 头部企业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实现盈利转正,海外BD合作及ASCO大会成果验证国际化能力 [11][13] 市场流动性 - 港股IPO活跃,外资基石投资占比提升,27家上市企业中15家引入外资,去年同期仅3家 [19][20] - 港股5月日均成交额达2103亿港元,同比上升50%,总市值同比增24%至40 9万亿港元 [25]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将达2200亿港元,流动性持续向好 [28] 中长期逻辑 - 行业处于"政策+盈利+国际化"三重共振期,ASCO数据及BD交易催化短期行情,商业化放量支撑长期增长 [31] - 研发管线规模庞大,新一轮增长周期叠加宏观反转及流动性改善,行情强度超预期 [32][33] - 行业分化加剧,具备临床价值及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将胜出 [35]
继续爆发!最强霸榜板块
格隆汇APP· 2025-06-12 17:00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成为今年最强主线,恒生医药ETF(159892)今年涨幅达60%左右[1][3] - 恒生医药ETF(159892)单日涨幅4.18%,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涨2.21%[3] - 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近10个交易日涨超10.9%[27] 驱动因素 - 宏观环境改善:美国5月CPI低于预期,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利好创新药估值修复[4] - 政策支持:中办国办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工信部与发改委培育生物制药中试平台[5] - 行业拐点:创新药企管线放量,5月2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11款创新药上市[11] - 国际化突破:三生制药成功授权海外大厂,中国创新药闪耀ASCO大会[11] 基本面改善 - 头部创新药企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结束多年亏损,利润转正[13]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为27.64倍,低于过去10年90%的区间[11]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管线支撑新一轮增长周期[34] 流动性影响 - 港股流动性炽热:5月金管局累计注资1166.14亿港元[22][23] - 港股5月底市价总值40.9万亿元,同比上升24%;日均成交金额2103亿元,同比上升50%[25] -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港股日均成交量2200亿港元[28] 投资工具 - 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30] - 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覆盖联影医疗、百济神州等A股科创医药公司,涨跌幅限制±20%[32] 行业前景 - 中国创新药行业处于"政策+盈利+国际化"三重共振的黄金发展期[33] - 行业将出现分化,具备临床价值和商业化能力的药企将胜出[37]
AH溢价指数,创5年新低!什么信号?
天天基金网· 2025-06-12 15:09
H股与A股市场表现对比 - H股表现显著优于A股,恒生指数自2024年4月以来经历四轮技术性牛市,底部中枢持续抬升 [1] - AH股溢价指数跌至127.84点,创5年新低,较2024年末下跌超10%,显示H股折价收窄 [2] - 港股主要指数在全球市场领跑,即便面临"对等关税"冲击仍展现韧性 [3] 港股市场动态 - 恒生指数站上24300点,自4月9日低点上涨21%进入技术性牛市 [4] - 港股IPO市场爆发,年内新增31家上市公司,募资规模重返全球榜首 [3]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6741.77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的83.5%,全年或超万亿港元 [4] 行业板块分化 - 医药板块领涨,恒生医药ETF涨幅达42.69%,科技和非必需性消费板块显著落后 [4] - 恒生科技指数ETF涨幅仅16.96%,恒生ETF涨幅18.59%,板块表现差异明显 [4] - 私募机构认为经济不明朗阶段市场倾向主题投资,但趋势明朗后可能快速转变 [4] 机构观点 - 科技板块调整源于AI概念短期透支,但长期潜力仍值得关注 [5] - 港股作为全球资本平台吸引力高,估值整体不贵,外资回流趋势明显 [5] - 生物科技企业上市门槛拓宽,优质中概股加速回归港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