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v Mode
icon
搜索文档
Figma 如何使用 AI 来支持而不是取代设计师
AI前线· 2025-08-16 13:32
Figma AI集成与功能 - Figma在设计平台集成AI功能 包括自动命名层和Figma Make工具 可将文本提示、图像或设计框架转换为可实时协作编辑的生产就绪代码 [2] - 非技术人员可在数小时内构建原型 部分生成代码精度足以让工程师直接投入生产 同时确保设计师保持对最终输出的控制权 [2] - AI产品理念为"领航员而非副驾驶员" 所有AI生成元素(文本/图像/代码)均完全可编辑 用户可细化输出以匹配意图 [5] 技术基础设施 - AI功能建立在现有基础设施上 关键组件包括Dev Mode(提供CSS片段/设计token/组件细节)和MCP服务器(生成生产就绪前端代码) [3] - 现有设计到代码管道使Figma Make无需新建基础设施 即可将输入转换为交互式应用程序 部分团队已用其生成生产代码 [4] - 人力资源案例显示 无编码背景员工使用公司数据在2小时内构建"谁是谁"游戏 该成果已被纳入新员工入职流程 [4] 协作与创新应用 - 调整多人设计模式 支持多用户实时协作编辑AI生成内容 设计师/开发人员等可同步处理同一文件 [5] - AI融入共享仪式 如在FigJam和Slides中团队混合同事头像生成定制周年纪念卡 [5] - 功能可用于测试产品理念或构建内部工具 显著降低制作功能性软件的障碍 [6][7] 行业影响 - 展示AI嵌入协作平台的可能性 通过AI加速工作流程同时保留人类决策权 [7] - 使非技术人员具备快速原型开发能力 典型案例显示开发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小时 [4][7]
上市就暴涨250%!Figma背后的故事,普通人都该看看
老徐抓AI趋势· 2025-08-05 09:06
Figma上市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50% 市值一度突破500亿美元 对标Adobe 1500亿美元市值 [2][4] - 2025年IPO开盘价83美元远超33美元发行价 盘中最高125美元 收盘115.5美元 市值达676亿美元 [18] - 被视为科技IPO市场复苏信号 2025年美国IPO总额超210亿美元 接近2024年同期202亿美元 [30][31] 创始人背景 - Dylan Field与Evan Wallace2012年在布朗大学相遇 基于传统设计软件痛点创立Figma [6] - Field获Peter Thiel 10万美元创业奖学金 早期关注Crypto 坚持"工具民主化"理念 [11] - Wallace开发WebGL渲染引擎解决浏览器图形性能问题 实现真正云端设计工具 [12] 产品与技术 - 核心创新为实时多人协作设计 消除文件传输和版本控制低效环节 [17] - 完全基于浏览器架构 支持Windows/macOS/Linux全平台运行 [36] - 2025年推出AI产品Figma Make 支持自然语言生成可运行原型 [23][35] 商业模式 - 分层订阅模式:免费版/专业版16-20美元/组织版55美元/企业版90美元 [36] - 收入结构:订阅占70% 插件市场分成 教育培训 企业定制服务 [37] - PLG(产品驱动增长)模式效率高 每1美元销售投入产生1美元毛利润 [3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Q1营收2.28亿美元同比增长46% [34] - Non-GAAP营业利润率从2023年13.2%提升至2025Q1的17.5% [34][39] - 净收入留存率(NDR)高达132% 95%财富500强企业为其客户 [39] 市场竞争 - 主要竞争对手:Adobe XD(ARR 180.9亿) Canva(估值80亿) Sketch Framer [38] - 差异化优势:协作设计理念使评审周期缩短70% Dev Mode提升交接效率3倍 [39] - 2023年Adobe 200亿美元收购案因反垄断监管终止 后以更高估值独立上市 [28]
你在为Figma上市欢呼,Figma可不敢为AI狂欢
创业邦· 2025-08-03 18:42
Figma上市表现 - 2025年7月31日Figma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33美元,首日开盘价85美元,最高突破110美元,收盘115.50美元,较发行价暴涨250%,市值达670亿美元[7] - 成为2025年美股最火爆IPO,被视为科技市场复苏标志,反映投资者对"AI+SaaS融合"的高度期待[9] AI战略驱动估值 - Figma通过生成式AI构建端到端平台,Make、Buzz、Slides等功能形成完整AI产品线,被市场视为AI驱动SaaS的"领头羊"[9] - 招股书中"AI"一词出现154次,但60%集中在风险章节,显示战略依赖与潜在风险并存[9] AI风险因素分析 - 模型依赖:核心AI功能依赖OpenAI、Anthropic等第三方API,商业条款变更可能导致服务降级[11] - 合规风险: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模糊,平台可能面临法律追责,尤其在设计行业敏感领域[11] - 同质化竞争:Canva、Notion等竞品加速AI功能部署,差异化护城河面临挑战[11] 产品矩阵演变 - 从设计工具扩展为全流程平台,覆盖设计(Figma Design)、协作(FigJam)、开发(Dev Mode)、营销(Buzz)等场景[14] - AI Native Workflows重塑流程:Make功能实现"prompt到可运行产品",模糊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者边界[18][19] 战略转型背景 - 2022年Adobe 200亿美元收购失败后被迫独立,2024年全面转向生成式AI,First Draft功能实现语言生成UI草图[17][18] - AI深度整合带来系统性风险:模型可靠性、版权问题直接影响用户最终产品,风险规模远超早期辅助功能[23] 招股书披露策略 - 罕见地在IPO文件中详述AI不确定性,反映技术依赖与商业现实的平衡,区别于市场主流AI叙事[25][26] - 转型路径显示:从生存压力驱动的AI试水(2023辅助功能)到All in战略(2025端到端生成),市值增长伴随风险累积[17][23]
Figma上市狂欢背后:对AI的深度依赖与隐忧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8-02 21:16
Figma上市表现 - Figma以每股33美元发行价在纽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FIG"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85美元 盘中突破110美元 收盘价115 5美元 较发行价飙升250% [1] - 首日市值达到近670亿美元 成为2025年以来美股最火爆IPO案例之一 [1][3] AI战略布局 - 公司定位为"AI和SaaS大融合"时代先锋 产品线全面整合生成式AI能力 [3] - 核心AI产品包括Make(自然语言生成原型) Buzz(营销素材生成) Slides(智能演示)等 [6] - 2024年推出"First Draft"功能实现自然语言生成UI草图 2025年Make功能实现端到端产品原型生成 [7] 产品矩阵分析 - 设计工具:Figma Design(核心) Draw(AI辅助) Jam(团队协作白板) [6] - 开发工具:Dev Mode(低代码) Sites(无代码建站) [6] - AI产品线:Make(集成Claude 4 0) Buzz(营销) Slides(演示) 形成完整工作流 [6] 潜在风险披露 - 60%的AI相关表述集中在SEC招股书风险章节 显示深度忧虑 [3] - 依赖第三方AI模型(OpenAI/Anthropic) API接口存在商业条款变更风险 [3] - 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和商用范围存在法律不确定性 [4] - 行业AI功能同质化加剧 Canva/Notion等竞品快速跟进同类功能 [4] 发展历程转折 - 2022年Adobe拟200亿美元收购因反垄断监管失败 迫使战略转型 [6] - AI整合经历三阶段:从效率工具(自动命名图层)→创意平台(First Draft)→产品化解决方案(Make) [7] - 当前AI能力已深度嵌入商业基础结构 从可选模块变为系统性依赖 [5]
拆解Figma | 90后辍学创业,昨夜引爆IPO市场,Figma做对了什么
深思SenseAI· 2025-08-01 10:00
核心观点 - Figma上市首日股价飙升250%,市值突破500亿美金,成为今年最受瞩目的科技股之一 [1] - Figma展现出顶级SaaS公司的"四高特征":高增长、高质量、高效率、高渗透 [4] - Figma通过颠覆性产品定义、PLG模式、精准用户选择与社区建设等关键要素实现成功 [12][13] - Figma积极拥抱AI技术,推出多款AI产品,构建一体化协作生态 [15][16][17][18][19][20][21] - Figma的成功为AI创业者提供了快速行动、产品驱动、团队构建等宝贵启示 [24][25] 创业历程 - 创始人Dylan Field是90后辍学生,19岁加入Thiel Fellowship项目获得10万美元创业资助 [1] - 早期创业项目失败后转向设计工具领域,创立Figma并实现云端多人实时协作的颠覆性创新 [2] - 2022年Adobe曾提出200亿美元收购Figma,但因反垄断审查终止 [2] - 收购失败后加速独立上市进程,最终成功IPO [3]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2025年Q1营收2.28亿美元,同比增长46% [8] - 年化经常性收入(ARR)达9.12亿美元,净收入留存率(NDR)134% [8][9] - 2025年Q1净利润4490万美元,毛利率88%-91%,经营利润率18% [9][10] - 研发费用率32%,显示在持续创新投入的同时保持高效率 [10] 客户与市场表现 - 财富500强客户占比95%,ARR超过1万美元的客户达1.1万个,占收入30% [11] - 国际市场(非美国)营收占比53%,显示出极强的全球化能力 [11] - 多产品使用率76%,大多数客户使用多个产品模块 [11] 成功关键要素 - 颠覆性产品定义:将设计工具搬到云端实现多人实时协作 [12] - PLG模式:通过免费增值版本实现用户裂变和病毒式传播 [12] - 精准用户选择与社区建设:构建活跃忠诚的用户社区 [12] - 用户裂变与分享机制:基于文件的协作形成强大网络效应 [13] - SEO和内容营销:低成本获取大量流量 [13] - 持续产品创新与生态拓展:不断满足用户协作需求 [13] AI战略布局 - 推出四款AI产品(Sites、Make、Buzz、Draw)和全新Grid系统 [15] - Figma AI套件自动化工作流程,测试期间免费提供 [16] - Figma Make通过文本描述快速生成原型和界面 [17] - Figma Draw集成自由绘图和专业插画功能 [18] - Figma Buzz批量生成品牌素材 [19] - Figma Sites一体化网站设计工具 [20] - Figma to Code实现设计稿一键转代码 [21] - 招股书150次提及"AI",显示对AI战略的重视 [23] 创业启示 - 快速行动,小步快跑:推出MVP快速迭代 [24] - 尽早折腾,随时调整: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24] - 持续评估,构建团队:专注核心战略 [25] - 产品驱动,体验驱动:解决用户真实问题 [25] - 保持热情,坚持不懈:在不确定性中坚韧不拔 [25]
GenAI系列报告之63:Figma上市,全球AI设计商业化崛起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31 23: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Figma设计工作流AI化受益传播者市场扩容,AI功能实现设计全流程辅助,推动设计大众化,2025年AI功能加入提升订阅席位单价,营收持续增长且营业利润率爬坡[3] - AI创意格局方面商业化进展已使AI视频、图片等迈入1亿美元ARR门槛,市场有大模型公司&互联网大厂、创意软件公司、图像视频社区三类玩家,垂类软件公司差异化竞争,Figma/Canva的PS估值高于Adobe[3] - A股港股标的包括美图公司、快手 - W、虹软科技、万兴科技、视觉中国、当虹科技[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Figma:设计工作流AI化,受益于传播者市场扩容 - **Figma概况**:是云端协作设计软件领军企业,提供基于浏览器的界面设计协作工具和服务,专注界面设计与团队协作,高净值客户和非专业设计师占比高,营收增长迅速且已连续2季度盈利,2025年集中发布AI支持产品[5] - **Figma产品矩阵**:覆盖从构思 - 可视化 - 开发 - 交付全流程,实现设计 - 开发工作流闭环,25Q1已有76%客户使用两款或以上产品,采取席位制划分团队角色,70%收入来自组织版和企业版席位[19][30] - **Figma核心竞争力**:先发优势明显,最早发掘团队协作工具潜力,发布时间领先竞品至少5年;技术优势突出,协作流畅性优于竞品,支持平台/操作系统范围最广,自研CRDT算法解决传统工具核心痛点,本地资源消耗少[31] - **Figma + GenAI**:不局限于创意生成,而是实现设计流程AI化,提高全流程效率,推动设计大众化,通过AI系列产品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功能,提高客单价,拓宽功能范围有望拓客[42][49][53] - **Figma财务梳理**:营收增长迅猛,4年CAGR 53%,净利润受收购补偿金、股权激励支出和研发费用影响有波动,营业利润率仍在爬坡,现金流强劲,商业模式出色,费用率仍有下降空间[65][66] 2. AI创意格局:商业化进展、竞争与估值 - **AI创意工具**:生成式图像自2022年Stability AI开源Diffusion Model后向整合多模态学习模型发展,生成式视频自2024年Sora发布后Diffusion Model + Transformer的DiT模型架构成主流且仍在迭代,多款工具达到或接近1亿美元ARR,AI设计工具面向整个设计流程优化[75][79] - **AI创意工具玩家**:大模型公司&互联网大厂技术能力领先,或倾向提供API服务;创意软件公司借助GenAI提升产品力,聚焦垂类场景实用性强且扩大潜在客群;图像视频社区数据积累丰富、研发能力较强,是有力竞争者[80][83][85] - **AI创意工具竞争**:Adobe主要处于专业设计者市场,注重技术打磨;Figma、Canva处于传播者市场,基于浏览器在线协同设计,对目标客群定位和使用友好程度要求高,Figma和Canva基本盘不同但长期走向可能重叠[88][90] - **估值**:Figma、Canva处于付费率快速提升、用户扩张期,业绩增速更快但营业利润率低于成熟期的Adobe,传播者市场的在线协作工具更受益于AI浪潮[97] 3. A/港标的 - **美图**:管理层更换后业务聚焦,付费转型成功驱动业绩高增并开始分红;GenAI大幅提升产品力,toC端实现更多功能点和AI特效引流,toB端增加产品品类;需求方面toC满足悦己社交需求,toB帮助电商商家降本;出海toC起量,toB与阿里合作获导流[99][106][117] - **快手**:2025年初调整组织架构,新增可灵AI事业部和调整商业化事业部;可灵AI事业部营收破亿,P端订阅和B端API双轮驱动,推广模式为内生流量裂变+专业赋能+全球化布局,成本低于Google Veo3[118][121][126] - **虹软科技**:视觉界的DeepSeek,有类DeepSeek工程化思路,技术复用带来持续上修市场空间,产品矩阵包括智能手机拍摄、智能驾驶、AI眼镜等[130][135] - **万兴科技**:Filmora移动端与AI原生应用2024年开始高增长,天幕大模型2.0更新使视频/图像等生成能力全面迭代[140] - **视觉中国**:确立“AI智能 + 内容数据 + 应用场景”战略,重视3D资产方向,数字版权储备丰富,内容生态有优势,AI赋能核心主业,战略投资企业发展良好[141][143] - **当虹科技**:定位大视频领域,深耕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智能网联汽车领域,BlackEye多模态大模型赋能三大业务[144][147] 4. 重点公司估值表 | 代码 | 标的 | 总市值 |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yoy | 归母净利润 | 归母净利润yoy | PE | | --- | --- | --- | --- | --- | --- | --- | --- | | ADBE.O | Adobe | 1,544亿美元 | 2024A:215亿美元,2025E:236亿美元,2026E:258亿美元 | 2025E:10%,2026E:9% | 2024A:83亿美元,2025E:88亿美元,2026E:96亿美元 | 2025E:6%,2026E:9% | 2025E:18,2026E:16 | | 0700.HK | 腾讯控股 | 45,914亿人民币 | 2024A:6,603亿人民币,2025E:7,311亿人民币,2026E:7,955亿人民币 | 2025E:11%,2026E:9% | 2024A:2,227亿人民币,2025E:2,507亿人民币,2026E:2,813亿人民币 | 2025E:13%,2026E:12% | 2025E:18,2026E:16 | | 601595.SH | 上海电影 | 169亿人民币 | 2024A:7亿人民币,2025E:11亿人民币,2026E:13亿人民币 | 2025E:57%,2026E:18% | 2024A:1亿人民币,2025E:3亿人民币,2026E:4亿人民币 | 2025E:200%,2026E:33% | 2025E:56,2026E:42 | | 300251.SZ | 光线传媒 | 581亿人民币 | 2024A:16亿人民币,2025E:31亿人民币,2026E:28亿人民币 | 2025E:94%,2026E:-10% | 2024A:3亿人民币,2025E:15亿人民币,2026E:16亿人民币 | 2025E:400%,2026E:7% | 2025E:39,2026E:36 | | 1357.HK | 美图公司 | 502亿人民币 | 2024A:33亿人民币,2025E:42亿人民币,2026E:51亿人民币 | 2025E:26%,2026E:21% | 2024A:6亿人民币,2025E:9亿人民币,2026E:12亿人民币 | 2025E:45%,2026E:39% | 2025E:59,2026E:42 | | 1024.HK | 快手 | 3,021亿人民币 | 2024A:1,269亿人民币,2025E:1,439亿人民币,2026E:1,584亿人民币 | 2025E:13%,2026E:10% | 2024A:177亿人民币,2025E:203亿人民币,2026E:239亿人民币 | 2025E:15%,2026E:18% | 2025E:15,2026E:13 | | 9626.HK | 哔哩哔哩 | 688亿人民币 | 2024A:268亿人民币,2025E:304亿人民币,2026E:338亿人民币 | 2025E:13%,2026E:11% | 2024A:0亿人民币,2025E:20亿人民币,2026E:29亿人民币 | -,2026E:45% | -,2026E:24 | | 688088.SH | 虹软科技 | 198亿人民币 | 2024A:8亿人民币,2025E:10亿人民币,2026E:13亿人民币 | 2025E:23%,2026E:26% | 2024A:2亿人民币,2025E:2亿人民币,2026E:3亿人民币 | 2025E:32%,2026E:33% | 2025E:85,2026E:64 | | 300624.SZ | 万兴科技 | 156亿人民币 | 2024A:14亿人民币,2025E:16亿人民币,2026E:19亿人民币 | 2025E:13%,2026E:16% | 2024A:-2亿人民币,2025E:1亿人民币,2026E:1亿人民币 | -,- | 2025E:252,2026E:139 | | 688039.SH | 当虹科技 | 51亿人民币 | 2024A:3亿人民币,2025E:4亿人民币,2026E:6亿人民币 | 2025E:46%,2026E:38% | 2024A:0亿人民币,2025E:0亿人民币,2026E:1亿人民币 | -,- | 2025E:230,2026E:82 | | 000681.SZ | 视觉中国 | 151亿人民币 | 2024A:8亿人民币,2025E:9亿人民币,2026E:10亿人民币 | 2025E:13%,2026E:10% | 2024A:1亿人民币,2025E:1亿人民币,2026E:2亿人民币 | 2025E:15%,2026E:11% | 2025E:109,2026E:99 | [150]
3年来估值最高的美股软件公司今晚IPO,一文读懂Figma
美股IPO· 2025-07-31 21:32
Figma高调上市 - Figma以每股33美元在纽交所挂牌,估值高达193亿美元,成为2021年以来估值最高的企业软件上市公司[3][8] - 此次IPO募资规模达12亿美元,估值接近2022年Adobe提出的200亿美元收购报价水平[5][8] - 上市被视为硅谷VC回归与IPO市场回暖的关键风向标,可能引领科技IPO市场反弹[1][3][22]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一季度营收2.28亿美元(同比+46%),净利润4500万美元,毛利率91%,营业利润率18%[10] - 预计2025年营收达7.49亿美元(同比+48%),2021-202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53%[10] - 净收入留存率134%(2024年),ARR超1万美元客户达1.1万家,其中24%客户年付超10万美元[12][1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AI深度嵌入设计流程,构建从构思(FigJam)、设计(Figma Design)到开发(Dev Mode)的全链条工具[11][17] - 支持自然语言生成可编辑UI界面,月活用户1300万,渗透78%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11][12] - 通过10亿美元Adobe"分手费"加速产品打磨与AI能力拓展[6] 行业影响与标杆意义 - 成为自2021年后首家市盈率超20倍的软件公司,为Canva等独角兽提供估值参考[19] - 标志AI驱动型B2B科技企业上市通道重启,可能引发设计/AI/SaaS领域IPO浪潮[20][21] - VC支持的科技IPO活动复苏信号,Kleiner Perkins等顶级风投参与本轮IPO[19] 发展历程关键节点 - 2012年成立,2016年推出实时协作功能,2020年估值突破100亿美元[7] - 2022年全球使用率超越Sketch,同年拒绝Adobe收购[7][5] - 2024年发布Dev Mode等新产品,完成上市准备[7][8]
界面设计软件公司 Figma 正式递交 IPO 申请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54
公司IPO申请 - Figma于7月1日正式提交IPO申请 计划以股票代码"FIG"在纽交所上市 [1] 公司背景与产品线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主要提供网络界面设计协作服务 同时推出macOS/Windows桌面客户端 [1] - 产品线包括Figma Design、FigJam、Figma Slides、Figma Draw、Dev Mode、Figma Sites、Figma Buzz等 [1] 历史交易与监管事件 - 2022年曾计划以200亿美元出售给Adobe 但因欧盟和英国监管机构反对交易终止 [3] - Adobe支付10亿美元解约费用 [3] 用户与客户数据 - 2024年第一季度拥有1300万月活跃用户 其中三分之二为非专业设计师 [3] - 获得95%的《财富》500强企业和78%的《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客户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3] - 2024年全年亏损7.3亿美元 [3]
美团开放AI代码工具,零代码实现全栈能力,项目负责人揭秘架构细节
机器之心· 2025-05-30 12:16
美团AI零代码工具NoCode核心观点 - 美团推出完全免费的AI零代码工具NoCode,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即可生成应用,支持实时预览、局部修改和一键部署,大幅降低开发门槛 [2][4][12] - 工具定位为"全栈AI工程师",可创建个人提效工具、产品原型、交互页面等,内部已应用于网站页面、数据分析、简单游戏等多种场景 [18][26] - 采用三层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层、runtime sandbox层和Agent应用层,包含7B参数专用模型及多个垂直场景小模型,推理速度达每秒2000 token [24][25][27] - 内部测试显示非技术人员用户是技术人员的3倍,AI生成代码占仓库增量达50%,预计提效30-50% [21][40][41] 产品功能与技术特性 - **自然语言编程**:用户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即可生成完整功能,支持指令拓展优化和一键优化 [12] - **实时交互能力**:具备Visual Edit功能实现局部修改,支持版本对比回退,每次对话自动生成带截图版本 [29][30] - **部署优化**:采用容器池化技术实现秒级启动,通过无状态设计和热更新保障实时渲染效率 [29] - **专业协同**:提供Dev Mode满足专业用户需求,实现非专业与专业用户的协同创作 [30] 内部应用案例 - HR团队用NoCode开发春节红包系统,覆盖10万员工,耗时仅1-2个工作日 [39] - 数据团队通过30-40轮对话即可创建定制化数据分析工具,大幅减少需求提交流程 [39] - 出海业务员工构建外语学习软件,HR/行政团队开发抽奖程序等多样化场景应用 [39] 技术架构创新 - 专用7B参数Apply模型基于美团代码基座训练,使用内部真实代码+合成数据,迭代超10个版本 [27] - 自研Embedding/Rerank等小模型集群,在精度不变前提下提升推理速度,优化token利用率 [28] - 图片检索服务结合网页上下文语义化处理,增强生成页面的视觉协调性 [30]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目标推动AI技术平民化,6月将发布专业开发工具Dev Mode,探索IDE领域创新 [48][49] - 长期方向聚焦打通非专业到专业的AI开发自动化,构建新型开发环境 [48] - 公司内部AI生成代码占比已达27%,预计将持续提升代码生产效率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