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Jam
搜索文档
AI Just Helped This 1 Tech Stock Crush Earnings. Should You Buy It Now?
Yahoo Finance· 2025-11-13 22:00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Figma于7月31日登陆华尔街,开盘价为85美元,次日飙升至14292美元[1] - 股价随后因对其高估值的担忧和科技泡沫的传言而下滑,平淡的第二季度财报也未能稳定股价[1] - 尽管第三季度财报强劲且分析师持乐观态度,股价出现短暂反弹,但在过去五个交易日内仍小幅下跌,最新收盘价为44美元,远低于开盘高点[6] - 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FIG股票已下跌,市场对炒作是否超过实际业绩存疑[5]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Figma已从一个简单的设计工具发展成为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协作创意中心,其基于浏览器的平台汇集了设计师、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和业务团队,用于构思、原型设计和交付数字产品[3] - 公司业务模式以团队协作和可访问性为核心,与Adobe等巨头竞争,是全球设计和SaaS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2] - 公司市场估值约为185亿美元[2] - 其AI能力现可帮助用户更快地设计、编码和构建网络应用,使该平台成为现代数字创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 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至274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预期,标志着又一个需求强劲的季度[8]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50%至010美元[9] - 运营费用激增483%至13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飙升至681亿美元,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攀升至645亿美元[10] - 运营利润率环比增长700个基点,但同比下降1200个基点至12%;毛利率从一年前的92%下降至86%[9] - 年度经常性收入超过10亿美元,积压订单环比增长15%至517亿美元,其中几乎全部将在未来12个月内转化[10][11] 客户增长与产品采用 - 目前有12910名客户年消费超过1万美元,1262名客户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0万美元[11] - 许多客户使用三种或更多Figma产品,净留存率达到131%[11][12] - 其AI设计助手Figma Make迅速成为顶级客户的最爱,30%的年消费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每周使用它[12] - 本季度推出了50多项新功能,包括Copy Design、Make Kits和远程MCP服务器,并与OpenAI合作推出了用于ChatGPT的Figma应用[13] 未来业绩指引 - 管理层对第四季度的收入指引为292亿美元至29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5%[15] - 对于2025财年,预计收入在1044亿美元至1046亿美元之间,中点同比增长约40%[16]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收入预计在112亿美元至117亿美元之间[16] - 预计2025财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净亏损约为232美元,同比改善38%,2026财年预计将进一步缩窄69%至071美元[17] 分析师观点与估值 - 股票共识评级为“持有”,覆盖该股的10位分析师中,两位建议“强力买入”,八位建议“持有”[20] - 平均目标价为6086美元,暗示较当前价位有38%的上涨潜力,最高目标价70美元则暗示可能上涨59%[21] - 高盛将目标价从50美元上调至54美元,维持“中性”评级;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70美元下调至65美元,维持“等权重”评级;摩根大通将目标价从65美元下调至60美元,维持“中性”评级[18][19] - 该股远期市销率约为25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估值较高[7] 增长动力与战略重点 - 人工智能是主要增长动力,吸引新用户并增强工作流程,为平台带来新的商业势头[4][22] - 管理层正全力投入人工智能,投资于创新和产品增长,即使以短期利润为代价[4][10] - 预计管理层的定价策略将为收入带来中高个位数的顺风,可能促进近期销售[22] - 公司通过收购Weavy(现更名为Figma Weave)深入AI驱动的图像、视频和动态设计创作领域[13]
Figma(FIG)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7: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超过指引上限 [5] - 年度经常性收入运行率突破10亿美元 [5] - 净美元留存率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131% [6] - 非GAAP营业利润率为12%,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为18% [6] - 季度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余额为16亿美元 [6] - 第三季度毛利润为2.37亿美元,毛利率为86% [25] - 付费客户数量从第一季度的近45万增至第三季度的54万,两个季度内增加超过9万付费团队 [23] - 年度经常性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付费客户超过1250家,第三季度净增140家 [24] - 超过70%的客户使用三个或更多产品 [23] - 签署多年期协议的客户数量环比增长27%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在平台所有产品上推出了超过50项新功能 [7] - Figma Make在7月全面上市后,截至9月底,约30%的年度经常性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每周使用该产品 [10] - Dev Mode持续获得强劲采用,公司加速了与开发者负责人和采购方的对话 [66] - 新推出的Buzz和Draw等产品正在客户群中持续推广 [8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际业务增长约42%,略快于国内业务 [80] - 印度市场表现强劲,Flipkart等客户使用整个Figma平台,印度中心将于下周正式开放 [8] - 治理附加功能最初在金融和银行等高度监管行业获得强劲采用,现在看到更广泛行业的客户兴趣 [2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人工智能被视为重要的技术转变,是公司的巨大顺风,公司战略是构建人工智能原生工作流 [5] - 平台战略的核心是从构思到产品的无缝衔接,客户看重产品的互操作性 [8] - 正在对人工智能进行大量投资,并愿意为构建长期平台而牺牲短期利润率 [10] - 上周宣布收购Weavy,它将作为Figma Weave加入团队和平台 [18] - 第三季度任命了首席设计官Loredana Crisan,以提升设计在公司内部的重要性 [20] - 公司计划在现有的基于席位的许可模式基础上,补充消费模式,但今年的展望中并未假设消费收入具有实质性 [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设计是差异化因素,56%的受访非设计人员参与以设计为中心的任务,并且比一年前花费更多时间 [7] - 设计不再是一个线性过程,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开发人员都在流程的早期参与 [7] - 在一些氛围编码工具增长放缓的时期,Figma Make正在加速增长 [10] - 公司对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因此提高了全年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展望 [29] - 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为2.92亿至2.94亿美元,中点同比增长35%;全年收入指引为10.44亿至10.46亿美元,中点同比增长40% [30] - 预计全年营业利润在1.12亿至1.17亿美元之间 [30] - 预计第四季度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利润率将环比下降,原因是持续的人工智能投资和一些一次性税款支付 [29]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确认了一大笔一次性股权激励费用,导致GAAP净亏损,预计需要几个季度股权激励费用才能正常化 [27] - 由于近期立法,非GAAP税率从25%降至10%,这有利于第三季度的净收入和每股收益 [28] - 定价和包装调整预计将为今年带来中高个位数的增长率推动力,预计2026年也将带来好处 [68]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Weavy的定位和AI价值链价值的看法 [33][34] - Weavy团队在视觉效果、动画、创意制作方面拥有20多年经验,其文化和愿景与Figma非常契合 [36][37] - Weavy允许组合AI模型输出与专业编辑工具,采用模块化方法,为创意人员提供新的媒介 [37] - Weavy将提升设计成果的工艺水平,服务于产品和品牌等现有用户画像,未来可能开拓新用户画像 [38] - 这符合公司"设计是差异化因素"的论点,强调工艺和观点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第一个提示 [39] - 短期内Weavy将继续作为独立实体运营,团队加入Figma,产品独立销售,未来几个月将评估技术和工作流的整合方式 [57] 问题: Figma Make的客户成果和长期采用目标 [42][43] - Figma Make的人工智能投资正在见效,产品质量和体验持续快速提升 [44] - 产品经理、用户研究等设计相关的新用户画像可以更快验证想法,这与更广泛的Figma平台相互区别且互操作 [45] - 使用情况因客户而异,B2B用例更关注原型设计,长尾用户(如自由职业者)则更直接用于生产环境 [46][47] - Figma Make在7月底全面上市,30%的10万美元以上客户每周使用,且该数字自第三季度末以来持续增长 [48] - 随着产品改进,它将成为销售叙述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平台叙事引起共鸣,70%客户使用三个以上产品,预计这些指标会继续改善 [49] - 10万美元以上客户的增长在季度环比加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公司相信这仅仅是开始 [49] 问题: Buzz和Weavy的协同效应及针对新用户画像的策略 [53] - Buzz和Weavy是不同工具,有不同预期,但都令人兴奋的是品牌和创意团队已经在使用Figma,而下游工作消费者能够更多自助服务 [54] - Weavy更侧重于生产工作流,如何以模块化方式利用各种模型,并将其输出转化为最终结果,也可能产生可被消费的工作流程 [55] - Buzz更侧重于图形案例并保持一致性,两者动态略有不同 [55] 问题: Figma Make对核心产品设计的带动作用及Dev Mode的指标 [61] - 传统线性工作流正在改变,尤其是在早期采用者中,人们可能在Figma Make中创作,然后用于构思或进入生产,工作流变得非线性 [63] - 平台的强大之处在于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起,Figma Make和Figma Design未来可能成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互操作性故事是重点投资方向 [64] - 10万美元以上客户数量的增长、多产品采用率提升(70%客户使用三个以上产品)增强了公司提高展望的信心 [65] - Dev Mode持续强劲增长,公司快速创新,增加了MCP服务器的远程访问,更新了Code Connect,引入了GitHub导出功能,使设计和代码更紧密 [66] - 定价和包装调整的推广大约完成一半,基本符合早期预测,预计对今年增长有中高个位数推动,2026年也将受益,因为许多续约发生在今年下半年 [68] 问题: 与OpenAI整合的潜在影响及净美元留存率展望 [71] - 与ChatGPT的整合仍处于早期阶段,当前用例主要集中在FigJam和图表绘制上,用户可以生成图表并在ChatGPT中通过提示迭代,需要更高保真度时可跳转到Figma平台进行细化协作 [73] - 用户对此感到兴奋,节省了时间,但在货币化方面尚无消息,正与OpenAI积极讨论 [74] - 整合策略对公司很重要,第三季度新增了许多整合 [74] - 净美元留存率提升至131%(针对1万美元以上客户群体),在更大的基数上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 [75] - 驱动因素包括平台方法的共鸣、定价和包装模式的好处,以及新功能产品覆盖了这些客户内部更广泛的受众 [75] - 与2024年首次推出Dev Mode时相比,公司面临更艰难的对比基数,但由于平台和新产品的采用以及定价和包装的表现,有信心提高全年展望 [76] 问题: 新付费客户的来源及Buzz和Draw的进展 [78][82] - 新客户增长来源广泛,1万美元以上和10万美元以上客户数量在季度环比加速 [80] - 国际业务增长约42%,公司持续战略投资国际市场,通过Figma Make等AI功能吸引新用户,是水涨船高的故事 [81] - Buzz和Draw等产品正在向客户群持续推广,例如Draw在现有客户中获得采用,以提升工艺水平 [83] 问题: Figma Make与"氛围编码"工具增长差异的原因及第四季度指引强劲的驱动因素 [85] - Figma Make更专注于B2B领域,相信平台具有优势,并且随着路线图的推进将展现更多实力 [89] - 消费者方面也很有趣,但公司最关注的是如何满足平台上团队的需求,并确保成为他们的最佳解决方案,例如Okta的产品团队和用户研究人员使用它来早期验证原型、可视化想法并获得支持 [89] - 这与公司扩大设计对话范围、同时让设计师能够深入提升工艺的战略一致 [90] - 第四季度指引强劲的驱动因素是,虽然AI功能已全面上市且未对消费进行货币化,但公司看到了新用户扩展到平台全席位的好处,以及付费账户团队数量的增加,这种强度已纳入第四季度指引 [87] - Weavy在收入和成本方面对第四季度指引影响不大 [87] 问题: 客户是否认识到竞争产品的局限性并转向Figma Make [93][94] - 公司不仅看到了Figma Make采用率的增加,也看到了兴趣的增长 [95] - 将Figma设计系统与实际代码连接起来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工程原则强调不要重复自己,保持一致性在规模扩大时更为重要 [95][96] - 公司正致力于通过整个平台和MCP等技术实现这一目标,使平台整体差异化 [96]
Figma 创始人:我们正处于 AI 交互的「MS-DOS 时代」,现在是设计师创业的最好时机
Founder Park· 2025-10-16 19:20
AI产品核心竞争力转变 - AI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从技术本身转向交互设计和体验,产品不仅是技术解决方案更是体验载体[1] - AI时代开发过程简化、软件迭代加速,设计成为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差异化因素[4][5] - 行业头部玩家已押注设计,轻率否定可能错过未来趋势[8] AI交互形态演进 - 当前AI交互处于"MS-DOS时代",未来回看将感叹仅靠聊天框操作AI的原始性[4][9] - AI交互形态将更"情境化",嵌入不同软件应用成为新"体验层"[4][10] - 未来界面超越手机电脑平板,眼镜等新型显示载体出现,交互界面倍增且AI贯穿其中[10] - 设计挑战在于多元触点间保持一致性,确保用户无缝切换场景[10] Figma产品战略与AI布局 - Figma上市后积极布局AI,推出Figma Make、Figma Draw等多款AI工具[1] - 公司目标不仅是设计工具,更要做AI时代的"前端协作开发操作系统"[1] - 产品哲学遵循"观察、抽离、再创造"路径,将频繁使用行为抽离为独立产品[11] - 避免功能臃肿拖慢体验,通过新产品承载特定功能如FigJam、Figma Slides、Figma Sites[11][12][15] - Figma Make可从提示词直接生成应用原型,改变内部工作方式,加速"试错-放弃-再创作"循环[15] 行业角色边界融合 - AI特性让"通才化"角色更重要,产品、设计与研发边界逐步消失[4][17] - 设计与开发、产品甚至研究环节交织,分割清晰流程收拢为整体[17] - AI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更具优势,擅长快速搭建原型完成"从0到1"探索[4][17] - 设计师需嵌入研究团队,设计思维在应用型AI研究中至关重要[18] 设计师角色演变 - 设计师将拥有更大影响力,设计价值持续上升,YC征集设计师创始人提案体现趋势[20] - 设计师需要成为创始人,Airbnb的Brian Chesky等成功案例预示数量将继续增加[20] - 设计师将担任部门领导或总经理角色,成为公司内部专家负责探索思路迷宫和建立系统[20]
与ChatGPT集成应用引发市场热烈反应 Figma Inc(FIG.US)大涨超7%
智通财经网· 2025-10-07 07:07
公司股价表现 - Figma公司周一股价大幅上涨超过7% [1] - 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超过16% [2] 核心合作事件 - OpenAI首席执行官在DevDay开发者大会上公开展示了Figma与ChatGPT的集成应用 [1] - Figma的功能已嵌入拥有超过8亿月活用户的ChatGPT平台 [1] - 集成通过OpenAI最新推出的"Apps SDK"实现 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直接接入ChatGPT生态系统 [1] 技术集成细节 - 用户可在ChatGPT中通过提及应用名称直接调用Figma 例如将草图转换为可用图表 [1] - 用户可在不离开ChatGPT对话界面的情况下登录并使用接入Apps SDK的应用 [2] - Figma产品经理确认聊天助手会在相关场景中自动推荐使用Figma [1] 公司战略与市场影响 - Figma近年来积极开发基于生成式AI的设计工具 借助包括OpenAI在内的技术提供商模型 [2] - 设计师在Figma中进行项目开发时 可直接调用FigJam工具继续协作讨论 [2] - 此次集成展示引发市场热烈反应 投资者对Figma的AI集成潜力高度期待 [2] 行业生态系统发展 - OpenAI计划在2025年晚些时候允许开发者提交第三方应用供审核 [2] - OpenAI将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第三方集成应用的商业化 [2] - 此前OpenAI已宣布ChatGPT用户可直接通过聊天界面购买Etsy平台商品 显示其生态系统商业潜力正快速扩展 [2]
Figma's stock pops as much as 16% after OpenAI CEO Altman touts ChatGPT integration
CNBC· 2025-10-07 02:09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Figma股价在周一上涨超过15% 这是自公司2025年7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最强劲的盘中涨幅 [1][2] - 股价上涨的直接催化剂是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公司年度DevDay会议上进行了舞台演示 推广了Figma的技术 [1] 核心产品与技术整合 - Figma的设计软件将整合进ChatGPT ChatGPT拥有超过8亿月活跃用户 [2] - 通过OpenAI的Apps SDK 第三方应用可实现与ChatGPT的插件式整合 用户可在ChatGPT内通过名称直接调用Figma等应用 [2] - 用户可在ChatGPT中绘制产品流程图 并指令Figma将草图转化为可用的图表 Figma应用将接管并完成该操作 [2] 产品开发与生态构建 - Figma正在加强其自身工具 利用OpenAI及其他供应商的生成式AI模型进行应用和网站设计 [3] - 连接到Apps SDK的产品订阅者将无需离开ChatGPT对话即可登录 Figma用户可启动FigJam工具以继续开发构思 [3] - Apps SDK基于Model Context Protocol 这是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去年推出的一个开放标准 [3] 未来发展与合作前景 - 软件开发人员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提交应用以供审核 [4] - OpenAI计划长期通过第三方整合提供多种创收方式 例如上周宣布允许用户通过ChatGPT购买Etsy上列出的产品 [4]
业绩未能支撑高估值 美银证券下调Figma(FIG.US)目标价至69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6:10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美银证券重申Figma中性评级 但将目标价从85美元下调至69美元 反映增长放缓预期 [1] - 目标价下调基于第二季度未实现显著增长 符合该行7月初模型预测 [1]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9% 处于过去两年8%至13%区间范围内 [1] - 年化营收贡献超10万美元客户增长率7% 低于2024年第二季度的13% [1]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 较第一季度的46%有所放缓 [1] - 公司预期第三季度营收增长33% 未包含AI货币化影响 [1] AI货币化与盈利能力 - AI功能货币化将于2026财年启动 预计推动业绩上扬 [1] - 当前财务数据未涵盖AI功能嵌入Figma和FigJam核心产品的影响 [1] - 2025财年利润率指引9.1% 较美银证券模型高出30个基点 反映效率产品提升利润率能力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价值360亿美元的数字设计行业具良好市场地位 有望继续扩大份额 [2] - 竞争优势包括1300万月活跃用户和45万付费客户 [2] - 提供涵盖白板绘制 开发 网站 社交媒体和矢量图形的全面服务 [2] - 具备强大的生成式AI功能及丰富协作功能 [2] 股价表现与估值 - 股价相对大型软件公司存在显著溢价 近期上涨空间已基本反映在股价中 [2] - 周四美股收盘暴跌19.92%至54.56美元 因IPO后首份财报不及市场预期 [2]
盘后暴跌超14%!年内最大科技IPO公司Figma上市后首季一半,展望平淡无奇,难撑高估值
美股IPO· 2025-09-04 09:15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2.496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5亿美元 [3] - GAAP准则下净利润84.6万美元 去年同期亏损8.279亿美元 每股收益0美元 低于华尔街预期的9美分 [3] - 年化营收超10万美元客户数达1,119名 较上一季度1,031名增长8.5% [4] - 非GAAP营业利润1,150万美元 处于公司预估区间900万至1,200万美元的上限 [4]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2.63亿至2.6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3% 略超华尔街预期的2.62亿美元 [4] - 全年营收指引10.21亿至10.2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7% 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0.22亿美元 [5] - 全年非GAAP营业利润指引8,800万至9,800万美元 [5] 经营指标与市场反应 - 净收入留存率129% 反映现有客户扩张能力 但较第一季度132%下降3个百分点 [3] - 股价盘后暴跌超14% 因业绩未能支撑远高于软件同行的估值水平 [1][3] - 现金及等价物16亿美元 包含9,080万美元比特币ETF持仓 [14] 产品与战略布局 - 核心产品包括Figma Design/FigJam/Dev Mode 定位云端协作式设计研发平台 [8] - 潜在市场规模约260亿美元 当前渗透率较低 [8] - 发布AI产品Figma Make(AI生成应用设计)和Figma Sites(设计转网站) [9] - 收购矢量图形公司Modyfi和内容管理系统Payload [9] - AI产品尚未全面收费 但计划向客户销售额外AI额度 [10] - 通过Dev Mode获得强劲营收 高基数压制短期增速 [9] 行业竞争与估值 - 华尔街普遍给予中性评级 因估值达2026年预期营收的32倍 远超软件同行10倍水平 [16] - RBC目标价75美元 摩根士丹利80美元 摩根大通65美元 高盛仅48美元 [16] - 分析师认可产品领先性 但认为过高溢价缺乏理性支撑 [16] - AI被视为长期顺风因素 短期可能对毛利率造成压力 [15][16]
41%增速不够看+业绩展望平平无奇 Figma(FIG.US)上市后的首份业绩难撑高估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8:01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2.496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5亿美元 [1][2] - GAAP准则下净利润84.6万美元 去年同期亏损8.279亿美元 每股收益0美元 低于华尔街预期的9美分 [1] - 非GAAP营业利润1150万美元 符合公司此前900万-1200万美元的预估区间 [2] - 净收入留存率129% 较第一季度的132%有所下降 [2] - 年化营收超10万美元客户达1119名 较上季度1031名增长 [2] 业绩指引与市场反应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2.63亿-2.6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3% 略超华尔街预期的2.62亿美元 [3] - 全年营收指引10.21亿-10.2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7% 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0.22亿美元 [3] - 全年非GAAP营业利润指引8800万-9800万美元 [3] - 股价盘后暴跌超14% 因业绩及展望未能支撑高估值 [1][3] 业务与产品分析 - 核心产品包括Figma Design FigJam Dev Mode 定位云端协作式设计研发平台 [4] - 潜在市场规模约260亿美元 渗透率仍低 [4] - 端到端工作流为核心优势 涵盖从设计到开发的全流程 [5] - 发布AI产品Figma Make和Figma Sites 收购Modyfi和Payload [5][6] - AI产品尚未全面收费 但计划向客户销售额外AI额度 [6] 估值与华尔街观点 - 华尔街普遍给予中性评级 因估值过高 [8][9][10] - RBC给予32倍2026年预期营收估值 软件行业同行约为10倍 [9] - 摩根士丹利目标价80美元 摩根大通65美元 高盛48美元 [10] - 当前股价68.13美元 较IPO发行价33美元上涨超100% [7] 公司背景与财务状况 - 2025年7月31日在纽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FIG [4] - 持有16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 包括9080万美元比特币ETF [7] - 9月4日后25%员工持股禁售期结束 35%股份禁售期至2026年8月 [7]
百惠金控:2025年最大科技股IPO出炉 投资Figma潜力与挑战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55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Figma是一家云端设计协作平台 以颠覆性工具改变产品设计流程 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工作孤岛 实现实时同步在线协作[3] - 采用Google Docs式协作模式 提升团队合作效率 缩短产品从概念到落地周期 用户涵盖初创公司至微软 Google等科技巨头[3] - 通过产品驱动增长策略实现用户转化 用户先免费试用后转化为付费企业客户[4] 财务表现与增长潜力 - 公司营收实现指数级增长 毛利率保持健康水平 但营销 研发及行政管理投入巨大 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4] - 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市场需求 设计协作工具市场潜力巨大 仍有巨大增长空间[4] - 高用户粘性带来稳定年度经常性收入 企业迁移设计流程后转换成本极高[4] 产品生态与扩展 - Figma从设计工具扩展至协作生态系统 包含白板协作工具FigJam等多样化功能 未来有望渗透更广泛知识工作者群体[5] 估值与竞争环境 - IPO发行价为33美元 但股价一度跌至70美元附近 高估值反映市场对增长预期 需超预期增长支撑股价[7] - Adobe等软件巨头可能发起猛烈竞争 其庞大用户基础和资源优势构成潜在威胁[7]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企业软件采购预算 对客户增长速度构成挑战[7] 投资前景分析 - Figma被视为长期成长型配置资产 需耐心忍受短期波动 不太可能实现短期数十倍回报[7] - 公司具备颠覆性技术 广阔市场前景和卓越增长潜力 是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成长型资产[7][8]
华尔街对于Figma(FIG.US)首波评级出炉:持“观望”立场 软件产品力拉满但估值太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5:2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Figma是一家聚焦云端协作的设计与产品研发平台型软件公司 核心产品包括Figma Design FigJam和Dev Mode [3] - 公司平台核心优势包括端到端工作流 业内最强大的跨角色协作以及独家的设计与开发生态 [4] - 平台在各大核心环节嵌入AI大模型辅助 如FigJam AI和Dev Mode MCP Server 基于人机协作提升效率与扩展创作空间 [4] - 在2025年Config大会上发布Sites Make Buzz Draw等重磅新品 深度嵌入生成式AI工具扩大从设计到发布的软件产品覆盖面 [5] - 拥有超过1300万月活跃用户和超过45万付费客户 其中包括财富500强中的95% [6] 市场前景与竞争地位 - 面向设计与各类相邻角色的潜在市场规模约260亿美元 当前渗透率仅为4% 成长跑道较长 [3][8] - 工作流整合和从UX设计师向开发者 市场人员和产品经理的扩张为提升市场渗透率提供长期跑道 [8] - 尽管生成式AI可能重塑数字化产品开发流程 但公司在结构性重要的设计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8] - AI可能成为公司的真正顺风因素 而非竞争威胁 公司积极将AI嵌入整个软件平台 [6]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发行价为每股33美元 上市当日股价被推升至100美元以上 过去一周徘徊在70美元区间交易 [2] - 市场普遍估值意味着2026年预期营收规模的32倍 而综合类软件同行仅为约10倍 [7] - RBC给予75美元目标价 较当前价位上涨空间仅7% 摩根士丹利给出80美元目标价 上行空间约14% [7][8] - 美国银行给出85美元目标价 对应企业价值/销售额为40倍 基于2026年自然年预期营收或在21%增长调整后的约1.9倍 [8] - 摩根大通给出65美元目标价 基于约30倍EV/CY26E营收 高盛给出48美元目标价 认为未来跌势显著 [9] 华尔街评级与股价表现 - 多位华尔街分析师首次覆盖给予中性或与大盘持平的谨慎评级 而非买入或跑赢大盘评级 [1] - 因估值较高 分析师拒绝给出乐观看涨评级 12个月内目标股价相对谨慎 [1] - 在分析师谨慎情绪影响下 公司股价下跌超8% 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0% [1] - 华尔街普遍认可公司积累的产品与庞大客户群 认为综合产品力强势领先于整个软件SaaS行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