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1中国大奖赛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网球大师赛多指标有望创新高 文体商旅成外资流入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5-10-11 19:31
赛事经济规模与效应 - 2025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预计吸引现场观众24万人次,上座率、票房及周边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1] -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吸引境内外观众超22万人次,票房较2023年增长30%[2]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78亿元,产出效益309.90亿元,对相关消费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2]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与布局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2] - 上海赛事布局系统化,包括引进的顶级国际赛事如F1、ATP1000大师赛等,以及自主品牌赛事如上海马拉松、赛艇公开赛、帆船公开赛[2][3] - 上海已形成成熟的赛事消费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3] 外商投资与产业结构 - 2024年1-8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同期上海新设4223家,同比增长3.9%[4] -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高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额达5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9%[4] - 截至2024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5] 产业生态与企业案例 - 迪卡侬在上海投资设立多家公司,其中两家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并于2024年11月将全球羽毛球研发实验室落户上海[5] - 迪卡侬看重上海的运动氛围、智能制造优势及地方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包括政策先行先试和营商环境改善[5] - 企业期待在政府顶层设计下,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造者融入体育产业生态[6]
力盛体育:公司服务的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PCCA)是2025年F1中国大奖赛的官方合作赛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9:05
公司业务参与 - 公司服务的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是2025年F1中国大奖赛的官方合作赛事 [1] - 赛事将于2025年3月21日至23日与F1中国大奖赛同期举办 [1] 合作赛事确认 - 根据2025年F1中国大奖赛官网公布的信息确认合作身份 [1] - 公司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参与F1中国站相关事宜 [1]
“苏超”点燃城市嘉年华 长三角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09:42
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四轮赛事带动文旅消费热潮 淮安西游乐园景区每日向南京游客发放1万张门票 吴承恩故居等16家收费景区推出凭赛场门票免票游活动 [1]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6月上旬江苏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是主要客源地 南京盐水鸭徐州烧烤扬州早茶等特色食品热销 [1] - 去哪儿平台统计显示赛事引发跨城观赛热潮 带动主场城市食住行游娱购全场景消费 景区门票酒店住宿餐饮预订量及休闲玩乐体育运动场地客流量攀升 [2] 体育产业规划 -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2025年目标达1.65万亿元 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 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8000亿元 从业人员超250万人 [2] - 2035年目标建成国际公认的体育产业集群 基本形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体育产业生态系统 [2]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首次纳入体育领域项目 提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赛事活动 [3] 赛事产业链延伸 - 体育赛事可嫁接音乐美食文旅展会动漫产品周边等场景 形成国际竞技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商业消费的"赛事+"产业链条 [3] - 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苏州站吸引超1.6万名观众 开赛前一天票房收入超230万元 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现场观众超22万人次 境外观众占比15.25% [2] - "苏超"现象级破圈 凭借本土化氛围为各地探索"赛事+"实践提供经验 [3]
赛事经济火爆春日 “赛事+文旅”带动多元化消费
央视新闻· 2025-03-31 06:40
文章核心观点 - 体育赛事作为重要流量入口,正通过“以赛引流”模式有效拉动城市消费,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1][9][21] - 行业通过提升办赛服务水平、加强跨界消费联动,正将赛事“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 [21][22][24] - 中国竞赛表演业产值高速增长,但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赛事供给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2][26] 马拉松赛事经济 - 马拉松赛事迎来“超级周末”,全国近20场赛事接续上演,武汉马拉松450,744人报名创亚洲之最,无锡马拉松429,447人报名同比涨幅达61% [1][3] - 无锡马拉松通过向近43万名报名选手派送消费券,直接带动周边产业效益达5.05亿元,同比增长78.2% [7] - 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路跑赛事749场,总规模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7场头部赛事平均直接经济效益为4.19亿元 [9] 高关注度职业赛事拉动效应 - 北京国安队主场赛事吸引52,000多名观众,门票售罄,通过打造“比赛日文化”串联“观赛-体验-消费”全场景,带动区域消费活力 [12] - 杭州举办的世界杯预选赛吸引70,588名观众刷新上座纪录,仅票房收入就超过5000万元 [14] - F1中国大奖赛吸引超22万人次现场观赛,其中境外观众占比15.25%,比去年增加100% [18] 赛事对城市文旅消费的带动 - “一人参赛、多人消费”、“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深入人心,参赛者会提前抵达或延后离开进行旅游消费 [1][5] - 杭州在赛事期间(3月21日至25日)累计接待外地客流668.6万人次,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7.5% [16]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效应309.90亿元 [20] 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2023年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产值为752亿元,比2022年的388亿元实现93.81%的增长 [22] - 在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竞赛表演业占全部体育产业产值约20%,而中国万人拥有比赛场次仅为发达国家的4%左右,显示巨大发展潜力 [26] - 2025年将举办哈尔滨亚冬会、成都世运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多项顶级赛事,预计竞赛表演业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