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文旅

搜索文档
当旅游旺季遇上世运会 “赛事+文旅”为暑期游再添“一把火”
央视网· 2025-08-17 14:47
赛事经济与城市发展 - 成都借助世运会展现城市发展活力 通过赛事推动"运动无限"与城市气象结合 [1] - 赛事期间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 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 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 开放130个"世运空间" [9] - 两年内举办140多项国际和全国性赛事 显著提升城市影响力并拉动经济消费 [9] 文创与特许商品销售 - 世运会吉祥物"蜀宝"和"锦仔"衍生出三星堆青铜面具、川剧变脸等文创产品 成为热门赛事限定款 [3] - 赛会纪念品商店及集装箱销售点遍布场馆与街道 吸引大量消费者 [3] - 非遗特色市集汇集大漆、银花丝、竹编等手工艺 运动员积极参与制作体验 [13]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成都为国际游客提供500多家离境退税商店 优化消费体验 [7] - 地铁全线支持银联卡及境外信用卡刷卡乘车 提升交通便利性 [7] - "火锅巴士"、"锦江游船"及熊猫基地等景点吸引国际游客赛后观光 [5] 文化传播与体验活动 - 世运村设立中医药体验区 推拿和正骨服务受运动员青睐 助力体能恢复 [16] - 书画体验区吸引外国运动员参与中文书写和山水画临摹 [16] - "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展出百余件体育文化主题展品 累计接待超20万人次 [17][18]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体育+”助力文旅消费“玩”出新花样
人民网· 2025-08-08 13:33
体育消费新趋势 - 杭州萧山推出"体育外卖"服务,体育教练上门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满足运动需求 [1] - 南京建邺区建立"10分钟体育健身圈",依托奥体中心等专业场馆扩展市民锻炼场所,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1] -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推动运动消费等改善型需求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上半年同比增长22.2%,显著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3%的增速 [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新趋势,"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徐州等城市比赛日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59%,省内景区预订量增长305% [2] - 体育赛事吸引远距离高忠诚度消费者,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模式,外地球迷因观赛衍生多日旅行消费 [2][3] - 贵州榕江"村超"开赛当天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8亿元,全县酒店预定率接近90% [3] 体育消费结构性变化 - 体育消费增速已超过衣着、食品等传统消费类别,成为新型消费增长引擎 [3] - 体育兼具消费品和人力资本投资属性,既能提升个人幸福感与健康,又能重塑城乡发展格局 [3] -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呈乘数效应,对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带动规模可达赛事本身的数倍 [2][3]
全国知名媒体组团探营十五运会珠海赛区
新华社· 2025-08-02 09:22
赛事筹备与文旅融合 - 珠海承办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 赛道设计230公里并首次实现跨越粤港澳三地的创新竞技模式 [2] - 赛事采用"三个首创":首创单日跨三境赛程 首创无感通关RFID查验系统 首创三地统分结合组织方式 提升通关效率至"零等待" [2] - 珠海结合赛事推出"全运惠民"计划 包括市民健身运动会 社区运动会 珠海马拉松等群众体育活动 同步完善"10分钟健身圈"基础设施 [1] 城市形象与旅游资源 - 珠海通过情侣路 石景山索道 港珠澳大桥等景点展示"赛事+文旅"特色 吸引35家中央及地方媒体集中报道 [1][2] - 城市利用海滨资源打造全民运动场景 包括海岸骑行 跑步路线 体育公园等 强化现代化都市与运动氛围的结合 [1] - 文旅部门计划以赛事链接优质资源 推广观赛旅游套餐 涵盖海景观光 美食体验等多元化服务 [2] 区域协同与创新 - 赛事路线设计凸显湾区融合 港珠澳大桥作为关键节点 日均通行香港"北上"车辆数量显著 [2] - 竞技环节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 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跨境赛事数据实时统分 提升组织效率 [2]
篮球BGM奏响杭城 开启“夏日经济”无限可能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12
赛事经济 - 杭州通过"浙BA"篮球赛事与文旅优惠联动 推动"赛事+文旅"体验场景多元化 释放"夏日经济"新活力 [1] - 赛事期间杭州60余场旅游演艺及热门演出向参赛选手与持票观众提供最低2.5折门票优惠 覆盖《宋城千古情》等23家演艺单位 [1][4] - 临平体育中心"浙BA"主题市集累计吸引15万人次客流 创造180万元消费额 [3] 商业转化 - 富阳区首创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设立赛事"第二现场" 7月13-16日龙门古镇游客量超2.5万人次 商业体客流量增幅达10%-30% [2][3] - 配套赛事推出的主题市集将观赛热度转化为消费热度 游客因赛事氛围延长停留时间并增加消费 [2] - 临平、富阳、建德等地针对持票球迷推出数十项文旅优惠 包括滑雪中心、直升机体验等场所折扣 [4] 产业协同 - 赛事IP带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门票成为激活杭州"夏日经济"的关键载体 形成观赛-旅游-消费闭环 [4][5] - 商业综合体与景区通过直播赛事打造"第二现场" 实现客流共享 富阳商业体夜间营业额最高增长超30% [2][3] - 演艺单位与体育赛事深度联动 推出差异化折扣策略 如《天鹅湖》五折、《红楼梦》七五折等 提升消费转化 [4]
场均上座人数超2.5万!“苏超”13队谁的主场座位数更多→
第一财经· 2025-06-16 20:41
赛事上座情况 - 苏超第四轮场均观赛人数达2.58万人,首次单场突破3万人(徐州队主场30823人)[3][4] - 中超前14轮场均24755人,第十四轮场均29615人,苏超第四轮数据介于两者之间[4] - 苏超实际上座率超过中超,因中超50%球队主场容量≥5万座(如大连梭鱼湾球场59033人)[4][6] 城市与球场容量 - 苏超13队中仅南京、苏州为特大城市,无锡、常州为I型大城市,其余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 - 南京队将3个主场迁至6.1万座的奥体中心,苏州队部分主场移至4.5万座的昆山奥体中心[8][9] - 苏南城市主场容量领先:南京6.1万座、苏州4.5万座、常州4.1万座[9][10]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带动酒店预订量增长(淮安同比+150%),无锡推出44个景区免费+32家酒店专享价[13] - 常州推出免费餐饮活动,江苏省文旅厅发布1800项活动+1300项惠民措施[13][14] - 赛事盘活存量场馆资源,江苏现有11632个足球场地(11人制占27%)[12] 球队运营调整 - 多队因上座火爆更换主场:徐州、常州、苏州等队迁至更大容量场馆[8][9] - 南京队新主场首秀(奥体中心)预计将创上座新纪录[8]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流量变增量!“赛事+文旅+惠民”燃动消费热力
央视网· 2025-06-13 11:57
赛事热度 - 苏超第四轮扬州队主场对阵泰州队的比赛门票上万张不到2分钟售罄[1] - 扬州队队长邵杨天因苏超走红网络 已减肥25斤[3] - 连云港队主场对阵苏州队吸引大量游客 景区推出多项优惠活动[18][21] 文旅联动 - 扬州古运河游船票从168元优惠至84元 预计带来每日2000人次客流[7] - 瘦西湖景区在扬州主场比赛日周末推出优惠游园政策[7] - 茶社推出69元"苏超早茶套餐" 线上首批300份售罄[15] 景区活动 -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凭苏超票根享门票五折 客队球迷可免费游览[23] - 秦山岛景区推出凭苏超票根免费兑换门票活动[28] - 花果山景区在上一场对阵南京的主场周末游客量增长近20%[25] 文化表演 - 扬州茶社为苏超球迷设计国家级非遗杖头木偶戏表演[11] -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派出西游主题表演队伍在比赛中亮相[26] 城市经济 - 扬州整合全域文旅资源 将六个主场比赛周末打造成文旅盛宴[17] - 连云港盐河古巷夜间餐饮火爆 大排档一座难求[30] - 连云港商超外大屏播放苏超热梗为赛事预热[35] 媒体传播 - 连云港主持人张庆龄策划"拉歌""玩梗"环节 相关视频浏览量近10万[33] - 连云港广播电视台与自媒体合作制作赛事预热内容[33]
深圳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外国人也来赛龙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7:44
文旅消费表现 - 广东省端午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144亿元 [1] - 江苏省各类景点接待游客124155万人次 游客消费总额4693亿元 [1] - 深圳市接待游客41614万人次 同比增长203 旅游总收入2291亿元 同比增长218 [1][5] 民俗活动带动效应 - 佛山机票订单因龙舟赛同比大涨138 [1] - 端午相关关键词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近1倍 [1] - 深圳龙舟赛吸引3500多名选手 30万观众现场观赛 [2][3] - 美团数据显示"龙舟基地"搜索量同比上涨216 "龙船饭"搜索量上涨183 [2] 创新文旅形式 - 深圳龙舟赛新增3支国际队伍 首次升级为国际赛事 [2] - 智能机器人携醒狮机器狗参与龙舟点睛仪式 [2] - 非遗表演如《舞草龙》《渔民娶亲》提升活动吸引力 [3] - 商圈推出"龙舟+美食""龙舟+消费"联动套餐 [3] 短途游市场特征 - 端午假期周边游 本地游占主流 [4] - 深圳主要客源来自广州 上海 东莞 北京 长沙 [5] - 亲子订单占比25 深圳位列全国亲子游目的地第七 [6] 新兴文旅项目表现 - 任贤齐演唱会三日门票售罄 带动文旅消费 [5] - 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游客量同比翻倍 境外游客增长152 [6] - 深圳科学技术馆首日预约超16万人次 成为新顶流 [6]
超3亿人五一出游,文体旅游哪家强?
36氪· 2025-05-06 11:03
体育与假日经济融合趋势 - 今年五一假期体育消费呈现显著上升势头,体育大赛与多样化活动成为核心标签,包括厦门苏迪曼杯、北京CBA季后赛、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等[1] - 全国多地出现"跟着赛事去旅行"现象,运动爱好者通过观赛、健身、徒步等方式参与假期体育消费[1] - 文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赛事+文旅"和"体育+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个性化、品质化消费场景创新[1] 赛事扎堆现象及驱动因素 -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预计超3亿人次,体育赛事密集举办形成"扎堆"效应[2] - 赛事方与文旅部门联动升级,通过景区引流、消费辐射评估等体系化手段提升赛事经济效益,例如广西体育部门多维度评估赛事投入产出比[4] - 下沉城市如库车通过马拉松赛事结合独库公路等特色旅游资源,吸引外地跑者并促进文旅消费[6] 下沉市场体育内容供给不足 - 一二线城市通过国际赛事塑造城市形象,但下沉城市受限于预算、运营经验等因素难以引入优质赛事[7] - 县域级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完善("两菜一汤"配置),但缺乏匹配本地需求的赛事内容供给[9] - 建议借鉴欧洲低级别联赛模式,加强职业体育与县域经济的情感链接以激活本地消费潜力[9] 运动装备消费连带效应 - 景区体育场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如阿那亚度假区新增帆船、网球等设施带动复合型消费[10] - 假期运动装备消费显著增长,电商平台优惠刺激购买,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性和场景适配性要求提升[12] - 户外品牌On昂跑凭借场景化设计在美国大师赛观众中占比超50%,反映专业细分市场需求[12] 未来假期体育消费展望 - 智能技术应用可能加速,如人形机器人在景区或赛事中的互动场景[13] - "短平快"赛事(街舞、滑板、三人篮球)与商场/景区联动或成新趋势[13] - 运动技能提升需求可能催生景区训练营等小众产品,结合山水资源打造差异化体验[15]
蓄势待发,五百“铁人”将角逐合村生仙里
杭州日报· 2025-04-29 10:31
赛事概况 - 2025第五届桐庐·生仙里铁人三项赛将于5月18日开赛 赛事规模500人 已连续举办五届 成为桐庐县重磅体育赛事之一 [1] - 赛事设置全程分龄组(游泳1 5公里 自行车40公里 跑步10公里) 接力组(游泳1 5公里 自行车40公里 跑步10公里)和游跑两项组(游泳1 5公里 跑步10公里) [1] - 新增精英组全场前三奖金机制 吸引专业选手与大众爱好者参与 [1] 赛道与运营 - 赛道设计融合合村乡特色:游泳赛段水质清澈 自行车道穿行乡间绿道与山林小径 跑步路线为2 5公里环形依山傍水路线 [1] - 赛事运营方杭州煜辉体育强调赛事是推动全民健身与体旅融合的重要平台 承诺高标准保障安全与体验 [1] 赛事亮点 - 设置运动员欢迎晚宴 提供生仙里特色美食 全新打造生"仙"集市 将铁三赛激情融入市集 [2] - 深度联动文旅资源 发布旅游攻略与网红打卡点信息 推出选手专属旅游优惠 覆盖"吃住游购娱"需求 [2] 文旅融合战略 - 合村乡通过赛事探索"赛事+文旅"新路径 以赛引流带动多元化消费 副乡长沈伟称体育赛事可激活文旅消费新场景 [3] - 邀请百万粉丝体育达人洪宝担任宣传大使 强化赛事传播效应 [3] 赛事预期 - 5月18日预计500名选手参与 赛事将进一步巩固生仙里体育旅游品牌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