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AST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垃圾,不够烧了
投中网· 2025-06-13 11:00
垃圾焚烧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厂面临垃圾供应不足问题,平均负荷率仅60%,40%产能闲置[9] - 部分焚烧厂因垃圾不足被迫间歇性停产,如陕西汉中厂运行3个月需停产1个月[9] - 2023年全国垃圾焚烧厂"计划内停运"达83467天次,相当于76个焚烧厂全年停摆[9] 行业发展历程 - 2003年政策转向特许经营和BOT模式,开启行业快速发展期[14] - 2017-2021年平均每年新增103座焚烧厂,2019年河南招标20个、河北37个项目[16] - 头部企业快速扩张:瀚蓝环境日处理能力从3000吨增至14350吨仅用1年[16] - 光大环境2020年日处理能力达13.5万吨,相当于1.2亿城镇居民日垃圾量[17] 产能与市场格局 - 中国拥有全球近半垃圾焚烧厂(1010家/全球2100家)[11] - 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103.5万吨/日,2024年10月增至111万吨/日[17] - 行业集中度提升,形成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等龙头企业[16][1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上海环境首创FAST工艺,将飞灰转化为工业盐和炉渣集料[24] - 头部企业排放标准优于欧盟2010标准,具备全球竞争力[24] - 形成从垃圾清运到炉渣利用的完整产业链[24] 国际化拓展 - 中国企业已在海外投运超50个垃圾焚烧项目,主要布局中东和东南亚[24] - 越南芹苴项目成功示范,改善当地环境和能源供应[23] - 技术优势推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如英国、法国项目合作[24] 行业供需变化 - 从"垃圾围城"到产能过剩仅用十余年时间[10] - 填埋场数量减少,部分城市开始开挖填埋垃圾(如广州开挖350万立方米)[8] - 企业跨区域争夺垃圾资源,出现支付"介绍费"等非正常竞争手段[6] 商业模式演变 - 从单一焚烧发电向全产业链服务延伸(如中山公用收购收集转运企业)[8] - 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商业利益成为持续发展关键动力[25] - 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显示超预期发展速度[17]
中国垃圾,不够烧了
投中网· 2025-06-13 10:59
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厂面临垃圾供应不足问题,平均负荷率仅60%,40%产能闲置[10] - 2023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内停运"达83467天次,相当于76个厂全年停摆[14] - 全国现有1010家焚烧企业,占全球2100座焚烧厂的近半数[17] 发展历程 - 2003年特许经营政策开放推动行业转型,BOT模式加速扩张[20] - 2017-2021年平均每年新增103座焚烧厂,2019年河南/河北分别启动20/37个项目[24] - 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103.5万吨/日,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80万吨/日目标[29] 企业竞争格局 - 瀚蓝环境通过收购实现日处理能力从3000吨增至14350吨(2014年),2023年达97590吨/日[26][27] - 光大环境2020年日处理能力13.5万吨,相当于1.2亿城镇居民日垃圾量,6年项目数从15个增至168个[28] - 头部企业排放标准优于欧盟2010,技术覆盖飞灰处理(如上海环境FAST工艺)[41][42] 市场新动向 - 企业跨区域争夺垃圾资源:河南商水静脉产业园接收3地垃圾,咸阳焚烧厂覆盖周边县市[8] - 填埋场资源再开发:广州开挖350万立方米存量垃圾,多城市跟进[7] - 出海布局东南亚/中东超50个项目,输出全产业链(越南芹苴项目日均处理400吨)[36][38] 产业转型特征 - 处理能力从2014年14350吨/日跃升至2024年111万吨/日,十年增长77倍[28][29] - 焚烧厂数量激增导致填埋场萎缩,实现100%无害化处理[30][31] - 技术驱动产业升级,地沟油转化航空燃料等案例形成商业闭环[45][46]
上海规模化推广飞灰处置技术
中国环境报· 2025-04-27 14:22
本报记者丁波上海报道 由上海企业与高校联合研发的"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工 艺"(以下称FAST工艺)近日获生态环境部复函支持,正式迈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这一技术属国际首创 且达国际领先水平,将有力助推上海"无废城市"建设实现"零填埋"目标。 焚烧发电现已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向。然而,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灰,因其含二噁 英与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被列为危险废物。 国际上多数国家直接采用填埋方式处理飞灰。我国每年产生飞灰超1000万吨,当前,安全填埋仍是 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但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还存在污染扩散风险。 在长三角的江浙皖等省份,多将垃圾焚烧后的飞灰运往水泥厂,添加其他物质后入高炉加工,制成 水泥制品用于建筑行业。但随着国内水泥制品需求下降,飞灰的这一处理途径渐受阻碍。从处理工艺 看,即便满足环保要求,水泥行业仍是高耗能产业,飞灰加工成水泥制品对水、电消耗巨大,新兴固废 飞灰处理技术迭代势在必行。 自2022年起,上海环境 (集团)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启动飞灰资源化技术产学研联合工程化研究。 专项科研团队秉持"创新路径、工艺、技术"理念,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探索。历经两年多 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