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oogle地图
icon
搜索文档
困在欧洲网红景点的中国女人
虎嗅APP· 2025-06-02 16:54
核心观点 - 中国游客在出境游中表现出强烈的"打卡文化"倾向,尤其受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算法驱动,形成"旅行表演"现象[16][18][21] - 网红景点爆火遵循平台算法逻辑:从KOC内容生产到用户模仿,最终形成自来水流量闭环[22][23] - 中西方旅行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游客更注重社交平台内容产出而非纯粹休闲体验[12][28][31]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算法依赖型游客与反网红文化的"随机旅行者"形成对立[33][35][36] 社交平台影响 - 小红书"四个盒子"话题一年内产生900条笔记,互动量达14万,节假日互动量飙升19000%[17] - 平台通过"最孤独"、"废墟风"等标签化标题+特定构图(逆光/背影/留白)形成爆款模板[23] - 算法推荐机制使用户误以为自主选择景点,实则为平台预设的流量路径[21][24] 用户行为分析 - 中国女性游客将旅行视为"内容KPI",装备专业化(灯架/长焦/摄影男友)[13][16] - 网红景点打卡呈现任务化特征,如"四个盒子"排队者90%为中国游客且行为高度同质化[13][18] - 高成本长途旅行加剧"不能浪费"心理,行程设计以出片率为优先考量[29][31] 行业现象观察 - 冷门景点爆红五步法:从KOC种草到自来水流量形成完整商业链条[22] - 平台内容与实地体验落差引发"避雷帖"与"滤镜争议"的社区对立[36] - 新兴"反算法旅行"群体出现,拒绝攻略依赖并追求随机体验[33][34] 文化差异 - 同一景点(如"四个盒子")在中外游客评价中呈现两极:小红书称"电影感地标",Google地图获大量"废料"差评[11][12] - 欧美游客偏好"躺平式度假",中国游客更注重社交货币积累[28][31] - 旅行目的认知差异:西方视为休闲放松,中方部分群体视为个人形象塑造机会[27][37]
在“推荐就是一切”的时代
虎嗅· 2025-05-08 17:54
"决定你命运的不是机遇,而是选择",这句格言常被归于琴·尼德奇(Jean Nidetch),堪称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的一种总结(网上有大量的误传,真的相信其为亚里士多德的金句)。尼德奇1963年创立综合性 减肥方案和饮食计划Weight Watchers,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轻体重。她 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网上"健康达人"的真正鼻祖,一位来自皇后区的家庭主妇在减肥过程中,凭借雄心 壮志,找到了一个出口、一种身份和一条自我实现的路径。 选择多么重要,如果是自我作出的。但在人工智能时代,选择还属于我们的吗? 推荐引擎革命 这是一个生活处处被推荐系统影响的时代。Spotify的"每周发现"功能向全球音乐爱好者承诺,提供他们 从未听过但一定会喜欢的个性化歌曲播放列表。Netflix的算法不仅使"刷剧"成为可能,而且可以预测用 户的观看喜好。Google地图则为用户提供最快、最安全的出行路线建议。 "一切皆为推荐"(Everything is a recommendation)是Netflix常喊的一句口号,意谓该平台上哪怕是看似 简单的内容列表,也会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精心策划和加以个性化,其本质 ...
胡泳:在“推荐就是一切”的时代
腾讯研究院· 2025-05-08 16:43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决定你命运的不是机遇,而是选择",这句格言常被归于琴·尼德奇 (Jean Nidetch) ,堪称亚里士多德伦 理学的一种总结 (网上有大量的误传,真的相信其为亚里士多德的金句 ) 。尼德奇1963年创立综合性减肥方案和 饮食计划Weight Watchers,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轻体重。她是今天我们 所熟悉的网上"健康达人"的真正鼻祖,一位来自皇后区的家庭主妇在减肥过程中,凭借雄心壮志,找到 了一个出口、一种身份和一条自我实现的路径。 选择多么重要,如果是自我作出的。但在人工智能时代,选择还真的属于我们吗? 推荐引擎革命 这是一个生活处处被推荐系统影响的时代。Spotify 的"每周发现"功能向全球音乐爱好者承诺,提供他们 从未听过但一定会喜欢的个性化歌曲播放列表。Netflix 的算法不仅使"刷剧"成为可能,而且可以预测用 户的观看喜好。Google地图则为用户提供最快、最安全的出行路线建议。 "一切皆为推荐" (Everything is a recommendation) 是Netflix常喊的一句口号,意谓该平台上哪怕是看似简单 的内容列 ...
Android闭源是假,Google想封闭是真!
创业邦· 2025-03-28 18:32
Android开发策略转向内部化 - Google宣布将Android核心开发全面移入私有环境 最快下周实施 但源码仍会对外开放[5] - 调整后Android所有开发工作集中在内部 不再对外公开 但新版本发布时仍会同步开放源码[13][16] - 公司放弃AOSP与内部版本双分支开发模式 理由为简化开发流程 减少代码合并冲突[10][14] Android开源与闭源的双重属性 - Android系统由开源部分AOSP和闭源部分GMS组成 AOSP采用Apache 2.0许可证允许自由修改[8] - GMS集成Google核心服务如Play商店/地图等 仅限获得许可厂商使用 是Google Android的灵魂[9] - 小米澎湃OS/vivo OriginOS等国产系统均在AOSP基础上二次开发 实现差异化创新[8] 对开发者及生态的影响 - 普通用户和大多数开发者受影响有限 自定义ROM开发者仍可基于特定AOSP版本开发[20] - 外部开发者参与AOSP主分支贡献的难度加大 代码获取将滞后内部版本数周至数月[21] - 行业担忧生态封闭化趋势 开发者难以提前获知新功能或抗议不受欢迎的改动[21][25] 业界反应与长期隐忧 - 专家指出Google逐步将功能转移至闭源GMS 如停用AOSP版原生日历应用[26] - 操作系统领域专家预警Linux可能效仿Android走向封闭 呼吁真正自研操作系统[28] - 开发者社区认为此举是Google迈向闭源的步骤之一 可能引发许可证变更和功能锁定[26][27] 技术细节调整 - 蓝牙协议栈等组件仍保留在AOSP开发 但核心OS框架早已转入内部[11] - 部分组件源码发布节奏改变 从分散更新改为新版本统一开放[17] - Linux内核因GPLv2协议要求 仍会持续开源 不受此次调整影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