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C组件

搜索文档
发力BC技术破“内卷” 隆基绿能预计上半年同比大幅减亏
证券日报· 2025-07-15 00:12
"在光伏产业链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隆基绿能在BC技术上的布局正在显现出其战略前瞻性。"万联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近段时间相关部门和行业整 治"内卷式"竞争的不断深化,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走出周期。 2023年9月份,隆基绿能确定将BC电池技术作为未来核心路线,全力押注BC技术。事实上,隆基绿能 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BC技术。截至去年年末,隆基绿能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3342项,其中BC电池组 件专利超400项。 "当行业还在大规模扩产TOPCon电池技术时,公司在技术十字路口果敢选择了跳出舒适区,以颠覆性技 术重塑竞争力,向旧产能发起'自我革命'。"上述负责人透露,公司BC产品进入市场后,市场回应积 极,高品质BC组件持续供不应求。 本报记者殷高峰 7月14日晚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4亿元到28亿元,同比减亏24.43亿元到28.43亿元。 隆基绿能上半年减亏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成本线影响,公司经 营仍为亏 ...
光伏三季度“减产令”升级!“反内卷”呼声再加大,低费率的光伏龙头ETF(516290)跌1.49%,光伏产业出清走到哪里了?
搜狐财经· 2025-06-19 18:27
市场表现 - A股6月19日单边下行,两市成交额1.28万亿元,环比小幅放量,逾4600股下跌 [1] - 光伏龙头ETF(516290)收跌1.49%,成分股阳光电源、德业股份、晶澳科技跌超3%,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跌超2% [1][6] - 电力设备行业领跌,阳光电源成交额21.21亿元(权重10.48%)、隆基绿能成交额7.56亿元(权重10.10%) [2] 行业动态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议聚焦"限产保价",预计三季度开工率环比降10%-15%,严控低价销售行为 [2] - 头部企业联合推动产能出清,协鑫集团与通威股份合作,预计下半年至明年一季度为关键窗口期 [4] - 政策端强化反内卷措施,包括设定组件最低限价、提升技术标准、专项审计低价销售企业 [4] 技术突破 - BC技术:隆基绿能HIBC组件量产功率700W+、效率25.9%,爱旭股份满屏组件效率25%+、双面率80% [5] - 钙钛矿:协鑫光电单结/叠层组件效率达19.04%/26.36%,极电光能量产线投产叠层组件效率26.8% [5] - TOPCon技术升级与BC产能需高资本投入,加速落后产能淘汰 [5]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行业反转需满足产能出清(政策+技术迭代)和需求空间打开(如AI数据中心、光伏制氢) [5] - 华泰证券指出BC产品功率领先,钙钛矿产业化加速,多家企业规划中试/量产线 [5] 投资工具 - 光伏龙头ETF(516290)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市场主流费率的三分之一 [7]
实探2025 SNEC光伏展:产业链持续焕“新” 追“光”者破局前行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37
展会概况 - 第十八届SNEC光伏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3600多家参展商参与 展位面积近40万平方米 国际展商比例达30% 预计观众超50万人次[1] - 行业虽处底部周期 但产业链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推动光伏 储能等环节协同发展[1] 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 - 各厂商聚焦TOPCon BC 异质结等技术路线 通过结构优化和材料升级提升组件功率密度 隆基绿能HIBC技术组件面积缩小0.4m²同时功率密度提高34W/m²[2] - 晶科能源Tiger Neo组件在高温高辐照地区表现优异 通过优化温度系数和双面率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3] - 国晟世安采用异质结电池结合边缘钝化技术 组件最高功率达780W 转换效率25.11% 叠加负间距 0BB 多分片技术提升功率[3] - 英利能源推出N型海陆空全场景新品 覆盖高原 水域 荒漠等多样化应用场景[4] 下一代电池技术突破 - 叠层电池技术成为焦点 一道新能源N型晶硅/钙钛矿叠层组件已应用于三峡能源50MW示范基地[5] - 隆基绿能两项技术获NREL认证: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33% 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 均刷新全球纪录[5] 光储一体化发展 - 行业面临供需错配挑战 协鑫集团指出下半年至明年Q1为供给侧改革关键窗口期[6] - 光伏发电间歇性问题凸显 储能成为解决消纳和波动性的核心方向 特变电工推出模块化储能系统 调试时间缩短50% 占地减少21% 年放电量增长8%[7] AI与智慧能源融合 - 晶科能源提出"光+储"方案可缓解AI数据中心电力波动 同时AI技术能优化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环节[8] - 多家企业展示AI赋能的微光储 户用光储等场景解决方案 推动智慧能源升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