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D12B40GA4型ADC芯片

搜索文档
重大突破!成都华微发布全新自研芯片 公司人士:对比后采样速度最高 但委外排产情况还“不太掌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2:47
新产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4通道12位40G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40GA4 采样速率达40GSPS 支持4通道24-40GSPS可配置及双通道48-80GSPS可配置 输入模拟带宽19GHz 噪声谱密度-152dBFs/Hz 无杂散动态范围54dB以上[2][3] - 芯片采用全自主正向设计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突破多通道射频直采ADC架构设计 高线性度动态放大器 低抖动时钟等关键技术 流片和封装工艺全部基于国内厂商[3] - 产品性能对比国际厂商ADI和德州仪器 采样速度指标达到全球最高水平 填补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空白[3][4] 市场应用与客户进展 - 芯片可广泛应用于雷达 商业卫星 电子对抗 无线通信 高端仪器仪表 无人机等领域 支持KU波段射频直采 具备高集成度 高性能 高可靠性特点[3] - 目前已向部分客户送样并获意向订单 但具体规模尚未披露 公告发布后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3][4] - 产品处于市场导入初期 尚未实现规模化销售 需通过客户验证适配性后根据订单规模排产[4][5]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55亿元 同比增长26.93% 归母净利润3572万元 同比下滑51.26%[6] - 净利润下滑主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降价毛利率下降 研发投入增加2000万-3000万元 减值计提以及管理费用上升[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去年同期-1414.6万元降至-2.7亿元 系订单增加导致采购和委外加工支付现金增加[6] 行业地位与战略意义 - 芯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巩固公司在高速高精度ADC领域领先地位 拓展产品谱系和市场空间[3][4] - 突破国外高端芯片进口限制 实现国产化替代 技术指标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处于同一梯队[4] - 公司产品涵盖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 主要应用于特种集成电路领域 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 MCU/SoC/SIP 存储器 模数/数模转换器等[5]
芯片领域新消息!A股公司公告:重大突破
证券时报· 2025-09-02 06:43
公司技术突破 - 成都华微成功研发4通道12位40G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40GA4 填补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空白 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1][2] - 芯片技术指标突出 4通道模式下采样率24~40GSPS可配置 双通道模式下48~80GSPS可配置 输入模拟带宽高达19GHz 噪声谱密度低至-152dBFs/Hz 无杂散动态范围在18GHz内高达54dB以上 [2] - 突破多通道射频直采ADC架构设计 高线性度动态放大器 低抖动时钟等关键技术 相关创新申请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3] - 芯片具有高集成度 高性能 高可靠性特点 支持KU波段射频直采 可用于雷达 商业卫星 电子对抗 无线通信 高端仪器仪表 无人机等领域 [3] - 全部流片和封装工艺基于国内厂商 生产加工及供货可控 目前已向部分客户送样并有意向订单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5亿元 同比增长26.93%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万元 同比下降51.26% [4] - 净利润下降主要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价格降低 毛利率下降 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力度 期间费用同比增幅较大 [4] 行业发展趋势 - 特种集成电路行业已触底向上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行业拐点确立 宇航级应用等新领域提供回暖驱动力 [1][5][6] - 行业维持相对较高毛利率 一旦营收高速增长 净利润有望快速释放 [1][6] - 低轨卫星发射进入快车道 2024年7月30日至8月26日期间中国成功发射5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6] - 卫星制造 发射 组网对芯片稳定性 耐用性和抗宇宙辐照要求极高 FPGA芯片为太空卫星标配 低轨卫星放量有望带动FPGA行业景气度 [7] 市场竞争格局 - 海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FPGA领域赛灵思 阿尔特拉 莱迪思等占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 ADC/DAC领域ADI和TI两家合计占有95%市场份额 高端市场基本被海外占据 [7] - 2023年国内FPGA芯片市场规模约297亿元 ADC芯片市场规模超150亿元 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7] - 国内企业逐步突破关键技术 在定制化场景实现ASIC芯片突破 国产化率有望稳步提升 [7] 行业龙头企业表现 - 紫光国微作为行业领先企业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47亿元 同比增长6.07% 扣非后净利6.53亿元 同比增长4.39% [5] - 第二季度表现尤为突出 营收20.21亿元 同比增长16.68% 环比增长97% 扣非后净利5.53亿元 同比增长38.53% 环比增长450.56% [5]
芯片领域新消息!A股公司公告:重大突破!
证券时报· 2025-09-01 23:56
公司技术突破 - 成都华微成功发布4通道12位40G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40GA4型 支持4通道模式下采样率24~40GSPS可配置和双通道模式下48~80GSPS可配置 输入模拟带宽高达19GHz 噪声谱密度低至-152dBFs/Hz 无杂散动态范围在18GHz内高达54dB以上 [1][3] - 该芯片突破多通道射频直采ADC架构设计、高线性度动态放大器、低抖动时钟等关键技术 相关创新技术申请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全部流片和封装工艺基于国内厂商 生产加工及供货可控 [4] - 芯片具有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特点 支持KU波段射频直采 可广泛应用于雷达、商业卫星、电子对抗、无线通信、高端仪器仪表、无人机等领域 目前已向部分客户送样并已有意向订单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 同比增长26.93%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万元 同比下降51.26% 主要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价格降低和毛利率下降 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力度使期间费用同比增幅较大 [5] 行业发展趋势 - 特种集成电路行业已触底向上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行业拐点确立 行业维持相对较高毛利率 一旦营收高速增长 净利润有望快速释放 [1][8] - 低轨卫星整体节奏进入快车道 卫星制造、发射、组网对芯片稳定性、耐用性和抗宇宙辐照有极高要求 低轨卫星放量有望带动FPGA行业景气度 [8][9] - 2023年国内FPGA芯片市场规模约297亿元 国产化率有望稳步提升 而ADC芯片市场规模超150亿元 替代空间广阔 目前高端市场基本被ADI和TI占据 合计占95%市场份额 [9] 同业公司对比 - 紫光国微作为行业领先企业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47亿元 同比增长6.07% 扣非后净利6.53亿元 同比增长4.39%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0.21亿元 同比增长16.68% 环比增长97% 第二季度扣非后净利5.53亿元 同比增长38.53% 环比增长450.56% [7][8]
芯片领域新消息!A股公司公告:重大突破!
证券时报· 2025-09-01 23:38
成都华微ADC芯片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4通道12位40G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芯片 填补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空白 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1][3] - 芯片在4通道模式下支持采样率24~40GSPS可配置 双通道模式下支持48~80GSPS可配置 输入模拟带宽高达19GHz 噪声谱密度低至-152dBFs/Hz 无杂散动态范围在18GHz内达54dB以上[3] - 突破多通道射频直采ADC架构设计 高线性度动态放大器 低抖动时钟等关键技术 全部流片和封装工艺基于国内厂商 生产加工及供货可控[4] 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 - 芯片具有高集成度 高性能 高可靠性特点 支持KU波段射频直采 可广泛应用于雷达 商业卫星 电子对抗 无线通信 高端仪器仪表 无人机等领域[4] - 目前已向部分客户送样并有意向订单 但处于市场导入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销售[4] - 低轨卫星发射进入快车道 8月份连续成功发射5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对芯片稳定性 耐用性和抗宇宙辐照有极高要求[9]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 同比增长26.93%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万元 同比下降51.26%[6]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价格降低毛利率下降 以及为应对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6] - 公司产品涵盖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 其中数字产品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 MCU/SoC/SIP系统级芯片 存储器等 模拟产品包括AD/DA转换器芯片 接口和驱动电路 电源管理等[5] 特种集成电路行业趋势 -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特种集成电路行业已触底 行业拐点确立 半年度数据呈现向上趋势[1][8] - 紫光国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47亿元 同比增长6.07% 第二季度营收20.21亿元 同比增长16.68% 环比增长97% 第二季度扣非后净利5.53亿元 同比增长38.53% 环比增长450.56%[8] - 行业维持相对较高毛利率 一旦营收高速增长 净利润有望快速释放 宇航级应用等新领域为行业提供回暖驱动力[1][8] - 上游电子元器件订单从今年开始复苏 预计持续保持复苏态势 航天航空等下游保持较高景气度[9] 市场竞争格局 - FPGA芯片领域 海外龙头赛灵思 阿尔特拉 莱迪思等厂商占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 2023年国内FPGA芯片市场规模约297亿元[10] - ADC/DAC芯片领域 ADI和TI两家合计占有95%市场份额 高端市场基本被海外占据 2023年国内ADC芯片市场规模超150亿元 替代空间广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