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PGA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紫光国微(002049):特种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多维布局迈入景气新周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6 12: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73 98元 市净率5 1倍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 8/21 3/29 3亿元 对应PE 40/30/21倍 [6] - 当前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5年PE为40倍 行业平均为85倍 [6] 核心业务分析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 - 产品覆盖七大系列近700个品种 包括FPGA 微处理器 存储器等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无人系统等领域 [19] - 2024年营收25 77亿元 毛利率71 69% 占公司总营收46 76% [31] - 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 产品已随C919商业飞行 [58] - 在弹载计算机 卫星通信等领域技术领先 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6][74]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 - 2024年营收26 38亿元 毛利率44 16% 主要应用于金融IC卡 eSIM等领域 [31] - eSIM芯片通过GSMA SAS-UP认证 已与200余家运营商合作 [109] - 金融IC卡芯片通过EMVCo和银联认证 支持全球主流支付体系 [113] 晶体元器件业务 - 2024年营收2 24亿元 主要应用于5G通信 汽车电子等领域 [31] - 岳阳基地投产后将新增年产7 68亿支谐振器产能 [24]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国防信息化领域 - 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达17846 65亿元 装备费占比提升至41 1% [41] - FPGA作为核心硬件载体 在雷达 无人机等装备中需求旺盛 预计2025年特种IC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 [43] - 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比例从1991年7%提升至2011年90%以上 [70] 民用芯片领域 - 全球eSIM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4 6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62 9亿美元 CAGR 20% [108] - 中国FPGA市场规模从2018年115 83亿元增长至2023年247 26亿元 CAGR 17%-20% [117]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车规芯片需求 公司THA6 Gen2系列已导入多家主机厂 [2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收55 11亿元 同比下降27 26% 归母净利润11 79亿元 同比下降53 43% [27] - 预计2025年营收70 27亿元 同比增长27 5% 毛利率回升至55 5% [5]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4年研发费用12 86亿元 占营收22 22% [87]
国泰海通 · 晨报0806|电子、家电
低轨卫星与FPGA行业 - 低轨卫星发射节奏加速,4天内完成2次发射任务(07组卫星8月4日发射,06组卫星7月30日发射),04/05/06/07组卫星发射间隔逐渐缩短 [3] - 低轨卫星对FPGA需求显著,欧空局哨兵2号卫星使用的249个芯片中149片为FPGA,占比超50%,Starlink卫星也采用赛灵思FPGA [3] - 低轨卫星放量有望带动FPGA行业景气度提升,特种高可靠集成电路需求或触底回升 [4] 人形机器人行业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8日-12日举办,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余件展品,其中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 [7] - 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方面取得突破,精细操作能力成为商业化落地重点,Figure 02机器人已实现洗衣等复杂动作 [8] - 具身智能大模型(如8000万参数Transformer模型与7B视觉语言模型)强化学习能力升级,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工业场景落地 [8] 割草机器人行业 - 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年平均成本仅183美元,凭借效率高、环保等优势受青睐,RTK+视觉融合为主流技术路线 [12] - 欧美割草机市场规模达82 92亿美元,但智能割草机器人渗透率不足5%,潜在市场空间300万台 [13] - 九号公司2024年割草机器人业务营收8 61亿元,同比增长241%,科技型企业凭借技术先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14]
卫星互联网产业趋势解析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卫星互联网产业,包括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商业航天发展、通导遥融合等[1][2][3] * 主要公司包括新网、原信等低轨卫星互联网企业,航天科技集团、中电科等国企,以及蓝箭、天银科技、星河动力等民营火箭公司[8][12][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卫星互联网产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卫星部署放缓,预计下半年集中发射,全年发射量仍在去年预期范围内[1][2] * 火箭运力、发射工位、电推技术、激光组网技术是主要瓶颈[1][2][6] * 算力星座需求增加,CPU、GPU及大规模存储器件需考虑抗辐照性能和可靠性[1][4] * 终端应用集中在政府、军队及远洋货运等地面网络覆盖不佳场景,低轨手机直联是未来方向但商业化需求不旺[3][7] 商业航天发展 * 商业航天初期采用商业级元器件导致可靠性问题,未来可能制定新标准平衡成本与可靠性[5][6] * 工业级元器件需优化升级,批量组网阶段将制定企业或行业标准[6] *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无锡、株洲、四川、文昌等地成为发展热点[3][15] * 上游制造环节仍处重资产亏损状态,下游应用如通信、遥感、导航增强等具潜力[16] 技术瓶颈与挑战 * 火箭运力不足,长征5号成本高,商业火箭未具备稳定批量发射能力[6][12] * 民营火箭公司液体火箭回收技术需2-3年时间发展,蓝箭、天银科技等走在前列[12] * 地面站建设不足影响数据传输时延,新网通过激光组网减少对地面站依赖[11] * 通导遥融合面临体制瓶颈,缺乏统一商业化牵头单位[17] 成本与价值量 * 中国卫星制造成本高,单颗约千万级别,商业公司报价达2000多万[10] * 初期星座规模小(一两百颗),整体投入约百亿级别[9] * 单星功能设计比SpaceX更复杂,导致成本较高[8] 标准与规划 * 3GPP NTO标准确定是未来趋势,但各国仍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创新[7] * 新网牵头国内5G技术迭代,尝试整合导航增强、物联网等频率资源[18] * 顶层规划尚不明确,通导遥融合发展需应用牵引[18][19]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队与民营企业竞争合作:国企承担大部分招投标,但培育商业公司发展[8] * 低轨卫星发展将影响终端芯片设计,高低轨芯片融合是趋势[13][14] * 国内商业航天近两年逐步克服瓶颈,下半年将有更多发射活动[20] 数据与百分比 * FPGA芯片价格未来可能介于几千元至数万元之间[5] * 原信规划600至1000多颗卫星,一两年内实现难度大[6] * 民营火箭公司液体回收火箭稳定发射还需2到3年时间[12]
9月上海,一场关于“工业芯”的深度对话即将展开
半导体芯闻· 2025-08-01 18:30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概况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国家级工业盛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二十余届,是中国唯一冠以"国家名号"的工业展会 [20] - 2024年第二十四届工博会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吸引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人次专业观众,2600余家中外领先企业参与,规模超越德国汉诺威工博会 [20] - 展会覆盖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高端装备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20] 工业算力技术研讨会 - 半导体行业观察将与中国工博会共同举办"打造工业算力'芯'引擎技术研讨会",聚焦工业场景下芯片应用与算力演进 [1] - 研讨会核心议题包括:存储根技术、工业大数据、预测性维护2.0、FPGA芯片应用、IIOT方案落地等 [6][7] - 参会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华润微电子、TCL科技、京东方、比亚迪等国内领军企业,以及西门子、博世力士乐、FANUC等国际工业巨头 [9] 工业算力发展趋势 -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水区,算力成为支撑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5] - 工业领域对算力提出高标准要求,传统通用算力架构难以满足工业现场对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严苛需求 [5] - 构建以场景为导向的工业专用算力芯片体系已成为行业共识与发展刚需 [5] 半导体行业观察的行业影响力 - 半导体行业观察已成功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NEPCON、上海国际车展等业界标杆展会合作,构建技术传播、品牌塑造与产业赋能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3] - 本次研讨会汇聚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关键央企代表,以及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等产业组织 [9] 产业融合与未来展望 - 算力正在重构工业底层逻辑,芯片成为技术浪潮的内核动力 [23] - 工业算力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在各产业链环节中展现出广泛适配性和战略重要性 [9][10] - 本次研讨会将为工业智能化注入新动能,推动中国工业迈向智能新时代 [21][23]
9月上海,一场关于“工业芯”的深度对话即将展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7 11:17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概况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国家级工业盛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二十余届,是中国唯一冠以"国家名号"的工业展会[10] - 2024年第二十四届工博会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吸引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20万+人次专业观众,2600余家中外领先企业参与,规模超越德国汉诺威工博会[10] - 展会覆盖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从基础材料到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展示中国制造最新成就[10] 工业算力发展趋势 - 全球正处于科技革命深水区,算力成为数字时代核心生产力,工业领域对底层算力提出高标准要求[3] - 传统通用算力架构难以满足工业现场对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严苛需求,工业专用算力芯片体系成为行业刚需[3] - 算力正重构工业底层逻辑,芯片是技术浪潮的内核动力[13] 工业算力"芯"引擎技术研讨会 - 研讨会聚焦工业场景下芯片应用与算力演进,连接技术创新、产业需求与市场机遇[1] - 核心议题包括存储根技术、工业大数据、预测性维护2.0、FPGA芯片应用、IIOT方案落地等[4][5] - 参会企业涵盖华为、中兴通讯、华润微电子等国内领军企业,以及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国际工业巨头[7] 产业参与与影响 - 参会主体多元,包括汽车零部件、软件行业协会及传统制造与新兴科技企业,体现工业算力的广泛适配性[7] - 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关键央企代表参与,提升研讨会专业性与产业影响力[7] - 半导体行业观察已成功合作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海国际车展等标杆展会,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1]
全球产业链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
银河证券· 2025-07-18 15:40
中东地区地位 - 伊朗石油储量约2090亿桶、天然气储量2440亿立方米,均居全球第三;锌储量2.3亿吨居世界首位,铜储量33亿吨约占全球4%位居第三,铁矿石储量47亿吨位居第十[15] - 以色列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37%,集成电路占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达29%;是全球前三溴素生产国,溴化物储量占全球约27%;钾肥年产量保持在200 - 250万吨之间[17][23] - 霍尔木兹海峡日均石油运输超2000万桶,约占全球石油消费20%和海上贸易总量30%,承担约五分之一液化天然气运输任务[26] 局势影响 - 若冲突延续或升级,霍尔木兹海峡油气等运输下降25%,极端情境下全球超12.7%石油需求面临供给缺口,海峡通行船舶总量下降约25%,受影响油船、天然气船约占7.2%、1.5%[6] - 亚洲经济体对中东资源依赖高,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受影响大;欧美对海峡能源运输依赖下降,但在以色列溴素、钾、芯片等出口领域受打击严重[7][55] - 能源化工受影响直接快速,传导至交运、医药、电子等领域;以色列高技术领域出口或阻断,芯片供应链中断致汽车等下游制造商停工[7] 中国应对 - 中国对中东高进口依赖产品及中下游制造面临断供风险,如粗化肥依赖度87.7%、液化丙烷和丁烷50.5%等[68] - 推动对中东高依赖领域自主化供给,如化肥行业提高生产效率,丙烷领域切换原料减少依赖[72] - 探索进口多元化渠道,如从荷兰、秘鲁等国进口粗化肥,从加拿大、阿尔及利亚等国进口液化丙烷和丁烷[73] 风险提示 - 存在国际局势变化超预期、国际政策变动超预期、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75]
复旦微电董事会换届后,新任董事长首度发声!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19:47
公司概况 - 复旦微电子专注于关键芯片技术的自主突破与产业化落地,深耕安全加密芯片、FPGA、高可靠模拟器件等核心领域,形成了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FPGA芯片和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等产品线 [2] - 公司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逐步构建起清晰的产品体系与稳定的客户基础,历时二十余年 [2] 管理层换届 - 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卫在公开信中表示,此次换届是在组织架构持续优化、战略方向日益清晰的背景下作出的关键决策 [3] - 原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施雷及两位原独立董事对换届方案提出异议,主要涉及股东席位安排不合理、经营层领导班子波动大等问题 [3] - 6月18日股东大会上,新一届董事会成员选举等议案获通过,张卫当选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同时聘任了新的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 [4] - 原董事长蒋国兴、原总经理施雷、原副总经理俞军均未获得新一届董事或高管提名,其中蒋国兴和俞军曾对换选方案投赞成票,施雷反对 [4] 股权结构 - 截至5月31日,复旦大学通过复芯凡高间接持有公司12.99%股份,百联集团和上海市商业投资集团通过复旦复控间接持有12.38%股份 [5] - 原管理层中,蒋国兴和施雷各持有721万股(0.88%),俞军持有52.25万股 [4] 新任管理层背景 - 新一届董事会中,张卫、沈磊、闫娜均来自复旦大学,在半导体学术研究及产业领域具备经验且不直接持股 [5] - 张卫现任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工艺和材料研究,兼任多个行业重要职务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35.9亿元(+1.51%),归母净利润5.73亿元(-20.43%),毛利率下降5.26个百分点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88亿元(-0.54%),归母净利润1.36亿元(-15.55%) [6] 战略方向 - 公司将锚定高自主性、高可靠性、高技术壁垒的关键芯片赛道,推进产品平台化建设,增强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7] - 未来将加快打通校企协同、产融结合的关键通道,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格局 [7] - FPGA芯片在AI、边缘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公司计划把握相关行业机遇 [6]
美国半导体制造业重回巅峰?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1 11:05
半导体行业历史演变 - 20世纪40至7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获得数千项专利,奠定现代电子技术基石,英特尔通过快速规模化生产彻底改变半导体制造业,1983年收入超10亿美元[1] - 2025年行业模式巨变,英伟达等美国半导体巨头采用"无晶圆厂"模式,依赖台积电生产,2023年英伟达控制80% GPU市场并创造270亿美元收入[1] - 英特尔等保留制造能力的美国公司面临全球竞争压力,规模持续萎缩[1] 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 - 中国成为电子制造领导者,2023年电子出口占全球25%,拥有1300万从业人员和低成本优势[2] - 地缘政治变化暴露美国科技战略脆弱性,全球化供应链依赖模式面临挑战[1] - 人工智能成为均衡器,可能抵消传统劳动力规模优势[2] 人工智能技术竞争 - 美国在基础AI研究领先,OpenAI的GPT模型两个月吸引1亿用户并提升各行业生产力[2] - 中国AI进展迅速,DeepSeek等模型显示美国不再垄断高质量AI,消费者导向型AI领域投资积极[2] - 两国AI差距正在缩小[2] 制造业转型机遇 - 美国可利用敏捷性重建制造体系,发展AI驱动工厂超越传统生产方式[3] - Nanotronics的Cubefab将半导体工厂建设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3] - Positron的FPGA芯片能耗显著低于传统GPU[3] - 生物黑匣子处理器能效比传统硅芯片高数千倍[3] 投资与政策环境 - 中国计划2030年前向半导体产业投入1430亿美元,每年AI开发投资数十亿美元[4] - 美国政策支持不一致,技术创新资金减少[4] - AI驱动晶圆厂具有规模小、灵活、资本密集度低的特点[4]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十年是关键转折点,美国需拥抱AI驱动制造业重塑生产方式[4] - 美国拥有人才、知识传承和创业精神等优势[4] - 历史表明美国曾成功实现产业变革,具备再次突破潜力[5]
稀土这张牌,中国还能打多久
傅里叶的猫· 2025-06-13 00:10
稀土产业战略地位 - 稀土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具有极高战略价值,虽地壳储量不稀缺但开采提炼成本高昂[2] - 中国通过20世纪80-90年代低价策略占据全球97%市场份额,但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问题[2] - 2024年《稀土管理工作原则》明确稀土资源归国家所有,私营企业不得擅自开采,形成中国稀土(南方)和北方稀土(北方)两大国企垄断格局[3] 中国稀土控制机制 - 国家通过年度配额制度调控供需平衡,结合收储机制稳定价格,使中国稀土价格长期低于海外生产成本[5] - 2024年4月起对七种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审批周期45个工作日,导致部分海外制造商面临生产中断[6] - 允许含稀土永磁的成品电机出口,为海外企业提供间接获取稀土的途径,缓解供应链压力但强化终端控制力[6] 全球替代供应链挑战 - 海外稀土开发面临3-5年周期(地缘稳定区需10年以上),环保法规限制冶炼分离环节,美国Mountain Pass和澳大利亚Lynas依赖中国加工[8] - 中国自2023年禁止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出口,海外项目产能仅1000-2000吨/年,远低于中国单一企业数万吨规模[9] - 稀土永磁生产替代难度最大,中国占全球90%份额,海外替代技术效率低且认证周期需2-3年[9] 地缘政治与经济影响 - 中国通过灵活调整出口管制与产量,既施压美国谈判又压制欧美稀土企业盈利空间[7] - 短期(2-3年内)中国仍主导供应链,但长期可能推动全球多元化,日本在稀土永磁技术上有一定竞争力[10] - 对比美国芯片管制,中国稀土国有化模式比商业公司执行禁令更有效[11] 历史政策演变 - 1998年中国首次实施出口配额,刺激美澳重启矿山但未能撼动中国主导地位[2][3] - 2010年出口配额削减引发全球震动,2023年升级至禁止冶炼分离技术出口[3] - 政策导向从资源出口转向技术保护,强化全产业链控制[3][5]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6月11日
新华财经· 2025-06-11 08:27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 中办国办提出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允许香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1]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超六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已回升至4月7日回调前水平 [2] - 红利资产集中分红窗口临近 资金流出或利好科技等进攻性资产 [2] 基金经理调仓与调研动态 - 李文宾、郑澄然、葛兰等知名基金经理近期大幅加仓北方长龙、固德威等个股 [3] - 博时、华夏、嘉实等基金公司调研频次领先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领域 [3] 内蒙古产业转移签约 - 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涵盖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智能算力、低空经济等领域 [4] 机器人产业应用趋势 - 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非人形设备因场景确定性更易实现规模化应用 优艾智合预计其降本增效优势将持续 [5] - 人形机器人商用测试仍处技术论证阶段 与非人形设备未来或互补共存 [5] 智能环卫装备市场 - 盈峰环境中标4.56亿元深圳城市管家项目 要求配置环卫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6] - 盈峰环境计划年产500台环卫机器人 玉禾田在手订单近300辆 行业预计2025年将迎爆发增长 [7] 港股市场与南向资金 - 恒生指数年内涨20.45% 南向资金净流入6250.77亿元 一季度单季净买入4113.25亿元创纪录 [8] 全景相机产业链 - 影石创新全球市占率达67.2%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78.5亿元 年复合增速超10% [9] - 大疆拟推出消费级全景相机 AI技术或推动行业新机遇 [9] FPGA芯片国产化进展 - 紫光同创拟IPO 中科芯磁获数千万元融资 国产FPGA在边缘计算、汽车电子领域加速替代 [10] - 中国FPGA市场增速预计超全球水平 安路科技强调制程工艺与生态建设突破 [10] 私募收购上市公司案例 - 合肥瑞丞基金拟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权 为"并购六条"后首单CVC收购案 [11] - 政策支持下私募收购案例已披露6单 助力新兴产业整合与经济转型 [11] 工业机器人出口数据 - 前5个月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55.4% 国内产量22.1万套同比增34.1% [12][13] 公募基金分红情况 - 年内公募分红总额956.43亿元同比增41.04% 债券型基金占比76.6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