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

搜索文档
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行业进入温和复苏周期,国内厂商高端化加速布局
国元证券· 2025-09-04 22:3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首次覆盖 [5] 核心观点 - MLCC行业进入温和复苏周期,库存去化完成,下游需求支撑上行 [1] - 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但高端领域仍由海外厂商主导,国内厂商通过百亿级投资突破高容、车规技术 [2] - AI服务器及汽车电子需求驱动MLCC量价齐升,工艺进步推动产品向微型化、高容化、高频化发展 [3] 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周期与库存 - 行业库存从2022-2023年高点明显回落,2024年起进入平稳状态,当前库存整体处于合理水平 [4][41] - MLCC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一个周期约4-5年,2016年以来经历三次上行趋势: - 第一次(2016H2):海外产能向中高端调整,低端产品供不应求 [36] - 第二次(2020H2):疫情导致海外停工,叠加5G和新能源需求爆发 [36] - 当前(2024年):汽车电子、AI服务器及消费电子复苏驱动需求回升 [1][36] 竞争格局 - 全球MLCC产能集中分布于日本(村田31%、太阳诱电10%)、韩国(三星电机23%)、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 [44] - 高端领域由日韩厂商主导,国内厂商如风华高科、三环集团聚焦中低端及车规基础型号替代 [42][44] - 军用MLCC市场格局稳定,主要由宏明电子、火炬电子、鸿远电子占据 [50][54] 国产替代进展 - 贸易逆差缩窄:2024年进口额63亿美元,出口额32亿美元,逆差30亿美元,低于2020年前水平 [58][60] - 国产替代集中在中低端通用型、消费电子小型化及车规基础型号,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 [2][60] - 国内头部厂商产能规划: - 风华高科2025年产能提升至600亿颗/月 [74] - 三环集团2024年产能600亿颗/月,2025年新产线扩至900亿颗/月 [74] - 微容科技2024年规划年产能6000亿颗(500亿颗/月) [74] 行业发展趋势 需求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纯电动车单车MLCC用量达18000颗(燃油车仅3000-5000颗),2023年汽车电子应用占比达28% [30][91][93] - AI服务器:单台普通服务器需2000颗MLCC,AI服务器需2万颗以上,搭载GB200的NVL机柜需23.4万-44.1万颗高阶MLCC [94] - 消费电子:高端智能手机MLCC用量达1200颗,微型化趋势推动01005、008004规格成为主流 [94][96] 工艺进步与单价提升 - 产品向微型化(村田推出006003规格体积缩小75%)、高容化、高频化发展,带动ASP提升 [96][103] - 高容MLCC成本中陶瓷粉料占比35%-45%,技术突破推动单层介质厚度降至0.5μm(日本)vs 1-2μm(国内) [28][87] 市场规模预测 - 全球MLCC需求量:2024年4.90万亿只(同比+6.3%),2028年达5.95万亿只 [104] - 全球MLCC市场规模:2024年1042亿元(同比+7.0%),2028年达1408亿元 [104] - 中国MLCC市场规模:2028年达691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7.4% [104] 供应链与壁垒 上游材料与设备 - 陶瓷粉料由日美厂商主导(日本堺化学市占28%、美国Ferro市占20%),国内仅国瓷材料等少数厂商突破中低端粉体技术 [80] - 核心设备(叠层机、流延机、烧结炉)依赖进口,叠层机采购成本占比产线近50%,交期1-2年 [87] 技术壁垒 - 叠层技术:日本企业可实现单层0.5μm介质1200层叠层(村田达1600层),国内企业平均为1-2μm介质800层叠层 [85][87] - 共烧技术:日本公司在专用烧结设备技术领先,确保高端MLCC品质 [90] 相关公司梳理 - 三环集团:聚焦5G通信、AI服务器、汽车电子,覆盖0201至2220尺寸产品,2025年产能规划900亿颗/月 [51][74] - 风华高科:中低端基础向车规高压拓展,进入比亚迪供应链,2025年产能规划600亿颗/月 [52][74] - 军用领域:鸿远电子、火炬电子、宏明电子占据主要份额,毛利率较高 [54][55] (注: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等内容已按要求省略)
广东山区也能跑出“独角兽”|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6:04
公司发展历程 - 微容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高端MLCC自主研发生产,已实现车规类和消费电子类高端MLCC国产化[1] - 公司年产能突破6000亿片,2023年销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50%[2] - 2024年6月向广东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当前估值接近100亿元[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在超微型MLCC领域实现突破,008004规格产品印刷1000多层,该品类产销量全国第一、全球市占率第三[6] - 01005规格超微型MLCC填补了5G手机射频模组制造的市场空缺[6] - 正在攻克车规和AI算力领域的大尺寸高端MLCC技术,包括高可靠、高温、高压、高容等方向[8] 研发投入与人才战略 - 每年将营收10%投入研发,远超行业5%的平均水平[5] - 全球高薪招聘MLCC高端人才增强研发能力[5] - 通过AI技术提升自动化程度,当前良率已达97%[8]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成为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和昇腾服务器供应商[1] - 客户包括小米、联想、中兴、华为、松下等全球头部企业[10] - 每月向全球输送约500亿片MLCC,消费电子需求占比最大[7] 产能扩张计划 - 投资30亿元建设智慧工厂,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前三MLCC制造商[10] - 成立第二年通用类MLCC月产能达120亿片[6] - 目前008004规格超微型产品已实现量产[7] 行业背景 - 中国MLCC消费量占全球70%,但高端国产化自给率不足10%[3] - 高端MLCC长期被日韩企业垄断,微容科技致力于打破这一局面[1] - AI技术发展推动高端MLCC需求增长,为公司带来新机遇[8]
研判2025!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行业现状分析:产业园数量激增彰显政策红利效应,市场需求复苏与低空经济崛起共推产业景气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0 10:37
行业概述 - 航空产业园是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特定区域,集中航空制造、研发、维修、运营等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1] - 按功能定位分为制造型园区、服务型园区和综合型园区三大类 [1] - 2024年中国航空产业园数量达128个,同比增加14个,直接呼应国家战略支撑 [1][12] 行业发展历程 - 2003-2008年为起步阶段,首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山东大高通用航空城建成,2008年底产业园数量仅8个 [3] - 2009-2014年为平稳增长阶段,各地出台通航发展规划,2014年底产业园数量增至44个 [3] - 2015年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国家政策引导下产业园数量年均增加10个,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3]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原材料(航空煤油、钛合金等)、零部件(航空发动机、传感器等)及基础装备与服务 [5] - 中游为航空产业园运营和服务环节 [5] - 下游为航空公司、维修企业、通航服务商等 [5] 相关政策 - 2024年工信部等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2027年实现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装备商业应用 [9][11] - 民航局《"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设定2025年通用航空器在册数达3500架目标 [1][12] - 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规划2026年新增投资700亿元,贵州安顺航空产业城连续5年每年获5亿元财政支持 [1][12] 行业现状 - 2024年民航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同比增18.1%,货邮量同比增22.1%,低空经济崛起推高产业景气度 [1][12] - 国防支出1.67亿元同比增5.36%,重点投向航空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与航空产业园形成深度协同 [7] - 东部沿海产业园主攻大飞机制造,内陆军工重镇形成集群优势,新兴区域聚焦无人机等突破 [14] 部分产业园情况 -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聚集400余家配套企业,覆盖整机制造、航空新材料等全产业链 [16] - 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重点发展飞机机体等产业 [16][18] - 珠海航空产业园总投资3100亿元,覆盖核心区、加工区和配套区总计5171公顷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核心方向,无人机物流、新能源飞机等加速应用 [21] - 产业集聚:东部形成高端制造集群,中西部打造特色产业,低空经济试点推动生态多元化 [22] - 国际合作: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扩建,C919拓展海外市场,中国标准加速国际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