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LX
icon
搜索文档
ChatGPT Agent重磅发布,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88)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0:34
OpenAI发布ChatGPT智能体 - OpenAI发布具备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ChatGPT智能体 该代理能主动选择工具完成超复杂任务 [1] - 受此消息催化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88)当日涨幅超2% [1] 英伟达动态与行业合作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开源AI是全球AI革命的催化剂 公司已恢复对华供应H20芯片 [1] - 苹果MLX框架新增CUDA支持 显示英伟达CUDA生态在AI开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 - 苹果通过MLX框架为其M系列芯片注入端侧AI潜力 但近年AI进展缓慢 [1] AI算力基建发展趋势 - 2025年北美及中国云厂商资本开支维持高增速 全球AI算力基建处于上升期 [2] - xAI的Grok4训练量达Grok2的100倍 推理训练量提升10倍 [2] - 互联网厂商加速AI与传统业务融合 推理算力需求增速快且中期将保持高位 [2] 英伟达产业链表现 - 英伟达B系列芯片放量推动产业链Q2业绩高增长 主权AI发展形成额外助力 [3] 人工智能ETF配置特点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88)覆盖光模块 软件及半导体厂商 较好代表AI行情 [4]
Apple weighs using Anthropic or OpenAI to power Siri in major reversal
TechXplore· 2025-07-01 21:26
核心观点 - 苹果公司正考虑使用Anthropic或OpenAI的大型语言模型来升级Siri 放弃原计划2026年推出的自研模型 这标志着其AI战略的重大转变[1][3][5] - 公司内部测试显示Anthropic的Claude模型最适合Siri需求 但尚未最终决定 同时自研项目LLM Siri仍在开发中[9][10][13] - 若采用第三方模型 将帮助苹果缩小与Android手机AI助手的差距 改变其在AI领域的落后形象[5][14] Siri现状与挑战 - Siri自2011年发布后已落后主流AI聊天机器人 升级计划因工程障碍多次延迟 原定2025年初的功能更新推迟至明年春季[10][11] - 新任Siri负责人Mike Rockwell主导评估外部模型 测试范围包括Claude ChatGPT和Google Gemini[7][9] - 去年展示的新功能包括分析用户个人数据和屏幕内容 以及跨设备精准控制应用 但开发进度远未达标[11] 技术路线选择 - 苹果要求Anthropic和OpenAI定制可在其私有云服务器运行的模型版本 以保护用户隐私[22][23] - 公司已批准数十亿美元预算用于2026年自研云端模型 但长期规划仍不明确[12] - 目前设备端AI功能仍使用自研模型 处理简单任务如邮件摘要和表情生成 今年将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23][24] 组织架构变动 - 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职权被削弱 失去对Siri 机器人团队 Core ML和App Intents框架的管理权[7][29] - 基础模型团队约100人 由前谷歌工程师Ruoming Pang领导 但面临人才流失风险[17][18][20] - 近期高级研究员Tom Gunter离职 MLX开源系统团队也险些流失 反映出人才竞争压力[20][21] 商业合作进展 - 与Anthropic的谈判因每年数十亿美元且逐年大幅增长的费用条款陷入僵局[27] - 已与OpenAI达成部分合作 包括Siri知识查询 文本写作工具 即将推出的iOS 26图像生成功能[26] - 考虑过收购Perplexity和Thinking Machines Lab等AI初创公司以增强技术实力[16] 行业对比 - 类似三星采用Google Gemini的"白标"策略 亚马逊也在使用Anthropic技术升级Alexa[14] - Meta等竞争对手以1000-4000万美元年薪争夺AI人才 远超苹果通常的薪酬水平[19] - 开发者工具转向第三方支持 取消自研Swift Assist项目 Xcode将集成ChatGPT和Claude[30]
自研大模型遥遥无期,苹果 Siri 正考虑转向 OpenAI 技术合作
环球网· 2025-07-01 14:08
人工智能策略调整 - 苹果正考虑放弃自研内部AI模型,转而与Anthropic及OpenAI合作,评估将这两家公司的大语言模型应用于Siri语音助手的可能性 [1] - 苹果要求合作方训练适配苹果云基础设施的专用模型版本,以强化用户隐私保护 [1] - 若合作达成,苹果将放弃原定2026年基于自研"Apple Foundation Models"升级Siri的计划 [1] 外部模型测试与谈判进展 - Siri负责人麦克・洛克威尔主导外部模型测试,结果显示Anthropic的Claude模型表现优于ChatGPT [4] - 苹果企业发展副总裁阿德里安・佩里卡已启动与Anthropic的谈判,但Anthropic提出每年数十亿美元且逐年激增的授权费要求 [4] - 若谈判未达成一致,苹果可能转向OpenAI或其他合作商 [4] 内部研发与团队动态 - 苹果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主导的"LLM Siri"项目仍在推进,但进度缓慢,基础模型团队约有100人 [4] - 苹果软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与洛克威尔支持外部合作,认为在自有模型劣势下不应排斥第三方技术 [4] - 策略调整已导致苹果顶级工程师汤姆・冈特离职,开源AI框架MLX背后的团队也有辞职想法 [4] - 苹果内部编码模型已终止,Xcode转向使用ChatGPT或Claude [4] 人才竞争与未来展望 - Meta和OpenAI为AI开发人员提供的薪水可能是苹果的两倍多,加剧人才竞争压力 [5] - 若Siri合作顺利落地,未来苹果更多功能可能转向第三方合作,AI团队处境或将更加艰难 [5]
中国版“苹果智能”近了?阿里+苹果,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6-17 12:25
阿里推出Qwen3全系列MLX量化模型 -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团队正式推出并开源Qwen3全系列32款MLX量化模型,适配苹果芯片[1] - 模型覆盖从0.6B到235B的8个尺寸,提供4bit、6bit、8bit和BF16四种精度版本[5] - 低量化4bit版本可在iPhone等内存有限设备运行,高精度BF16版本适合Mac Studio等设备[5] 深度适配苹果生态 - Qwen3模型优化后可在Mac全系列产品、iPad和iPhone上流畅部署[3] - MLX框架专为苹果芯片设计,支持统一内存架构,降低功耗并提升处理速度[5] - 此次适配被视为将开源模型完整融入苹果生态的重要举措[5] 中国版"苹果智能"进展 - 2024年2月阿里确认与苹果合作中国区Apple Intelligence[1] - Qwen3在多个权威基准测试中超越全球顶尖模型,表现极具竞争力[8] - 深度集成Qwen3有望为中国用户提供更精准的语音交互和个性化推荐服务[8] 苹果中国市场现状 - 2024年Q4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暴跌25%[8] - 公司采取罕见折扣措施刺激销售,分析认为若不引入本地AI可能进一步失守市场[8] - 此前苹果曾与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多家中国公司洽谈合作,最终选择阿里[8] 监管与审批进展 - 苹果智能在中国落地面临中美双方严格监管审查[1][9] - 2024年5月有消息称苹果AI可能在iOS18.6系统中首次在中国启用部分功能[9] - 2025年WWDC大会未宣布中国获批进展,给市场预期泼冷水[9]
iOS 19还没来,我提前在iPhone上体验到了苹果最新的AI
虎嗅· 2025-05-15 20:04
苹果FastVLM模型发布 - 苹果低调开源视觉语言模型FastVLM 包含0.5B 1.5B和7B三种参数量级 支持iPhone iPad Mac等设备本地运行[3][10] - 模型启动速度极快 1.5B版本TTFT仅1211毫秒 0.5B版本TTFT可维持在1000ms以内 交互体验流畅[6][13][14][40] - 模型基于自研AI框架MLX和视觉编码网络FastViT-HD构建 采用卷积与Transformer融合架构 比同类模型推理速度快2-3倍[45][46][47][49] 技术架构创新 - FastViT-HD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减少视觉token数量 在256×256分辨率下仅输出16个token 显著降低计算负担[52][53] - 引入帕累托最优曲线 帮助开发者找到性能与延迟最优组合 适合不同算力终端设备部署[55][56] - 训练数据仅为其他方法1/3~1/5情况下 在TextVQA等基准测试中效果堪比主流模型[57][58] 应用场景与战略布局 - 模型可能部署于苹果计划2027年推出的智能眼镜 配合专用低功耗芯片N401实现AI-first设备[59][60][61][62] - 体现苹果"端侧优先"战略 目标将AI嵌入系统底层而非作为功能补丁 覆盖iPhone iPad Mac及未来新硬件[63][64][65][66] - 模型开放性设计可被系统原生组件 第三方App及未来智能眼镜系统一键调取[70] 行业对比与生态建设 - 功能类似OPPO"一键问屏"和字节Seed1.5-VL 但底层依托自研MLX框架 补齐苹果芯片AI编程生态[72][73][74][75] - MLX框架类似PyTorch 优化内存管理与运行效率 鼓励开发者在MacBook上训练部署模型[76] - 通过FastVLM等模型布局 苹果正为未来5-10年硬件形态铺路 推动AI成为系统和设备原生部分[79][80][81]
Clearwater Analytics (CWA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1 0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营收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超指引190万美元且较Q4环比增长 [4][29] - 2025年Q1末ARR达4.939亿美元创纪录,同比增长22.7% [5][30] - 2025年Q1毛利率达创纪录的78.9%,较2023财年的76.5%大幅提升 [30] - 2025年Q1调整后EBITDA为4510万美元,同比增长40%,利润率达35.5%创纪录 [5][31] - 连续五个季度实现GAAP净利润,2025年Q1为690万美元 [32] - 2025年Q1研发投入3740万美元,占营收21.6%,较上市时杠杆提升超320个基点 [32] - 2025年Q1自由现金流2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8% [33] - 2025年Q1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829亿美元,净现金2.376亿美元 [33] - 2025年Q1净收入留存率为114%,较上季度的116%有所下降;毛收入留存率保持在98% [33][34] - 2025年Q1股权薪酬及相关工资税为2760万美元,占Q1营收21.7%,占比随规模扩大而降低 [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Infusion 2025年Q1初步营收545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13% [3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战略收购Infusion、Beacon和Bistro,目标打造行业首个完全云原生投资平台,整合前中后台运营,消除行业碎片化 [19] - 执行路线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聚焦各独立业务2025年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增长;第二阶段实施强大的交叉销售策略;第三阶段实现一个平台的长期愿景 [23][24][25] - 公司认为其单实例多租户架构具有颠覆性,未来客户将迁移至此架构,相比主要竞争对手的遗留平台有竞争优势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复杂性增加,机构投资者需对全球投资组合进行持续调整,公司价值主张更显重要 [5] - 公司在监管报告方面表现出色,多数客户已符合新NAIC规定,单实例多租户模式优势明显 [7] - 对收购后的业务整合和发展充满信心,预计推动20%的增长、每年50个基点的毛利率提升和200个基点的EBITDA扩张 [27]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Q2,不考虑收购影响,预计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1%;收购业务预计贡献4500万美元,总营收预计达1.7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3% [37] - 2025年Q2,不考虑收购影响,预计EBITDA为4500万美元,利润率35%;收购业务预计贡献800万美元,综合EBITDA利润率30.5%,较2024年提高约250个基点 [38] - 2025年全年,预计营收7.2 - 7.2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9% - 61%;预计EBITDA为2.3 - 2.35亿美元,利润率约32% [39] - 2025年预计折旧和摊销费用1 - 1.2亿美元;股权薪酬费用约1.39亿美元,占营收约19%;净利息费用约4000万美元;股份数量预计约300万股;继续采用25%的非GAAP税率 [39][4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如何看待2026 - 2027年的营收增长和利润率提升节奏 - 公司长期承诺保持20%的营收增长,Infusion业务预计从当前的13%逐步提升至20%,预计2026年开始加速增长,到2027年Q2达到公司增长水平;EBITDA利润率预计以每年200个基点的速度扩张 [47][49][50] 问题2: Bistro如何融入公司业务布局 - Bistro和Beacon提供的可视化和风险分析能力是横向能力,适用于公司运营的所有垂直市场,将推广到Clearwater的1400个客户和Infusion的900多个客户 [52][53] 问题3: 宏观环境对业务需求的影响以及是否在指引中考虑宏观风险 - Q1营收表现稳健,4月初步数据未显示业务放缓迹象,公司营收对下行风险有较好的保护;指引是基于各业务的相对贡献和现有信息制定,NRR在Q1略有下降是因为AUM增长的顺风因素减弱,但公司对逆风有较好的抵御能力 [59][60][61] 问题4: 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实现速度 - 预计Infusion业务在两年内重新加速增长;成本方面,预计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提高400个基点的毛利率,并实现2000万美元的成本协同效应,部分G&A协同效应已在本周实施,预计在Q3和Q4显现 [65][66] 问题5: 从季节性角度看Infusion和Beacon的营收贡献以及是否考虑交叉销售协同效应 - 公司认为有机增长数据与年初预期一致,收购业务的整合将迅速进行,届时难以区分增长来源,但公司对指引有信心,指引是基于各业务的增长预期构建的 [71][72][73] 问题6: Infusion的定价和合同结构以及对增长加速的影响 - Infusion客户对建立类似公司的商业模型接受度高,公司已将财务和法律团队整合,统一推动该计划;但希望建立可持续的价格增长模式,预计2026年产生影响 [77][79][80] 问题7: 有机增长和无机增长的贡献分别是多少 - 可根据Q2的收购业务贡献按比例推算Q3和Q4的贡献;全年指引可按照Clearwater和Beacon 20%的增长、Infusion 13%左右的增长来计算 [85][87] 问题8: 公司如何深入拓展资产管理客户的股票业务 - Infusion在股票业务方面有不同的技术需求和专业知识,公司收购后将整合相关知识产权;通过三阶段战略,逐步实现前后端一体化平台,有望彻底改变投资管理技术 [89][90][94] 问题9: Infusion在对冲基金市场的表现以及近期可实现的改进 - Infusion的客户流失率已趋于稳定,与2024年情况一致;公司可将Infusion的前端和中端系统销售给Clearwater的1400个客户,同时整合资源加大研发投入,预计两年内将Infusion的增长率提升至20% [100][102][106] 问题10: 构建单一安全主数据的研发强度以及上线后的规模效应 - 公司各系统架构均为单一安全主数据,构建该系统将改变投资管理技术,但需要时间;联合公司有1000人从事研发,预计能够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推进相关计划 [109][111][112] 问题11: 如何管理Infusion带来的股票风险以及其定价策略 - Infusion的定价与AUM无关,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公司认为其商业模型有待改进,计划快速启动相关工作,四个月后推向市场,新模型将应用于新客户 [116][117][118] 问题12: Bistro如何纳入指引以及其增长机会 - Bistro是资产收购,暂无营收;其提供的横向用例可应用于替代资产领域,市场上缺乏类似解决方案,公司将关注其发展,有望加速三家公司的增长 [120][121][122] 问题13: 公司过去的经验如何为整合收购业务提供信心 - 公司已迅速整合运营团队,认为可以复制之前的成功经验;Helios技术的存在将有助于提高毛利率,公司对实现收购时的指引充满信心 [127][128] 问题14: 整合过程中如何看待胜率和销售效率 - Infusion的胜率很高,是具有颠覆性的平台;随着业务深入,将评估其失利原因;交叉销售的胜率通常更高,公司的战略整合将增强交叉销售能力 [131][132][134] 问题15: Infusion业务的续约季节性 - Infusion业务的续约周期有年度因素,且更多业务在Q4获得,年初会有一些变化,Q4 - Q1是一个阶段变化 [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