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 Plus

搜索文档
高盛闭门会议:中国汽车业重估产能过剩-拐点未见
高盛· 2025-06-23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扩张放缓但仍在增长,市场分散有整合和提升盈利能力潜力,近期盈利能力改善或为暂时,政府刺激措施有效但凸显对外部刺激依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依赖政府支持挑战 [1][3][6] - 预计未来潜在市场需求随 GDP 同比增长 2 -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70%后趋于稳定,2030 年后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至 10% [2][11] - 2025 - 2026 年 OEM 的增长利润率和 EBITDA 利润率将超供应商,OEM 净现金状况改善,供应商下滑,利用付款条件将更难 [12][13] - 下半年选股侧重市场份额较低、依赖自身增长动力的企业,如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 [14] - 行业或在 2027 - 2028 年发生重大整合 [20] - 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领域普及率将提升,2030 年中国激光雷达出货量预计达 1600 万台 [27][28] 各部分总结 产能与市场格局 -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能预计增加约 250 万辆,同比增长 13%,低于 2023 年的 550 万辆和 2024 年的 320 万辆 [1][3][6] - 2024 年前十大汽车制造商市场份额不到 80%,成熟市场超 90% [1][3][6] 盈利能力与需求 - 2025 年第一季度前十三家原始设备制造商盈利能力改善或为暂时,因政府刺激创造远期需求和供应链定价压力增加 [1][3] - 2024 年政府以旧换新和报废补贴申请量约 610 万份,刺激需求约 170 万辆,占汽车销量约 28%;2025 年前 5 个月申请 410 万份,刺激需求约 130 万辆,占约 31%,预计 2025 年全年约 240 万辆 [1][5][8] - 2024 年以旧换新预算 1500 亿元,汽车补贴 900 亿元;2025 年预算 3000 亿元,预计汽车补贴 1200 亿元 [1][9] 未来趋势预期 - 潜在市场需求随 GDP 同比增长 2 -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70%后稳定,2030 年后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至 10% [2][11] - 2025 - 2026 年 OEM 增长利润率和 EBITDA 利润率超供应商,OEM 净现金状况改善,供应商下滑 [12] 选股策略 - 下半年选股侧重市场份额较低、依赖自身增长动力的企业,如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 [14] 企业分析 小鹏汽车 - 新车型(Mona M3 和 P7 Plus)竞争力强,在细分市场排名前三,销量潜力大 [15] - 平台化建设使每年推出三到四款新车型,提升研发效率 [15] - 过去两年将 BOM 成本降低 25%,毛利率从约 3%提升至 10%,未来新车型和升级版将采用低成本平台 [16] 比亚迪 - 2025 年出口目标 80 万辆,目前月出口量接近 8 万辆,若趋势持续年底出口量或达 100 万辆 [22] - 西欧成为 2025 年重要市场,出口每辆车利润至少是国内三倍 [22] 行业整合 - 行业或在 2027 - 2028 年发生重大整合 [20] 供应链分析 - 激光雷达技术普及率提升,2025 年预计达 25%,2030 年中国激光雷达出货量预计达 1600 万台 [27][28] - 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前四大供应商占据整个市场份额,前两大供应商占超 60%,领先供应商获市场份额,利润预计 2024 - 2026 年增长三倍 [31][33]
小鹏汽车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鹏汽车(XPeng)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 - 交付量创新高:第一季度交付94,008辆,同比增长331%,在新兴电动汽车品牌中位居榜首[2][4] - 毛利率提升:车辆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15.6%,连续七个季度改善;净亏损较上一季度显著收窄,自由现金流超过30亿人民币[2][4] - 营收增长:总营收1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5%;车辆销售收入1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2%;服务及其他收入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21][22] 业绩增长因素 - 多方面系统提升:在组织、产品开发、营销、技术和运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进,坚持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创新和长期可持续增长[5] - 产品表现出色:Mona M03上市八个月交付量超过10万辆;P7 Plus上市五个月产量达到5万辆;G6和G9车型4月首次亮相,交付量超过7,500辆;连续六个月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5] AI技术应用与发展 - 多领域集成创新:在AI视觉系统、Tourin AI辅助驾驶技术、配备Tourin芯片的智能座舱、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企业生产力工具等领域进行集成创新[6] - 建立行业领先地位:预计到2026年,通过在车辆中广泛应用物理世界基础模型和自动驾驶芯片,以及全球部署相关政策,在AI能力方面建立代际领先地位[6] - 推动自动驾驶发展:从L2+辅助驾驶向L3和L4自动驾驶技术加速研发,进一步扩大代际领先优势[13] 产品战略 - 降低技术门槛:通过创新研发,使高级技术在更广泛的价格范围内普及,如Mona M03 Max售价约15万人民币,具备AI辅助驾驶功能[7] - 推出新产品:2025年6月推出G7,瞄准25万人民币级SUV市场;第三季度推出新一代P7豪华运动轿跑,针对30万人民币级细分市场;第四季度逐步量产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实现双能源选择,扩大国内外市场覆盖[10] 全球扩张战略 -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交付量同比增长超过370%,开设了40多家海外新门店,巩固了作为中国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商的地位[3][11] - 未来规划:未来三年海外业务预计将快速增长,成为销售和利润增长的重要贡献者;计划拓展到拉丁美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等新市场[11][29] 财务状况与展望 - 成本与费用:毛利率和车辆利润率提高,主要得益于持续的成本降低和规模经济;研发费用同比显著增加,主要用于开发新车型和技术;SG&A费用同比增加,主要由于销售佣金增加,环比下降主要由于营销和广告支出减少[23][25][26] - 业绩预测: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10.2 - 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 - 257.5%;营收175 - 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7% - 130.5%;预计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全年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智能座舱技术:正在开发一种完全在图灵芯片上本地运行的多模态大模型,可实现更智能的语音交互和个性化用户体验,即使在弱网络或无网络条件下也能平稳运行[18] - 人形机器人研发:投资AI车辆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优势,计划在2026年推出行业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用于工业和商业应用;约70%的人形机器人开发与自动驾驶汽车来自同一源头[19][44] - 政府补贴与外汇收益: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监管补贴、税收返还和退款;外汇收益主要来自欧洲业务,受欧元汇率影响[37][38] - 合作进展:与大众汽车的合作进展迅速,预计2026年初部分产品开始上市;与Abundante的合作也在顺利进行[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