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r32

搜索文档
“4倍”禾赛:被特斯拉抛弃的激光雷达为何又“有光”了?
36氪· 2025-07-15 22:28
禾赛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定位为激光气体分析设备商,后于2016年切入激光雷达赛道[5] - 产品线覆盖Robotaxi、乘用车ADAS及机器人三大领域,2024年ADAS激光雷达出货占比达91%[12][18] - 2024年三季度实现Non-GAAP净利润1.7亿元,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激光雷达企业[2] - 2025年7月股价较2024年三季度低点上涨4倍,市值实现颠覆性逆袭[2] 技术路线与产品迭代 - **Robotaxi阶段**:2016-2020年推出Pandar系列机械式雷达,ASP达10万元但存在量产难、寿命短缺陷[6][8] - **ADAS转型**:2021年推出半固态AT128雷达,成本降至5000元,2024年迭代ATX价格仅200美元,降幅74%[10][42] - **机器人布局**:2025年发布JT系列微型雷达,获追觅割草机等订单,指引出货量同比增340%[15][16] - 技术路线采用VCSEL+转镜方案,性能优于竞品速腾的MEMS方案,测距达300米且点云规整度更高[32][38]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国内ADAS激光雷达市场集中,禾赛与速腾占据主要份额,2025年Q1禾赛市占率反超速腾[28][31] - 前三大客户理想、小米、零跑贡献ADAS出货量93%,绑定大客户策略成效显著[21] - 2025年指引激光雷达总出货120-150万台,其中ADAS雷达100-130万台,同比增速120%-186%[13] 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 - 通过芯片化设计将光电系统集成至VCSEL/SPAD/ASIC芯片,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43][44] - ATX体积缩小60%、重量减轻50%,同时性能提升,已获11家车企定点[42] - 行业技术路线未收敛,但禾赛转镜方案在算法适配性和极端场景处理上具优势[39] 行业发展趋势 - 车企智能化竞争加剧,2025年7月上市的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2] - 激光雷达成本下沉推动渗透率提升,部分车企将其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安全冗余[11] - 机器人赛道成为新增长点,泛机器人领域出货量指引20万台,潜在市场空间广阔[16]
“4倍”禾赛:被特斯拉抛弃的激光雷达为何又“有光”了?
海豚投研· 2025-07-15 21:08
禾赛科技,成立以来便备受关注的激光雷达赛道龙头企业,2024年在全球激光雷达的收入市占率达到了33%,而在L4 Robotaxi市场市占率高达61%! 但这样的激光雷达明星股也备受波折,继2024年初,当市场深陷"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的技术争论时,禾赛科技的市值一度低谷徘徊——激光雷达成本高企、车 企搭载意愿低迷,而机器人和乘用车激光雷达赛道在技术路线出现分歧时市场空间不明朗,叠加美国国防部"黑名单"阴云,海外扩张前景蒙尘。 但仅仅半年后,禾赛又实现了在股价上的颠覆性逆袭。 而上一轮估值大涨的启动点就是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到来:2024年三季报,由于盈利能力超预期,股价就开始出现了大幅拉升,而四季报又再次以单季Non-GAAP净 利润1.7亿(超指引2000万美元)的大超预期表现,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赛道首家盈利的龙头。 而截至2025年7月14日收盘, 禾赛的股价涨幅相比去年三季报前的上一轮估值大涨启动点已经翻了有4倍! 走向2025年,车企对于智驾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年初比亚迪用一场浩浩荡荡的"智驾平权"拉开帷幕,但小米SU7的智驾事故又给智驾浇了一盆冷水,本质仍然是智 驾技术的成熟度不足,但此次事故也进一步引发 ...
HESAI(HSAI):激光雷达“芯”势力出海领航
国金证券· 2025-04-18 21: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激光雷达龙头,24 年在全球 L4/ADAS 市占率分别为 61%/26%,24 年首次实现 Non - GAAP 盈利 [8] - 公司做出三次关键决策,切入智能驾驶实现收入扩容,自研芯片大幅降本,全球化布局获得高毛利 [8][14] - 智驾感知路线收敛,特斯拉“纯视觉”路线瑕疵释放激光雷达估值压制因素,公司盈利证明主机厂拥抱激光雷达感知路线 [68] - TAM 有三重扩容预期,低价、海外、油车带来增量空间,从 600 亿元 TAM 向上看 3 倍以上扩容 [68][9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禾赛做对了什么?——三次关键决策,成就智驾之眼巨头 - 三次关键决策包括切入智能驾驶、自研芯片、全球化布局,使公司成为全球激光雷达巨头 [14] - 激光分析仪 or 激光雷达:公司从激光气体分析仪业务转向智能驾驶赛道,2016 年 10 月国内首发 32 线激光雷达,2017 年 4 月发布“高线数”激光雷达,2018 年拿下加州超 1/3 L4 客户,2021 年至今稳居 L4 激光雷达龙头 [15][26][40] - EEL or VCSEL:2017 年底成立芯片部门自研芯片,2021 年发布 AT128 选择 VCSEL + SPAD 的 TX/RX 技术路线,降低成本、推动小型化,公司综合毛利率维持 35%以上 [16][19][56] - 立足本土 or 全球布局:公司坚持全球化业务布局,2018 年激光气体分析仪签约法国 Gazomat,AM 激光雷达签约全球首家 To C 送货无人车,2024 年 ADAS 激光雷达拿下欧洲顶级主机厂全球定点 [22][57][67] 市场近期为何高度关注?——智驾感知路线收敛+TAM 三重扩容预期 - 智驾感知路线收敛:特斯拉“纯视觉”路线受调查,公司单季度收入超预期且 24 年实现 Non - GAAP 盈利,证明主机厂拥抱激光雷达感知路线 [68] - 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的价格、美观与技术分歧已解决:价格上,激光雷达降价至千元级,且作为安全件有“通胀逻辑”;美观上,国内消费者接受车顶激光雷达,海外小型化嵌入式需求得到满足;技术上,端到端算法与激光雷达不冲突,激光雷达是高阶智驾“安全冗余”必选项 [70][72][95] - 三重催化下增量 TAM 扩容:从 600 亿元 TAM 向上看 3 倍以上扩容,低价方面 2025 年价格段下沉节奏超预期;海外方面公司取得欧洲顶级主机厂定点;油车方面“油电同智”使燃油平台有激光雷达采购需求 [99][100][112]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2.6/47.3/63.0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6.5/10.8 亿元,EPS 分别为 2.06/4.94/8.24 元 [3] - 采用市销率法,给予公司 25 年 6 倍 PS 估值,目标 21.28 美元/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