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与徕卡将终止合作”传闻再起,王化发文否认
新浪财经· 2025-07-07 09:28
7月6日,针对 "小米与徕卡即将终止合作" 的消息,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予以否认。 王化表示,2023年6月1日,番茄曾发微博说小米14就是最后一代了。当时他转发了文案搭配的是"这就胡说了"。针对最新的小米与徕卡的相关报道,其又回 复称"这还是胡说"。 而在王化所否认的那篇报道中提及,小米决定终止与徕卡的合作,是"专注于为下一代骁龙8 Elite 2设备开发自主研发的相机技术"。该报道认为,"这不仅仅 是品牌形象的转变,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小米领导层相信其内部研发团队能够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提供卓越的成像质量。" 不仅如此,报道还称,小米有一个实际的考虑,即降低徕卡的授权费用(每部手机可能高达3-5美元)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定价优势的快速途径。这一策 略将波及小米的主要产品线,尤其是红米和POCO系列,这两个系列都面向价格敏感的市场。 小米上一次被传与徕卡合作出现问题是在今年5月。当时小米部分机型升级到最新版本系统后,相机标准水印中的 "LEICA" 字样消失,这一现象引发诸多猜 测,不少网友怀疑小米与徕卡的合作是否出现变故。 对此,小米相机部产品经理 @Bao_小李发文回应,解释称所有品牌样式和使用规范 ...
新股前瞻|翼菲智能:2024年营收近2.7亿,工业机器人热潮下成长力可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7-05 22:17
公司上市计划 - 翼菲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通过18C章程在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交所"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结构 - 按2024年收入计,翼菲智能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2]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SCARA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及六轴工业机器人 [2] - 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控制及视觉系统,并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 [2] - 具备全栈机器人架构,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等效能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亿元、2.68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3.46%、34%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4325万元、3687万元、710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 [3] - 2022年至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755万元、1.1亿元、7150万元 [3]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3310万、3870万元,占营收比例达21.1%、16.5%、14.4% [3] 客户与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公司服务直销客户达275名,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和半导体等领域 [4] - 2024年海外收入约为2550万元,约占当年收入的9.5% [4]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已超过4亿元 [4] 行业前景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由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 [6] - 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438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3% [6]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由2020年的36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 [6] - 预计2029年达到1710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5% [6]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核心组件的自主研发难度较大,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 [7] - 机器人系统需要高度复杂的跨学科技术集成,新进入者面临技术验证周期长、产品可靠性要求严格等挑战 [7] - 品牌壁垒体现在市场对成熟品牌的技术信任和使用惯性,新进入者需经过漫长的市场验证期 [7] 公司竞争优势 - 市场占有率靠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8] - 持有36项发明专利,核心专利被行业巨头引用超百次 [8] - 拥有全面且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及广泛的客户阵容 [8]
逆风蓄力,耐克等待反转
36氪· 2025-07-04 20:59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5财年全年营收达463亿美元,第四季度营收111亿美元,大中华区全年营收65.85亿美元,第四季度营收14.76亿美元,整体表现超出预期 [2] - 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15.25%,创近四年单日最大涨幅,总市值突破千亿美元达1064亿美元 [2] 战略转型与核心计划 - "Win Now"计划聚焦核心运动领域,优化运营效率,重新激活市场增长,以应对竞争加剧和消费环境变化 [10] - 新战略"Sport Offense"旨在加速"Win Now"计划推进,通过品牌差异化、完善产品矩阵和提升市场格局实现未来增长 [2] 跑步业务创新与市场巩固 - 系统化升级路跑鞋矩阵,推出Vomero 18(超强缓震)、Structure系列(支撑性缓震)和Pegasus系列(回弹缓震),Vomero 18单品销售额90天内超1亿美元 [12] - 联动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开展中国行,中国运动员张德顺穿着Nike Alphafly 3创2007年以来中国女子马拉松最佳战绩2小时20分53秒 [14] 篮球业务与本土化深耕 - 推出KD 18、JA 3等签名鞋款,通过"下课别走""耐高"等赛事扎根中国校园与草根篮球生态 [15] - 专为中国市场推出外场篮球鞋款Nike S.T. Flare"气焰",适应多变球场条件 [15] 库存优化与渠道管理 - 经典鞋款系列库存同比缩减超20%,第四季度降幅扩大至30%以上,大中华区库存水平同比降低11% [17] - 计划通过折扣店及特定渠道清理多余库存,目标2026财年上半年实现市场健康回归 [18] 增量市场布局与女性赛道 - "破四计划"以女性运动员为核心,激活女性运动市场,女子篮球业务增长超50% [21][24] - 举办全球女子夜跑系列赛"2025 AFTER DARK TOUR"及上海时装周"VictoryLap-领跑之秀",强化女性运动叙事 [22][24] 儿童与户外赛道拓展 - 联名乐高推出儿童产品,618期间登顶天猫童鞋及儿童运动排行榜 [25] - 冠名赞助崇礼168超级越野赛,推动ACG品牌全球及中国市场复苏 [27] 品牌精神与长期主义 - 通过"破四计划"等挑战极限事件强化品牌精神,如基普乔格马拉松"破二"和基普耶贡"破四"尝试 [7][6] - 以创新驱动发展、文化绑定情感为核心,构建更深厚的竞争壁垒 [29]
H&H国际控股(01112.HK)中期总收入同比录得约中单位数增幅(按同类比较基准)
格隆汇· 2025-07-04 16:50
公司业绩概览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实现中单位数同比增长,所有业务分部(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均贡献增长 [1] - 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收入增长中单位数,中国内地市场实现双位数增幅,亚洲扩张市场(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及中东)表现强劲 [1][2] - 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收入恢复低单位数增长,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实现高单位数增长,超高端市场份额从13%提升至15 8% [2] - 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收入实现高单位数增长,高端宠物补充品收入增长低至中双位数 [3] 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 - 中国内地市场驱动增长,Swisse品牌在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市场排名第一 [1] - 创新产品线(Swisse Plus+系列、Little Swisse系列、Smart Melts系列及Swisse Magnesium Glycinate)持续推动增长 [1] - 2025年618购物节期间,Swisse在各大电商平台(天猫、京东、抖音、唯品会)营养补充品类目成交额居首 [2] 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 - 婴幼儿配方奶粉策略见效,电商及专卖店渠道新消费者增加,1段及2段奶粉在618期间成交额增长103% [2] - 超高端奶粉市场份额提升2 8个百分点至15 8% [2] - 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收入双位数下滑,主因药房渠道客流减少,但线上销售额保持低单位数增长 [2] 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 - 增长动力来自宠物营养品高端化趋势、宠物拟人化及宠物数量增加 [3] - 高毛利宠物补充品收入稳健增长低至中双位数 [3]
工业机器人厂商翼菲科赴港IPO:本体业务占比仅两成,三年亏2.38亿盈利困局待解
证券之星· 2025-07-04 15:20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2] - 产品线包括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控制器及视觉系统等[2] - 客户包括富士康、蓝思科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呈现稳健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3] - 累计亏损2.38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5] - 综合毛利率波动明显,分别为26.7%、18.3%、26.5%[7] - 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从10.8%(2022)降至7.1%(2023)后飙升至35.6%(2024)[7] - 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8.6%(2022)降至20%(2023)后回升至24.1%(2024)[7] 业务结构 - 2024年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占比20.8%,解决方案占比79.2%[3] - 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从2022年8143万元(5%)增长至2024年55724万元(20.8%)[4] - 并联机器人营收占比从2.1%(2022)提升至7.4%(2024)[4] - 移动机器人业务从无到有,2024年营收占比达3.9%[4]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3.3%(2022)降至50.1%(2024)[4]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1.2%(2022)大幅下滑至23.7%(2024)[4] - 海外收入占比9.5%(2024),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研发与营销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2022)、3310万元(2023)、3870万元(2024),占营收比例从21.1%降至14.4%[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478.9万元(2022)增至5314.9万元(2024),费用率从9.1%升至19.8%[5] - 拥有202名研发人员,平均年薪14.7万元,获得271项授权专利(36项发明专利)[6] 产能与募资计划 - 2024年三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3%、55%[11] - 募资用途:30%用于技术开发、25%产能建设、20%海外业务、15%供应链投资[11]
逆风蓄力,耐克等待反转
36氪· 2025-07-04 15:13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全年营收达463亿美元,第四季度营收111亿美元,超出预期[3] - 大中华区全年营收65.85亿美元,第四季度营收14.76亿美元[3] - 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上涨15.25%,创近四年最大涨幅,总市值突破千亿达1064亿美元[3] 战略转型 - 新CEO贺雁峰推动"Win Now"计划,聚焦核心运动领域并优化运营效率[3][10] - 推出"Sport Offense"战略,强化品牌差异化、产品矩阵及市场格局[3] - 库存结构显著优化:经典鞋款系列同比缩减超20%,第四季度降幅扩大至30%以上,大中华区库存同比降低11%[15]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跑鞋矩阵全面升级:Vomero 18单品90天内销售额超1亿美元[10][11] - 篮球领域推出Nike KD 18、Nike JA 3等签名鞋款,并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专属外场鞋款Nike S.T. Flare"气焰"[13] - 女子篮球业务增长超50%,通过"破四计划"和"AFTER DARK TOUR"夜跑激活女性市场[16][17][19] 品牌营销与本土化 - 联动运动员基普乔格开展中国行,助力中国马拉松选手创2007年以来最佳战绩[13] - 通过"下课别走""耐高"等赛事深耕中国校园及草根篮球生态[13] - 结合情绪消费趋势,与乐高联名推出儿童产品,618期间登顶天猫童鞋榜单[19] - 冠名崇礼168越野赛,推动户外品牌ACG复苏[22] 研发与品牌精神 - 依托运动科学研究为运动员打造竞速装备,如支持基普耶贡"破四计划"和基普乔格马拉松"破二"[7] - 延续"突破极限"的品牌精神,通过体育事件强化品牌叙事[6][7][24]
从耳机到生产力神器,iOS 26让AirPods秒变“全能助手”
环球网资讯· 2025-07-04 11:28
核心观点 - AirPods系列将在iOS 26系统中迎来六项重大功能升级,突破无线耳机定位,向专业创作工具迈进 [1][3][4] 功能升级详情 相机控制 - 用户可通过长按AirPods耳柄控制iPhone相机拍照或录制视频,二次长按结束录制,省略了"打开应用-选择功能"的步骤,兼容第三方相机应用 [3] 专业级音频录制 - AirPods 4及AirPods Pro 2支持专业级音频录制,适用于采访、播客、音乐创作等场景 - 借助Voice Isolation技术,设备可智能过滤环境噪音,保留清晰人声,录制内容支持跨设备同步至iPhone、iPad及Mac平台 [3] 通话优化 - 搭载H2芯片的AirPods 4及Pro 2在通话场景中实现突破性优化,提升声纹细节与清晰度,覆盖所有CallKit兼容应用 [3] 固件Beta版安装 - iOS 26新增AirPods固件Beta版安装入口,用户可通过设置界面直接管理测试版更新,降低开发者与早期用户的操作门槛 [3] 睡眠监测与音频管理 - 开启"入睡暂停媒体"功能后,AirPods可监测用户睡眠状态并自动暂停播放,关闭耳机以节省电量,同步支持Beats耳机并保留音频播放进度 [4] CarPlay场景优化 - 新增"保持耳机音频"选项可强制音频流不切换至车载音响,确保用户从步行到驾车的场景转换中音乐播放始终通过AirPods完成 [4] 市场影响 - 此次功能升级强化了硬件竞争力,通过软件生态构建起移动创作与智能交互的全新场景 [4]
英派斯(002899):联手李未可进军AI眼镜赛道,开辟第二成长曲线
国投证券· 2025-07-03 1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英派斯买入 - A 的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27.02 元 [3][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英派斯 2024 年 10 月拟投资 1000 万元用于李未可科技产品迭代升级,双方计划设合资公司,以 AI 智能眼镜为切入点打造智能运动装备产品系列,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1] - AI 眼镜市场潜力大,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 1205 万台,同比增长 18.3%,英派斯与李未可合作可优势互补,开拓运动健康智能化新蓝海 [2]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商用、户外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5Q1 业绩稳健增长,采取 OEM/ODM 代工与自主品牌并行战略,海外收入占比达 79%,新产业园已全面投产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3][6] - 预计英派斯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对应 PE 为 30.2x、24.1x、19.9x,给予 25 年 35xPE,目标价 27.02 元 [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合作布局 - 2024 年 10 月英派斯拟投资 1000 万元用于李未可科技产品迭代升级,双方计划设合资公司,英派斯持股 40%,专注智能运动装备业务,以 AI 眼镜为切入点打造产品系列,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1] 市场潜力 - IDC 预测 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 1205 万台,同比增长 18.3%,运动健康监测和户外交互成核心应用场景,为专业运动品牌带来机遇 [2] 公司业务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商用、户外产品营收同比增长 36.49%、36.03%,家用产品营收同比下降 31.56%;25Q1 营收 2.91 亿元,同比增长 21.91%,归母净利润 0.14 亿元,同比增长 2.19% [3] - 构建“经销 + 直营”销售网络,拓展政府采购和电商渠道,采取 OEM/ODM 代工与自主品牌并行战略,海外收入占比 79%,直接出口美国业务约占总收入三分之一,关税成本主要由客户承担 [3][6] - 新产业园 2024 年四季度分批投产,已全面投产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6]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为 13.25、15.46、17.39 亿元,同比增长 9.16%、16.71%、12.47%;归母净利润为 1.14、1.43、1.73 亿元,同比增长 4.57%、25.04%、21.02%,对应 PE 为 30.2x、24.1x、19.9x [6][8] 业务板块预测 - 商用产品:25 - 27 年营收增速有望达 7.16%、15.09%、9.90%,毛利率维持在 30% - 33%区间 [9] - 家用产品:25 - 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4.66%、2.77%、2.77%,毛利率稳定在 35% [9] - 户外产品:25 - 27 年收入增速达 16.56%、23.60%、23.60%,毛利率维持在 35% [9] - 其他:25 - 27 年业务收入增速为 30%、30%、30%,毛利率维持在 10% [9] 可比公司估值对比 - 选取共创草坪、博士眼镜、康耐特光学为可比公司,2025 年可比公司平均归母净利润 4.22 亿元,对应 PE 估值 37.7x,英派斯通过投资李未可科技跨界转型,给予 25 年 35xPE,目标价 27.02 元 [10]
★商业化路径渐明 资本竞逐家用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家用机器人赛道融资与IPO动态 - 卧安机器人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专注于AI具身家用机器人系统 [1] -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天使轮总金额近3亿元,专注于家庭通用小具身智能机器人 [1] - 鹿明机器人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天使轮累计融资近2亿元,聚焦家庭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 [1] - 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元融资并启动Pre-IPO轮融资,与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科技并称扫地机器人"四小龙" [2] 家用机器人公司背景与产品 - 卧安机器人由李泽湘孵化,产品矩阵覆盖7种品类42款产品,应用于智能操控、家务劳动等多场景 [2] - 乐享科技创始人郭人杰曾任追觅科技中国区执行总裁,开发小型机器人Z-Bot和履带式W-Bot [3] - 鹿明机器人创始人喻超为前追觅科技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并实现核心零部件全自研 [3] - 云鲸智能专注于收纳和清洁功能,布局AI双目视觉、机械臂等技术板块 [5] 家用机器人形态与功能争议 - 卧安机器人产品形态多样,包括类人形服务机器人、宠物机器人及非人形功能机器人 [3] - 乐享科技与鹿明机器人代表两种派别:通用小型机器人和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3] - 行业争议机器人形态,宇树科技和熊友军认为非人形设计更实用,但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更广 [4] - 云鲸智能强调产品设计以用户需求为先,而非追求人形形态 [5] 家用机器人商业化前景 - 全球AI具身家用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9亿元增至2029年624亿元,CAGR达60.2% [5] - 专用家用机器人比通用人形机器人更早商业化,因技术难度低且需求刚性 [6] - 云鲸智能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30%,海外增长近700%并实现稳定盈利 [7] - 卧安机器人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75亿元、4.57亿元和6.1亿元,亏损逐年收窄 [7] 行业技术发展与互补关系 - 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垂类机器人是互补关系,技术经验可相互借鉴 [6] - 通用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技术上仍面临挑战,商业化需突破多重瓶颈 [6] - 垂类家用机器人技术成熟,在清洁效率、安全性能等方面已达到稳定水平 [6]
山大地纬(688579):山高入主,突破边界,打造智慧“交通~低空~数据”一体化领军者
中邮证券· 2025-07-02 14: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股票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山大地纬实控人变更为山东高速集团,有望突破区域限制,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双方在多业务板块存在潜在协同机会,推动公司发展[19][34] 各目录总结 实控人变更落地,突破成长边界 - 山大地纬是国内领先的“AI + 区块链”科技服务商,推进智慧人社、医保医疗等优势业务,全国化市场战略推进,省外市场收入增长29.90%[8] - 原控股股东山大资本运营将24.59%股份划转至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高速集团成新实控人,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10][11] - 2024年营收5.55亿元(+3.14%),归母净利润6407.59万元(微降),2025Q1业绩承压;技术优势使毛利率提升,依托股东资源有望拓展新业务打开成长空间[19] 山东高速集团信息化与创新业务布局 - 核心业务版图涵盖智慧交通、低空经济、数字支付、能源信息化、数据资产等,各业务有创新成果和规模,为与山大地纬合作提供场景和支撑[23] - 以高速信息集团为依托推动智慧交通建设与业务数字化升级,建成智慧云收费站提升通行效率,打造智慧高速样板工程,构建双园区体系[24] - 拓展路域空间价值,发展低空经济与绿色能源;低空经济规划“低空天网”,采购飞行器,取得相关资质;绿色能源路域光伏规模大,推进智慧能源管理和外部协同[26] 山大地纬×山东高速:打造业务新增长极 - 山大地纬核心业务包括智慧政务与医保医疗、人工智能等,在数据要素、大模型、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有成果;山东高速核心业务有交通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新能源等,各业务有突出表现[29][32] - 双方在智慧交通、数字支付/ETC、数据要素、能源信息化、低空经济/智慧隧道等业务板块有潜在协同路径,可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系统能力等[34] 盈利预测 |项目|2024E|2025|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54.61|619.78|705.17|804.67| |增长率(%)|3.14|11.75|13.78|14.1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64.08|80.22|99.50|108.72| |增长率(%)|-21.04|25.19|24.04|9.26| |EPS(元/股)|0.16|0.20|0.25|0.27| |市盈率(P/E)|69.86|55.80|44.99|41.17| |市净率(P/B)|3.26|3.08|2.88|2.70| |EV/EBITDA|38.93|43.26|34.75|31.3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