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valdi

搜索文档
Market Whales and Their Recent Bets on GILD Options - Gilead Sciences (NASDAQ:GILD)
Benzinga· 2025-10-03 02:01
Investors with a lot of money to spend have taken a bearish stance on Gilead Sciences (NASDAQ:GILD).And retail traders should know.We noticed this today when the trades showed up on publicly available options history that we track here at Benzinga.Whether these are institutions or just wealthy individuals, we don't know. But when something this big happens with GILD, it often means somebody knows something is about to happen.So how do we know what these investors just did? Today, Benzinga's options scanner ...
狂砸4643亿!跨国巨头,正疯抢中国创新药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0 11:26
核心观点 - 跨国药企上半年在中国创新药领域掀起"抢购热潮",交易金额达4643亿元人民币,已超2024年全年523亿美元的总交易额[6][13] - 中国创新药凭借"优质+低价"优势吸引跨国药企,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20-30%,在研管线占全球1/3[22][25] - 中国药企通过BD交易实现"借船出海",既获取资金又保留国内权益,最低成本实现全球化[28] 交易规模与特点 - 恒瑞医药将HRS-9821项目授权给GSK,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120亿美元[4]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获辉瑞12.5亿美元首付款,创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8] - 上半年10亿美元以上交易达18笔,如信达生物ADC药物获罗氏8000万美元首付款+10亿美元里程碑[9]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海外授权总价1.25亿美元+41.05亿美元里程碑[11] 跨国药企收购逻辑 - 医药研发平均需10-15年、20-30亿美元投入,临床成功率不足10%,收购可降低风险[15] - 吉利德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案例:丙肝药Sovaldi上市次年销售额即达102.83亿美元[17][18][19] - 全球医药交易金额从2015年569亿美元增至2024年1874亿美元,外部研发管线占比最高达60%[19] 中国创新药优势 - 2024年国产1类新药上市40个,在研管线5380个占全球1/3,覆盖肿瘤/代谢/自免等领域[22][25] - 2024年FDA批准的IND分子超50%来自中国,患者招募成本低、研发效率高[25] - 跨国药企采购中国管线比例从2020年10%升至2024年31%[11]
狂砸4643亿,跨国巨头,正疯抢中国创新药
36氪· 2025-07-30 15:58
核心交易事件 - 恒瑞医药将HRS-9821项目全球独家权利(不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11个项目选择权授权给葛兰素史克(GSK)[1] - GSK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达120亿美元[2] - 交易公告后恒瑞医药A股和港股股价大幅上涨[4] 行业交易规模 - 2025年上半年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交易总额达4643亿元人民币(约647亿美元)[6][19] - 10亿美元以上交易共18笔,总金额超647亿美元[11][19] - 半年交易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523亿美元的总交易额[19] 重大交易案例 - 辉瑞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收购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SSGJ-707(除大中华区)[8][9][10] - 信达生物授权罗氏DLL3 ADC药物IBI3009全球权益,首付8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10亿美元[12] - 元思生肽授权阿斯利康Synova™技术平台,首付7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34亿美元[12] - 荣昌生物授权Vor Biopharma泰它西普(除大中华区),首付1.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41.05亿美元[14] 交易特点 - 单笔交易金额均超10亿美元,最高达130亿美元(启德医药ADC项目)[11][15] - 买方集中于全球前十药企(辉瑞、罗氏、阿斯利康等)[16] - 技术聚焦肿瘤、自免、代谢疾病及减重领域,涵盖ADC、抗体平台等前沿方向[17] 跨国药企采购趋势 - 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中中国占比从2020年10%升至2024年31%[17][18] - 中国在研新药管线达5380个,占全球超三分之一[38] - 2024年FDA批准的IND申请中超50%分子来自中国[38] 交易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30%-20%[40] - 患者招募成本低、研发效率高、资产价格优势显著[36][40] - 通过BD交易可快速补充管线、抢占赛道、降低研发风险[25][28][29] 交易模式价值 - 授权方获得首付款、里程碑款及销售分成,快速回笼研发资金[42] - 保留国内权益并借助跨国药企全球网络实现"借船出海"[42] - 案例:吉利德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后,丙肝药Sovaldi次年销售额达102.83亿美元[2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