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550

搜索文档
场景创新引领,安全有序发展!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06 12:03
大会概况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于9月5日在芜湖启幕 以"场景创新引领 安全有序发展"为主题 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重点专项活动 [1][3] - 大会设"会 展 演 引 行"五个板块 包括1场主报告会和多场平行报告会 涵盖低空智联 国际需求 飞行器制造等产业热点 [3] - 3万方展区展示低空经济全球发展成果 以先进技术和低空场景应用为引领汇聚优质企业参展 [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营收达463.8亿元 同比增长15.95% [7] - 2023年全产业链营收突破460亿元 增长15.9% 202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12] - 产业集聚近200家相关企业 覆盖整机 无人机 发动机 螺旋桨 航电系统 低空运营等全产业链 [7] 投资与项目落地 - 前三届大会累计签约项目82个 总投资额达598亿元 [5] - 大会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 促进企业招引 项目落地和人才集聚 [5] 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 形成涵盖研发 制造 运营的全产业生态 整合航空新材料 无人机 发动机等产业链资源 [7] - "芜湖造"无人机和通航飞机实现核心技术100%国产化 [10] - 涌现中电科 航瑞动力 华东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 [10] 应用场景创新 - 已形成36项典型场景 包括全国首条长距离无人机物流航线和首个长江船舶不停航配送服务 [9] - 开发长江智慧监管 观光旅游 高空消防等大批典型应用场景 [9] - 东汇码头运用"线上下单+无人机配送"模式 实现长江船舶物资分钟级空中配送 [9] - "战鸿" TD550等机型在2024年黄山救援中完成高空侦察及信息回传任务 [9] 区域合作与发展规划 - 与上海虹桥 苏州 嘉兴等城市签订合作协议 探索城际低空载人运输试点 [9] - 作为安徽省重点培育产业和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形成特色发展路径 [7] - 未来将通过持续完善产业生态 冲刺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 [12]
“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将在安徽芜湖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8-26 14:02
大会概况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将于9月5日至7日在芜湖市举办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 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专题活动[1] - 大会以"场景创新引领安全有序发展"为年度主题 聚焦国家最新政策和产业发展 深入研讨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1] - 大会包括"会"、"展"、"演"、"引"、"行"五个板块 含1场主报告会和12场平行报告会 展览板块以"技术创新+场景落地"双核驱动[1] 产业发展现状 - 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2024年营收达463.8亿元 同比增长15.95% 集聚相关企业近200家 实现整机核心部件100%自主配套[2] - 产业已形成涵盖航空新材料、无人机、发动机等研发制造运营的全产业生态 构建"一核两翼四中心"发展格局[2] - 芜湖市获批安徽省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 正冲刺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2] 应用场景创新 - 已形成36项典型应用场景 包括低空物流和应急救援领域[2] - 东汇码头运用"线上下单+无人机配送"模式 实现长江船舶物资分钟级空中配送[2] - 本地企业生产的"战鸿"、TD550等机型在2024年黄山救援中完成高空侦察及信息回传任务[2] 区域合作发展 - 芜湖与上海虹桥、苏州、嘉兴等城市签订合作协议 探索城际低空载人运输试点[2] - 大会通过展览展示国际展区、中央企业产业链专区及场景应用示范区 汇聚多方资源搭建合作平台[1]
低空场景不断上新,无人机送帝王蟹与送咖啡,谁更具性价比?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1:39
公司动态 - 联合飞机自主研发中国首款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兼具螺旋桨固定翼飞机特性,计划用于交通运输和出行领域[1] - 公司无人机产品已形成谱系化,涵盖工业级和航空级两大领域,包括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倾转旋翼飞行器,其中TD550为首个取得适航证的无人直升机[4] - 近期发布1.4吨级纵列式无人机铂影T1400,并在珠海航展首发全球首款六吨级轻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4][11] 应用场景落地 - 应急救援成为公司订单最多的应用场景,已在多个省市实践高楼消防灭火、森林灭火和防汛救灾[4] - 2023年京津冀洪灾中,公司TD220无人直升机挂载通信基站恢复灾区通信网络,提升救援效率[5] - 低空物流场景取得突破,在安徽芜湖开辟全国首条长距离低空物流航线,在重庆巫山用21架无人机运送脆李缩短转运时间至8分钟[9] - 探索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如哈尔滨海鲜店帝王蟹配送,认为更适合运送血浆、医疗用品等高紧迫性产品[9] 行业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行业共识认为需通过多元化应用场景商业化实现万亿级市场规模[1][4] - 当前无人机损耗、充电费、快递柜建设等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厘清,权责利关系待明确[9] - 行业呼吁加大低空空域开放步伐,加快适航审定标准体系建设,普及航空文化并树立正确安全观[12] - 建议借鉴机动车安全管理模式,对小型事故减少公开报道以避免公众恐慌,培育市场需培养航空运动爱好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