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沉浸式体验

搜索文档
当文物“破壁”相会:数字技术重塑博物馆经济丨外滩消费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7:32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行业的应用 - 数字技术如3D打印、在线扫描等使不可移动文物得以复刻并跨地域展出,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卢舍那大佛与灵山大佛的历史性会面[1][4] - 3D打印采用最高精度光敏树脂材料及工艺,复刻龙门石窟石灰岩质地细腻的浅浮雕和碑刻题记,刻痕不足一厘米的细节得以精准呈现[4] - 虚拟修复技术使残损造像如"最美观世音"万佛洞窟前南壁菩萨造像、宾阳中洞莲花藻井等重现原貌,并通过颜料检测分析进行彩绘复原[5] - 数字复位技术通过海外数据采集或传输,让流失海外的龙门文物实现身首合一、复位合璧[5] 沉浸式体验的发展与挑战 - 灵山博物馆打造AR沉浸式空间,结合VR技术让观众"穿越"龙门造像现场,并配套飞天舞蹈及NPC互动[6]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VR沉浸式体验带动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之最,总营收达5.8亿元[7] - 行业面临场景同质化、体验表层化问题,部分项目技术堆砌导致内容空洞,中老年群体存在技术操作障碍,年轻游客对缺乏创新的"伪沉浸"体验产生审美疲劳[7] - 灵山博物馆调整展区布局,利用莲花穹顶空间与自然光线,与龙门石窟莲花藻井形成呼应,实现古代艺术与现代禅意美学的多层次对话[8] 博物馆经济链的拓展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同比增长15.5%,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1] -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与《原神》、麦当劳、剑南春等开展联名合作[9] - 安岳石窟"毗卢幻境"3D模型作为数据资产被游戏公司收购,故宫博物院通过NFT数字藏品、元宇宙展览开辟新收入渠道[10] - 数字技术为博物馆IP开发开辟多维路径,包括内容形态革新、体验场景延伸、IP价值裂变等,需在技术温度与文化厚度间寻求平衡[10][11]
我市经济蓬勃发展“多面开花”
西安日报· 2025-05-29 10:09
重点项目推进 - 长安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包括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和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体现生态、绿色、智能及科技引领特点 [2] - 新城区幸福林带片区传化智联西北运营中心项目部分封顶,预计2023年12月底完工,投运后将提供5000余个岗位,并引入传化智联西北区域总部和龙湖西郑区域总部 [3] - 中建西北创研中心、百度智慧中心、潘家庄城中村改造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设 [3][4] 文旅产业升级 - 西安"五一"假期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年轻人最喜欢的十大目的地",大唐不夜城、城墙等景区汉服旅拍带动产业营收暴涨 [6] - 文化演艺如《梦长安》《长恨歌》《赳赳大秦》及数字文旅项目《无界·长安》《驼铃传奇》等拉动旅游消费,VR沉浸式体验如《侏罗纪公园》剧场受追捧 [6][7] - 长安书院和长安云两大文化新地标试运营,涵盖自然馆、气象馆等,航天之旅、恐龙大复活等科技互动项目吸引家庭游客 [8] 首店经济发力 - 西安万象城引入米其林、黑珍珠及品牌首店,如新玖拾、山石榴、雍容荟等餐饮品牌,FAO Schwarz西北首店以奇幻场景吸引客流 [9] - 雁塔区2025年一季度引入28家首店占全市73.68%,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贡献全市四成区域首店,新增Montbell西北首店等品牌 [9][10] - 2024年西安新增全国首店13家、西北首店168家(同比增76.8%),陕西及西安首店共255家,首店经济推动消费市场多元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