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当文物“破壁”相会:数字技术重塑博物馆经济丨外滩消费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7:32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行业的应用 - 数字技术如3D打印、在线扫描等使不可移动文物得以复刻并跨地域展出,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卢舍那大佛与灵山大佛的历史性会面[1][4] - 3D打印采用最高精度光敏树脂材料及工艺,复刻龙门石窟石灰岩质地细腻的浅浮雕和碑刻题记,刻痕不足一厘米的细节得以精准呈现[4] - 虚拟修复技术使残损造像如"最美观世音"万佛洞窟前南壁菩萨造像、宾阳中洞莲花藻井等重现原貌,并通过颜料检测分析进行彩绘复原[5] - 数字复位技术通过海外数据采集或传输,让流失海外的龙门文物实现身首合一、复位合璧[5] 沉浸式体验的发展与挑战 - 灵山博物馆打造AR沉浸式空间,结合VR技术让观众"穿越"龙门造像现场,并配套飞天舞蹈及NPC互动[6]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VR沉浸式体验带动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之最,总营收达5.8亿元[7] - 行业面临场景同质化、体验表层化问题,部分项目技术堆砌导致内容空洞,中老年群体存在技术操作障碍,年轻游客对缺乏创新的"伪沉浸"体验产生审美疲劳[7] - 灵山博物馆调整展区布局,利用莲花穹顶空间与自然光线,与龙门石窟莲花藻井形成呼应,实现古代艺术与现代禅意美学的多层次对话[8] 博物馆经济链的拓展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同比增长15.5%,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1] -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与《原神》、麦当劳、剑南春等开展联名合作[9] - 安岳石窟"毗卢幻境"3D模型作为数据资产被游戏公司收购,故宫博物院通过NFT数字藏品、元宇宙展览开辟新收入渠道[10] - 数字技术为博物馆IP开发开辟多维路径,包括内容形态革新、体验场景延伸、IP价值裂变等,需在技术温度与文化厚度间寻求平衡[10][11]
我省“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13日启动362家博物馆千场活动展现文物之美
新华日报· 2025-05-08 07:27
活动概况 - 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3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1] - 活动由省文旅厅与扬州市政府联合主办,联动全省362家博物馆推出171个主题展览、409项教育研学活动、107场"六进"活动及79个文创市集 [1] - 启动仪式将公布2023年以来的精品案例,并推出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展览项目 [1] 行业发展数据 - 2024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近1.4亿人次,现有国家等级博物馆98家(一级26家、二级39家、三级33家) [1] - 江苏6家博物馆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数量全国第一 [1] - 2023年全省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个,"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已举办10站,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文创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2] 创新实践 - 多地博物馆代表将在平行分享会上交流数智化建设经验 [1] - 《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带动12个设区市展开创新实践 [2] - "五一"期间75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形成新业态,14家博物馆主题夜游项目吸引游客531.7万人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