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量科技(0186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16: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净收入近9亿美元,其中主营业务Mindigo收入增长44% [12][13] - 公司拥有390家企业级客户,客户流失率仅4%,平均客户净收入扩张率125% [12][13] - 广告技术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94%,软件收入占6% [12][13] - 2022年总收入增长18%,不同市场贡献占比基本稳定 [13][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广告技术业务Mindigo收入增长44%,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12][13] - 非结构化业务NativeX保持相对健康的现金流和利润率 [21] - 软件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2.7百万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2.59百万美元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占收入三分之一,亚洲其他地区占五分之一,欧洲和美国各占1% [14] - 欧洲市场在第四季度有较好增长,亚洲区域的Minerva平台也获得了一些APK开发者的认可 [14] - 公司平台流量分布中,中国市场占4%,其他发展中市场如东南亚、南美和非洲有较大机会 [14][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聚焦于客户端,帮助客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更准确计算ROI、更高效获客 [2][3] - 公司认为第一方和第三方广告的共存是未来趋势,第三方广告公司地位将得到认可 [2][3] - 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来优化广告效果,提高广告投放的准确性和效率 [29][30] - 公司将继续加强在营销技术领域的布局,帮助开发者更高效进入全球市场 [8][9][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环境给行业带来一定挑战,但公司主营业务仍保持良好增长 [12][15] - 大模型技术革命将重塑整个广告行业,公司有信心抓住这一机遇 [6][7][29][30] -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内部研发管理,提高效率,并在硅谷设立小型研发中心 [11][25][2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如何看待大模型技术对广告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29][30] **管理层回答** 大模型技术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公司认为大模型不会完全取代专业模型,而是会与之形成互补,共同提升广告效果 [29][30]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未来在大模型领域的投入和团队布局 [31] **管理层回答** 公司将在硅谷设立小型研发团队,重点关注大模型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但不会大幅增加人员 [31]
华润医药(0332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收入2541.1亿港元,同比增长7.3%,按人民币口径增长10.8% [2][3] - 2022年实现净利润78.4亿港元,同比增长18%,实现规模净利润41.5亿港元,同比增长10%,按人民币口径增长11.7% [2][3]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0.66港元,较2021年增加0.06港元,董事会建议派息每股0.16港元,派息率为25% [2][3] - 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5.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主要因为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制药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3] - 2022年费用管控良好,交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基本稳定,融资成本与负债规模亦管控得当,整体净财务费用率为0.8%,同比进一步下降0.1个百分点 [3][4] - 2022年利润规模增速超过收入端,整体净利率和规模净利率同比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1%和1.6% [3] - 2022年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26.3亿港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 [3][4] - 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2412.9亿港元,略下降2.9%,有息负债规模617.4亿港元,同比减少7.1% [3][4] - 2022年有息负债权益比率为68.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ROE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8.3% [4] - 2022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3.1%,同比仅略有上升0.1个百分点 [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制药业务 - 2022年制药分部实现收入443亿港元,同比增长14.7% [6][7] - 目前在产626种产品,其中342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52个产品在机药目录内,全年有70个产品销售规模过亿港元,同比增加8个,其中6个产品销售规模超过10亿港元 [6][7] - 中药业务实现收入212.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药OTC收入同比增长19.8% [7] - 化药板块实现收入180.3亿港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化药OTC收入显著增长44% [7] - 生物药实现收入22.2亿港元,同比高速增长超过4倍,主要受益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的博雅生物以及海思制药的并购 [7][8] - 制药板块毛利和业绩同比分别增长14.1%和20.8% [7] 商业分销业务 - 2022年分销板块实现收益2112.91亿港元,同比增长6.1%,分部毛利130亿港元,同比增长5.2%,全年分销业务毛利率为6.2%,同比持平 [17][18] - 2022年分销网络已覆盖28个省份,客户数量约15万家,其中包括二三级医院超过9500家 [17][18] - 2022年实现第三方物流收入近4亿港元 [17][18] 医疗器械业务 - 2022年器械分销业务实现收益354亿港元,同比显著增长超过35%,其中IVD诊断试剂、骨科业务、介入业务收益均实现高速增长 [18][19] - 已设立7家专业检验机构,与近50家医院合作探索骨科手术保险 [19] - 2022年新增20余家厂商总代理业务,签订特许金产品18个,取得8个自有产品的注册证 [19] 零售业务 - 2022年零售板块实现收入88.4亿港元,同比增长16.2% [21] - 2022年DTP收入59亿港元,同比增长17%,占零售板块收入比重约67% [21] - 2022年末共有793家自有自营零售药房,其中DTP专药店228家,年内新增17家 [21] - 新建9家药诊康综合体药房,为客户提供智慧检测、线上问诊、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制药板块出口额近10亿港元 [13][14] - 2022年线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单九构建了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线上B2C业务占CHC业务销售比重已超过4% [16] - 东欧阿交在线上对品牌目标人群进行分层精准营销,双十一期间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12%,紫竹玉亭金一亭产品线上销售同比增长36%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和业务结构,抵御带量采购对盈利能力的冲击 [7] - 积极把握产业整合机遇,持续补链强链固链严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在中药、生物药、商业保险等领域加快并购步伐 [8][9][10] - 加快外延并购步伐,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丰富投资手段,布局优质创新赛道 [25] - 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技术平台的建设,丰富创新产品管线,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13][14][15] - 加快智能制造核心优势建设,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多家公司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6] -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商业模式,建立西端仓储电商一体及数字化运营团队 [21][22] - 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以研发创新和投资并购为引擎,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获取支撑业务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24][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虽然承压前行但韧性强、潜力
中国人寿(02628)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11:00
公司整体情况 - 公司2022年度整体经营用了四稳一进进行概括,包括贡献稳、发展稳、规模和价值继续在双零跑行业、安全稳[2],[3] - 公司市值去年位居全球保险行业第三,国内排名第一[4] - 公司连续19个季度在监管部门的风险综合评级上保持19A[4] - 公司总报费6151.9亿元,内含价值12305.2亿元,新业务价值360亿元[7] - 公司总资产和投资资产突破5万亿,增长率分别达到了7.3%和7.4%[8] - 公司2022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94%[17] - 公司信用债券外部评级3A级以上占比超过98%[18] - 公司总资产达5.25万亿,增长7.3%[18] - 公司总负债达4.81万亿,增长9.1%[18] - 公司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0.8亿元,同比下降36.8%[18] - 公司加强成本管控,严格预算管理[18] - 公司持续压降经济办公类支出[18] - 公司管理费用略有下降[18] - 公司2022年受保费收入和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的影响,收入合计8043.9亿元,同比减少2.5%[18] - 公司2022年公司没有发生信用违约事件[18] - 保险合同准备金为3.88万亿,剩余编辑为8197.1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为4361.7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9%[19] 业务情况 - 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51.7%[9] - 新招募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了19.5%,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10] - 2022年銀貿渠道實現總保費634.2億元,同比增長28.6%[11] - 銀貿渠道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要保費佔比43.4%,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11] - 公司協同銷售財產險公司業務實現保費223.8億元,保單件數同比增長9%[12] - 受險APP註冊用戶數達1.29億,理賠服務獲賠率達99.6%[13] - 全年提供服務超過2559萬人次[14] - 一年性用价值实现360亿,其中各县板块一年性用价值333亿元,同比下降22.4%[20] - 多元板块通过改善结构一年性用价值实现27亿,同比增长45.5%[20] - 二年首年年化保费口径新业务价值率为33%,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20] - 内涵价值实现12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其中经调整的定值资产为6827亿,较上年末增长1.2%,有效业务价值为54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20] 市场展望 - 公司认为未来十多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 - 行业的结构性和长期性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6] - 行业保费的增长速度处在一个历史上的低位,2020年增长是6.9%,2021年跌到了5%,去年是2.8%[22] - 新单价值率处在一个低位,投资收益率处在一个较低水平,行业是3.76%[23] - 行业复苏,前两个月保费增长速度较快[24] - 数字化转型加速,AI场景设计增长了30%[25] - 银保渠道贡献度提高,中国保费市场规模仍有增长空间[27] - 2023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29] - 企业盈利和融资需求逐渐改善[29] - 预计利率中枢会小幅上行,股市存在结构性机会[29] 公司战略 - 公司将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做长期稳健投资[29] - 在雇收方面,公司将强化雇收底仓,提升票息收益和资产久期[30] - 在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做稳权益投资,统筹好收益增强和波动管理[30] - 公司将加配高股息股票,降低波动性,增加安全性[30] - 公司将增加另类投资品种的配置,增加多元化分散化[31] - 公司将创新pre-raise产品和雇收加产品,布局优质资产和实物资产[31] - 中国人寿对不动产的布局起于10年前[31] - 中国人寿对不动产的布局是持有型物业,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抗周期性[32] - 中国人寿通过股权类的不动产配置获取了稳健增长的现金流[32] - 中国人寿持有的优质资产包括新经济地产、物流资产和综合商业综合办公体[33] - 中国人寿将作为长期价值的投资者支持中国公募率次市场的发展[33] - 遠洋集團集體減值後賬面價值佔中国人壽公司總資產的比率低於0.05%,不会对公司产生持续影响[34] - 中国人寿将持续通过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手段推动遠洋加强战略制定、运营管理和风险管控,协助其稳健经营[34] - 地产行业的基本面迎来了积极的变化,市场也在逐步修复中,中国人寿将积极支持遠洋走出低谷实现平稳发展[35] - 中国人寿提出了八大工程的经营策略,以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35] - 中国人寿对2023年保险市场的看法充满信心[36] - 公司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增长,保险需求快速释放[37] - 公司看好中国保
宝龙商业(09909)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1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3.5% [1][2] - 2022年实现毛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1.5% [14] - 2022年规模核心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4.8% [14] - 2022年资产负债率下降3.5个百分点至48% [14] - 2022年每股收益7毛钱,同比增长1.3% [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商业板块收入占比80.8%,物业板块收入占比19.2% [14] - 商业板块毛利率34.5%,物业板块毛利率25.2% [14] - 2022年新签约的外托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累计签约面积249万平方米,复合增长率67.5% [8] - 2022年商业累计签约面积1519万平方米,复合增长率19.6% [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零售业前三季度关键率较高,第四季度及2023年初有所下滑 [2][3] - 2022年餐饮业累计收入4.39万亿元,略有提升 [3] - 2022年电影院总票房367亿元,恢复至2019年一半水平 [3] - 2022年珠宝行业规模稳定,累计收入3014亿元,同比下降1.1% [3] - 2022年超市业态前三季度亏损超过一半,第四季度及2023年初已恢复盈利 [3][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坚持5年战略目标,2025年商业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长三角地区做到行业前3 [4] - 通过提升老项目经营、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全面数字化运营等方式提升质量与速度并重发展 [4][11][12] - 进一步战略聚焦深耕长三角,微调发展节奏,坚持以项目质量优先 [4] - 在存量时代,核心竞争力包括强大的组织能力、优秀的招商能力、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 [32][33][34][35][3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受疫情影响非常艰难,但2023年春节后明显感到恢复 [2][3][37] - 预计2023年5月后消费复苏将远超预期,对2023年经营充满信心 [37][38] - 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利润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每年不低于10% [30][3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房仁奇 提问** 询问老项目提升策略及未来毛利率趋势 [23] **陈德利 回答** 1. 通过提升出租率、优化主力店、提高租金等措施提升老项目经营 [23][24][25] 2. 未来毛利率将保持在30%-33%之间,主要通过成本控制和外拓项目占比提升 [26] 问题2 **房仁奇 提问** 询问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32] **陈德利 回答** 1. 强大的组织能力,包括人员、架构和管理系统 [32][33] 2. 优秀的招商能力,尤其是针对区域性品牌 [33][34] 3. 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包括场景体验和会员运营 [34][35] 4. 持续的创新能力,引入年轻人力量 [35][36] 问题3 **投资者 提问** 询问疫情后消费复苏情况及未来趋势 [36] **陈德利 回答** 1. 2月-3月消费复苏较慢,4月后明显好转,餐饮等体验类消费已超2019年水平 [37][38] 2. 预计5月后消费将远超预期,对2023年经营充满信心 [38]
东软睿新集团(09616)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09: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3.6% [6][7] - 毛利达到6.67亿元,同比增长12.7%,毛利率为43.1% [7] - 净利率达到8.5%,同比增长28% [7] - 调整后净利率达到24.6%,基本持平 [7] - 每股收益0.59元,同比增长37% [7] - 合约负债增加,主要由于校园扩建 [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学历教育收入占比约75%,同比增长15% [8][9] - 教育资源输出收入占比增加至11.8%,同比增长30% [8][9]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主要是自建数字工厂业务减少 [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三所大学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多项成绩,如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等 [1][2] - 学校录取分数线持续提高,学生质量不断提升 [2][3] - 学生就业率和薪酬水平持续提升 [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智慧软件、实践案例、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发 [4][5] - 加大教育资源输出业务,扩大合作院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 [4][5] - 继续教育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2B和2C市场 [6] - 积极布局元宇宙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教育应用 [36][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教育数字化转型和职业教育发展,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16][17][18] - 数字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旺盛,为公司教育资源输出和继续教育业务带来广阔市场 [17][18][19] - 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合作规模,推动各业务线协同发展 [21][22][2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教育资源输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24] **管理层回答** - 公司在20多年学历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和方法论 [25] - 拥有自主研发的智慧软件平台、实训环境和教学内容,可为合作院校提供系统化服务 [25][26] - 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不断迭代升级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26][27]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未来成本费用增长趋势和税收筹划计划 [28][29] **管理层回答** - 成本增长主要来自学生规模扩大带来的人力成本和折旧摊销增加,但长期来看收入增速应高于成本 [29][30] - 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享受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未来将继续优化税收筹划 [31][32][33]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与莆田合作办学情况和未来资本开支规划 [45][46][47] **管理层回答** - 与莆田政府合作稳定,包括与现有职业院校合作和申请新建本科学校 [46] - 未来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成都学院新建宿舍和教学楼,以及支付老项目尾款 [47][48]
快手(01024)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00:10
用户数据 - Kuaishou App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了创纪录的3.662亿[11] - Kuaishou App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4亿[14] - Kuaishou App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了创纪录的133.9分钟[15] - Kuaishou App的用户互动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50%[17] - Kuaishou App的搜索功能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月均用户数达到了近4亿[24] 业绩总结 - 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的在线广告收入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是本地电商广告[27] - 公司的电商业务在2022年第四季度取得了快速增长,年度GMV增长了30%,成功实现了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的全年GMV目标[31] - 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的净亏损大幅缩小至人民币45.3亿元[70] - 公司在2022年全年实现了正的经营现金流为人民币22亿元[71] - 公司2022年全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941.8亿元,同比增长16.2%[7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2023年春节期间推出了不间断的春节活动,鼓励电子商务直播,取得了良好的增长[79] - 公司在3月8日购物节期间,家具、3C产品、生鲜农产品、植物和宠物用品的销售实现了强劲增长[80] - 公司在2023年将大力推广品牌电子商务,并加强对商家、产品和用户的深入了解[88] -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治理,强化信任作为业务的基石[85] - 公司计划推出搜索广告产品,搜索流量在2022年第四季度几乎翻了一番[10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认为本地服务领域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短视频平台可以帮助本地服务商实现增长[120] - 公司在本地服务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策略和战术的成熟度上[122] - Kwai Hire在过去一年中各项运营指标取得了快速进展,2022年第四季度的平均每日简历提交量是第一季度的两倍,春节期间达到了50万以上的峰值[126] - Kwai Hire目前涵盖了22个一级职业类别和200多个二级类别,不仅包括制造业工作,还包括餐饮、家政清洁、超市零售等服务行业类别的职位[127] - 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和多模态预训练大型模型等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131]
OSL集团(00863)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9 16:1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非IFRS收入为2.28亿美元,与2021年的2.35亿美元基本持平 [8] - 公司2022年IFRS收入为1.16亿美元,较2021年的3.24亿美元下降 [8] - 公司2022年亏损为5.5亿美元,较2021年的3.69亿美元增加 [9]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下降37%至5600万美元,主要由于没有向流动性提供商支付激励性认股权证费用 [10] - 公司2022年行政及其他运营费用增加8%至5.77亿美元,主要由于增加了技术人员和IT支出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数字资产平台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超过60% [11] - 公司2022年经纪业务交易量增长49%至4560亿港元 [12] - 公司2022年交易所业务交易量增长25%至660亿港元 [13] - 公司2022年SaaS业务交易量为150亿港元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看到监管趋严下,交易量和托管业务从不受监管平台向受监管平台OSL转移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过去几年专注于获得监管牌照和建立可信的机构运营 [2][3] - 公司认为未来监管执法将进一步加强,无牌或轻微监管的竞争对手将被淘汰 [2][3] - 公司将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升,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高效率 [6][7] - 公司看好香港成为数字资产监管中心,作为香港首家获得SFC牌照的上市公司,将受益于香港监管环境的改善 [3][15] - 公司将重点发展SaaS业务,推出Finlink产品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快速接入数字资产 [19][20] - 公司将继续拓展安全型代币发行(STO)业务,成为行业标准 [17][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2022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但公司在市场动荡中成功增加市场份额并调整成本结构 [3][4] - 管理层认为监管趋严将利好公司这样的合规运营商,行业将进一步向受监管的参与者集中 [2][3] - 管理层看好数字资产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认为其有望像互联网一样带来革命性变革 [4][5] - 管理层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未来两年内彻底改变行业格局,公司正积极应用AI提高生产力 [6][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Cosmo from Nova River 提问** 2022年发生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如Luna、3AC、FTX等)和最近的银行危机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22][23] **Hugh Madden 回答** 这些事件对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75%的竞争对手消失,公司交易量也出现下滑。但同时也加速了监管趋严,为公司这样的合规运营商创造了有利环境,公司得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22][23] 问题2 **Jonathan from Daiwa Securities 提问** 公司2023年的成本节省和盈利预测如何?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交易量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27][28][29] **Devin Wu 回答** 公司已经大幅降低了成本,月度运营成本下降40%以上。结合交易量恢复、SaaS业务增长以及交易价差回升等因素,公司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具体盈亏平衡所需交易量难以直接量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27][28][29]
泡泡玛特(09992)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9 1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46.17亿元,同比增长2.8% [1] - 2022年毛利26.54亿元,同比下降3.8%,毛利率从61.4%下降至57.5% [1][3][4] - 2022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44.3%,净利润率为10.3% [1][5] - 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5.74亿元,同比下降42.7%,经调整利润率为12.4% [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内地收入占比90.2%,同比下降3.3% [2] - 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占比9.8%,同比增长147.1% [2] - 自主IP收入占比90.8%,同比增长5.3% [3] - 自有IP收入占比65%,主要来自Scopanda、Moly、低木等 [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内地线下渠道收入占比44.8%,线上渠道收入占比39.6% [2] - 港澳台及海外线下渠道收入占比3.2%,线上渠道收入占比2% [2] - 存货周转天数从128天增加至156天 [6][7]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0天增加至15天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以IP为核心,持续丰富产品品类,加速全球化布局 [22][23] - 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43][44][45] - 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和灵活性 [53][54][55] - 行业竞争格局更加清晰,公司地位得到确立 [38][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受疫情影响,但公司整体表现优于预期 [38][39] - 2023年对收入和利润率保持乐观预期,将重点关注成本控制和毛利提升 [25][26][33] - 海外业务发展前景广阔,将持续加大投入和布局 [27][28][29] - 积极拥抱AI等新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但IP创造仍需人工创意 [49][50][5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方柏宇提问** - 2023年供应链优化方向,包括产品品质管理和供应链反应速度 [43][44][45] - 海外门店选址和管理与国内的差异 [46][47] **王一凡回答** - 从产品品质和供应链反应速度两方面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 [43][44][45] - 海外门店选址和管理需要结合当地市场和文化特点 [46][47] 问题2 **钱亦然提问** - 存货情况和滞销品处理 [48][49] - AI技术在公司的应用和影响 [49][50][51] **王一凡回答** - 存货水平有所下降,并有专门渠道处理滞销存货 [48][49] - 公司谨慎看待AI技术在创意创作方面的应用,更多关注提升运营效率 [49][50][51] 问题3 **周哲提问** - 用户画像和组织架构调整 [52][53][54][55] **王一凡回答** - 用户以年轻女性白领为主,正在向更年轻和男性用户群体扩展 [52] -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提高管理效率和灵活性,支持公司未来发展 [53][54][55]
玄武云(02392)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9 10:3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营收突破1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 [3]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7.9%,占毛利比重为36.7%,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 [3] - 公司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为1.6亿人民币,现金流状况良好 [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PaaS和SaaS收入占比基本五五开,综合能力较强 [11] - SaaS收入占比达45.4%,其中营销云、销售云和客服云贡献较大 [11] - 销售云业务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预计2023年增长超过80% [42][43] - 公司AIoT业务如智能冰柜等在2023年有望实现超过100%的增长 [5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金融、快销、TMT等四大行业的客户覆盖广泛,服务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5][6] - 公司在快销行业的客户渗透率不断提升,食品饮料行业客户已超过30% [6] - 公司计划未来3年在快销零售行业的客户占有率提升至50%以上 [4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通信、AI、数据服务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20][40][54] - 公司将进一步提升SaaS收入占比,尤其是销售云业务,未来3年有望突破1亿元 [49] - 公司将加大中小企业客户的拓展,提升整体客户覆盖 [47] - 公司将继续探索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云通信服务 [22][40] - 公司将通过产品矩阵和技术创新持续巩固行业地位 [20][40][5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国内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快销行业IT投入增加,公司有信心抓住机遇 [46][47] - 公司看好AI、数字化等技术在快销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持续加大投入 [37][38][40] - 公司对2023年的业绩增长、SaaS占比提升、销售云突破1亿等目标充满信心 [49]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国元证券分析师李诚儒提问** 对于ChatGPT等AIGC技术,公司如何看待其应用落地及与公司业务的融合发展? [36][37][38][39] **陈总回答** 公司早在2017年就已经建立了AI实验室,在图像识别等视觉AI方面有较强实力 [37][38] 公司将结合AIGC等新技术,在快销零售等行业应用场景中实现创新,如营销广告生成、智能陈列指引等 [38][39] 公司定位自己为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的公司,而非纯技术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大AI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37][40][54] 问题2 **四维资本分析师卓伟俊提问** 1) 销售云业务2022年未实现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3年增长空间如何? 2) PaaS业务毛利率连续下滑,未来趋势如何,预计稳定区间是多少? [41][42][43][44][45] **陈总回答** 1) 销售云受疫情影响较大,Q4是重要业绩爆发期但受到封控影响,未来3年有望保持60%以上增长 [42][43] 2) PaaS毛利下滑主要由于通信资源采购成本,未来将保持在7%左右的稳定水平,公司将持续提升SaaS占比 [44][45] 问题3 **中信证券分析师刘瑞提问** 1) 国内经济复苏是否会带动快销行业IT投入增加,对公司业绩有何影响? 2) 公司未来3年的业绩指引如何? [45][46][47][49] **葛总回答** 1) 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快销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有信心抓住机遇 [46][47] 2) 公司未来3年收入增长20%左右,SaaS占比有望超50%,销售云业务有望突破1亿元 [49]
百果园集团(02411)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9 1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收入增长9.9%,主要来自门店数量增加、单店销售增长和土地销售增长 [6][7] - 公司2022年毛利增长13.6%,主要来自规模效应、区域成熟度提升和自有品牌占比提升 [6][7] - 公司2022年净利润增长38%以上,净利率从2.2%提升到2.7% [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水果销售占总销售97%以上,保持核心地位 [7] - 公司直接销售(自营)占比从2021年的5%提升到2022年的7% [7] - 公司专卖店和区域代理销售占比相对稳定 [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已进入140多个城市,深圳市场占有率达13% [2][3][15] - 公司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单店模式适配性良好,盈利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较高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确立了千亿营收、全球化和百年品牌的长期目标 [4][5] - 公司通过渠道品牌、品类品牌和高竞争壁垒来应对行业竞争 [2][3][4] - 公司正在加强上游供应链管理和技术赋能,提升优质果占比 [41][43][44] - 公司正在拓展线上渠道,包括自营平台和第三方平台 [46][4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疫情后消费信心和购买频次有明显回升 [23] - 管理层认为公司已度过行业恶性竞争阶段,品牌优势将持续发挥 [24][25] - 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持续投入提升运营效率 [4][5][2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洪涛提问** - 了解公司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上游优质果占比,以及如何帮助解决上游三等果的消化问题 [41][43][44] **余慧永、焦躍回答** - 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上游种植标准和品质,并建立自有品类品牌来消化三等果 [41][43][44] 问题2 **李雨晨提问** - 了解公司是否有拓展水果加工品类的计划,以及未来在线上渠道的发展策略 [37][38][39][40] **余慧永、焦躍回答** - 公司已布局水果加工品类,未来将继续发展,但鲜果仍是主攻方向 [37][38][39][40] - 公司将以自营渠道为主,同时积极拓展第三方平台,并通过公域和私域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线上运营效率 [46][48] 问题3 **王志锐提问** - 了解公司门店产品选品和搭配策略,以及未来下沉市场的发展计划 [32][33][34][35][36] **余慧永、焦躍回答** - 公司通过分商圈标签和智能订货系统精细化管理门店产品,并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特点进行差异化 [32][33][34][35][36] - 公司已进入三四线城市,未来将继续下沉,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提升在下沉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32][33][3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