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搜索文档
从天舟一号到天舟八号 太空“带货”达人都有哪些升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17:01
天舟货运飞船发展历程 - 天舟一号于2017年4月20日首飞,首次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加,验证货物运输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设奠定基础 [3] - 天舟二号于2021年5月29日发射,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支持3名航天员3个月驻留,完成4次交会对接及多项拓展试验 [5] - 天舟三号于2021年9月20日发射,交会对接时间缩短至6.5小时,生活物资翻倍可支持6个月驻留 [7] - 天舟四号于2022年5月10日发射,采用货包色彩标识系统提升物资管理效率 [9] - 天舟五号于2022年11月12日发射,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世界纪录 [11] - 天舟六号于2023年5月10日发射,载货能力提升至7.4吨,发射频次优化为2年3发 [13] - 天舟七号于2024年1月17日发射,采用3小时快速对接模式,运送5.6吨物资含260余件货物 [15] - 天舟八号于2024年11月发射,新增时效性物资运输能力如生物制剂 [17] 技术突破与能力提升 - 交会对接时间从8小时(天舟三号)逐步缩短至2小时(天舟五号)[7][11],最终优化为3小时常态化模式(天舟七号)[15] - 载货能力从6.9吨(天舟二号)提升至7.4吨(天舟六号)[5][13],货包管理系统(天舟四号)和时效性运输(天舟八号)增强功能性 [9][17] - 快速对接技术实现从6.5小时(天舟三号)到2小时(天舟五号)的突破,并保持3小时稳定模式(天舟七号)[7][11][15] 空间站运营支持 - 单次物资补给可支持3名航天员3个月(天舟二号)至6个月(天舟三号)驻留需求 [5][7] - 天舟七号实现双乘组(神舟十七号、十八号)物资同步保障,运送2.4吨生活物资 [15] - 天舟八号新增生物制剂等时效性实验物资运输能力,强化空间站科研支持 [17]
电闪雷鸣 雨水横飞!第一视角感受台风“丹娜丝”的狂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17:01
台风影响与应对措施 - 广东阳江海域的华电青洲三风电场在七级风圈下持续风速达11.9米/秒,瞬时最大风速突破20.5米/秒,风机保持稳定满发[4] -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大唐山秀水电站受暴雨影响,能见度骤降,但三台机组全开运行,电力输出持续稳定[6][7] - 福建福州华能福州电厂码头2小时内降雨量超80毫米,3台燃煤机组平稳供电,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10][12] 风电行业表现 - 海上风电企业在台风期间通过工业摄像头全程监视机组运行状态,确保稳定运行[1][2] - 华电青洲三风电场在电闪雷鸣与狂风暴雨中保持风机巍然屹立[4] 水电行业表现 - 大唐山秀水电站面对暴雨加密巡检频次,对大坝、廊道、排水设施进行无死角巡查[7] - 电厂职工密切跟踪电网负荷与上游水情变化,优化机组运行方式[7] 火电行业表现 - 华能福州电厂在暴雨中实时动态优化调整机组运行模式,确保能源可靠供应[12] - 厂区能见度骤降但燃煤机组仍保持平稳可靠供电[12]
抗日英雄谱丨在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 他一人抵挡千军万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15:27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后,成为感动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该片的主人公李侠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他潜伏在敌占区,用秘密电台向党组织传递 情报,在长期斗争后不幸入狱,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侠的原型就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李白。今天的《抗日英雄谱》,我们一起追忆李白烈 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我宁肯一人受困,一人牺牲,也要保全党的组织,保守党的机密,保护同志。志士是杀不尽的,革命的力量是削弱不了的。" 这是1949年5月7日,李白在狱中向妻子做的诀别。20天后,上海迎来了解放。 李白原名李华初,湖南浏阳人,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电台政委。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上海中共地下电台被日军破坏,急需重新设立秘密电台,中共中央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精通无线电技术的李白。 李白抵达上海时,淞沪会战炮火正浓。他悄悄四处购买各种零件,自己组装电台。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李白终于向千里之外的延安发出了呼号,在上海 与延安之间,以一道道往返的红色电波架设起了一座无形而坚实的"空中桥梁"。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烈士的故事》作者 周兆良:敌人也没发现什么,最后要走的时候,有个日本宪兵脚一踩,踩到 ...
又见丨一家12人 11条枪 一棵枣树上的抗战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15:20
历史照片分析 - 照片名为《一树的八路军》拍摄于1944年春天 画面中11人为八路军成员 左下角为一名小女孩 [1] - 树下最右侧人物为王正南 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七团参谋长 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毕业 曾为国民党营长 1939年脱离国民党组建抗日游击队后加入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 [1] - 其余10人包括王正南的叔父、四位亲兄弟、两位堂弟和两位表弟 均追随其参加八路军 [1] - 1944年家族成员在河南范县休整期间于住所门口枣树上拍摄此合影 照片捕捉了战时难得的团聚时刻 [1] 照片象征意义 - 照片虽已泛黄破损 但仍能感受到画面中人物在黑暗年代以自身为火种照亮土地的精神力量 [2] - 枣树被赋予"家国树"的象征意义 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 人物被喻为"枝头不肯凋零的春" [2] - 2016年王正南妹妹王雨平将保存72年的照片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使其成为民族记忆载体 [1][2] 人物背景细节 - 王正南从国民党军官转型为八路军指挥官的历程 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才流动特征 [1] - 照片中人物关系显示抗战时期存在家族集体参军现象 王正南家族共有11人加入八路军 [1] - 拍摄背景揭示1944年八路军在河南范县的休整情况 为研究部队调动提供影像佐证 [1]
特警+特警,这对夫妻的“双向奔赴”硬核又温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为期5天的"尖刀・使命"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7月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闭幕。在解救人质科目比拼现场,甘肃特警队的出色表现引发现场阵阵掌声。在为队友 欢呼的人群中,女警张文娟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赛场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她的丈夫,同时也是此次参赛的突击队员刘亮。这对从师徒走到并肩征战全国赛场 的特警"夫妻档",背后藏着怎样的热血故事? 0:00 在"尖刀·使命"2025年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第三天的解救人质科目比拼中,甘肃特警以1分55秒的成绩取得该竞赛项目的第17名。比赛一结束,张文娟和她的 特警队战友们便在观赛区热烈欢迎战友归队,她的丈夫刘亮正是参加这个科目的突击队员。 刘亮:如果我们站在这岗位上,不去做这些事情的话,就对不起这身衣服,也对不起自己身上的警徽。 张文娟: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因为热爱。穿上这身衣服,觉得肩上有责任,想去把它干好,想在岗位上出自己的一份力。 带着支持与牵挂再出发 为备战 "尖刀・使命",夫妻俩一直在紧张训练,伴随所在的特警队斩获突破性成绩。而这对夫妻也带着收获与憧憬,期待着明年再战赛场。 既是战友,又是夫妻,张文娟、刘亮这对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参赛队员,在这次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 ...
文博日历丨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考古发现 - 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出土两只距今5365±125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木屐 将中国木屐实物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 [5][7][9] - 两只木屐均为左脚设计 采用前宽后窄的人体工学造型 底部有5个孔和凹槽用于系绳固定 [5][7] - 木屐使用石制工具加工完成 展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的切割 打孔 磨光工艺 [7][9] 历史价值 - 慈湖木屐取代1984年安徽朱然墓漆木屐 成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木屐实物 [9] - 屐底凹槽设计可防止系绳磨损 体现良渚先民对实用性与舒适度的追求 [7] - 木屐形制反映当时已掌握根据脚部结构(前掌宽 后跟窄)定制鞋履的技术 [7] 文化意义 - 从良渚木屐到春秋时期孔子所穿木屐 显示该鞋类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使用历史 [9][11] - 鞋履演变过程见证人类适应自然 平衡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发展轨迹 [14] - 文物印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文明演进理念 体现步履不停的文化传承 [11][14]
比新国标更严格 8吨追尾+30吨夹击……汽车安全迎接“极限挑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行业反内卷举措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引发行业反内卷热潮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推出系列措施:启动机动车生产一致性检查、支持车企60天账期承诺、开通账期执行反馈窗口 [3] - 数十家主流车企响应自律号召,通过缩短付款周期、优化经销商返利机制落实行动 [3] - 协会表示举措将快速见效,推动市场秩序向有序良性发展 [5] 全球化与供应链升级 - 行业需适应全球化市场,构建更高效、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 [7] - 需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7] - 企业需建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追溯体系,配合国家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9] 安全标准提升 -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新国标发布,碰撞试验壁障质量从950公斤提升至1400公斤,2025年7月实施 [11] - 《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新增电安全、车门锁、乘员撤离等技术要求,同步于2025年7月实施 [13]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完成意见征集,首次对电动/隐藏式把手解锁可靠性及失效安全性提出要求 [15] - 新标准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以安全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竞争 [17] 第三方安全测试进展 - 中汽研开展高于新国标测试:以100公里/小时(国标2倍速度)进行侧面碰撞,考核电池包结构稳定性及防起火爆炸性能 [19] - 多重连续碰撞测试包含5吨卡车40公里/小时侧撞+正撞+5米跌落,检验新能源车电池抗多次冲击能力 [21][22] - 后碰撞测试升级:8吨货车追尾后与30吨货车正面碰撞,检验车身结构安全性 [23] - 隐藏式门把手防误触测试提前展开,重点考核翻滚、高空坠落等极端工况下门锁系统稳定性 [25]
从教育到基建 上合组织数字“朋友圈”共绘转型蓝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核心观点 -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开幕 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应用和数据价值挖掘等热点话题 [1] - 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数字基建、传统产业转型、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已开展广泛合作 未来将围绕产品、技术、服务要素深化数字经济合作 [3] - 中国发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工具箱》 包含50多项数字公共产品 将推出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赋能产业转型 [5] 数字技术合作与产业转型 - 中国与柬埔寨合作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和光纤连接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9] - 数字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关键发展议题 [11] 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与展望 - 数字化已深度改变生产方式和民生福祉 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为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3] - 论坛探讨数据治理、跨国人才培养、数字基建开放合作等议题 推动共建互惠开放的数字经济空间 [7][13]
以文化人 南粤大地为何新风劲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10
最近,广东的5个地级市、5个县(县级市)成功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124个村镇成功入围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南粤大地正在吹起一 股"以文化人"的新风尚。 当古老厚重的岭南遇上现代文明新生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不同文化、思想交融、交汇之处,广东如何立破并举,激浊扬清,让正能量在南粤大地始终充盈? 静水自当深流。从活力涌动的大湾区,到精彩无限的粤东西北,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广东以文明的厚度丈量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在城乡大地上 展开了一场的精神文明变革。 "成风"何以"化人"?"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曾激励一代推动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今天,刚健朴实的气质风貌,将如何厚植创业热土,引 领奋斗者们再造一个新广东? "校准"城市文明 如何重塑一座城? 在7月11日召开的广东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再次释放了"文明新风润南粤"的强有力信号。 常住人口1.28亿、实时在粤人口1.5亿……这是截至2024年末,"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人口统计数据。"人气爆棚"在带来发展底气的同时,更考 验着每一座大城市的管理水平。 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广东正从"文明赋能管理"切题,让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铸就城市发展 ...
多地持续“桑拿天” 这份防中暑秘籍请收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09
高温天气特征 - 安徽7月1日—8日全省平均气温32 1℃ 偏高5 0℃ 为历史同期最高 平均最低气温27 2℃ [2] - 河南7月3日到7日大部出现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 持续时间长达5天 30%乡镇最高气温超过40℃ [5] -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接近6天 是常年同期的两倍多 为历史同期最多 [7] 高温天气趋势 - 未来一周华北南部 黄淮 江汉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持续35℃以上高温 局地超过40℃ 部分地区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3] - 河南预计12日起高温范围和强度将再度加大 北中部 西南部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 局部达40℃~42℃ [5] - 下周起四川盆地 江淮 江南北部等地将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 [3] 高温天气极端性 - 今年首发高温过程出现在5月19日—21日 较常年提前半个多月 高温过程首次出现时间以每十年2 2天的速率不断提前 [7] - 今年以来147个国家气象站出现极端高温 13个国家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 [7] - 避暑胜地如承德出现连续3天高温天气 黑龙江北极村 漠河等地6月底出现35℃以上高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