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科诺尔(832522)
搜索文档
纳科诺尔发生3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312.8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7:25
大宗交易概况 - 11月14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3笔成交,合计成交量5.91万股,成交金额312.82万元 [2] - 三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均为52.93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15.00% [2] - 交易买方营业部分别为国泰海通证券深圳登良路营业部、华泰证券北京东三环北路营业部和光大证券上海徐汇区东安路营业部,卖方营业部均为国投证券江苏分公司 [2] 近期股价表现 - 纳科诺尔11月14日收盘价为62.27元,当日上涨9.25% [2] - 日换手率为8.36%,成交额为6.67亿元 [2] - 近5日该股累计上涨7.31%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01月06日 [2] - 公司注册资本为15675.072万人民币 [2]
北交所上市公司纳科诺尔发生3笔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312.8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11-14 17:24
大宗交易概况 - 2025年11月1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纳科诺尔发生3笔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为312.82万元 [1] - 成交金额最高的一笔成交价为52.93元/股,成交数量2万股,成交金额105.86万元 [1] - 三笔交易的成交价均为52.93元/股,相对于当日62.27元的收盘价,折价率均为15% [1][2] 交易细节 - 第一笔交易成交数量2万股,成交金额105.86万元,买入营业部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登良路营业部,卖出营业部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1][2] - 第二笔交易成交数量2万股,成交金额105.86万元,买入营业部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三环北路证券营业部,卖出营业部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2] - 第三笔交易成交数量1.91万股,成交金额101.1万元,买入营业部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徐汇区东安路营业部,卖出营业部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2]
固态电池系列报告之三:车端应用加速,产业链有望迎来变革
中银国际· 2025-10-23 14:25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具备显著优势,其量产将提速,并对现有生产设备形成替代,产业链有望迎来变革 [1] - 固态电池专用设备是产业化过程中的确定性红利,具备高成长性、高护城河及新一轮价值链重构机会 [3] - 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将先于终端需求兑现,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4亿元 [5][28] - 技术变革将推动设备价值重构,前段和中段设备价值量占比将提升 [37] 固态电池性能与产能建设 - 固态电池可匹配高压正极和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液态电池,欧阳明高院士预计第三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 [13] - 固态电池使用不可燃固态电解质,热失控初始温度远高于液态电池,有望从本质上改善电池安全性能 [15] - 政策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2024年工信部设立60亿元专项资金,珠海、上海、天津等地也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 [18] - 多家企业产能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清陶能源在内蒙古投资70亿元建设固态电池零碳产业园,中创新航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19] - 车企加速推进固态电池上车应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埃安等均明确了2026-2027年的装车时间表,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 [21] 设备市场需求与空间 - 设备投资是产业落地前置环节,订单和收入确认天然早于整车放量,当前产业整体处于向产线能力建设过渡的阶段 [23] - 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为40.0亿元,其中半固态设备38.4亿元,全固态设备1.6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079.4亿元 [28] - 传统锂电资本开支需求依然稳健,2025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62万辆,同比增长36.7%,渗透率达45.5% [29] 设备技术变革与投资机会 - 固态电池产线设备相较传统液态电池呈现较大变化,前段与中段需引入新设备并进行升级改造,后段设备以性能和参数升级为主 [5][24] - 技术变革推动设备价值重构,固态电池前段设备价值量占比从液态的31%提升至35%-40%,中段从40%提升至40%-45% [37] - 干法电极设备是核心增量设备,具备经济性(制造成本降低约20%)、环保和电池性能优势,与固态电池高度适配 [41][42][43] - 叠片工艺因能提升电芯结构一致性和界面接触稳定性,在固态电池中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48][52] - 等静压设备是固态电池生产中的核心新增工序,用于提升材料致密度和界面质量,温等静压是当前优选方案 [56][62] - 固态电池对激光切割设备需求提升,以应对厚极片和脆性电解质的加工挑战 [54] - 固态电池包热管理要求提升,工作温度上限更高,带动隔热材料(如气凝胶)需求扩大,电池包结构件耐热性要求也相应提升 [71][78][81][83] 投资建议 - 建议优先关注干法电极、等静压等新增需求,以及叠片、激光切割等渗透率有望较快提升的设备环节 [3][86] - 报告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宏工科技、先惠技术、纳科诺尔、利元亨、海目星、德龙激光等 [3][86]
锂电池产业链跟踪点评:9月电池销量同比环比双增
东莞证券· 2025-10-15 17:04
行业投资评级 - 锂电池产业链投资评级为“超配”,且为维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电池产销量数据表现强劲,产销创历史新高 [2][4] - 当前海内外市场储能需求强劲,国内储能电芯供应紧张,头部电池企业全线满产 [4] - 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传统旺季,10月锂电排产环比继续增长 [4] - 政策方面,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门槛提高可能带来今年底前购车冲量,而对锂电池等物项的出口管制预计对合法合规企业经营影响较小 [4] -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为产业链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迭代升级的确定性增量需求 [4] - 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以及在固态电池相关新材料、新工艺设备上拥有技术和产能先发优势的企业 [4]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61.7万辆和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环比分别增长16.25%和14.98% [4] - 9月纯电动车销量105.8万辆,同比增长36.4%,环比增长16.52%;插电式混动销量54.6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2.11% [4]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 [4] - 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9.7%,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1-9月渗透率为46.1% [4] - 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2.2万辆,同比增长1倍,环比下降0.9%,占出口总量的34.5%;1-9月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占出口总量的35.5% [4] 锂电池产业链数据 - 产量:2025年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151.2GWh,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35.4% [4] - 销量: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146.5GWh,环比增长9.0%,同比增长42.2% [4] - 动力电池销量110.5GWh,占总销量75.5%,环比增长11.8%,同比增长44.4%;其他电池销量36.0GWh,占总销量24.5%,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36.1% [4] - 出口: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6.7GWh,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28.3%,占当月销量18.2% [4] - 动力电池出口量17.6GWh,占总出口量66.0%,环比增长17.1%,同比增长50.9%;其他电池出口量9.1GWh,占总出口量34.0%,环比增长20.3%,同比下降0.5% [4] - 装车量: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 [4] - 三元电池装车量13.8GWh,占总装车量18.2%,环比增长26.5%,同比增长5.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占总装车量81.8%,环比增长20.5%,同比增长50.4% [4] - 1-9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五企业市占率:宁德时代42.8%(同比-3.1pct)、比亚迪22.6%(同比-2.1pct)、中创新航7.1%(同比+0.1pct)、国轩高科5.3%(同比+1.2pct)、亿纬锂能4.2%(同比+0.5pct) [4]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 [4] - 重点关注在固态电解质、新型正负极、单壁碳纳米管、复合集流体等材料环节拥有技术和产能先发优势的公司 [4] - 重点关注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设备环节积极布局的锂电设备公司 [4] - 报告列出重点标的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璞泰来、当升科技、湖南裕能、星源材质、恩捷股份、天赐材料、天奈科技、先导智能、利元亨、纳科诺尔 [4]
兴证电新: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逐渐清晰,固态电池设备受益
2025-09-28 22: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电力设备行业 具体聚焦固态电池设备领域[1] * 公司包括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 海目星 利元亨 纳科诺尔 曼恩斯特 宏工科技 先惠技术 杭可科技 华自科技等锂电设备供应商[31][32][9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现状与前景** * 2025年新能源汽车 储能等下游需求稳健增长 但锂电行业仍面临供给过剩格局 部分环节盈利能力已持续承压两年[3] * 当前锂电板块部分环节迎来价格筑底回升和扩产放缓的双重利好 市场悲观预期正逐步消化 行业盈利已呈现企稳迹象并具备向上弹性[3]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落地 有望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具备新技术布局优势的企业或率先迎来反弹[3] * 2025年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凭借高能量密度 卓越安全性及宽温域适应性等核心优势 固态电池不仅能够逐步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 更有望开拓低空 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3] **固态电池性能与安全优势** * 动力电池新规强制要求"不起火 不爆炸" 新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 首次将"不起火 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6] * 固态电池具备本质不可燃 耐高温的特性 满足电池新国标要求 全固态电池摒弃了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质与隔膜 从源头上规避安全隐患[9] * 固态电解质热失控起始温度显著高于液态电池150℃的水平 聚合物在300-400℃ 硫化物在200-600℃ 氧化物突破600℃ 部分特种氧化物材料甚至高达1800℃[9] **产业化进程与产业链突破** * 展望2025年 产业链各环节将呈现协同突破态势 材料端固态电解质 硅碳负极和新型正极制备工艺日趋成熟 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显著下降[3] * 电池端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装车 全固态电池性能和安全等参数持续突破 整车端多家主流车企计划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3] **设备环节的技术变革与投资机会** * 与液态电池相比 固态电池生产最显性的变化集中在前道工序中的干法电极设备与中道的固态电解质等静压设备[3][24] * 前道工序在固态电池产线中占据设备投资价值的35%-40%[39][40] * 干法工艺凭借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成为固态电池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工艺转型过程中 辊压 混料和等静压设备的技术革新尤为关键[24][95] * 混料工序是干法工艺的核心突破 需在湿度低于30%的环境下进行 温度控制精度在±1℃以内 精度要求需控制在±1.0μm以内[48] * 涂布工序要求实现微米级涂布精度(通常2-10μm) 双面同时涂布技术成为创新方案[52] * 辊压工序需保证极片厚度均匀性在1-2μm以内 压实密度偏差≤0.02g/cm³ 表面粗糙度Ra≤0.2μm[58] * 固态电池由于电解质的脆性 叠片是最佳成组方案 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63] * 等静压技术是解决固态电池致密度和界面问题的关键 温等静压技术在500MPa 85℃条件下可使电极密度提升至95%[72] * 后道化成环节对压力的要求与液态电池相比大幅提升 带动单件价值量提升 同时受限于固态电解质化成时的倍率较低 对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的需求量预计也将提升[3][84] * 后段设备成本占比为20%~25%[84] **其他重要内容** **政策与标准驱动**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新规强制安全标准升级[6] **设备公司布局** * 锂电设备供应商积极布局固态电池设备 干法电极设备与等静压设备是设备环节最显性变化环节[34] * 多家国内设备公司已覆盖固态电池前 中 后道多个工序设备[31][32] **风险提示** *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 宏观经济波动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3][95]
北交所成交活跃股:15股换手率超10%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7:42
市场整体表现 - 北交所市场9月26日合计成交量为7.99亿股,成交额为194.5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4.69亿元 [1] - 个股表现分化,收盘上涨个股共80只,占可交易个股的28.99%,下跌个股193只 [1] - 市场活跃度较高,全天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股票共有47只 [1] 涨幅居前个股 - 锦华新材收盘涨停,涨幅为29.98%,换手率达74.80%,成交额11.58亿元位列第一 [1] - 五新隧装涨幅7.98%,成交额5.72亿元,换手率10.09% [1] - 硅烷科技和捷众科技分别上涨7.54%和6.41% [1][2] 跌幅居前个股 - 锦好医疗跌幅最大,下跌11.00% [1] - 同惠电子和海达尔分别下跌8.09%和7.83% [1] - 纳科诺尔下跌7.66%,成交额5.04亿元 [1] 个股活跃度 - 换手率超过10%的个股有15只,其中3股换手率超20% [1] - 换手率在5%至10%之间的个股有42只,换手率在1%至5%之间的个股有211只 [1] - 世昌股份和三协电机换手率分别为30.12%和20.93% [1] 成交额居前个股 - 成交额前十名个股包括创远信科(4.94亿元)、贝特瑞(4.22亿元)、天宏锂电(4.17亿元)等 [1] - 硅烷科技成交额3.91亿元,曙光数创成交额3.68亿元 [1] - 奥迪威和戈碧迦成交额分别为3.31亿元和3.20亿元 [1]
纳科诺尔(832522) - 公司章程
2025-09-26 17:3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3年11月16日在北交所上市,2023年9月15日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发行2300万股(含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5] - 公司注册资本为156750720元[9] - 公司由邢台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15日整体变更设立,设立时股份总数4000万股,每股1元[22] - 设立时付建新、穆吉峰、耿建华、赵勇分别认购1600万股(占比40%)、1000万股(占比25%)、800万股(占比20%)、280万股(占比7%)[22]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为156750720股,均为普通股[23] 公司治理 - 法定代表人辞任,公司将在30日内确定新的法定代表人[13] - 公司职工人数300人以上,董事会应有职工代表董事[103] - 非职工代表董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102]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人,职工代表董事1人,设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各1人[110] 股份相关规定 - 为公司利益提供财务资助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0%,董事会决议需全体董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23] - 公司因部分情形收购股份后,合计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并应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28]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其持有公司同一类别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31] - 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31] 股东会相关 - 年度股东会每年召开1次,应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举行[61] - 特定情形下公司需在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会[61] - 股东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1/2以上通过,特别决议需2/3以上通过[87] - 公司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提供担保金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需股东会特别决议通过[89] 董事会相关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由董事长召集,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书面通知全体董事[118] - 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董事或者审计委员会可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在10日内召集和主持[119] - 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作出决议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121] 财务与分红 - 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4个月内披露年报,上半年结束2个月内披露中报[163] -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提取10%列入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注册资本50%以上可不再提取[163] - 满足现金分红条件下,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172] 其他 - 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聘期1年,可续聘[186] - 公司合并支付价款不超过净资产10%时,可不经股东会决议[196] - 公司指定北京证券交易所网站及证监会与交易所指定的其他媒体披露信息[194]
纳科诺尔(832522) - 2025年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公告
2025-09-26 17:31
会议信息 - 2025年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9月25日在公司多媒体会议室召开[2] - 应出席职工代表48人,实际和授权出席48人[2] 公司治理 - 公司不再设监事会和监事,董事会设一名职工代表董事[3] - 推选赵程女士为第四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3] - 《关于选举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的议案》全票通过[4]
纳科诺尔(832522) - 董事离任公告
2025-09-26 17:31
人员变动 - 郑立刚自2025年9月25日起不再担任董事[3] - 郑立刚离任后继续担任副总经理[3] 股份情况 - 郑立刚持有公司股份700,560股,占股本0.4469%[3] 承诺履行 - 郑立刚存在未履行完毕承诺,离任后继续履行[3] 合规说明 - 人员离任未违反董事会相关规定[4] 影响评估 - 郑立刚离任不会对公司日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5] 致谢 - 公司董事会感谢郑立刚任职董事期间的贡献[6]
纳科诺尔(832522) - 职工代表董事任命公告
2025-09-26 17:31
人员变动 - 2025年9月25日赵程当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任职生效[3] - 赵程持有公司股份26,880股,占股本0.0171%[3] 个人履历 - 赵程1993年5月出生,硕士学历[6] - 曾在兴业证券、纳科诺尔任职[6] 变动影响 - 人员变动合规,未使职工代表比例低于法定要求[3] - 任命利于公司规范运作,无不利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