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瑞锂电(833523)
icon
搜索文档
德瑞锂电: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8-27 17:22
5.会议主持人:王之平女士 证券代码:833523 证券简称:德瑞锂电 公告编号:2024-063 惠州市惠德瑞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法律责任。 一、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一)会议召开情况 根据《公司法》《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惠 州市惠德瑞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公司内部治理文件的规定,公司编制 1.会议召开时间:2024 年 8 月 25 日 2.会议召开地点:公司二楼会议室 3.会议召开方式:现场记名投票 4.发出监事会会议通知的时间和方式:2024 年 8 月 15 日 以书面方式发出 了《惠州市惠德瑞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半年度报告》及《惠州市惠德 瑞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在北 京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平台(www.bse.cn)上披露的《2024 年半年度报告》(公 告编号:2024-064)和《2024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2024 ...
德瑞锂电(833523) - 2024 Q2 - 季度财报
2024-08-27 17:2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普通股总股本为101,301,369股,无优先股[12] -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锰电池、锂铁电池等锂一次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2]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潘文硕,一致行动人包括林菊红、何献文、张健、王卫华[12] - 公司注册地址为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兴业大道4号,注册资本为101,301,369元[13] - 公司普通股股东人数为7,501人[48] - 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总数期末为60,665,717股,占总股本的59.89%[48]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总数期末为40,635,652股,占总股本的40.11%[48] - 公司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50.8359%,其中艾建杰持股15.0894%,潘文硕持股13.3257%[51]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原控股股东艾建杰和潘文硕的一致行动关系终止,新的一致行动人协议由潘文硕等人签署,合计持股比例为22.74%[52] - 公司董事会人数为6人,监事会人数为3人,高级管理人员人数为4人[55] - 公司董事长潘文硕期末持有普通股13,499,096股,持股比例为13.3257%[56] - 公司董事张健期末持有普通股3,519,503股,持股比例为3.4743%[56]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何献文期末持有普通股3,654,546股,持股比例为3.6076%[56] - 公司董事周文建期末持有普通股2,208,151股,持股比例为2.1798%[57] - 公司监事会主席王之平期末持有普通股1,323,282股,持股比例为1.3063%[57] - 公司财务总监王卫华期末持有普通股1,713,284股,持股比例为1.6913%[57] - 公司期末普通股持股比例合计为26.6688%[57]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为227,274,724.56元,同比增长72.91%[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946,705.76元,同比增长450.94%[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4,278,497.53元,同比增长371.67%[15] - 公司资产总额为672,392,863.45元,同比增长16.94%[16] - 公司净资产为507,179,104.85元,同比增长10.62%[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599,426.02元,同比增长54.18%[18] - 公司毛利率为42.37%,较上年同期的23.19%有显著提升[15]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4.57%,财务状况良好[16] - 公司总资产增长率为16.94%,较上年同期的-1.62%有显著改善[19]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91%,达到227,274,724.56元[28] - 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50.94%,达到62,946,705.76元[29] - 公司毛利率从23.19%提升至42.37%[28] -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9.38%,达到9,063,278.08元[28] - 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01.72%,达到75,548,762.81元[29] - 公司资产总计同比增长16.94%,达到672,392,863.45元[27] - 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2.91%,达到227,256,060.86元,主要由于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30][31] - 本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50.94%,主要由于营业收入增长、原材料价格回落和美元汇率波动[30] - 本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79.38%,主要由于研发人员薪酬及研发耗用物料增加[30] -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54.18%,达到59,599,426.02元,主要由于业务规模扩大[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227,274,724.56元,同比增长72.9%[67]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为151,206,013.12元,同比增长30.2%[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9,063,278.08元,同比增长79.4%[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5,016,408.37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增加[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07,179,104.85元,同比增长10.6%[6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为241,864,375.32元,同比增长24.3%[66] - 公司2024年1-6月净利润为62,946,705.76元,同比增长450.8%[68] - 2024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599,426.02元,同比增长54.1%[69] - 2024年1-6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85,473,622.71元,同比增长52.6%[69] - 2024年1-6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729,223.42元,主要由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70] - 2024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2,946,705.76元,同比增长450.8%[68] - 2024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62元,同比增长463.6%[68] - 2024年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93,470,902.65元,同比增长48.1%[69] - 2024年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3,871,476.63元,同比增长45.5%[69] - 2024年1-6月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5,651,035.16元,同比增长21.1%[70] - 2024年1-6月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0,430,029.14元,同比增长30.2%[69] - 公司本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至458,472,990.92元,较上期增加48,706,113.93元[71]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62,946,705.76元[71] - 公司本期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1,344,234.17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71] - 公司本期利润分配为-15,584,826.00元,主要来自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71] - 公司本期期末股本增加至101,301,369.00元,较上期增加23,377,239.00元[72] - 公司本期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41,864,375.32元,较上期增加47,361,879.76元[72] - 公司上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1,425,410.49元[74] - 公司上期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4,656,995.88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74] - 公司上期利润分配为-15,584,826.00元,主要来自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74] - 公司上期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57,956,763.09元,较上期减少4,159,415.51元[74] 项目与投资 - 公司高性能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主体工程于2024年1月开工建设,总占地2.5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6.21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3] - 公司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430.36%,达到67,035,819.71元[26] - 公司购买土地使用权用于投资建设惠德瑞高性能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41,000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成交总价为2,898万元[43] - 惠德瑞高性能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建成投产[43] - 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465.27%,主要由于新建高性能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投入资金[35] 股东权益与分红 - 公司于2024年6月3日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558.48万元,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共计转增23,377,239股[3] - 2024年6月3日,公司实施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44] - 2024年6月3日,公司实施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后,总股本由77,924,130股变更为101,301,369股[49] - 公司存在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41]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设立时的持股规模为200.2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7,792.413万股的2.57%[44] - 截至报告期末,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持有公司股份130.13万股[45] 风险与挑战 -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锂带、电解液、钢壳、二氧化锰、隔膜等,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38]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14年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若未来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或未能通过重新认定,可能提高公司税负水平[38] - 公司外销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贸易摩擦、汇率变动、国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可能对公司外销业务产生不利影响[38] - 公司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报价和结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将影响折算成人民币的销售价格和汇兑损益[39] - 公司存在技术人员流失和技术泄密风险,若发生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泄密或关键技术人员流失,将对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39] - 公司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研发周期长且不确定因素多,若研发、试制失败将影响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经营业绩[39] - 公司锂一次电池业务存在被其他一次电池替代的风险,尽管短期内被替代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因技术进步或应用场景变化导致替代风险[40] - 公司存在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的情况[41] - 公司存在已披露的承诺事项[41] - 公司在建工程中66,342,753.15元的资产被抵押,占总资产的9.87%[47] 会计政策与财务处理 -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79] - 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资产以历史成本计量[81] - 公司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超过资产总额1%且超过500万人民币的认定为重要[87] - 公司外币业务按每月银行买入与卖出的中间价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89] - 公司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92] - 公司财务报表于2024年8月25日经董事会批准报出[78] - 公司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93]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并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93] - 公司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列报为应收款项融资或其他债权投资[94] - 公司可以不可撤销地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94] - 公司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96] - 公司可以不可撤销地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96] - 公司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98] - 公司对财务担保合同在初始确认后按照损失准备金额以及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担保期内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孰高进行计量[99]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或金融资产已转移并满足终止确认规定[100]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为现时义务已解除或通过新金融负债替换原金融负债且合同条款实质不同[100] - 金融资产转移时,公司评估保留风险和报酬的程度,分别处理终止确认或继续确认[102]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账面价值与对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02]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账面价值按公允价值分摊,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02]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通过活跃市场报价或估值技术确定[103][104]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105]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06] - 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106] - 公司评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考虑债务人经营成果、监管环境、担保物价值变化等因素[107] - 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债务人重大财务困难、违约、债权人让步等[108] - 公司基于单项和组合评估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考虑过去事项、当前状况及未来经济预测[108] - 公司对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方法包括无偏概率加权平均金额、货币时间价值等[108] - 公司对无法单独评估信用损失的应收票据划分为银行承兑汇票组合和商业承兑汇票组合[111] - 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组合,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及未来经济预测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13] - 公司对其他应收款划分为特殊风险组合和账龄分析法组合,分别计量坏账准备[115] - 公司存货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117] - 公司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117] - 公司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标准为按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以估计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确定[118] - 公司对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详见金融工具减值部分[120] - 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为30年,年折旧率为3.167%[124] - 公司土地使用权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软件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130] - 公司对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包括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租赁付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预计将发生的成本[127] - 公司对在建工程的计价按实际成本,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及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126] - 公司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及直接归属于使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其他支出[129] - 公司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按直线法摊销,每期末对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130] - 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124] - 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详见长期资产减值部分[125] - 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31] - 开发阶段支出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可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当期损益[132][133] -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基于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比较,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134] - 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135] - 合同负债确认为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部分[136] - 短期薪酬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和费用[138] - 离职后福利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139] - 辞退福利在符合确认条件时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140] - 租赁负债按照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进行初始计量[143] - 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两种类型,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报价或期权定价模型确定[143][144] - 公司采用权益结算和现金结算两种股份支付方式,权益结算按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现金结算按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147] - 公司收入确认原则为在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分为某一时段内履行和某一时点履行两种方式[148] - 公司电池业务收入确认分为内销和外销,内销以客户签收单为确认时点,外销以取得提单日期为确认时点[150] - 公司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资产的条件包括与合同直接相关、增加未来履约资源、预期能够收回[150] - 公司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资产的条件为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如销售佣金[151] - 公司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两种类型,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冲减资产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154] - 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算确认[157] - 公司收入确认采用产出法确定履约进度,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按已发生成本金额确认收入[149] - 公司合同成本摊销采用与相关商品或服务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152] - 公司合同成本减值准备计提条件为账面价值高于预期剩余对价与估计成本的差额[153] - 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包括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但特定交易
德瑞锂电: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4-08-05 16:13
股东减持 - 刘秋明减持前持股7,037,298股,比例6.9469%[3] - 已减持980,000股,比例0.97%,金额9,310,000元[4] - 当前持股6,057,298股,比例5.98%[4] 减持详情 - 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时间2024年8月2日[4] - 买入方为林菊红,与披露计划一致[4]
大宗交易(京)
2024-08-02 18:52
公司成交情况 - 2024年8月2日苏轴股份成交价9.81元,成交数量190306股[1] - 2024年8月2日建邦科技成交价9.76元,成交数量179500股[1] - 2024年8月2日三元基因成交价10.5元,成交数量442169股[1] - 2024年8月2日鼎智科技成交价12.55元,成交数量100000股[1] - 2024年8月2日德瑞锂电成交价9.5元,成交数量980000股[1]
德瑞锂电:锂一次电池领域深耕者,稳步扩产打开成长空间
西南证券· 2024-07-25 18:00
1 锂一次电池领域领军者,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 公司专注于锂一次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优秀的产品与技术,已成为国内圆柱形锂锰电池最大生产商之一 [21][22] - 公司高度重视锂一次电池的新技术研发和储备,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21] - 公司核心技术逐步迈入行业先进水平,已获得5项发明专利和22项实用新型专利 [21] 1.1 股权结构稳定,员工共享公司成长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第二大股东潘文硕先生,持股13.3% [2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与5人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合计持有公司22.74%股份 [24] - 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全部解锁完成,参与对象包括董事、高管、监事及核心骨干员工 [25][26] 1.2 专注锂一次电池研发创新,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 [27][28] -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相关产业经验 [118] 1.3 营收规模稳步扩张,盈利能力 - 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6亿元增长至3.5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9.2% [33]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9.2%和473.8% [33][34] - 2019-2023年,公司毛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一季度回升至40.6% [43][44] 2 锂猛电池为锂一次电池主流,新兴行业带来全新增长空间 - 锂一次电池包括锂锰电池、锂亚电池和锂铁电池,其中锂锰电池是全球用量最大、市场范围最广阔的锂一次电池 [54][58][59] - 锂锰电池在工作电压、放电性能、安全性、环保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短期内被其他电池替代可能性较小 [62][72] 2.1 锂一次电池性能卓越,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 2013-2022年,全球锂一次电池市场规模由15.3亿美元增长至25.4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由30.2亿元增长至62.6亿元 [58][59] - 锂一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性,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58] 2.2 锂猛电池为锂一次电池主流,下游新兴市场崛起加速行业发展 - 锂锰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亿美元,公司全球市占率第八 [66][67] -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如国内电子价签市场有望在2025年增至8.8亿元,2020-2025年期间CAGR约为17.1% [73][96] - 智能安防、汽车追踪器、智能表计等新兴应用场景为锂猛电池带来增长新动能 [82][86][90] 2.3 锂一次电池全球竞争格局稳定,国内市场集中度小幅提升 - 全球锂锰电池制造商相对固定,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公司市场占有率约为3.0%,位列全球第八 [104][105] - 国内锂一次电池市场集中度小幅提升,2019-2022年四家上市公司市占率由44.9%提升至48.4% [107][108] 3 技术高筑产业护城河,扩产打开上行空间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聚焦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开发和自动化,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111][112][113][114][118] - 公司产品性能均不低于或优于国际、IEC标准,与国际电池品牌企业电池品质差距较小 [123][124] 3.1 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 - 公司研发重点聚焦在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开发和自动化,并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111][112][113][114][118] - 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高性能锂一次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8] 3.2 深耕锂一次电池领域,客户资源丰富且稳定 - 公司客户主要分为工业客户和电池品牌商客户,分别采用OBM和ODM的合作模式 [126][127] - 公司锂锰电池客户粘性强,客户结构稳定,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维持在45%以上 [128][129] 3.3 锂带为主要原材料,锂价回落增厚公司利润空间 - 锂电约占电池原材料成本的35.0%-55.0%,锂价回落有助于公司毛利率回升 [131][133][134] - 公司具备与客户协商分摊加征关税的能力,若美国再次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 [136][137] 3.4 大力扩产打开上行空间,锂铁电池有望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 公司新增1.8亿只产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将大幅打开公司上行空间 [139][140] - 锂铁电池与锌锰电池具有相同的电压及重合度较高的下游应用市场,未来有望替代碳碱一次电池 [141][142][143]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1/125.9/155.4百万元,CAGR为42.9%,对应PE为11/9/8倍 [146][147] - 考虑到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19倍,公司给予2024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4.8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47
德瑞锂电:锂一次电池先行者,扩产顺应市场高需求
东吴证券· 2024-07-12 19:00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锂一次电池龙头,构筑技术护城河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锂一次电池领域研发、生产及销售,以锂锰电池为基,拓展开发锂铁电池新增长点 [3] - 公司注重自主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性能基本达到国际电池品牌企业的水平,在业内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5][77] - 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技术背景深厚 [20] 下游应用场景多样化,需求高增推动市场空间稳步提升 - 锂一次电池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测到2031年达到42.47亿美元 [4][47] - 锂锰电池作为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一次电源具有天然优势,物联网总连接数预计2025年达到246亿个 [4][65][66] - 智能安防、GPS定位等市场需求持续稳健增长,电子价签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65][66][67][71] - 锂铁电池对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等传统一次电池市场存在一定的替代性,未来发展可期 [73][74] 研发巩固技术护城河,产能扩张满足高增需求 - 公司市占率处于前列,在锂铁电池领域技术水平业内领先 [7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产品性能指标明显超过国际标准 [81][82] - 公司稳固优质客户,加速扩产满足高增需求,1.8亿粒电池产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83][97] - 公司将以锂锰电池为主,同步拓展锂铁电池市场,构建未来新增长曲线 [100]
德瑞锂电:持股5%以上股东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的预披露公告
2024-07-11 19:34
股东减持 - 持股 6.9469%股东刘秋明拟大宗交易减持不超 1%股份[1][3] - 计划减持不高于 980,000 股,减持比例不高于 0.97%[4] - 减持在披露 15 个交易日后 3 个月内进行[4] 其他情况 - 减持未违反规定,实施有不确定性[8][9] - 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10]
德瑞锂电:股票解除限售公告
2024-06-12 18:34
股份数据 - 本次股票解除限售数量总额为1,301,300股,占总股本1.28%,2024年6月17日可交易[3] - 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60,665,717股,占比59.89%[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合计数量为40,635,652股,占比40.11%[6] - 公司总股本为101,301,369股[6] 解除限售情况 - 本次解除限售原因是员工持股计划解除限售[4] - 申请解除限售股东无未履约承诺,无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10]
德瑞锂电(83352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6-07 18:11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惠州市惠德瑞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为833523,证券简称为德瑞锂电 [1] - 公司于2024年6月6日召开了投资者关系活动,参会单位包括东吴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万和证券和中山证券 [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潘文硕先生和董事会秘书丁实荣先生 [2] 电子价签业务 - 电子价签目前主要采用锂锰扣式和软包电池作为电源 [3] - 随着电子价签功能不断丰富,对电池功率要求越来越高,锂锰软包电池具有一定优势 [3] - 预计未来电子价签会越来越多使用锂锰软包电池,对电池需求会处于旺盛状态 [3] 产品定价 - 公司产品近期暂无提价计划 [3] - 产品定价通常结合客户合作程度、原材料价格走势、同类产品价格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3] 生产自动化 - 公司大部分电池生产工序已实现自动化生产,整体自动化水平较高 [3] 产品结构 -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锂锰柱式电池和软包电池 [3] - 暂未考虑生产锂锰扣式电池,如有相关计划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德瑞锂电(83352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6-07 17:14
投资者关系活动 - 活动时间:2024 年 6 月 6 日 [2] - 活动地点:公司一楼会议室 [2] - 参会单位及人员:东吴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万和证券、中山证券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董事长、总经理潘文硕先生,董事会秘书丁实荣先生 [2] 电子价签与锂一次电池 - 电子价签主要采用锂锰扣式和软包电池 [3] - 随着电子价签功能丰富,对电池功率要求提高,锂锰软包电池具有优势 [3] - 电子价签市场容量大,预计未来锂锰软包电池需求旺盛 [3] 产品定价与自动化水平 - 公司产品近期暂无提价计划,定价综合考虑客户合作程度、原材料价格走势、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水平等因素 [4] - 公司大部分电池生产工序已实现自动化,整体自动化水平较高 [5] 产品规划 - 公司暂未考虑生产锂锰扣式电池,主要产品为锂锰柱式电池和软包电池 [5] - 如未来涉及扣式电池,将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